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心注眼,眼注空
摘自南懷瑾先生·《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大家要我休息,又不肯讓我休息。正在休息,我們孫教授又來整我一下,問我問題,我曉得他問得好,我剛才跟他說,空了再告訴你,他笑笑就走了;可是他走了我又感謝他,好在他提醒我注意,我正要吩咐你們。
你們昨天聽了那個采日月精華,看太陽月亮,聽了不要去亂學啊!尤其跑到高山上,你不曉得怎麼用眼睛看,搞壞了不要怪我哦!我可沒有講哦,那個要學過才行的。采日月精華,會那麼簡單可以亂看的嗎!
要采日月的精華,眼睛瞪大如如不動,定在那裡,可以五六個鐘頭眨都不眨,把宇宙萬有的光收回來。所以我昨天一看,己師打拳,那個眼神瞪得很大,神收不了,神凝不攏來。這都要練過的哦,不是亂搞。先告訴你這一步,將來如何看,再說。孫教授聽到這些喜歡得很,他什麼都要,唯恐不多啊。
這一些都過去了,把這些都放下,我們沒有時間,只有今天晚上,明天一下就過了啊。
你們修行兩個路線——漸修和頓悟,而漸修可以頓悟的。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我問你們,用的什麼方法?佛告訴你沒有方法,對不對?達摩祖師叫你們以「楞伽印心」。《楞伽經》說以無門為法門,沒有方法的;沒有方法就是方法。這部經你們看了沒有?
我這些是專對你們三山(嵩山、武夷、峨眉)下來的大師們講的。你們注意啊!現在大家不要用筆記錄啰,都給我放下,用你的心眼,用你的耳朵。你們諸位現在打坐修行,就拿小的法門來講,你們是不是說念頭空不了?辛老和尚,是不是啊?呃,好可愛的老和尚。說念頭空不了,你們念頭要怎麼空啊?說啊,各說各的。
古道師:念念相續。
南師:念念相續,對了。這個念頭是念念相續,空不了的,對不對?古道師那個話你們諸位同意嗎?(答:同意)我們校長夫人講,念念相續,無有窮盡,念頭斷不了是吧?
教授:念佛、念咒子要念念相續,無有窮盡。
南師:那是另一個法門,念咒子是這樣。我現在問的不是這個啊!
僧丁:空不自空。
南師:空不自空,誰說的?
僧丁:念頭本來就是空的。
南師:我問你誰說的?經典上說的嗎?
僧丁:我也體會到這個。
南師:你也體會到經典上說的,「空不自空」?唏!
僧丁:念頭本身就是空的嘛!
南師:念頭怎麼空?現在是講實際工夫,你下座站起來。
僧丁:因為剛開始用功的時候,念頭老著在這個「色」上面,覺得這個念頭是實在的,反觀以後,覺得念頭本身是空的,只是一個——「動」。
南師:你現在沒有反觀吧?
僧丁:沒有。
南師:你的念頭在哪裡?不要你去反觀啊,現在就沒有啊!要你反觀個啥啊!它空你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啊!你去空它個啥啊!《金剛經》明明告訴你,「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現在講完了就沒有了,講完了就空掉了,還得個什麼?還有個什麼空不了在那裡嗎?再來,再來也是空的啊,是不是這樣?
僧丁:對。
南師:不要去找第二個,嘿嘿,學彌勒哈哈一笑,笑也空,你不是講「色空不二」嗎?是不是?
僧丁:對。
南師:不要對不對,我問你現在在哪兒?(停了一下)你怎麼不告訴我「空」?哪裡有個空的相?會念《心經》「舍利子,是諸法空相」,本來空。也沒有說不要動,也沒有說動;動也空,不動也空。有個咒子給你念,一句話,「管他媽的!」明白啦?(僧丁默然)呵呵,恭喜!
你們都念過《金剛經》,也知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因此悟的。這一句經典不究竟,你們知道嗎?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他翻譯得老實。這句話是這麼來的,《金剛進》開始,我們演電影啊,須菩提來問佛,善男子,善女人,發心求證菩提,「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他問要進入般若菩提境界,作什麼工夫,安住在什麼境界?怎麼降伏這些妄想心?佛說「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應如是,就是這樣已經安住了;就是這樣已經降伏了。佛的答覆,看起來等於沒有答覆一樣。
當你問的時候,那個念頭早空了。後來佛講一句方便,「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每一個念頭都不停留的,自然不停留。行雲流水,前念已滅,後念不生,當體即空。不要你去用心,你去用心求空,已經被一個妄念遮住了,自性本來空。換一句話,我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應」字是方法論;如果以本體論來講,「本無所住而生其心」,此心本來無所住,儘管啟用,用也空。
因此,後來佛再三講到,所謂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已經講完了嘛!你也會念,曉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偏要求個得,偏要求個住。它過去現在未來,哪裡妨礙你了?自性本空嘛。
所以,牛頭融禪師一個偈子,告訴你用功最親切的,記得嗎?「恰恰用心時」,就是剛剛用心時,你念頭一動的時候;「恰恰無心用」,用過了已經沒有了;「無心恰恰用」,它本來空的,所以起用;「常用恰恰無」,沒有一個停留的。
過去未來現在心不可得。哎,不要記錄啊!這個時候記個什麼啊!你還有所記錄,有所住啊!趕快放,不要你放,當下就是。有沒有體會到?好像丁師有。我不問丁師了,現在一棒已經把他趕出去了。這是賞棒罰棒,他心裡知道,不管了。你們諸位做到了嗎?就那麼簡單,「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辛師做到了沒有?(答:沒有)老實話。
辛師啊,倆,你看著我,你在講一聲「沒有」,那個有沒有?有沒有?再講「沒有」,你一路沒有下去,你看那個有沒有?有沒有?不要低頭。有沒有?禪宗祖師一句話,「一箭過西天」。又跑掉了,又跑掉了一個,不對。所以禪門心法,後來五祖和六祖提倡用《金剛經》印心,就那麼簡單。
這個辦孤兒院的己師有沒有?聽到這個理論,自己心境是怎麼樣?啊,沒有,過去了。
禪門心法,用不著你「外息諸緣,內心無喘」,你一切都不管,不管也不管。有一個不管的,有個空,已經不是了。它本空的。所謂空,不是你去造一個境界的空,自性本來空,念念不停留。
你們念過《普賢行願品》沒有?讀過沒有?有兩句話:「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你看太陽月亮一天在空中轉來轉去,它沒有停留過,本來空,非常活潑的。念念猶如日月不住空,住在那裡幹什麼!所以大乘的三解脫門「空、無相、無願」。
誰懂了這個了?到了這個境界的,誰敢承認?你承認嗎?我想你承認了。你不承認我幫你承認。
好!這是第一步。第一義,其實已經不是第一義,過去了。再來,第二義。告訴你們走捷徑啊,年輕的注意啊,不要在那裡再這樣玩啰!是為你自己不是為我,老頭子陪你玩了幾天不容易的。
注意啊!第二義,你當下就走「三際托空」的法門,三際托空,就是《金剛經》上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就是這三際,過去、現在、未來。
諸位,你們跟著我做一下,現在你就學我吧!學傻瓜吧!你注意啊!諸位來,提起精神叫一聲,呸!(眾:呸!)不是「屁」,不是放屁的屁。是呸!呸!(眾學:呸!)你這一念過後,還有沒有?
然後,你感覺到有,是後念,後念不怕,它馬上跑掉了,所謂過去不可得,就是現在不可得,過去的已經過去,「呸」一下,已經過去了。未來念頭還沒有起來,就不要管了。一來念頭就是現在,現在不可得嘛,呸!沒有啦!是不是這樣?你隨時注意,起心動念,念念在三際不可得,這樣用功下去,這就是話頭!什麼是話頭?《金剛經》告訴你,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辛師啊!你怎麼又拿紙跟筆去記啊!那是紙那是筆,不是你啊。你拿自己來體會啊。辛師啊,再叫一聲「呸」!你看有沒有?你還是有。哎,你「呸」到後面就是屁了。
你們以為我傳給你們的是什麼?我告訴你,這是密宗「大手印」,無上大密法,最高的方法。當年我求這個法門,磕的頭花的錢,太痛苦了,最後師父上座,拍案一聲走了,我們大家等著,「不是傳大法嗎?師父怎麼走了?是我們不誠懇。你代表我們去求師父來吧!」我們懺悔,把師父請來,師父又坐在上面,「 叫我來幹嘛?就這樣傳完了,不懂嗎?不懂,只好傳你第二等的。呸!」又走了。
貢嘎師父很厲害哦,他個子比我還高一陪,我走路,他手按到我的頭,我變成他手棍了。那麼寬的身體,他一天到晚雙盤坐在上面。晚上我們經常有個單獨的對話,也講笑話,有個喇嘛翻譯的。他曉得我學禪宗過來,我一進門,他已經知道,一叫師父,他就笑了。
我說:「師父啊!您今天這個無上密法,我五歲就知道了。」
他說:「你怎麼知道?」
我說:「我是鄉下出生的,我走夜路怕鬼。」尤其當年鄉下夜路,會經常遇到「鬼打牆」,你們聽到過沒有?走路走走,忽然四面都黑了,一下就懵住了,沒有方向了,這叫鬼打牆,被隔住了。用什麼法門破它呢?有個種田的朋友告訴我說,不要怕,長袍一拉,對到黑的地方屙泡尿,呸,呸,呸……就衝過去了。貢嘎師父聽了哈哈大笑,說你們漢人啊,很有意思。後來我們就說別的笑話了。
剛才我教給你們「呸」,這是無上大法,屬於密宗的「椎擊三要」。再教你們修持,很簡單啊!這是第二義,剛才「呸」一聲,你也沒有懂。懂了的話,定啊慧啊,就是一直這樣下去,就如如不動下去了。起座也是一樣,都在這個境界上,這樣你一定成就。
誰相信啊?誰信得過啊?你們諸位裡頭哪個信得過了?我看沒有真信。然後不信,我是「貴州驢子三腳頭」,踢了兩腳頭了,已經給你們兩套了,你們再沒有辦法,我只好踢第三腳頭。那你們就喜歡了,那可是差等的腳頭,我的口音聽懂嗎?貴州驢子踢三踢就完了。第三個踢來了啊!坐好,大家坐好,不要閉眼。將來你要練采宇宙精華,也可以從這裡體會。不要閉眼哦,看著啊,你們看我吧!
把我當成假佛吧,像電影上的佛,看我這地方。看著啊,看我眉間啊,我的眉間跟你們不同,還比你們亮一點,你看你們年紀輕輕,一臉的晦氣色,真糟糕!看這裡啊!眼睛看著,然後眼睛不要眨,不要用力哦,然後把看的注意力拿掉,不看,眼睛還是張著的。注意哦,眼睛張著看我這裡,把看的注意力拿掉,然後,一片白茫茫,是不是啊?慢慢把眼皮閉下來,上下眼皮慢慢的關起來。兩個眼睛還是看著我,可是眼皮關起來看不見了,只看到前面的亮光,一陣白茫茫的,是不是?(眾答:是)
然後,忘記了一切,跟這片亮光定在一起。「心(沒有心)注於眼;眼注於空」,跟空合一,空即是我,我即是空,用兩個眼珠子像插頭一樣,插上以來後,眼睛都忘記了,一片光明。《阿彌陀經》跟你講,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我加上黑色黑光;光色有變,色空變動,我一切不變,對不對?這一下對了吧?哎,如如不動,色就是空,不求空。最後忘記了眼睛,丟開眼睛,身心內外,一片光明。(止靜片刻)
推薦閱讀:
※南懷瑾老師:《〈金剛經〉卅二品偈頌》自話(上)
※南懷瑾老師開示:五方佛秘義匯總
※[轉載]南懷瑾老師講述:中國文化「孝的真義」
※南懷瑾上師所傳准提法門
※南懷瑾的江湖|大象公會
TAG:南懷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