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湯及中醫虛症 經方討論

《經方實驗錄》:唐君居春中,素有心臟病,每年買舟到香港,就診於名醫陳伯壇先生,先生用經方,藥量特重,如桂枝生薑之屬動以兩計。火鍋煎熬,藥味奇辣,而唐君服之,疾輒良已。今冬心悸脈結代又發,師與炙甘草湯,服至三五劑,心悸愈,而脈結代漸稀,尚未能悉如健體。蓋宿疾尚賴久劑也。君又素便秘,服藥則易行,停葯則難行,甚須半小時之久,故師方用麻仁一兩之外,更加大黃三錢。余用本方,無慮百數十次,未有不效者。其證以心動悸為主。若見脈結代,則其證為重,宜加重藥量。否則,但覺頭眩者為輕,投之更效。推其所以心動悸之理,血液不足故也,故其脈必細小異常。婦女患此證之甚者。且常影響及於經事。動悸劇時,左心房處怦怦自躍,不能自已。膽氣必較平時為虛,不勝意外之驚恐,亦不堪受重厲之叫呼。夜中或不能成寐,於是虛汗以出,此所謂陰虛不能斂陽是也。及服本湯,則心血漸足。動悸亦安,頭眩除,經事調,虛汗止,脈象復,其功無窮。蓋本方有七分陰葯,三分陽葯,陰葯為體,陽葯為用。生地至少當用六錢,桂枝至少亦須錢半,方有效力。若疑生地為厚膩,桂枝為大熱,因而不敢重用,斯不足與談經方矣。

天王補心丹,看網上說的好像主要是思慮過度,「讀書人當常服之」。我覺得他好像應該是,燥熱引起的,津少、氣血虛,所以心悸、大便干,主要應該滋陰,像胡希恕先生說的「大量用麥冬、生地」為好,不知道對不對?天王補心丹更多的是陰虛有熱。 柏子養心丹是陰虛並陽虛。現在的葯里已經都沒有硃砂了,用的是石菖蒲和蟬蛻代替的炙甘草湯也有些道理吧,應該可以試一下:炙甘草(12克) 生薑(9克) 桂枝(9克) 人蔘(6克) 生地黃(50克) 阿膠(6克) 麥門冬(10克) 麻仁(10克) 大棗(10枚)A、組方源於漢代張仲景著《傷寒論》中的「炙甘草湯」,歷經千年歷史驗證,安全無毒,效果顯著。B、不含糖,更適於老年人與糖尿病患者服用。C、養心定悸的同時有明顯的補血作用,純中藥製劑,不抑制神經中樞,無耐藥性和成癮性,可有效提高睡眠質量。5、人群定位心悸氣短,盜汗失眠人群。

經曰:諸澀枯涸,幹勁皺揭,皆屬於燥。乃肺與大腸陽明燥金之氣也。金為生水之源,寒水生化之源絕,不能溉灌周身、榮養百骸,故枯槁而無潤澤也。或因汗下亡津,或因房勞虛竭,或因服餌金石,或因濃酒厚味,皆能助狂火而損真陰也。燥在外則皮膚皺揭,在內則津少煩渴,在上則咽焦鼻干,在下則腸枯便秘,在手足則痿弱無力,在脈則細澀而微,皆陰血為火熱所傷也。治宜甘寒滋潤之劑,甘能生血,寒能勝熱,潤能去燥,使金旺而水生,則火平而燥退矣。

1、炙甘草湯 (仲景) 主治: 治傷寒脈結代,心動悸;及肺痿,咳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

組成:甘草(炙,四兩) 生薑 桂枝(三兩) 人蔘 阿膠(蛤粉炒,二兩) 生地黃(一斤) 麥冬(去心) 麻仁(研,半斤) 大棗(十二枚。)水酒各半煎,內阿膠烊化服。

方義: 此手足太陰葯也。人蔘、麥冬、甘草、大棗益中氣而復脈,生地、阿膠助營血而寧心,麻仁潤滑以緩脾胃,薑桂辛溫以散余邪,加清酒以助藥力也。《聖濟經》云:津液散為枯,五臟痿弱,營衛涸流,濕劑所以潤之,麻仁、麥冬、阿膠、地黃之甘,潤經益血,復脈通心也。

中醫虛症有哪些

滿意答案 好評率:100% 中醫常見的虛證有如下幾點:

  肺氣虛:治以補肺益氣為主。方葯:補肺湯加減;如氣陰兩虛,可用黃芪鱉甲散加減。

  脾氣虛:治以健脾益氣為主。方葯:參苓白朮散加減;如清氣下陷,便瀉不止,可用補中益氣湯。

  心血虛:治以養血安神為主。方葯:養心湯或炙甘草湯加減。

  肝血虛:治以補血養肝為主。方葯:四物湯加味。

  心陽虛:治以溫通心陽為主。方葯:桂枝甘草湯加味。

  脾陽虛:治以溫中健脾為主。方葯:附子理中湯。

  腎陽虛:治以溫補腎陽為主。方葯:右歸丸、金貴腎氣丸或真武湯加味。

  肺陰虛:治以養陰潤肺為主。方葯:百合固金湯加減。

  心陰虛:治以滋陰養心為主。方葯:天王補心丹加減。

  脾陰虛(胃陰虛):治以養陰和胃為主。方葯:益胃湯加味。

  肝陰虛:治以滋陰養肝為主。方葯:補肝湯加減。

  腎陰虛:治以滋補腎陰為主。方葯:左歸丸、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


推薦閱讀:

病例討論公開 拆除醫患「心牆」
中期茶不優先討論倉儲,就是耍流氓!
咱也討論下愛情
討論 | 父母都為耳聾患者其孩子患耳聾的風險是多少
許可權管理bugzilla的熟手了,還是要討論提...

TAG:中醫 | 討論 | 甘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