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醫生做手術要用布蒙著,通過一個洞去手術?

見過好多都是這樣|

我做小醫生的時候,我一樣有這個問題。

我們都知道,手術需要無菌對不對,那什麼是無菌?也就是一個細菌都沒有。我當時剛剛學習的時候還在想,這怎麼可能嘛!

知道我學習的手術的刷手法,用手指頭在培養皿當中按了一個指印,在細菌培養了5天之後檢驗科告訴我,放心吧!一個細菌都沒有!乾乾淨淨!

那個時候我才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手術當中真的是無菌的。

那麼在手術當中,我們並沒有可能看到每一個潛在的細菌,我們怎麼保證手術的視野完全是無菌的呢?

手術室有一個原則,空氣是層流的,所以導致細菌很難通過空氣「飄」到手術切口當中去,醫生和護士也都戴著口罩和帽子,頭屑和唾液中的細菌也很難掉進去,那麼唯一的細菌傳播方式就只剩下了

接觸!

只要不接觸,無菌的就一直是無菌的,只是無菌術的基本認知(在一定的手術時間內,能夠保證)

試想我們如果不用布去把手術的區域圍起來會怎樣?我們的手到底有沒有摸到邊上患者的衣服?我們和我們的隊友到底是不是絕對無菌的?都很難判斷。

但是如果這樣做。

我們在完整消毒之後,完全用單子把手術的區域圍起來,你可以獲得一個相當大的無菌區域,基本上患者的全身都有綠布的覆蓋,你可以輕輕靠在患者身上,手搭在患者腿上,哪怕有些器械(例如鉗子,剪刀等等)都能短時間放在患者的身上,便於使用。

只要綠布沒有被血濕透,綠布上面就永遠是無菌的。如果不慎血把綠布弄濕,你需要再加蓋一塊綠布。

總而言之,綠布是保證無菌區域的最妥當的方法,讓醫護人員都心中有數,保證每個人在操作的過程當中都是無菌的狀態。

所以說,並不是怕病人偷看哦……

很多醫生都回答了,這塊布原來是無菌布,用來隔絕病菌、防止感染的。

但,醫生的話,你也信?

那你可真天真!

其實這塊布的這個洞,是用來定位的!沒錯!精確定位!

你想想吧,醫生手握手術刀,殺氣騰騰站在患者旁邊,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醫生盯著十八般兵器,兩眼放光;此時患者全身麻醉,已經成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此時此刻,醫生想割幾刀割幾刀,想割哪就割哪。

此時此刻,誰來保護患者?沒錯!只有這個洞!

有了這個洞,就能克服醫生想割哪就割哪的衝動,你沒割過癮?可這個洞已經挖地三尺,割無可割了,別的地兒都是布了!

於是醫生只好悻悻而歸,擦掉滿手的鮮血,脫下口罩,滿臉失望地下了手術台。

有布沒布,大為不同。

沒布的手術,我是不敢做的,比如拔牙,嘴裡不給你塞布,牙醫想拔哪顆就拔哪顆,於是,有時就把好牙給你拔下了!

所以,不管牙有多疼,我始終堅強地忍著!我還是要保護好剩下的那幾顆為數不多的好牙吧!

前年年末,我得了急性闌尾炎,忍著巨痛,在家硬挺三天。第三天,咬牙也堅持不住了,只好去了醫院。既然在劫難逃,怎樣把損失降到最小,就是優先目標。推上手術台,打了兩針麻藥,我仍然瞪大雙眼,看看他們到底有啥彎彎繞。當護士遞給主刀一塊足球那麼大窟窿的布時,我誓死不從,據理力爭,直到換了一個乒乓球那麼大的洞。心想,就這個乒乓球洞,隨便你們禍禍吧!豁出去了!

出院時才發現,刀口足有網球那麼大!暗自慶幸,這要是當初不據理力爭,肯定刀口都比籃球大!

你說的是這個洞和這塊布吧,這塊布挽救了數不盡的生命!!這不是一塊普通的布,這塊布是所有外科手術的護身符,代表著外科手術最引人為傲的成就,那就是——無菌術!!

外科手術看起來是很神聖,連一塊布都有很多很多人感到好奇,既然如此,讓我們從「一塊布」開始,揭開外科手術神秘的面紗。

醫生通過一個洞去做手術的原因,難道是怕病人偷看??肯定不是啦。即使病人手術的時候是清醒的,恐怕也不會偷看的。

首先說,並不是所有的手術,病人都是睡著的,有一些手術,病人全程是需要刻意保持清醒,比如說做大腦的手術,為了避免病人的大腦的某些功能區(比如支配講話的區域)受損,醫生甚至可以一邊和病人交談一邊手術,這個偶爾也有新聞報道,不信的網友可以上網查一下。有些手術不需要全身麻醉,只需要半身麻醉就行了,比如說闌尾炎手術,病人也是可以清醒的,但由於病人很緊張,一般情況下會讓病人睡著了,經常遇到病人手術的時候打呼嚕震天響,醫生一邊聽著呼嚕聲,一邊手術。

那既然不是為了防止病人偷看,那麼,鋪上一個綠色的或是藍色的布的唯一目的就只有一個原因:無菌。

外科手術是非常非常嚴格的手術,但因為手術也是一種創傷,需要切開人體的某個部位,只要有傷口,不可避免存在細菌感染的可能性。外科剛剛發展的時候,由於醫療技術原因,無法對無菌做到很好,導致很多病人因為細菌感染死去,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白求恩先生就是因為感染了細菌而去世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非常可怕的。

現在的手術室非常先進,基本上都是層流手術室,也會定期消毒,同時,用的手術器械也都是經過高溫高壓或是等離子滅菌的,醫生手術前也都要嚴格清洗雙手直到雙側肘關節上方的部位,還要穿無菌手術衣、戴口罩帽子、戴無菌手套,所有這些都是為了避免細菌通過手術切口感染病人,雖然醫生做的很完備,手術器械也嚴格滅菌,但是,如果病人那方面的消毒無菌做的不到位,一切都是徒勞的。

手術前,醫生先會標記下病人的手術切口,沿著手術切口及周圍消毒,然後開始一層一層的鋪上本題所講的布,當然了,這個布是嚴格滅菌的,先是小塊的布,然後是中等大小的布,最後才能最大塊的布,需要鋪上很多層,只露出手術切口部位的那部分,也是為了避免污染。需要用的手術器械就可以放心的放在無菌布上。

手術結束的時候,切口已經縫好了,並且已經蓋上了無菌紗布,這個時候才可以把這些一層一層的布揭開來。

看不見摸不著的病原微生物(細菌、真菌、病毒等等)無處不在,無菌術拯救了無數人類的生命,這要歸功於醫學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相信人類自己的力量,必然會戰勝更多疾病。

手術,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要對患者動刀子。而保證手術成功的基礎就是「傷口不受細菌污染」,下來才是執刀者的技術,被手術部位、病變器官的複雜程度等等的因素。

手術室是經過消毒的無菌空間,醫護人員是身穿經過消毒後的手術衣、帽、口罩、手套,手術器械、敷料自然也是經過消毒後的,總之一句話,整個手術室無論靜止的、還是移動的,表面都是經過消毒而無菌。那麼患者進入手術室前,身體表面自然帶有細菌,而局部手術並不需要患者全裸,做全身消毒,只是把切口周圍按需要進行了局限性的消毒處理,故此,為了阻斷有菌區(患者)和無菌區(手術區)的交叉接觸造成感染,就用手術布單加以隔離,所以大家見到的就是大夫在狹小的手術單布洞口操作。

細菌看不見摸不著,人們沒有一個直接的感知。要想親身體會一下,就選擇在流感高發季節,與那些已經發病的患者,近距離享受對方不由自主的噴嚏,身體強壯的多享受幾次,體弱的估計一兩次就會中招。這就是細菌、病毒通過空氣傳播。(玩笑,千萬不可當真)。

假如記得不錯,在多年以前,深圳發生了一家醫院多起院內感染事件(婦產科),轟動全國甚至世界。事情的原因是工作人員在給手術器械消毒的時候,認為消毒液倒多了,是浪費,就擅自減少了消毒液的用量,最終是每一位手術產婦傷口感染。後果非常嚴重。消毒液人員的行為導致消毒液濃度不夠,達不到消毒的目的,手術實際上就是在細菌環境里進行,彼此交叉感染。感興趣的可以網上搜搜看看。

這個問題可以看出您不是一個學醫之人但是對醫學的好奇心很強烈!小李飛刀手幫你解釋吧!

我們醫生進手術室到開始手術的流程,看完之後您就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了!

1-我們的醫生,護士還是麻醉師在進手術室之前,都得換上手術室專用鞋,專用洗手衣服【就是我們的專用長褲子短衣服】,戴口罩和帽子。

2-洗手,這個洗手並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那樣隨便洗洗,得用消毒液洗手液,小毛刷反覆清洗兩邊以上,再塗泡沫類的消毒清潔劑,再次消毒。

3-這時候才真正的進去到達手術間,主刀醫生開始穿衣服,助手消毒手術區域反覆消毒2-3次,重點來了:這時候開始鋪一些大大小小的方塊布,我們稱他為治療單和中單,洞巾。里里外外很多層真可謂是里三層外三層。這些所謂的布以及醫生身上的衣服都是經過嚴格的高溫高壓消毒,達標了才能使用的。這弄好了,手術才開始。。。。

4-所以說這些布都是消毒好了的。是為了防止病原微生物,隔絕髒東西的。防止手術污染防止感染這是必須的。

首先,我並非醫生無法從醫生的角度去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我要給你從那塊布聊起。

那塊「有洞的布」學名統稱為手術洞巾,根據用於不同的手術又有不同的叫法,比如「肝穿洞巾」,簡單理解就是用於肝臟部位手術的洞巾。

1.洞巾的尺寸都是醫生通過長期臨床實驗總結出來的,長寬和洞口大小在製作過程中都有嚴格控制一般控制在±1cm以內,所以並不是隨隨便便的一塊布就行。

2.洞巾的一般都是用無紡布製作而成的,而且這種無紡布都經過了三抗處理(抗酒精,抗血液,抗微生物),有的還經過了抗靜電處理。

3.這個手術洞巾屬於二類醫療器械!沒錯,二類醫療器械要註冊才能生產,而且註冊一個二類醫療器械短則半年,長則需要一年多才能拿到註冊證,並且註冊費用一般都要大幾萬才能拿到,而且企業還要接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飛行檢查。(懂得人都懂今年拿一個證有多難!)

4.手術洞巾還需要在造價昂貴的GMP車間里生產,還需要經過滅菌後才能送到醫生手裡,前期各種驗證,特別是滅菌驗證真的會嚴格的到苛刻的程度,因為一旦因此出現醫療事故,都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傷害。

通過這些你就會知道一場手術會有多麼嚴謹,手術用到的所有東西都是要保護患者和醫生的。

我們不從事醫生這個工作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針對這個問題我專門諮詢了我在醫院上班的朋友。

她的回答很簡練,就是避免細菌感染。

大家對手術的認識和我可能一樣,咱們關心的是成功與否。那麼不成功的手術往往都是技術上的小細節導致。

那麼這樣的小細節最主要的就是體現在手術環境的無菌性。怎麼做到無菌,醫院都有相關的方法。具體可以去網路上查詢。

回到這個問題,用不蒙著,是有效避免細菌感染的方法之一。和手術口的接觸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來這麼一塊布,避免了你對傷口的接觸,有效避開了不確定性。

大家觀察的很仔細,沒錯,無論是手術還是基本的操作,都需要鋪無菌洞巾的,最終僅留下術區供受術者操作,所做的這些都是為了讓病人減少感染的機會。

術中感染是手術最常見也是最頭痛的併發症之一,無菌原則是每一個醫務人員首先需要掌握的原則。那麼手術過程中,醫生是如何做到盡量減少人為因素導致病人感染呢?

這要從進入手術室前開始說起,手術室每天也是需要空氣消毒,醫生進入手術室前需要脫掉自己的衣服、鞋子,換上洗手衣,帶好口罩、帽子,然後進行嚴格刷手,並保證清潔後的手不再被污染。進入手術室後根據病人的手術位置,和手術室護士配合進行手術部位的消毒(為了減少感染機會,消毒範圍遠大於需要手術的範圍),然後進行鋪巾,這一步就是大家看到的蒙著的布,通常以綠色患者淺藍色居多,頭端超過病人頭部和麻醉架,兩側和足端需要下垂超過手術台30cm,目的就是為了減少非手術區域細菌進入手術區。鋪完後醫生再穿手術衣,戴手套,此時術前準備基本結束,開始進行手術。

手術過程中頭腦中同樣需要時刻勒緊無菌操作的這根弦,特別是剛進手術室不久的年輕醫生,一不小心就會犯錯誤,經常會被上級醫生或者巡迴護士批評,給大家舉個例,如果操作過程中手術器械突然掉到台下,如果無菌觀念不強,可能下意識的就去撿,你這一彎腰,不僅器械不能用,你整個身體都被污染了,需要重新消毒更換手術衣。

我們大家都知道手術是需要無菌操作的,手術者操作的環境需要無菌。鋪在患者身上的叫做無菌單,如果缺少它,大部分的手術將無法完成。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主刀醫生在給比病人動手術時都會給病人蓋一塊藍綠色的無菌單,一般是為了隔離細菌的感染,同時減少和避免污染,患者的身體無法全部消毒,只能做局部消毒,而無菌單就可以實現局部消毒的作用。

一台手術少則幾小時,手術過程中難免產生,新的細菌造成二次感染。如果單子被血染濕,就需要在更換一張。如果不這樣的話,手術以後會造成嚴重的細菌感染,手術再成功也會失敗的,所有的手術都是需要,使用無菌單隔離的。

我們做手術前,常規換刷手衣褲,換手術室拖鞋,戴手術帽和醫用口罩。全套裝備換好,才能進入清潔區。

手術前常規刷手三遍,消毒,之後進入手術室。

手術前麻醉醫師打完麻醉,手術護士擺好手術體位。我們開始給病人手術區域超過30cm消毒。

之後圍繞手術區域鋪巾。也就是你說的那個洞,一般情況為了保護皮膚還有無菌,還會用無菌敷貼貼在皮膚上。

總的原則都是為了無菌,保護患者,預防感染。

推薦閱讀:

高度近視做不了激光近視手術,該如何恢復視力?
輸液堪比「小手術」?醫生說說為什麼
半月板損傷到底有多可怕?能不能不做手術?
【專題論壇】加速康復外科在結直腸癌微創手術中的應用
做手術過程中,麻醉醒來,會發生什麼?

TAG:醫生 | 手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