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綱:中國外匯儲備高漲與強制結售匯制度無關
【《財經》綜合報道】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6月16日表示,2011年起,企業出口收入可以存放境外,無須調回境內。因此,我國已不再實施強制結售匯制度,強制結售匯已是歷史概念。
易綱表示,截至2010年末,我國外匯儲備餘額達2.8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增長,是我國在當前經濟發展階段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客觀結果,與所謂的「強制結售匯」無關。
根據最新數據統計,今年一季度末我國外匯儲備餘額達到3.04萬億元。
易綱解釋道,強制結售匯制度是外匯短缺時代的產物,建立於1994年,當時要求企業的經常項目外匯收入,除國家允許開立外匯賬戶予以保留的外,均應全部賣給外匯指定銀行。此後,外匯局不斷放寬企業經常項目外匯賬戶開戶條件,提高賬戶限額。2008年,修訂後的《外匯管理條例》明確規定,企業經常項目外匯收入可以自行保留或者賣給銀行。2011年起,企業出口收入可以存放境外,無須調回境內。因此,我國已不再實施強制結售匯制度,強制結售匯已經是一個歷史概念。
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國際收支繼續呈現「雙順差」格局。其中,經常項目順差3054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7%;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2260億美元,增長25%。2010年末我國外匯儲備餘額為28473億美元。2010年全年國際收支交易總規模為5.6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貿易、直接投資、外債等主要項目交易規模均達到歷史高峰。
易綱還表示,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外匯局將加快轉變外匯管理理念和方式,深化外匯管理重點領域改革,嚴厲打擊「熱錢」流入,積極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進一步改進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國家外匯管理局16日公布的《國家外匯管理局年報2010》還指出,當前,國際收支大額順差的問題已成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矛盾之一。國際收支大額順差加大了宏觀調控難度,易推高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泡沫,阻礙實施穩健貨幣政策,制約宏觀調控的靈活性和有效性。國際收支大額順差也加大了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的難度,同時還易增加我國對外貿易摩擦,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不利於為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的良好外部環境。
報告提出,下一步將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著重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逐步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在穩定和提升國際市場份額的同時,重視進口的戰略意義,促進國際收支在更高水平上基本平衡;加強和改進外匯管理,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拓寬資本流出的渠道。按照均衡管理的思路,加強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跟蹤,建立資本流動的均衡管理機制。
歡迎您940546770 個人中心 更換用戶 分享至: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