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反華」新法案是咋回事?
澳大利亞政府日前將數個法律修正案打包提交議會討論,新法案試圖「遏制外國影響和間諜行為」。
雖然表面上說,上述法案適用於所有外國政府,但澳大利亞總理和總檢察長等人在議會辯論和媒體採訪中句句不離中國,因此這一系列法案被普遍解讀為「針對中國」。
這些法案都有哪些內容
新法案中的一部名為《外國影響力透明計劃草案2017》,內容包括要求代表外國僱主在澳從事某些活動的人員進行登記,公開這些人員與其外國僱主關係的具體信息,將那些影響澳大利亞政治和政府活動的性質和範圍透明化,並對違法者追究刑事責任。
另外一部法案是《國家安全法修正案(間諜和外國干涉)草案2017》,內容包括加大現有間諜罪懲罰力度,針對外國勢力試圖影響澳大利亞民主和政府進程的或試圖損害澳大利亞的秘密的、具有欺騙性的、威脅性的行為增加新的外國干涉罪。
此前,《選舉法修正案(禁止外國政治捐款)草案2017》禁止外國人或公司向澳大利亞政治捐款。
任何澳政黨或政黨候選人接受「外國人」捐款都屬於違法行為,超過1000澳元(1澳元約合4.98元人民幣)的捐款或禮物,捐款者在捐贈時必須提供自己不是外國人的聲明(現有法律規定超過1萬澳元的捐款或禮物必須留下捐款者姓名和地址)。
上述幾部法律草案目前都在澳議會眾議院討論。由於澳議會今年已經休會,明年2月議會重開後,將繼續對這些法案加以辯論。澳大利亞媒體預計草案通過的可能性較大。
這些法案是怎麼來的
澳大利亞的《外國影響力透明計劃》類似於美國的《外國代理人登記法》。
澳媒報道,中國常駐澳大利亞的官方媒體可能會被要求向澳政府註冊。
此外,目前一些中國官方媒體與澳大利亞媒體開展有合作項目,比如定期在澳本地報紙中增加中國媒體的報紙夾頁。新法案有可能會要求中國官方媒體在增加報紙夾頁之前事先將內容提交審查。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澳大利亞媒體不斷發表一些針對中國捕風捉影、充滿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的報道。
從今年年初起,部分澳政治人物在不同場合、不同國家釋放不負責任的對華不友好言論。
上述法案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交議會的。
針對澳大利亞一些媒體的涉華不實言論,中國駐澳大使館發言人發表談話說:「近期,澳大利亞一些媒體不斷炮製所謂中國對澳進行影響滲透的新聞。這些報道捕風捉影,充滿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是典型的歇斯底里和偏執症。」
發言人說,有關報道不僅對中國政府進行無端指責,而且對在澳中國留學生及華僑華人進行肆無忌憚的中傷,充滿種族歧視色彩,玷污了澳大利亞作為多元文化社會的形象。
毒化中澳關係
對澳大利亞領導人的相關表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8日表示,澳大利亞領導人近日發表的有關言論毒化了中澳關係氣氛,充滿了對中國的偏見,中方已向澳方提出嚴正交涉。
「我們對澳大利亞領導人有關言論感到震驚。」耿爽說,這種言論毫無原則地迎合澳大利亞一些媒體不負責任的報道,充滿了對中國的偏見,純屬捕風捉影、無中生有,毒化了中澳關係氣氛,損害了兩國互信與合作的基礎。
耿爽說,中方一貫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政等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同其他國家的關係,也始終遵循這些原則發展同澳大利亞的關係。
「我們強烈敦促澳方有關人士摒棄冷戰思維和對華偏見,立即停止發表損害中澳政治互信與互利合作的錯誤言論,並採取有效措施消除負面影響,以免對中澳關係發展造成干擾和衝擊。」耿爽說。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學者休·懷特分析說,澳大利亞對於崛起的中國感到困惑和憂懼,不知如何自處,特別是在盟友美國外交政策調整的背景下,澳大利亞的焦慮日深,這導致了澳外交政策上的混亂。
推薦閱讀:
※奧巴馬延期EB-5美國投資移民法案,為你解讀EB-5法案
※憶美國排華法案歷史 講座鼓勵華裔發聲不畏質疑
※十個典型的刑法案例分析(九)
※美國排華法案歷史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