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沒學過繁體字,但是基本上能看懂所有的繁體字?
高手,這麼稱讚你,我覺得你受之無愧。
中國漢字在解放後開始實行簡體字,雖然在一些常用字上動的斧斤有點多,但整體看來,還是比較有規律的,與之對應的繁體字在特點上也比較突出,容易讓人在聯想中產生比較匹配的對應關係。
圭海君,沒提問者這麼厲害,但在一些常用字上也基本具備識別的能力,至於生僻字那就阿彌陀佛了。從小,我們使用新華字典查閱一些漢字時,總能順帶看到其對應的繁體字寫法和特點,在這種環境下,不用特別去學習和識別,在我們印象中自然而然就會有一些繁體字的概念,再說,漢字簡化過程並不是一刀切,在一些未簡化的字上,可能還保留有具備聯繫性的結構偏旁,也能夠輔助我們去識別那些繁體字。
後來呢,因為對古代歷史文化比較感興趣,因此接觸的史書、地方志也多是原版文字,裡面全部是繁體字,看多了,自然也就是通篇通讀沒問題,大部分字看起來還是比較順暢的,至於幾百年用不到一次的生僻字,就跳過去,不管也罷。
近幾年,因在台資企業工作,上頭主管基本上都是台灣人,對簡化字不太在行,因此集團的文件都是清一色的繁體字,甚至帶有文言文的一些用法,於是在工作中也不得不去適應繁體字及用詞用句,這過程剛好之前文史的愛好經歷就派上用場,完全無壓力,也能夠很自然的寫出那些文縐縐又很正式的官方報告和簽文,這才使自己的繁體字及用法有了較深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對於在沒有接觸和長期使用繁體字的氛圍中,能識別和掌握全部繁體字及其用法,那是非常厲害的。
舉個例子:台灣的繁體字應該為「台灣」,而非「臺灣」,「干」和「幹」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字和意思,後來的後應該是「後」而不是「後」,說話是的讀「的de」但寫文書時要用「之」,請別人幫忙書面語要用「惠請」、「敬請」等。
推薦閱讀:
※起名字必須用繁體字的筆畫
※再談繁簡字的使用和繁體字教育--周元昌
※簡化字與繁體字對照表
※為什麼我們天生就會認繁體字?
※繁體字通俗演義 第5-8回(簡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