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產階級是如何衰落的?

作者:魏欣 專欄作家,曾在美國供職於大型共同基金管理公司。文中觀點僅反映其研究和學術觀點,不代表見聞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作為少數沒有經驗的國家元首執政一年之際,美國媒體開始對川普總統的言行做出總結。從參加競選,川普與主流媒體的對罵就一刻也沒有停止;與以往更多代表富裕階層的共和黨總統相比,他同企業家、IT精英和富豪的關係最為緊張;他在各大院校師生中間擁有最低的支持率;婦女團體、黑人團體、移民團體和環保組織普遍反對他;美國的主要國際盟友幾乎全都對他持批評態度。這不得不讓很多人懷疑,川普在上一場大選中是如何獲勝的?他未來幾年的執政基礎又在哪裡?

但是如果仔細觀察過去30年來美國社會結構的變化,你就會發現川普主義的崛起與中產階級的衰落是分不開的。雖然他在修建墨西哥邊境牆、退出多邊貿易協定、稅改、醫改等重大議題上的政見遭遇了很多批評,但是他確實得到了一部分來自底層「沉默的大多數」民眾的支持,滿足了他們維護所謂「美國保守主義傳統價值觀」的政治訴求。

一般而言,當社會結構呈現以中產階級為主導的紡錘型或者橄欖型時,最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中產階級擁有穩定的工作和財產,最不可能在各種社會議題中採取極端態度。長期以來,中產階級是美國經濟的支柱,也是美國社會的穩定器。從1970至2000年,美國升至高收入階層的家庭要比跌入低收入階層的家庭要多。可是2000年以來的趨勢發生逆轉,美國僅有0.25%的家庭升入高收入階層,而跌入低收入家庭則有3.25%。可見美國收入分配正在兩極化和空洞化。這使得美國中產為主導的紡錘型或者橄欖型社會結構向著不穩定的貧富兩極分化的沙漏型社會轉變。

在人口比例上,美國生活在中產階級家庭的人口份額從1971年的61%降到了2015年的50%。同時期高收入人群佔比從1971年的14%上升到2015年的21%,低收入人群佔比從1971年的25%上升到2015年的29%。在佔有社會財富的比例上,財富向高收入群體集中的趨勢也很明顯。中產階級總收入占社會總收入的份額由1970年的62%下降到2014年的43%,高收入群體的總收入則由1970年佔總收入的29%上升到2014年的49%。在兩極分化上,1970年以來,美國基尼係數一直呈上升趨勢,說明社會的貧富差距一直在加大。

伴隨著中產階級的大幅度衰落,美國社會的傳統生活和思維方式被逐步改變,「保守主義價值觀」遭受衝擊,社會矛盾開始集中爆發。失業的產業工人把矛頭指向非法移民;依賴社會福利生活的低收入階層指責國際化大公司和超級富豪不承擔社會責任;背負沉重學生貸款的畢業生認為大學欺騙了他們,有學位根本找不到工作;下崗的白領認為公司用廉價的印度人替代了他們;無所事事,但又犯罪率高企的黑人社區時常抗議警察濫用暴力;仍在辛苦供房的上班族抱怨醫保太貴、稅收太重。移民問題、種族問題、稅收、醫保,人們幾乎在每一個社會議題上尖銳對立。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同一點:有質量的中產階級工作機會實在太少了!

經濟學界對美國中產階級的衰落有很多解釋。主流媒體關注較多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美國的產業結構來看,在中產階級賴以生存的製造業,去工業化特徵非常明顯。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的製造業產出佔GDP的比重呈現下降的趨勢,導致美國製造業能夠提供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少。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能夠留下來工作的都是一些需要較高素質崗位。低技能職位被逐漸淘汰,導致中產家庭收入驟減。與此同時,金融業的產出在總產出中的比重越來越高。金融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極高,學歷要求也極高,但能夠吸納的就業人口卻非常有限。這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矛盾和兩極分化,提升了金融風險。

其次,全球化雖然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但同時也導致了各國之間的貿易競爭,加速了美國中產階級的衰落。新興市場國家擁有的大量廉價勞動力擠佔了美國一些非技術和低技術水平工人的就業機會,降低了產業工人的工資水平。貿易的全球化導致低成本國家的相對美國更有競爭力,加快了製造業和服務業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的速度。美國對於進口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增加,又使得本國的企業生存情況惡化。另一方面,非法移民的激增又在美國國內對低技能職位形成正面競爭。這都導致在企業中就業的中產階級大量失業,進而縮減了政府稅基,惡化了國家財政收入。

再次,隨著科技的發展,企業為了尋求更高的生產效率和盈利能力,逐步加大機器的研發投入,從而提高了失業率,加大了兩極分化。科技的發展使社會對受過良好教育的高等技術工人需求增加,也將導致更多較低素質的勞動力失去原來優越的工作。科技的變革使得原來中產階級中一些高素質的人才獲得更高的收入,而更多技能匱乏的勞動力收入銳減。這些淘汰下來的低能工人不得不依靠政府提供的社會救助和醫療保險,大幅度惡化了美國的財政狀況。比如:Amazon在美國的發展非常迅猛,但由此產生的代價也非常驚人。美國每年各地零售業關閉的門店數都高達數千家,其中媒體統計2017年就關閉了超過5000家。Amazon在此過程中增加的高技術僱員數遠遠無法抵消這數千家門店下崗的售貨員和經理。隨著互聯網、計算機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可以預見,未來機器在各行各業中取代人工的趨勢將會繼續,甚至加速。

再回顧一下川普總統將近一年來的執政綱領:對外,他主張以雙邊貿易協定替代多邊貿易協定來增加美國產品在海外的競爭力。對內,他收緊移民政策,降低企業稅負,為合法美國公民爭取更多工作機會。只有把更多高質量的工作機會拿回美國,才能夠重新振興美國的中產階級,增加美國社會的穩定器,也就同時維護住了所謂「保守主義美國價值觀」。這也難怪會有一部分人會認同他的施政口號:美國優先、買美國貨、雇美國人!

新媒體總監 位宇祥

華爾街見聞官方微信(ID:wallstreetcn)

喜歡此文,歡迎轉發和點贊支持見聞君

推薦閱讀:

洪門在美國1
中國和美國的不同 (4)
美國2015年電動汽車銷量排行:特斯拉穩居榜首(圖)
美後院一國對中國示好還送大禮 氣暈美國
學爸 | 能戰方能言和,當少年中國遇上了更年期的美國

TAG:美國 | 中產階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