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誤讀了李煜
——南唐佚事之五
人們通常認為,李煜是成功的文人失敗的君王。南唐的覆滅怪罪於李煜的昏庸無能,怪罪於他沉迷風花雪月和治國無方,其實是有些片面的。
據《五代史》、《宋史》及其它雜記記載,南唐自李昪篡奪吳國皇位以來,國家政權就時刻面臨傾覆的危險,在那個戰亂年代,李昪雖有治世才能,然而其不思進取,只謀求一方百姓的安樂,多次貽誤擴大疆域的有利時機,晚年貪圖長壽,信奉方士求長生不老之術,結果害人害己,下身腫脹硬結猶如燈泡一樣,小便不暢,最終中毒身亡。其子李璟即位,正直北方後周強大,對南唐步步緊逼,李璟軟弱,只好俯手稱臣,從此南唐逐漸衰退,至李煜時落下個爛攤子,此時,北方的後周被趙匡胤的北宋所取代,北宋為了統一中原,對江南暫時採取穩定的「一國兩治」之法,允許南唐為附屬,接受吳越國的朝拜。據史料記載,除了五萬兩黃金白銀的巨額歲恭外,北宋每次打仗及國內重大活動,南唐都要進禮以示支持和祝賀,南唐以及江南諸國實際上成了北宋的後方基地。
雖然李煜喜愛文學和詩詞,但在北宋不斷吞噬中原的時候,李煜也感到了危機,試圖作最後的反抗。為了讓北宋放鬆對南唐的警惕,在接待北宋使者時他換下平時穿的龍袍,偽裝成臣屬的樣子,而等使者走後又加緊對北宋的戰略防禦。
《宋史》記載,他拒絕了趙匡胤邀他北上的命令,派弟弟從善和大臣去北宋,表面上是彙報工作和聯絡感情,實際上是刺探北宋對南唐的政策,了解時勢,以緩和北宋對南唐的進攻時間。
一次他視察江邊防線,守將皇莆繼勛向他彙報工作時頭頭是道,可當李煜到城牆上巡視的時候,卻聽到對岸傳來陣陣撕殺聲,放眼望去,但見江北搖旗吶喊鼓聲陣陣,一排排戰艦快艇猶如一條條長龍又似一支支離弦的箭直朝江南射來,李煜不由打了一個寒戰,急忙責問,皇莆繼勛戰戰兢兢不敢作答,有大臣告訴李煜,那是北宋軍隊在演習水戰,時常傳來喊聲。李煜忽然想起曾有大臣深夜拜見,專門提醒他要加強對江北的軍事監視,看來決非枉談。他也曾下令皇莆繼勛,但得到的均是喜報,如今才得知真情。李煜轉向皇莆繼勛怒道,念你是忠良之後委以重任,你卻玩忽職守貽害江山社稷,怎麼對得起南唐父老,怎麼對得起你父親皇莆暉將軍的一世英明。隨即命令禁軍將皇莆繼勛斬首,派人將江邊的船隻搜索乾淨,增強采石磯方面防禦力量。
由於多年戰爭,南唐可用將領已屈指可數,國家財政也日益空虛。但李煜絕對是有血性的男人,他不想在別人的眼皮下苟延殘喘,也不願意做別人的奴隸,當北宋大軍直逼金陵城下,吳越國先期投降的並率領軍隊對南唐形成合圍之勢的危難時刻,李煜毅然決定拚死一搏,並且做好了與國家同生死共存亡的打算。無奈北宋大軍已經勢不可擋,攻破金陵後阻止了正準備自焚的李煜。
李煜被俘後,趙匡胤對他的頑強抵抗很惱火,認為他應該像吳越國王錢俶一樣自動投降,所以在封號上加以區別,錢俶被封「漢南國王」,李煜被封帶有嘲諷意味的「違命侯」。雖然他們的封號各異,在趙匡胤「卧榻之上豈容他人鼾睡」的宗旨下,其最終卻是一樣的歸屬。
李煜在寄居北宋的兩年時間裡,看到國破山河碎,復國無望,他只有憑藉詩詞舒懷。歷史沒有成就他的帝王功績,卻使他的藝術造詣達到了頂峰。
四十年來家國,
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
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
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
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此文被《南方》雜誌2008
推薦閱讀:
※李煜:一個用江山換來千古絕響的詞客
※讀《浪淘沙》,品南唐後主李煜半世人生 | 熱鬧詩話
※《韓熙載夜宴圖》究竟講了什麼?
※李煜詩詞集
※16首絕代詞寫盡「千古詞帝」李煜一生的絕世悲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