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
|
中和殿北京故宮外朝三大殿之一,位於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間。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並接受執事官員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親祭,如祭天壇、地壇,皇帝於前一日在中和殿閱視祝文,祭先農壇舉行親耕儀式前,還要在此查驗種子和農具。皇太后上徽號,皇帝在此閱視奏書。玉牒告成,恭進中和殿呈御覽,同時要舉行隆重的存放儀式。中和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初稱「華蓋殿」,嘉靖時遭遇火災,重修後改稱「中極殿」。
|
保和殿北京故宮外朝三大殿之一。位於中和殿後,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謹身殿,嘉靖時遭火災,重修後改稱建極殿。清順治二年改為保和殿,其意為「志不外馳,恬神守志」,就是說神志得專一,以保持宇內的和諧,才能福壽安樂,天下太平。保和殿匾額「皇建有極」匾,為乾隆御筆。典出:箕子《洪範》「皇建其有極」。
|
文華殿文華殿始建於明初,位於外朝協和門以東,與武英殿東西遙對。因其位於紫禁城東部,並曾一度作為「太子視事之所」,「五行說」東方屬木,色為綠,表示生長,故太子使用的宮殿屋頂覆綠色琉璃瓦。
|
文淵閣清宮藏書樓,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皇帝下詔開設「四庫全書館」,編纂《四庫全書》。三十九年下詔興建藏書樓,命於文華殿後規度適宜方位,創建文淵閣,用於專貯《四庫全書》。
|
南三所南三所位於外朝東路文華殿東北,為一組殿宇的總稱。明朝這一帶有端敬殿、端本宮,為東宮太子所居。其中原有殿名「擷芳殿」,清康熙年間太子允礽之宮人於此居住。乾隆十一年(1746 年)在擷芳殿原址興建三所院落,作為皇子居所。因其位在寧壽宮以南,故又稱「南三所」,也稱「阿哥所」或 「所兒」,嘉慶朝以後多以「擷芳殿」代稱整組建築。
|
武英殿北京故宮武英殿始建於明初,位於外朝熙和門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闊5間,進深 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須彌座圍以漢白玉石欄,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門。後殿敬思殿與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後殿間以穿廊相連。東西配殿分別是凝道殿、煥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間。院落東北有恆壽齋,西北為浴德堂。武英殿與位於外朝之東的文華殿相對應,即一文一武。
|
內務府內務府是清朝管理宮廷事務的機構。為清代特有,始設於順治初年。至順治十一年(1654)仿明制改內務府為十三衙門;十八年,裁十三衙門,復設內務府。自此遂為定製。
|
乾清宮乾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處理日常政事的地方。它是後三宮之首,位於乾清門內。「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徹」的意思,一是象徵透徹的天空,不渾不濁,象徵國家安定;二是象徵皇帝的所作所為象清澈的天空一樣坦蕩,沒有干任何見不得人的事。
|
交泰殿交泰殿為北京故宮內廷後三宮之一,位於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殿名取自《易經》,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滿"之意。約為明嘉靖年間建,順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失火,殃及此殿,是年重建。
|
坤寧宮坤寧宮是北京故宮內廷後三宮之一,坤寧宮在交泰殿後面,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兩次毀於火,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清沿明制於順治二年(1645年)重修,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瀋陽清寧宮再次重修。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失火,延燒此殿前檐,三年(1798年)重修。乾清宮代表陽性,坤寧宮代表陰性,以表示陰陽結合,天地合壁之意。
|
養心殿養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於內廷乾清宮西側。清初順治皇帝病逝於此地。康熙年間,這裡曾經作為宮中造辦處的作坊,專門製作宮廷御用物品。自雍正皇帝居住養心殿後,造辦處的各作坊遂逐漸遷出內廷,這裡就一直作為清代皇帝的寢宮,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為一組集召見群臣、處理政務、皇帝讀書、學習及居住為一體的多功能建築群。一直到溥儀出宮,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後居住在養心殿。
|
東西六宮東西六宮是嬪妃居住的地方。東六宮指景仁宮 鍾粹宮 承乾宮 景陽宮 永和宮 延禧宮;西六宮指儲秀宮 翊坤宮 長春宮 永壽宮 啟祥宮 咸福宮。分別位於乾清宮 交泰殿 坤寧宮即後三宮的東西兩側,對稱而建。東六宮在故宮中軸線東側的東一長街,是一組由6個相同形式的院落組成的建築。
|
御花園御花園位於紫禁城中軸線上,坤寧宮後方,明代稱為「宮後苑」,清代稱御花園。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 (1420年),以後曾有增修,現仍保留初建時的基本格局。全園南北縱80m,東西寬140m,佔地面積12000㎡。園內主體建築欽安殿為重檐盝頂式,座落於紫禁城的南北中軸線上,以其為中心,向前方及兩側鋪展亭台樓閣。園內青翠的松、柏、竹間點綴著山石,形成四季長青的園林景觀。
|
慈寧宮位於北京故宮內廷外西路隆宗門西側。始建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是在仁壽宮的故址上,並撤除大善殿而建成。萬曆年間因災重建。清沿明制,順治十年(1653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均加以修葺,將其作為皇太后居住的正宮。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興工將慈寧宮正殿由單檐改為重檐,並將後寢殿後移,始定今之形制。
|
推薦閱讀:
※故宮四大門,「午門」只是其中之一
※故宮:紫禁之象
※《奇門卜筮》(故宮珍本)
※故宮文物精品(一)孫瀛洲先生捐獻
※故宮,你在「撼」動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