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古跡——北京清華大大學早期建築(一)【圖文】

清華大學早期建築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大學校園內,現存建築二十座,較為重要的有清華學堂、清華大學圖書館、體育館、清華大學大禮堂、清華大學科學館等。

清華大學主校門 原為清康熙時的熙春園,道光二年(1822)熙春園被一分為二,分賜皇親。東部園區於咸豐時改名清華園,並有御筆題寫匾額懸於宮門,仍懸於工字廳門額上。光緒三十四年(1908)美國用庚子賠款在此建清華學堂,初名「游美學務處」。辛亥革命後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改建成國立清華大學。原有建築主要有工字廳和古月堂,為傳統四合院式建築。

清華園這個門是早期清華的正門。但是後來擴建了,這個門現在就處於學校中央略偏西的位置,一般稱為二校門 清華大學校校舍分別於1909年、1914年和1930年三批開工建設,1936年全部竣工。1911年建設的新校門為仿文藝復興券柱式大門以及清華學堂、校醫院、二院、三院等建築。1914年建設的有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和大禮堂等。1936年建築與前期建築風格相一致,採用美國近代折衷式的校園建築風格,特點是磚混結構,外形對稱,比例端莊,立面三段式劃分,利用清水磚牆面砌出線腳。

清華學堂

清華學堂 清華學堂第一階段的建築沿用了清代的工字廳、怡春院和古月堂三組傳統四合院建築,另外修建的清華學堂、二院、三院、校醫院等。清華學堂採用德國古典建築風格,為二層磚木結構樓房。二院為行列式平房,三院為折中式平房。

清華大學近春園 近春園原為清咸豐皇帝做皇子時的舊居,原為康熙皇帝的熙春園的中心地帶,屬於"圓明五園"之一,現屬於清華園的一部分,位於清華大學校園西面。近春園四面荷塘圍繞,此處便是朱自清教授的名篇《荷塘月色》中的荷塘。清朝道光年間,熙春園分為東西兩園,工字廳以西部分稱近春園。近春園園志上寫著:"水木清華,為一時之繁囿勝地。" 第二階段的建築從1914年開始,美國設計師墨菲參與了校園的設計,擴建了清華學堂,另外修建了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和大禮堂,這四座建築被稱為「清華學校之四大建築」。四大建築均採用當時美國流行的大學建築風格,科學館為紅色磚牆,屋頂鋪設石板瓦,大禮堂也是紅磚外牆,入口處有大理石柱廊,圖書館室內採用磨光花崗石裝飾。

清華荷塘

清華荷塘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而聞名 1928年清華學堂改為國立清華大學,學校又聘請設計師重新規划了校園,並設計建設了一批新的建築,例如西校門、氣象台以及學生宿舍,另外還擴建了體育館、圖書館等建築。1936年這些建築建成使用,清華大學早期建築群也建設完成。清華大學早期建築整體保存較好,使校園仍保留近代校園的典雅風格,至今仍為教學和科研服務。

清華大學校園水木清華正門 清華荷塘是和水木清華連在一起,荷塘之上即是水木清華的匾額。「水木清華」出自晉人謝混詩:「惠風盪繁囿,白雲屯曾阿,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正中朱柱上懸有清道光進士,咸、同、光三代禮部侍郎殷兆鏞撰書的名聯:「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東南西北去來澹蕩洵是仙居。」正額「水木清華」據歷史記載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御筆。 所存清華大學早期建築主要有三部分:宣統三年(1911)至1912年建造的清華學堂、同方等;1919~1925年建造的大禮堂、科學館、體育館、圖書館(局部)等;1931~1933年建造的生物館、化學館、圖書館(擴建部分)、氣象台、校門、機械館、電機館以及明、善、靜、平、新「五齋」學生宿舍。

自清亭 清華學堂特指清華大學的標誌性建築。位於清華大學二校門北面的大草坪東邊,是一座式樣別緻的二層樓房。此樓為德國古典風格,青磚紅瓦,坡頂陡起,這就是清華校園中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清華學堂大樓。在清華建校初期興建的第一批校舍中,清華學堂大樓被稱為「一院」或「一院大樓」。

清華學堂清華學堂於1911年4月29日在清華園開學,這也是清華歷史的開端。清華學堂是清華大學建校初期興建的首批主體教學建築之一,分西部、東部兩期建成。

清華大學圖書館 1909年清政府成立了游美學務處,負責直接選派學生游美,同時著手籌設游美肄業館。1910年11月,游美學務處向外務部、學部提出了改革游美肄業館辦法。其中提到,因已確定清華園為校址,故呈請將游美肄業館名稱改為「清華學堂」。12月,清政府學部批准了這個改革辦法。之後,清末兼管學部和外務部的軍機大臣那桐於宣統辛亥年(1911年)為清華學堂題寫了校名。今天看到的清華學堂大樓大門外,正額「清華學堂」四字即為那桐手書。

清華大學的標誌性建築——二校門 20世紀二十年代,清華學堂曾是培養國學人才的搖籃。1925年,曹雲祥校長執掌校政時,清華增設新制大學部和國學研究院。學校特別注意延聘名師,先後聘請了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著名學者擔任清華國學院的「四大導師」。他們和考古學家李濟、文學家吳宓等薈萃於清華學堂,培養學生分別研究中國文、史、哲諸學。國學研究院開設了古史新證(王國維先生)、中國通史(梁啟超先生)、方言學(趙元任先生)、人文學(李濟先生)等課程,除中國通史在同方部外,其餘課程均在清華學堂117號教室講授。

清華大學大禮堂 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學校的教學、行政等領導機構基本都設在清華學堂大樓里。解放初期,學堂西部仍是校領導機關(校委會)所在地,東部的一部分曾用作中共清華黨總支的辦公室。五十年代以後,梁思成為主任的清華建築系遷入此樓,清華學堂大樓成為建築系專用系館。

葉赫那拉·那桐 葉赫那拉·那桐(1856—1925)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字琴軒,一字鳳樓,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在清末光緒、宣統年間先後充任戶部尚書、外務部尚書、總理衙門大臣、軍機大臣、內閣協理大臣等,併兼任過京師步軍統領和管理工巡局事務。

葉赫那拉·那桐1900年,八國聯軍侵犯北京,慈禧西逃,那桐充任留京辦事大臣,隨奕劻、李鴻章與聯軍議和。《辛丑條約》後,任專使赴日本道歉。清帝退位後,遷居天津。中國最好的高等學府清華大學裡面,至今仍留存下來的「清華園」「清華學堂」幾個字均出自他的手筆。

葉赫那拉·那桐

工字廳主殿

清華大學大禮堂

大禮堂背面

清華大學主教學樓

清華大學老校區

第一教學樓

第一教學樓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推薦閱讀:

狸の奉獻之大阪旅行奧義PART1
太棒了!初三時期的建築圓珠筆畫!
新中式建築,美到骨子裡!!
舒緩強迫症的大方法
Society 建築1

TAG:建築 | 歷史 | 大學 | 文化 | 北京 | 歷史文化 | 【圖 | 早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