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行我素——素食與中醫

請點擊標題下方藍字(人衛中醫)快速關注

作者/董洪濤 編輯/李劍光 孔烈

【小編按】本文是董洪濤老師對於素食的一些看法,生活中需根據自身體質選擇。

【作者簡介】董洪濤,網名醫者佛,取「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之訓,十幾年來精勤不倦,矢志於中醫。重視溫補思想,強調陽氣對生命的重要作用。早年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以及上海中醫藥大學,並獲得中醫博士學位。後在東南大學完成生物醫學工程學博士後研究工作。現居海外。

------------------------

我主張每個人都應該適當地選擇素食。我認為,素食不是簡單地吃幾口素菜,素食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對自己健康的負責,也體現了社會的進步。我推廣素食,目的非常簡單,只是希望每個人都健康起來,都充滿著正能量。素食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可以讓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更有希望。

素食適合於健康人的養生,也有助於患者早日康復。對於慢性病患以及大病患者來說,素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選擇。其原因有二,一則,素食易於消化,因此有助於胃腸恢復動力,可以更好地吸收食物的精氣。我們的所有食物都源自大地,素食可以讓我們更多地接收地氣。病人選擇素食可以更好地得到大地母親的呵護,對於恢復健康當然有益。二則,素食讓人心靜。心靜則神安,繼而五臟六腑皆得和諧。過多食肉會導致相火妄動,火動則神動,慾念紛起,煩擾不休。我們都知道養病要靜心,對於患者來說,慾念太多非常不利於康復。豈不知火動則心神不安,繼而五臟六腑皆得不安,況且相火妄動會暗耗陰精,亦不利於養生及大病康復。 我的素食觀其一:素食有助於養生及疾病康復。有人提出,素食會導致營養不足。我認為,所謂的營養學不過是解釋生命與健康的一種假說,並不一定是真理,因此不必拘泥。雖說身體是由物質組成的,但生命首先是一個物質與能量的動態平衡,健康即是陰陽平衡,臟腑和諧,氣血充足,心情舒暢。

我的素食觀其二:素食是為了健康,素食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因此,素食不一定與佛教相關。西方有不少人堅持素食,但他們信仰的卻是基督教。吃素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生命與健康負責,是一種自我約束,不僅體現了個人的素質,更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不要把素食絕對化,選擇素食是個人的喜好與權利,隨意就好。

我的素食觀其三:素食是自己的選擇,而不是別人強迫的。因此,選擇素食是開心的,決不是勉強的。若因素食而心中不滿,或者心生怨恨,那我建議還是不要選擇素食。另外,素食要循序漸進,對於無肉不歡的人來說,或者偶爾素食,或者逐漸減少肉食,不必勉強自己。再者,吃素不是挨餓,照樣可以吃飽。

我的素食觀其四:素食並不一定要忌蔥姜蒜等五辛類食物,此類食物其性多溫,有宣通陽氣、扶陽抑陰之功,建議適當多吃。素食的人易出現陽虛諸證,因此,平時需適當扶陽通陽。但千萬別以水果為主食,因水果多數性偏寒涼,久食最傷陽氣。喜歡早晨吃水果的女生注意了:早晨要喝薑糖水昇陽,不能吃水果降陽。

我的素食觀其五:素食後體重下降,因為素食讓機體有機會排出長期肉食所堆積的痰濁水飲毒素,這是自然現象。但此時體力與精力卻不會下降,反而有神清氣爽的感覺。若素食後反覺體質下降、神疲乏力、精力不足,此時需緩緩素食,以盡量平衡臟腑氣血,使機體有所緩衝,平時注意休息,過一陣子就自然恢復了。

從中醫來看,治病以減食最為要緊。不管是大病還是小病,若要早日康復,先需減食。若能以素食為主,康復的效果與速度會更好。有人問,如果不吃肉,那營養不夠怎麼辦?我不知道營養是什麼,我只知道若陰陽調和、臟腑平衡、氣血充足,即是真健康。我推廣素食,是因為素食對身與心皆有極好的改善作用。

吃素的好處很多,既有利於健康,又可增加福報,且能讓心情舒暢。我認為,若不能完全素食,亦可在每年每月挑些日子素食,比如,我們工作室要求在24節氣日全體素食,因為這些日子天地之間陽氣變動比較劇烈,素食有助於使機體適應天地的變化;另外,佛家要求過午不食,晚上建議素食,素食有助於陽氣斂降。

我們平時吃飯有葷有素。有人認為,一定要吃葷食,因為葷食有營養。事實果真如此嗎?多食葷食,能增痰濕,這是致病因素,與健康不利。而且葷食不易消化,影響排泄功能。素食既易於消化,又能保證機體攝入足夠的能量。有人問,大病初癒,是不是不能吃肉呀?我認為,應該以素食為主,有助於早日恢復健康。

對於濕熱內滯或痰濁內盛的患者,我常讓患者一段時間內少食魚及肉類,總有人問,會不會營養不足?我認識幾位常年吃素的媽媽,其懷孕時亦完全素食,且生的寶寶也是素食。我觀察素食寶寶精力充沛,健康無病,其面色紅潤。什麼是營養不足?我只知道若每天正常吃飯,心情舒暢,周身無所不適,即是真健康。

中國人傳統以來多以素食為主,肉食為輔,因此,中國人的體質偏於陽虛。此與白人不同,他們長期以肉食為主,體內易於蘊熱。中國人如果要喝酒,可喝點高度白酒或者煮熱的黃酒,有溫通陽氣、助陽通絡之功。而低度酒、葡萄酒、啤酒等性偏涼,易於助濕。比如吃海鮮或生冷冷盤時喝啤酒,最傷脾陽,致濕內聚。

吃葷還是吃素,見仁見智。遠在先秦時百姓在祭祀的禮儀中就會實行齋戒。漢時道佛盛行,遂出現素食世風。現今我們吃素,更多的在於認識到素食的健康意義。素食可養心養身:素食不含動物的七情蘊毒,可以靜神怡情、維持善根、淡泊心志、凈意樂靜,有助於養心;素食又可預防三高,改善氣血循環,降濁排毒。

我臨床觀察,素食者多偏於陽虛。一則青菜多屬寒涼。二則豆腐亦性寒。因此,久年素食者當注意培土扶陽,以助健康。調味之品多屬辛溫,有助於溫陽散寒。平時多食根類食物,如蘿蔔、土豆、紅薯、山藥之類,有不錯的補益作用。若已經陽虛,則需辨證施治。可試服一下甘草乾薑湯。二味各十克,水煎服即可。

【本文選自董洪濤(新浪微博@選擇中醫__董洪濤)老師的博客,由作者授權人衛中醫發表,轉載請註明出處,點擊左下角可閱讀博客原文】

【即日起,發送「目錄」即可獲取往期所有文章的目錄】

如果您想訂閱人民衛生出版社中醫編輯部定期推送的精彩內容,請點擊右上角按鈕:查看官方賬號—關注,或者掃描二維碼,抑或搜索微信號renweizhongyi。歡迎轉發和留言,您的每次分享和反饋都是對我們的支持。也可關注新浪微博:@人衛中醫

歡迎投稿:renweizhongyi@sina.cn


推薦閱讀:

素菜有哪些銷魂卻不費時的做法?
素食(運動)者營養指南
如何識別激素食品
對一個信佛的人來說,如何在長期吃素的同時,做到營養均衡又津津有味。?
「不吃肉」對人的認知到底有沒有影響?

TAG:中醫 | 素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