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化學構成為何與球狀隕石如此不同?
根據本周《自然》發表的兩項獨立研究Magnesium isotope evidence that accretionalvapour loss shapes planetary compositions和Earth』s volatile contents established by melting andvaporization,地球獨特的化學構成可能源自星子(行星的前體)的熔岩揮發。這項發現或有助於解釋地球、火星和太陽系其它岩質天體的形成。
兩個行星體相互碰撞的電腦模擬快照。顏色顯示了撞擊星體的岩石(深灰,處於撞擊區域中心)如何吸附在受撞擊星體(岩石,淺灰)上,撞擊區域的部分岩石熔化(黃白色)或蒸發(紅色)了。
Philip J. Carter
地球和其它岩質行星的構成不同於球狀隕石,球狀隕石被認為是代表了太陽系內的原始條件,也被認為是地球的構築材料。雖然人們已經就這種不同提出了一些解釋,但是這些解釋無法解釋兩者之間的所有差異。生長中星子的熔岩揮發可部分補充我們對這一問題的理解。英國布里斯託大學的Remco Hin及同事發現這個過程可以解釋他們在不同類型天體(如地球和球狀隕石)中觀察到的鎂同位素差異。在另一項獨立研究中,英國牛津大學的Ashley Norris和Bernard Wood也總結認為地球上特定元素的耗散可能源自地球前體熔岩的蒸發。他們通過在熔爐中熔化岩石,重構了地球形成期間發生的過程,發現一些元素可能從熔岩中揮發逃逸,並且它們與在地球內部觀察到的成比例。
鎂的同位素組成和標準DSM-3,δ25/24MgDSM-3之間存在相對偏差,虛線表示地球,實線表示球狀隕石。
Hin et al.
兩支研究團隊都認為微行星之間的碰撞,如導致月球形成的大碰撞,可能推動了成長中的天體熔融和揮發。Edward Young在相應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寫道,理解熔融揮發的物理化學特性,或可以解決不同的行星形成模式的矛盾。他補充表示,雖然這些研究不是第一個提出碰撞在某些元素耗散中發揮作用,但是它們有望促進人們進一步研究碰撞如何塑造了行星的化學構成。
星子碰撞產生的熔岩揮發。
Edward Young
?
Nature|doi:10.1038/nature23899
Nature|doi:10.1038/nature23645
推薦閱讀:
※電化學方法測試混凝土鋼筋鏽蝕的研究
※毒品與化學(上)
※顆粒劑在生產與貯藏期間需要符合那些規定呢?
※聆聽北大校長化學「神曲」的韻味
※制茶中的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