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何平新九論之六:中原崛起的強力引領

何平新九論之六:中原崛起的強力引領2012年08月10日08:00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何平移動用戶發送HNZB到10658000,訂閱河南手機報。早報+晚報,每天一角錢。

  □何平

  「三農」問題,始終與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的幸福息息相關。解決好「三農」問題,就是為最廣大人民利益和國家前途著想,就是對農民多少年來為中華民族所做貢獻的肯定和報答。

  農業不發展,安全難保證;農村不改變,城市難提升;農民不富裕,大國難崛起。

  千難萬難,歸結在「三農」壓力;解題破題,關鍵是「三化」協調。

  河南「三化」協調受什麼制約?城鎮化發展水平不高。

  河南「三化」協調靠什麼引領?新型城鎮化。

  民之所盼,政之所行——

  「引領」,蘊含著創新,找到了破解「三化」協調難題的戰略重點。

  「引領」,意味著突破,標誌著我省發展戰略、發展布局正在實現重大提升。

  「引領」,承載著希望,寄託著億萬中原兒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殷切期盼。

  「引領」之策,是科學發展觀在河南的生動實踐。

  「引領」之路,是崛起之路,希望之路,幸福之路。

  (一)城鎮化正深刻地改變著河南。

  當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加速疾馳,河南的城鎮化同樣快步前行。

  城市在變。樓高百尺,車水馬龍,古老的都市飛揚著青春與激情,承載起「讓生活更美好」的光榮與夢想。

  農村在變。村莊變社區,農民變市民,傳統的鄉村萌生著新的希望,煥發著新的生機,孕育著新的文明。

  毋庸諱言,「三農」問題依然突出,城鄉差別依然巨大,「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之路依然漫長。

  破解「三農」癥結、實現「三化」協調,是一道高難度的全國「統考題」。河南獨闢蹊徑,「引領」為先,無疑為破解這道難題洞開了一片天地。

  (二)一場新的變革在中原大地發軔。

  去年召開的省第九次黨代會上,新型城鎮化引人注目地躍升到「三化」的首位,擔當起引領「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歷史重任。

  確立新型城鎮化的引領地位,是河南發展史上一次大膽的創新。縱觀改革開放的發展歷史,在關於「三化」的提法中,從沒有哪一個地方把新型城鎮化的作用定位在「引領」。

  這是鍥而不捨的持續探索。「厚重」河南始終懷揣著一個「城市夢」。從「中心城市帶動」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我們推進城鎮化的探索從未停歇,力圖跨過城鎮化水平低這道坎。

  這是篳路藍縷的開拓創新。從「離土離鄉」到「離土不離鄉」,從「打工潮」到開始家門口就業,我們破解城鄉差別的嘗試從未放棄,力求打破城鄉二元結構這堵牆。

  這是勵精圖治的艱辛突破。從「多予、少取、放活」到「以城帶鄉、以工補農」,扶貧攻堅、駐村幫扶、科技文化衛生法律進鄉村,我們對「三農」問題的破解從未停止,力爭解開「三化」如何協調這道題。

  (三)「三化」難以協調發展,難在何處?

  河南發展的諸多矛盾,無不歸結在「三農」問題突出;而解決的出路,無不體現在「三化」協調;而難以協調的癥結,最終都聚焦在城鎮化水平低上。

  城鎮化水平低,制約經濟結構優化。糧食「十連增」,我們貢獻大,但增產不增收,矛盾難解扣;工業明顯增強,但反哺農業遠遠不夠;城市迅速擴張,但帶動農村能力有限;三次產業結構不優,矛盾凸顯。調整之艱難,讓我們無法再拖。

  城鎮化水平低,導致發展動力不足。城鎮是現代服務業的主陣地,以知識為核心的服務業正日益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高收入國家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72.5%,我國為43.1%,河南則相對更低些。壓力之沉重,讓我們無路可退。

  城鎮化水平低,勢必擠壓發展空間。大招商吸引眾多的行業巨頭跑步進入河南。招來了「金鳳凰」,卻「無枝可棲」,大量工業項目因土地指標缺乏難以落地。形勢之嚴峻,讓我們無法迴避。

  城鎮化水平低,造成城鄉矛盾加劇。「三農」問題嚴峻,貧富差距拉大,城鄉發展失衡,很大程度上源於二元結構矛盾。我省農村居民佔有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僅為城鎮居民的1/8左右。矛盾之尖銳,讓我們別無選擇。

  變革,迫在眉睫;創新,刻不容緩;憂患,務必清醒。

  提高城鎮化水平,不能走有些國家激化矛盾的城市化老路。道路擁堵,環境污染,「城市病」加劇,我們要有足夠的警覺。

  提高城鎮化水平,不能走以犧牲農民利益為代價的歧路。犧牲了農業和農民,就失去了發展的基礎與保障,我們要有足夠的警醒。

  提高城鎮化水平,不能走城鎮與農村相割裂的彎路。城市和農民「兩張皮」,差距在拉大,矛盾更突出,我們要有足夠的警惕。

  (四)「引領」破題,探索之路為之一新。

  河南的新型城鎮化,新在長遠意義上的「城鄉統籌」,新在真正意義上的「城鄉一體」,新在實際意義上的「變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為城鎮生產生活方式」。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在河南發展史上具有可貴的理論實踐創新意義——

  理論上凸顯創新價值。「三化」是中原崛起的三大動力支撐,誰來引領,關乎整個發展大局。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源自河南省情之實、河南發展之需、河南人民之盼。我們探索的是後發地區的趕超之路。

  實踐上凸顯中原特色。工業化國家的發展歷程表明,從事農業的人口下降到總人口25%以下,規模農業、集約農業和現代農業才能真正實現。我們常常拘泥於「城市中心」的思維,走不出「就農業說農業,就城市說城市」的老路子。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用「一體五級」布局的統一性、統籌性、關聯性,破解「三農」難題,是基於長期實踐和倒逼壓力之舉。我們探索的是「三農」大省的突圍之路。

  內涵上凸顯時代特徵。科學發展是關注最廣大群體根本利益的發展,改善民生是惠及最廣大群眾的民生。農村環境長期變化不大、農民生活長期改善緩慢,是發展的短板,是民生的「窪地」。新型城鎮化要把河南6000多萬農民引領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們探索的是科學發展的創新之路。

  新型城鎮化引領,體現的是先進思想觀念的引領,先進科學技術的引領,先進管理方式的引領,先進生產方式的引領,先進生活方式的引領。

  「引領」,彰顯河南勇氣!「引領」,凝聚河南智慧!

  (五)解一卷而眾篇明,舉一綱而萬目張。

  在「三化」協調的這盤大棋中,新型城鎮化引領恰如一招妙計,指點迷津;好比一步妙棋,難中解圍:

  妙在土地資源被盤活,加快發展的束縛制約被打破,新型工業化空間無限廣闊。

  妙在土地流轉在加快,農業規模化經營水平大提升,新型農業現代化動力澎湃。

  妙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加大,農民居住環境明顯改善,農村巨大市場活力激發。

  妙在有力推動人的全面發展,農民身份歷史性轉換,開始擁有完整的財產權利,農民生活前景美好。

  ……

  一計點撥,茅塞頓開;一子落下,滿盤皆活。

  新型城鎮化引領如一台發動機,使條件最差的農村獲得了躍馬揚鞭的動力;

  新型城鎮化引領如一架望遠鏡,使走勢最弱的農業看到了改天換地的願景;

  新型城鎮化引領如一把金鑰匙,使收入最低的農民走進了實現小康的大門。

  突出新型城鎮化「引領」地位,並非提高城鎮化率所驅使,而是源自於經濟發展戰略、發展方式和工作重點的重大改變。

  (六)新型農村社區,是新型城鎮化引領的「題眼」。

  華燈初上,全省最大的新型農村社區——滑縣錦和新城中心廣場每天都會響起歡快的旋律,人們在夜色中翩翩起舞。昔日「土裡刨食」的農民,如今享受著和城市居民同樣的生活,享受同樣的社會保障和福利。居民們的笑聲洋溢著興奮和自豪:「村裡有企業,農民有收入,家庭能團圓,生活真得勁。」

  錦和新城模式,是破難題、找「題眼」的一種探索。

  有人曾形象地比喻,統籌城鄉發展好比大象,大家都在摸,但都只摸到某些局部,沒有完整地觸及它的全部,沒有深刻地揭示它的本質。

  統籌城鄉發展難以真正破題,原因就在於「題眼」未定,一直沒有把廣大農民這一矛盾的主體涵蓋進去,沒有把農民生存發展需求這一最大的民生考慮進去。

  新型農村社區,抓住了統籌城鄉發展的結合點。從破解「三農」難題入手,用以人為本的理念,解決當前「農村到底怎麼辦、農民應向何處去」兩個關鍵問題,實現城市與農村雙輪驅動、統籌發展。

  新型農村社區,抓住了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切入點。從現階段我省城鄉發展不平衡這個最薄弱的環節切入,用新型城鎮化的理念改造傳統農村格局,以社會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覆蓋農村,以現代化的產業體系支撐農村,城市與鄉村的雙向流動更加通暢,市民和農民身份的鴻溝逐漸消除。

  新型農村社區,抓住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增長點。我省廣大人民群眾最大的願望在城鎮化,未來發展的最大內需在城鎮化,最雄厚的投資潛力也在城鎮化。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推進,既擴大投資,又擴大內需,如果在全省推廣開來,將從投資和消費兩方面快速拉動經濟發展。昔日沉寂之地,從此活力升騰。

  新型農村社區,抓住了加強農村社會管理的創新點。從分散居住到集中管理,社區服務機制和協調機制有了創新的契機;從村級自治到社區管理,社區基層民主建設有了創新的可能;從農民身份到市民戶口,戶籍管理制度有了創新的空間。

  新型農村社區,抓住了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關鍵點。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學習機會,改善生活環境,農民眼界開闊、生存技能提升,積極性得以調動,創造性得以激發。

  (七)引領之路,必將迎接挑戰。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新事物,是轉變領導方式的新實踐,是轉變發展方式的新作為。它不斷地開拓出新氣象,也會不斷地伴生新問題——

  沒有立足長遠的意識。有些新型農村社區的選址、規模、類型,主要是著眼當前,忽視中長期人口結構、分布和城鄉環境變化趨勢,規劃缺乏前瞻性,建設缺乏長期性,管理缺少創造性,服務缺少實效性。長此以往,不僅造成巨大浪費,更可能危及城鎮化整體戰略的實施。顧了現在,丟了未來。

  缺乏歷史傳承的自覺。城市有城市的靈魂,鄉村有鄉村的文脈。不少農村社區「千樓一面」,缺少地域特色,對村莊歷史文化風貌保護不足。丟失了古村、古井、古迹,不見了老街、老宅、老樹。起了高樓,斷了根脈。

  存在拔苗助長的隱憂。儘管明確了「等不得」、「拖不得」、「急不得」的工作要求,但個別地方仍然盲目貪大求快,操之過急,失於簡單,或埋下「推倒重來」的後患,或走入「趕農民上樓」的誤區。得了「政績」,失了民心。

  (八)引領之策,重在著眼全局。

  新型城鎮化引領,重在構建現代城鎮體系、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五級城鎮體系」如同動力強勁的列車,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隆隆向前時,其他四級也應提速前行。

  區域中心城市的首位度,決定著一個經濟區在區域競爭中的成與敗。強化鄭州市的核心地位,加快推進鄭汴一體化和鄭洛工業走廊建設,中原經濟區的「龍頭」才能更加挺拔高昂。

  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決定著一個經濟區整體競爭力的強與弱。中心城市組團式發展、功能性布局,中原經濟區的「柱石」才能更加聳立高大。

  中小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決定著一個經濟區發展潛力的大和小。依託產業集聚區壯大縣域經濟,依託現代農業提升中小城鎮發展內涵,中原經濟區的「基石」才會更加牢固堅實。

  (九)引領之效,重在互動聯動。

  「三化」協調科學發展,是中原經濟區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

  工業的主導地位決不會改變。新型工業化是「三化」的核心,是帶動城鎮化的強大動力,是加速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我省的潛力在工業,實力更在工業。強化工業主導,推進產業集聚,使更多城鄉居民有活干、有錢賺,新型城鎮化才有產業支撐,新型農業現代化才有充足可靠的物質保證。

  農業的基礎地位決不會動搖。「三農」問題既是歷史問題,也是現實課題,更是「河南難題」。我省的優勢在農業,責任也在農業。穩固農業基礎,工業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才有源源不斷的資源保障。

  產業的支撐作用決不會削弱。城鎮與產業聯動發展,是世界城市化進程中的基本規律。我省的發展靠產業,提升也靠產業。沒有產業支撐,城鎮化行之不遠。強化產業支撐,百姓才能安居樂業,新型農村社區才能「人財兩旺」。

  (十)引領之道,重在遵循規律。

  堅持人民意願為上,正確處理好建設進度和人民群眾承受度的關係。如果只有幹部的積極推進,沒有群眾的踴躍參與,就會把建新型農村社區「變味」成大拆大建,瀰漫為圈地運動,貪一時之功,留幾世之患。群眾興緻勃勃,幹部推推動動,就會對發展規律判斷失誤,對社情民意洞察失准。忽視群眾呼聲,貽誤發展良機。

  堅持務實建設為重,正確處理「好」與「快」的關係。推進不冒進,加快不加壓。有條件的地方「拖不得",沒條件的地方」急不得",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又好又穩又快,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穩步實施。

  堅持統籌發展為要,正確處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與產業發展的關係,對社區的規劃、建設、管理和民生保障、黨的建設同步謀劃,同步推進,同步評估,真正使農民搬得出、住得下、留得住、過得好,體現協調性,增強滿意度。

  (十一)引領之基,重在為民惠民。

  對個體的農民而言,「脫村入市」也許是一種值得誇耀的事情。但對農民整體而言,他們的自豪感、幸福感歸根結底來自利益的保障和尊嚴的彰顯之中;我們的出發點、立足點自始至終放在民生的改善和民權的維護之上。

  決不允許盲目蠻幹,損害農民切身利益。罔顧農民權益,會擋住農民致富的「財路」,民生之舉傷民心;

  決不允許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搞成簡單的房屋置換或福利分房。住新樓失土地,會斷掉農民生存的「後路」,穩定之基不穩定;

  決不允許利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之機搞房地產開發。顧眼前失長遠,會堵塞農村發展的「出路」,惠民之策難惠民;

  決不允許違規違法。失去群眾信任,會失去社區建設的「活路」,和諧之路難和諧。

  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新型農村社區才有澎湃動力。

  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新型農村社區才有強大合力。

  順應農民的美好期待,新型農村社區才有持久魅力。

  (十二)大潮澎湃處,激越看帆起。

  新型城鎮化引領,是一條創新之路,需要我們披荊斬棘,不懈探索;

  新型城鎮化引領,是一條希望之路,值得我們艱辛付出,開闢新境;

  新型城鎮化引領,是一條光明之路,期待我們踔厲風發,奔向彼岸。

  新型城鎮化引領風鵬正舉,中原經濟區建設前景無限!


推薦閱讀:

講通鑒丨韓信是怎樣崛起的,從渣男變統帥
在中國崛起的關鍵時期,這樣的美國,難道是天意?
評論稱中國和平崛起不是維護南海權益緊箍咒
又進一步!國產大飛機首飛在即 萬億航空產業將崛起(附股)
台媒:台灣要正視大陸崛起 思索如何邁入下一個30年

TAG: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