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評論】王珞丹演砸了《急診科醫生》?國產醫療劇跳不出狗血不專業?我不同意!

和所有的熱播醫療劇一樣,《急診科醫生》正在承受輿論洶湧的炮火。

豆瓣5.8,和導演鄭曉龍過往的作品比,真的不高。

質疑,全方位,多角度。王珞丹的演技,被diss。

劇集的醫學常識,被diss。

王珞丹張嘉譯的老少戀,被diss。

被嫌棄正能量主旋律太假,再被diss。還有劇評說,醫生看了笑掉大牙。這部劇,真的這麼糟?

收視,似乎給出了不同的答案——雙台持續破一,微博話題榜、微博實時熱議度、電視劇榜排名第一;全網播放量早已突破10億。

發生了什麼?

導演,是從《渴望》、《北京人在紐約》、《甄嬛傳》一路走來的鄭曉龍,他拍醫療劇,絕不是新手,《永不放棄》就是他執導過的醫療劇佳作。主演,輕流量,重演技,以張嘉譯、江珊、柯藍這種老戲骨為主。

再加上,國內頂尖的北京協和醫院全程提供技術指導,用鄭曉龍的話說,從前期到後期全程參與,不是我在導戲,是他們在導我。

這樣的努力,收視,也給出了加持,從同期收視看,已經超越了近年的話題醫療劇《外科風雲》、《心術》。但觀眾,還是不依不饒。

國產劇,一直是觀眾吐槽的重災區,而醫療劇,又是重災區中的重災區,但比起一味地唱衰吐槽,對於國產劇最稀缺的,是中立,客觀的聲音。

為什麼,國產醫療劇總是被吐槽地體無完膚?行業劇基礎孱弱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原因?對於醫療劇,《急診科醫生》的進步在哪?不足又在哪?

沒有劇是完美的,但我相信,若進步不正視,得失不釐清,則吐槽無意義。

看《急診科醫生》,醫生真會笑掉大牙?

許多觀眾看過劇中的醫療細節,立刻說:我要棄劇。

嗯,看來國產醫療劇一直以來的專業不足的確解決了很多人的選擇困難症。

醫生在手術過程中聊天?醫生看一眼就知道是吸血鬼症?急診室怎麼儘是一些不著調的小病?還有醫生在撩妹?醫生怎麼見人就叫家屬?

觀眾說的這些棄劇理由,似乎,都很有道理。

但僅憑這些,就能給它低分嗎?就該讓它成為一部爛劇嗎?

對不起,在外科手術台一直有一個醫生的段子:手術越順,醫生聊得越歡,越不順,越是一個個牙床緊咬一聲不吭。

是不是事實?未必都是,但更不會都不是。

看一眼就知道什麼病?這不是神醫?可事實上,通過觀察初級診斷,以進一步檢查確診,絕對不是中醫的專利。

急診室專治小病?但事實就是,國內急診室接診的,很多就是你看不上眼的小病。

還有撩妹的男醫生?不真實?黑醫生?還是《急診科醫生》沒打算繞開國內醫療行業的死角?

最後要說明的是,所有的醫院醫護人員都習慣喊一切病人家屬叫「家屬」,這,也是事實。

看起來,許多觀眾是把自己的想當然,當成了理所當然的結論,硬安在了《急診科醫生》的罪名上。而並沒有管,這些罪名是不是真的成立。

本劇原著小說《人命關天》的作者點點,本人學醫出身,曾在醫院當了四年的急診科醫生,也做過行政方面的工作,寫出來的相關作品,沒有一點醫學常識?合理嗎?

編劇娟子則在創作過程中,拉了一個醫生群,一遍遍過本子。

主演王珞丹則在協和呆了一星期,觀摩北京協和醫院醫生們的工作生活。在拍攝現場,更是有協和的醫生全程進行指導。難道說,協和醫生都眼瞎?

劇中出現的大量病例,也來自真實案例。難道說,挑刺的觀眾比他們還專業?

說白了,《急診科醫生》是在幫一直以來醫療常識漏洞不斷的國產劇,背鍋。

冤嗎?不冤。國產行業劇欠的賬,自己還,很公平。

但,對著一部每集騰出「硬廣」時間做醫學常識普及的劇集,說醫生會笑掉大牙?公平嗎?

到底是國產劇太狗血,還是我們高估了歐美香港醫療劇?

在我看來,《急診科醫生》所引發的一個真命題是:國產劇到底狗不狗血?

實際上,今天觀眾的狗血吐槽,在《外科風雲》中,也曾有過。

很多人認為《急診科醫生》與《外科風雲》很像。真的是像。

無論女主的性格、海歸身份,還是老少配的故事設定,尤其是陳年冤情引發的復仇線索,都像。

但,比起後者男主角復仇主線貫穿始終,女主查案線索在《急診科醫生》中,更類似一條副線,劇集的主線,依然是多類型不同案例的展示,以及急診科醫生的眾生相。

前者,更重醫生,後者,更在意風雲。這是兩部劇,最本質的創作方向不同。

向劇情中加入狗血元素,兩部劇,都沒逃開。

但,《急診科醫生》里的狗血分兩種:一種真狗血,一種——按下,先不說。

真狗血,真有。江珊的私生子線、王珞丹一路追查父母死亡真相,都是真狗血。

這種與主線的脫節,使得劇情不可能有真正動人的戲劇衝突和人性掙扎,甚至破壞了劇集的專業感,即使是狗血,但由於缺少戲劇的真實質感,所以它呈現的戲劇感也呈現指數級打折。

這種真狗血,沒得說,要改。

但還有一種狗血,真的該被吐槽?

許多劇評都提到了,急性腸穿孔的孕婦陷入休克,肚中孩子和孕婦都有生命危險,婆婆在旁大喊一定要保小的。

狗血嗎?到底是戲劇狗血,還是現實更狗血?戲劇真實地反映現實狗血,有什麼問題?

另一個集中吐槽點,火鍋店起火,一個店員爆炸時一把護住身旁的陌生小女孩,交警護航、司機不收費、醫生陪著家屬痛哭。這是狗血?

抱歉,我無法同意。

對於國產劇的情節設置,正在走向另一種物極必反,對於故事中的煽情橋段,到處都充斥著一種不加節制的批判與質疑,而這種對於傳統正能量故事的過度逆反,實際上正在倒推國產劇創作的另一種粗鄙。

因為拒絕狗血,就要主動過濾一切可能引發拔高質疑的情節,為了防範假大空,就假定正能量情節一定無法令觀眾感動。

這種評論,是不是對觀眾的另一種輕慢?

難道說,符合現實邏輯的適當拔高,就一定是狗血,是濫情?生活中,就不能有點超乎想像的事情發生?

對不起,我不贊同。

我同樣不贊同,任何時候,都將國產行業劇,直接生硬地,與歐美香港行業劇做對比。更不同意輕易地在評論中,厚此薄彼。

國產行業劇被認為最不如歐美劇的,除了不專業,還是太狗血。但狗血,真的是國產劇和歐美劇高下的分界?

醫院內鬥,狗不狗血?但幾位副主任之間雖一度為主任之位互不相讓,目的並不在職位。張嘉譯想當主任,是不願意看到愛搞小團體的江珊上位,江珊,則是看不慣張嘉譯的一手遮天。

但當張嘉譯前妻受傷不醒,院里讓張嘉譯參加意味升職的講演,他一句沒心情就推掉了,院辦再找江珊,江珊一猜前因後果,也沒去。這,像是醫院宮斗劇的架勢?

別把中國式現實,全部加上狗血的標籤。

也別過度低估歐美醫療劇對狗血的熱愛,《實習醫生格蕾》就不狗血?所有美劇愛好者都知道,這就是美劇狗血劇的首席代表。

王珞丹白百何誰演技高見仁見智,但說她這次演的渣我就不能同意了

王珞丹在這部劇中的演技,成為劇迷另一個吐槽的重點,但就戲論戲,王珞丹真的演的不如白百何?

除了外形上的相似,王珞丹在劇中遭遇最大的質疑是她角色在道德上的爭議性:聖母白蓮花。

一次又一次自掏腰包給患者,這種道德上的過度高大上實際上可能引發了觀眾的反彈,而來自海歸思維的自帶槽點,則可能進一步帶出觀眾對角色的惡感。

簡單來說,這個角色,一點都不討好。

這也是王珞丹在本劇中最尷尬的地方,由於角色設置的抽離,就更容易顯得角色不接地氣,而張嘉譯江珊這些老戲骨身上的奪目的戲劇性更容易讓觀眾重心產生偏移。

這讓王珞丹的表演更容易被觀眾挑刺,更可能遭受質疑,甚至產生了王珞丹演技渣的錯覺。

但我想說的是,僅以角色完成度來說,王珞丹無論對角色的完成度,還是表演節奏的把控和情緒的拿捏,包括對一些小細節的呈現,都沒有太大的技術瑕疵。

真正構成她表演最大瑕疵的,其實是時刻蹦出來的英文單詞,但這種對角色好感度的破壞,更應該反思的是主創在人物和表演結合度上的調試,而不是將所有的鍋都交給演員來背。

任何演員都要接受觀眾的比較,表演無法解釋,無從辯駁,觀眾的口碑,就是最終的得分,這一點,王珞丹無從反駁。

但如今吐槽王珞丹演技不行的人,是不是也曾經在《外科風雲》的時候將白百何的演技吐成渣?

張嘉譯王珞丹「老少配」怎麼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產劇觀眾已經習慣了顏值上的門當戶對,只要顏值不對,其它的再對,也不對。

但愛情,是可以超越年齡的。

不難看出,張嘉譯和王珞丹的角色,本就是一路人,同樣的——軸。

一個寧願冒著擔責任的風險,勸一個精神病人放下刀,發生意外後,又陷入無盡的自責。

另一個,一次次挑戰國內醫院現有的陳規,用自己的辦法,拯救病患。

這兩個人,是可以相互理解,也是可以相互安慰的。而編導,也在用一個自行車車位的細節呼應,去完成兩人愛情線索的架設。

應該說,張嘉譯和王珞丹在演技交流中,也努力在演出那種登對感。

CP感,演不出來,是真的,但如果因為張嘉譯偶然被拍到的一個老年斑,就認定這對老少配是錯配,就真的有道理?

國產醫療劇可以罵,但國產劇的努力不該視而不見

說白了,一部質量過硬、敢於被觀眾審視的電視劇,不會因為吐槽就褪色。真正的好劇,從不怕黑。

《急診科醫生》,到底算不算好劇?

觀眾真正的困惑,或許是在於鄭曉龍的「不變」。

在所謂的定製劇時代,劇集類型化更加分明,鄭曉龍的《急診科》卻依舊秉承著傳統電視劇的敘事和技法,從主線到副線,全部被緊緊扣在醫療主題中。高密度的案例帶齣戲劇衝突,同時輔以女主角父母慘死的真相,草菅人命的製藥公司,男女主愛情線等,說白了,這是鄭曉龍最擅長的大眾劇。

技法,及格嗎?在我看來,這是近期醫療劇中最成熟的一部——鏡頭語言的沉著,敘事的沉穩,對複雜線索從容的把握、對於醫患矛盾等現實問題抽絲剝繭般的揭示,顯出了它格局的宏大。

中國的醫患關係如此複雜,這讓每一個觸碰該題材的影視創作者,都格外小心謹慎,但鄭曉龍的鏡頭,能夠盡量做到不躲閃,不迴避。這件事,不容易。

眾所周知,醫療劇素來是出了名的大坑。劇越火,越容易被噴得千瘡百孔。因為急診室是醫患矛盾衝突的極致之地,也是社會爭論交鋒的博弈之所。《急診科醫生》要面對的與其說是不同的病患,不如說是醫療轉型期,對待醫療問題,不同的社會態度與社會心理。

急病難治,眾口難調。

觀眾很容易,將對國產醫療劇的不滿,轉化為劇集的質疑。

但我們有沒有想過,醫療劇,行業劇,最重要的是什麼?

在我看來,是對現實負責、對觀眾負責的態度。

簡言之,專業。

為了方便拍攝,鄭曉龍耗資搭建了一處1000多平米的攝影棚,最大限度還原了醫院場景,每天一百多號人進駐棚內,指揮調度,如同行軍打仗。但鄭曉龍說:這比起醫生的累,又算什麼呢?

不難看出,創作的初心。

對於國產劇,我們常常聽到一句,「罵它是為它好」。

但,在過度的苛責,同樣會使得國產劇,失去辨別方向的能力。

有沒有發現,每一部國產醫療熱劇出現,我們往往會把之前的批評,又重複一遍?

而現在國產醫療劇最為缺乏的,在我看來,其實是觀眾的一種寬容,因為對於觀眾意見的過度亦步亦趨和過分順從,可能又導致了深度和格局的消失。

而鄭曉龍仍然堅持:「我永遠不會跟風,還是會拍自己內心的故事,拍人性的故事。」

因為他相信,老實而得體去講述一個人性的故事,仍然能夠劇力千鈞。

但國產劇市場是個太複雜的輿論場,而行業劇,又是最難拍的。不能越線,同時又要遭遇觀眾挑剔的眼光。身處其中創作者很難兩全其美,但要出好作品,還必須得從容、堅決一些,你永遠不要想滿足所有人。

要知道,所有的觀眾質疑都不是憑空而來的,劇集的質量也許只是一個導火線,真正讓其蔓延的是一種集體質疑,它可能代表了一種最普遍的情感與焦慮,對於醫療的恐懼與希望,那種根植在整體的社會變化下的時代的宏大戲劇。

而這一切壓力,需要劇集具體的去承載,未必公平,卻是電視劇創作者另一種艱辛的榮耀,因為他們直面了這個時代最顯眼的一部分。問題是,如何面對它。

而《急診科醫生》中,我看到了主創的堅持,一方面,它沒有誇大醫患緊張關係,另一方面,它在竭力傳遞一種暖意與善意。

鄭曉龍的這種創作理想,永遠不會像主創自己想的一樣輕易得到各方點贊,而往往都伴隨著無人理解的鬱悶,和群嘲之下永不放棄的堅持。

但這部劇集的所具有的真實感和人性味,讓這部技法和思維上顯得「落伍」的劇集有了自己的強悍生命力,它飽含情感地去講了一個急診科醫生的故事,激發了無數觀眾對於現實痛切的反思——這種給國產行業劇帶來的正向的改變,批它的人難道真的可以視而不見?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為國產醫療劇的點滴進步,公平地鼓掌?


推薦閱讀:

風靡國外的國產葯!
2018值得買的2款合資小型車!進口車品質,國產車價格!
終於有一部國產懸疑劇,對得起我的智商
國產車標原來個個都有故事,寓意那麼深刻!還覺得它丑?
C919國產大客機進入總裝階段 明年底首飛

TAG:影視評論 | 醫療 | 醫生 | 影視 | 國產 | 評論 | 急診 | 王珞丹 | 狗血 | 醫療劇 | 專業 | 急診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