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特別關注》卷首語_水滸篇

《特別關注》卷首語(2008-04-15 19:13:40)

轉載

標籤: 文化 分類: 做人之道

《特別關注》卷首語

為撈個芝麻官用今天的話講,宋江是黑白兩道都吃得開的人物。他是鄆城縣負責案卷的押司,「刀筆精通、吏道純熟」,在鄆城的地面上,就是犯了殺閻婆惜的重罪,知縣、朱雷兩都頭及三班衙役主動擺平,只輕判了個發配江州。上了梁山,又兵不血刃奪了首領的第一把交椅。弄陰謀、搞權術,宋江是把好手。

在江湖上,宋江也好生了得。但有好漢相投,「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儘力資助,端的是視金如土。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這樣的「及時雨」,自然成為江湖上的「大哥大」。

宋江做事可謂深謀遠慮。早早地在家挖了個地窖,以供緊急時躲藏,又讓父親告他忤逆,出了戶籍。樣一個有膽有謀的好漢,為何被朝廷招安後,儘管竭力做事,卻終落個功敗垂成、人死友亡的悲慘結局?

與其他佔山為王的草莽英雄不同,宋江當上山大王,處心積慮一直想受招安,用的旗號是「呼保義」,而「保義郞」,不過是宋朝一低級武官。在今天的許多人看來,宋江的這一政治要求過於低微。

其實,宋朝因趙匡胤率武將兵變起家,一直重文抑武。像宋江這樣的小吏(不是官),若不通過科舉,是永遠做不成官的。梁山上的許多江湖人士、武將為何聚在一起造反,也與朝廷這一國策有關。當上首領後,還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幟,也是小小心心地表明自己沒有絲毫僭越。

宋江適宜做江湖大哥,對官場規則卻未必全懂,光「吏道純熟」不行,甚至起反作用。當時的蘇軾有詩云:「讀書萬卷不讀律」,表明當時的官場非常看不起「吏道」。你強要跟一群看不起你的人玩,只有吃虧的份兒。

人的需求千奇百怪:得到了的不以為貴,而得不到的又朝思暮想。梁山集團本是個民營企業,做得挺好,非要到官場上撈個小官。猶如現在的一些初中尚未畢業的暴發戶,民了財,第一件事是到大學裡混個博士,弄得俗不俗,雅不雅的,人看著彆扭,自己還累得不行。人常說,專業人做專業事,你做民企做得好,到了國企就未必做得好;反之亦然,民企有民企的遊戲規則,國企人也未必玩得轉。

活人不能像宋江那樣,為自己的一些不切實際的慾望所累。

作者: 219.139.190.* 2005-7-7 12:53 回復此發言

--------------------------------------------------------------------------------

3 關羽之死的另類說法說關羽是劉備「假手於吳人」殺死的,人們從感情上難以接受,但此說或許有道理。

關羽死之前,已成為蜀漢陣營里「最不利安定團結」的嚴肅。關羽拒荊州要地,不貫徹軍師孔明《隆中對》所制定的「東聯孫吳,北拒曹魏」的戰略,與孫吳屢有摩擦。而劉備、孔明都知道,唯有結好東吳,才有西蜀霸業。不執行這一戰略,主公劉備何談霸業?得罪孔明事小,若屢屢衝撞主公,關羽的處境就不妙了。

三國之中,劉備兵將最少,這一點劉備自己明白,所以要拔除一副求才若渴之態。

劉備拜馬超為左將軍,關羽不滿;拜黃忠為後將軍,擔心關有意見,派專人通知關,還拜關羽為前將軍,主公如此小心,關羽還是大罵:「大丈夫終不與老兵(黃忠)同列」是誰將黃與關同列?劉備。關怒罵黃,亦是罵主公劉備。

看比小說《三國演義》更真實的史書《三國志》就更明白。劉備對關羽的「志驕意逸」亦有防備。劉備讓關羽鎮守荊州,為了監視關羽,又派妻弟麋芳為南郡太守,派同鄉士仁為將軍屯駐公安。關羽失荊州,兩人立刻投奔孫權,是妻弟、同鄉畏懼監軍失職,將成為荊州失守的替罪羊。

《三國志·廖立傳》中說「羽怙恃威名,作軍無法,(劉備)直以意突耳」,「使關侯身死無孑遺」。設想:劉備在時,關羽如此驕橫,若劉備死後,如此驕將豈不是蜀漢一患?何況後主阿斗又是個扶不起來的東西。

《三國志》還說:「關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義,必須是在君臣規則里的義。當年關羽從家鄉河東解縣投奔涿郡劉備,是在家鄉殺人「亡命」而來。劉備將關羽匿藏於軍中,「恩猶父子」即是如此。

關羽的悲劇就在於僅僅把劉備當作義兄,君臣父子之禮全然不顧。而劉備乃一代梟雄,同姓族兄劉表可叛,劉璋的益州之地可奪,你關羽一個異姓兄弟,若是不講君臣之禮,冒犯天顏,能不惹禍嗎?

關羽臨沮兵敗,荊州失守,孔明不以一卒相援,或許孔明早就知道主公的心思,只是不願挑明罷了。而龐統早就對劉備進言,若得西川,則可放棄荊州。

國學大師章太炎說過:「關羽世之虎臣,功多而無罪狀,除之則不足,不除則易世(劉禪登基)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手於吳人,以損關羽之命。」

章太炎之說不是定論,但功臣無過亦難免殺身之禍,若是驕橫,就更難逃兔死狗烹的命運。

關羽死於劉備之手,亦是一說。

作者: 219.139.190.* 2005-7-7 12:57 回復此發言

--------------------------------------------------------------------------------

4 晃蓋如何被逼死《水滸傳》中托塔天王晁蓋,領眾人奪生辰綱,攜重金加盟梁山集團,當上山寨之主,可算是一等英雄。

但這位梁山集團裁將死時,人心已向宋江。猶如當年林沖火併寨主王倫,眾人不肯為其用命一樣,晁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眾叛親離,恨恨地對宋江說:「賢弟莫怪我說,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罷,恨恨而死。宋江乃一刀筆小吏,沒甚武功,晁天王認定他捉不到仇人史文恭,當著眾人留下如此遺言,分明是不想傳位宋江。但宋江最終靠種種手段籠絡眾弟兄,成為寨主,晁天王在天有靈,唯有嘆息的份!

可憐晁蓋一世英雄,竟被自己的救命恩人、也是自己捨命相救的宋江算計,《水游傳》中張揚的江湖義氣,在晁宋之爭一節讓人悵恨:這世上的「義」總不如「權」重。

英雄的悲劇有許多教訓。晁天王因打曾頭市而死,總裁不幹總裁的事,親歷刀林箭陣固然有職責不分之嫌,但此時晁天王亦是不得已而為之。此前,宋江已將山寨各路人馬調教服帖,包括與晁蓋一道上山的吳用也已反水,晁天王被宋江架空了,被逼得唯有冒死帶隊上陣,重新收拾人心。

晁蓋是如何失去人心的呢?晁蓋當上寨主,不僅是自己人多錢多,乃是他與弟兄打出「替天行道」的旗號,是江湖好漢的表率,其次才是王倫心狹不能容人。

「替天行道」的道德力量,使得天下英雄蜂擁上山。晁蓋當寨主前,亦是「替天行道」的英雄,三教九流,只看「替天行道」的大節,不問英雄出身。可當上了寨主,就忘了這茬兒。楊雄、石秀投奔上山,晁蓋不僅不容,還要殺這兩位英雄,而殺人的理由是:兩人上山前,曾同時遷一路,而時遷路上偷雞,壞了山寨的名號。

且看戴宗勸解的話:「寧可斬了不弟,不可絕了賢路。」眾人以命抗「旨」,晁蓋的寨主地位哪能安穩?

一闊就變臉,一有錢就變壞,一有權就忘本。古今許多英雄難逃這一規律。錢權本無惡,惡自心中來。

晁蓋死後,宋江進一步清除其影響,最後108將聚齊梁山,宋江請道士掘出一個石碣,上書梁山伯天罡星36員、地煞星72員。

石碣上沒有晁天王的名字!

像是他從未上過梁山一樣,英雄蒸發了。

作者: 219.139.190.* 2005-7-7 13:00 回復此發言

--------------------------------------------------------------------------------

5 才俊何必是狂士劉備遇見諸葛亮之前,雖胸有大志,卻似流寇一般,投東奔西,居無定所,屢吃敗仗。按今天的話說,劉關張三人的合股公司,沒有戰略規劃,公司無法做大做強。

後來賢人司馬德操告訴劉備一個商業機密:卧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兩人得一,可安天下。於是劉備才三顧茅廬,言行謙恭地邀請諸葛亮出山。劉備對孔明軍師言聽計從,君臣合力成就了三分天下居其一的業績,孔明也贏得了千古智聖的美名。

此後鳳維龐統也來到劉備帳下,其待遇卻遠不及孔明,劉備不怎麼重用鳳雛龐統,大有文章。龐統的才智肯定不亞於諸葛亮,司馬德操、徐庶等賢人一再將兩人並列齊舉。《三國演義》中龐統巧授連環策,將曹軍船隻鎖在一起,才有一把火燒盡曹兵所有船隻的第一功績。

龐統有才,劉備用而有疑,想來不過有三。一是龐統不像諸葛亮歷史清白,龐先生是不被孫權重用而跳槽到劉備軍中的。二是龐先生經不起組織的考驗,初到劉軍中,身無寸功,劉備派你到耒陽作縣令,官是小點,但那也是組織的信任。龐先生到任後百日不理政事,整天飲酒為樂,錢糧詞訟並不理會。後來劉備不得不收回成命,改任龐為副軍師,你以為劉備沒有想法?三是你是副軍師,卻偏要與軍師孔明爭名奪功,你以為孔明軍師是吃素的,人家與你一樣才智過人,在公司里還處處讓著元老關羽、張飛,人緣好,戰功多,與他較勁,有好果子吃嗎?

最終,龐先生因要搶功,被人亂箭射殺於落鳳坡,時年36歲。有人嘆曰:一鳳並一龍,相將到蜀中。才到半路里,鳳死落坡東。風送雨,雨隨風,隆漢興時蜀道通,蜀道通時只有龍。

其實龐統從孫權處跳槽前是周瑜剛死、孫權人手正緊之時,孫權重要謀士魯肅全力推薦龐統,稱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也深服其智。權聞言大喜,急招之來面試,不想龐先生出言不恭,竟稱自己比周瑜強多了,孫權平生最喜自家親戚周瑜,見統輕之,心中不悅,對魯肅說:「狂士也,用之何益!」

劉備、孫權都是一代明主,尚且如此,可見才智過人也輕狂不得。

作者: 219.139.190.* 2005-7-7 13:06 回復此發言

--------------------------------------------------------------------------------

6 不被重用的趙子龍讀《三國演義》,沒有不喜歡趙雲的。趙雲智如孔明,勇勝關張,才德兼備。但領導劉備卻不太喜歡他,這叫許多人琢磨不透。

趙雲功勞不小。劉備愛子阿斗的小命,就是一身是膽的趙雲從數十萬軍中殺了一天一夜,從長坂坡救回來的;黃忠不服老,被敵軍所困,也是趙雲義字當先,救了黃忠;街亭失守,蜀軍各路人馬損兵折將,惟有趙雲不折一人一騎。領軍而忠、義、智、勇集於一身者,看蜀中五虎將———關張趙馬黃,惟有趙雲。

但劉備對趙雲用而不重用,賞而不重賞。比如劉備當上蜀國之主,大賞眾臣,封關羽為漢壽亭侯,張飛為新寧侯,但虎威將軍趙雲什麼爵位也沒有;同是五虎將,關羽守荊州,張飛守閬中,連馬超也成了邊疆軍政大員,獨有趙雲與老黃忠一樣,在京城調用,其實職不過是到處消防救火的游擊將軍。更令人不解的是,後主當政,連魏延之流也封了鎮北將軍、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都亭侯,獨獨不見派趙雲去鎮守一方,到地方上撈些實惠,更不封侯爵稱號。每讀到此,總讓人為趙雲不平。

劉備及其兒子後主劉禪如此對待趙雲,一是因趙雲不搞小圈子,沒有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不是圈子裡的人;二是因劉關張三人扎得太緊,軍師孔明不好指揮關張,也就是只好走到哪兒都把趙雲帶著。如果趙也被封侯,也如關張一樣脾氣大了,孔明的鵝毛扇就搖得不瀟洒了,所以孔明不會上表為趙奏請侯位。

說來說去,趙雲自己也有毛病,至少不注意與領導的說話方式。關羽遇難,劉備要親率大軍伐吳,趙雲卻說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劉備怒斥後,他還不識相,再諫,氣得劉備貶趙為後應。

孔明也不主張伐吳,但他上諫時就聰明得多:一是率百官來奏,讓劉備不知向誰發火;二是說陛下初登寶位,若欲北討漢賊,方可親統六師;若只欲伐吳,命一上將即可也。不說不伐吳,而說劉備您老人家不必親自動手,想以此緩解孫劉矛盾,縮小戰爭規模。

如此說來,趙雲不被重用重賞,雖有機遇環境等因素,趙雲自己也還不夠老練。趙雲功大、本事大,尚遇如此不公,我等只有一點小本事,遇到些小怨氣,也就不算什麼了。

作者: 219.139.190.* 2005-7-7 13:14 回復此發言

--------------------------------------------------------------------------------

7 看宋江收服軍師吳用梁山泊上,軍師吳用是個詭詐多端的「智多星」。聚義廳里,歷經王倫、晁蓋、宋江三任領導人,每次權力交接都瀰漫腥風血雨。吳用先設計邀林沖火併王倫,又與宋江合謀逼死晁蓋。吳用搞宮庭政變確實是把好手。

問題在於,晁蓋是個大大咧咧好對付的領導,宋江則是陰險多變難伺候的角兒,吳用為何要叛晁投宋呢?

吳用的腦子絕對好使。你看他智取「生辰綱」,使出連環計,環環相扣,算無遺漏。當時,押解「生辰綱」的楊志警惕性很高,吳用等7人扮作怕遭劫的棗販,示弱以麻痹楊志,還像其他商販一樣貪小利,硬要白討一瓢酒吃,藉此表明另一桶酒也是無毒的;還瓢時,卻藉機下藥騙過楊志。可憐啊,楊志一路上最怕人下蒙汗藥,最終還是被吳用當場下藥而不知,糊裡糊塗丟掉10萬貫錢財。

可見,吳用是使計的天才。

其實,吳用當初並不想讓宋江上山。宋江江州題反詩,被打入死牢,戴宗上山求援,吳用以假信相救,而假信中又故意露出個常識性破綻,把老友戴宗也賣給了官家。最後,晁蓋親自率眾弟兄下山,才救回宋江、戴宗。

吳用此計也是連環妙計。他要救宋江,卻故意製造些波折,想讓宋江從此感恩戴德,不做非份之想。

可宋江也是高手,看明吳用在使計,從法場救出來之後,並不急於上山,而是帶著自家可以指揮的好漢,先打無為軍。打完無為軍,宋江收服的弟兄已佔梁山好漢的三分之二。

宋江用實力鎮住了吳用。

此後,宋江又拉拔吳用,假稱九天玄女授了「3卷天書」:一是向眾人公示,自己得天助;二是故意向眾人說,此天書只有自己與吳用可以同觀,其他人皆不可見。

打無為軍這一仗,是打給吳用等不肯臣服者看的;同觀天書,同得天機,是拉吳用等。一打一拉,吳用的腦子又沒有進水,怎不肯效命?

一部《水滸傳》,是一段好漢歌,但義氣江湖與官場、職場一樣,並非朗朗乾坤。好漢之間也是如此算計,你可以寒心,可以明理,可以益智,要看你怎麼看。憨佗以為:此節,可看作為宋江立傳,這廝夠狠,明白吳用之用心,不為以恨,還極力拉攏吳用,宋江贏在胸懷。

9 人和為王算計一件事能不能贏,中國人愛論天時、地利、人和。比如說魏吳蜀三國,會講魏得天時,吳佔地利,蜀有人和。三國能在群雄混戰中割據一方,各有立國之本。其實,得天下的戰略表面看來有天地人各種因素,說穿了只有一條:人和。集團核心競爭力看似有技術之爭、成本之爭,說穿了也只有一條:人才之爭。

曹魏集團能統一北方,勢力最大,不過是人才最多而已,而在知人善任、籠絡人才方面,劉備、孫權與曹操相比,都不是一個等量級的。

孫權最喜周瑜,那陸遜本是孫策女婿,啟用他時還需下屬以全家性命保之;劉備三顧茅廬傳下美名,但也只能是文用孔明,武用關張,心胸有限,人才也有限。蜀國伐魏不成,先主攻吳喪師,均是人才戰略上出了問題。

而曹操一生敗袁術、破陶謙、平張邈、殺呂布、滅袁紹、定烏桓、降劉琮、走赤壁、克馬超、收張魯、封魏王。戎馬四十載,多勝少敗,究其根本,乃是人才濟濟,你看謀士方陣: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劉曄、賈詡、華歆……武將有:樂進、李典、于禁、張遼、許褚、徐晃、龐德……文武群臣中,先事他人再降曹操者多矣,曹操不以為疑;劉備、孫權不行———劉備要講哥們義氣,孫權要講來路出身。曹操大宴銅雀台,曹氏宗族是嫡系王公貴族,穿紅,其餘將軍俱穿綠,老曹亦穿綠袍;孫權、劉備不似老曹奸詐,自然也不會如此收買人心。

曹操困住關羽,關羽降漢不降曹,曹允之;關說待打聽到劉備去處,就跳槽,曹再允之;關過五關斬六將,曹不究;知劉備乃梟雄,也幾度容之,還與其煮酒論英雄(沒在酒里放些毒藥)……老曹如此大度,是真瀟洒。當然,曹君也是真奸雄,真有許多手段,才能如此大度。

事業是人做起來的,天時、地利均是輔助條件,而惟有人和才是根本。人氣為王,人和為王。

10 看笨人創大業《三國演義》里的曹操、劉備、孫權三人,能在亂世之中,拼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俱是人傑。

三人之中,曹操文武兼備雄才大略,精於權術,又占「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天時,北方市場歸他很自然。

孫權承父史基業,糧多錢多,廣納賢士。孫權待魯肅如史長,待張昭如長史,待有功之士部屬如兄弟手足。借荊州於劉備,氣度非凡,用親人陸遜,堅決果敢。孫權也不簡單。

相比之下,劉備起家較晚,家底不如曹操、孫權,個人的才智也不如人家,三人之中,數他最笨。

劉備拙於用兵,用兵則多敗少成。遇孔明之前,幾乎是每戰必敗。曹操之子曹丕不是軍事家,僅由於在曹操身邊多年,對布營略曉一二,聞聽劉備連營七百里,仰面長笑曰:「劉備將敗矣。」並說:「劉玄德不曉兵法,豈有連營七百里,而可以拒敵者乎。」旬日之內,劉備果然被陸遜火燒連營,敗走白帝城。

就是這樣一個又笨又沒有多少本錢的劉備,後來硬是干成了蜀漢霸業。

劉備少年喪父,「家貧,販屨織席為業」。可見沒讀過什麼書,但他十五六歲,就拜九江大守盧植為師,並結識了師兄公孫瓚,這個日後的大人物。

窮小子沒別的本錢,又想干大事,就想著借力。劉備愛交朋友,於是就有「桃園三結義」,得關張二弟。

然後不怕吃苦,不怕受挫折。先下海打黃巾軍,有功得一縣尉(今日之警長),然後投公孫瓚,依曹操,傍袁紹,靠劉表屢戰屢敗,雄心不減。

劉備堅韌。今天看來,劉備雖然智商不高,但其情商超群。民間有諺語曰:「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劉備確是會器。徐庶離劉備而去,劉備「淚如雨下」,器得徐庶推薦孔明;與趙雲相別,又哭,把趙雲哭到麾下;三顧茅廬,孔明仍不出山,又用「哭」得了孔明。哭,得民心,網人才,固友情。劉備笨人有笨辦法,窮人有窮招數。

其實,拜見孔明時,劉備已領兵上萬今天看來也算個師長軍長,能如此恭敬年齡二十多歲、一介書生孔明,別說今天的許多顯貴們做不到,就是那些剛剛脫貧的小老闆也覺得丟份兒。

所以,劉備這個沒權勢,還有點笨的窮小子後來成了皇帝。

12 回復:憨佗作品(《特別關注》卷首語)不懂內交的姜維(《特別關注》20056卷首語)○憨佗清高自傲的諸葛亮,在48歲伐魏時,收降了27歲的姜維(字伯約)。諸葛亮一生征戰南北,閱人無數,遇到姜維時不禁贊道:「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而才兼於人。」於是,向來謹慎,絕少讚譽他人的諸葛亮,很快對姜維委以重任,把這名敵國小官提升為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不到30歲就被封侯,多少征戰沙場將士畢生的心愿,姜維如此年輕竟能得到,可見諸葛亮對姜維的倚重。人們稱讚姜維,「時蜀官無出維右」,「中土(中原)名士,公休(諸葛誕)等,不能勝也。」孔明盡授平生所學,讓姜維領上將之職。姜維雖然位列眾朝臣之上,住宅卻很簡陋,所得的俸祿,分給將士們享用。他清廉自守,家無餘財,其才、其德,無可挑剔。姜維對蜀漢的忠誠,也令人嘆服。後主劉禪投降之後,姜維設下詐降之計,圖謀起兵復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是這樣一個忠義、才德俱佳的人,始終不能融入蜀漢主流。諸葛亮死後,蜀中無大將。姜維在不到十年間,八次領兵伐魏,功績不在孔明之下。但前有費(礻+ 韋 )等人掣肘,只給他萬餘名士兵;後有宦官黃皓等進讒言,使後主疑之。他無孔明那般相父權威,只好屯田邊塞,不還成都,遠離政治以避禍。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姜維憑忠義、才德立身處世,在蠅營狗苟的將亡蜀國,難免遭人詬議,這類悲劇歷史上也不鮮見。令人嘆息的是,姜維雖然人品、才略均優於他人,在蜀漢小國,卻屢遭非議,最後,不免於國破身死。這裡面除客觀因素外,姜維自己也有值得反省之處。看姜維用人,身邊的親信,只有同是魏國降將的夏侯霸。姜維自己是敵國降將,又與降將過於親密,在人際關係上就有問題。屬下無死士、宮內無死黨,孔明尚且將費(礻+ 韋 )之流守著後主,以免宮內多事,而姜維只知征戰,不懂其中奧妙。孔明是蜀漢創業者,德才優於姜維,姜維只是個守業的職業經理人,應該對自己的人脈關係拿捏得更為小心,可惜他沒有。英雄末路,才俊終局,總有遺憾。

另眼看三國人際關係 諸葛亮如何害死關羽http://book.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 18:20 新浪讀書

連載:天下三國 http://book.sina.com.cn/nzt/history/his/tianxiasanguo/index.shtml出版社: 作者:  《三國志》評價張飛、關羽時說:「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諸葛亮對待關羽,特別注意分寸,並努力維持一個客客氣氣的良好關係,因為關羽並不十分買軍師賬的。孔明的聯吳方針,他執行不力,就是一證。雖然關羽遠在荊州,但這個人從來未把自己的地位擺正。馬超投蜀以後,為解決益州問題立下功勛,獲得殊榮。關羽不服氣,要離開荊州到西川來同馬超較一高低。諸葛亮連忙給他寫信安撫,一頂高帽子,才使此議寢息。劉備為漢中王后,要用黃忠作他的後將軍。諸葛亮說:「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這番話,可以看出諸葛亮對他的態度。

  張飛就不是這樣了,只要諸葛亮點了他的將,無不悉心為之。而且,多有創造性的發揮,每每創建奇功。對此,諸葛亮和這位莽張飛,往往產生不言而喻的默契。當消息傳來,說他所住大寨,逐日間飲酒,酩酊大醉,諸葛亮非但不加怪罪,還派人專程把佳釀給他送去。表明了他們之間心靈上的溝通,和以誠相待的友情。

  當初,劉關張起事時,按社會、經濟地位,以張飛最殷實富有,「世居涿郡,頗有莊田」,是個有產有業有資財的莊園主。劉備不過是個「販履織席」之輩,儘管自稱皇室後裔,早衰落無考,和阿Q「老子先前也闊過的」差不太離。後來,漢獻帝劉協叫了他一聲「皇叔」,不過是政治需要罷了。歷代皇帝為了籠絡人心,還有賜姓一說,所以,不必當真,誰有粉不朝臉上敷呢?他只能算是小手工業者。而關羽,一個推車的運輸專業戶而已。

  由此推論開去,這三兄弟和諸葛亮的關係,恐怕也是由於階層不同,對待知識分子的態度,不免差異,倒有值得玩味之處的。

  劉備起事時,已淪為手工業者兼小商販,可他早先是沒落貴族,大概是無疑的,至少在樓桑村,還能有立錐之地。曾拜盧植為師,自然文化水準要比關張高些,這樣,與諸葛亮不但政治觀點相同,在文化上,認同的地方較多。張飛是莊園主,家道殷實,能有供三百餘人相聚的桃園,估計雖非士族,也是豪紳一類。所以,他和擁有南陽諸葛廬的這位軍師,經濟基礎相差無幾,也許能找到共同語言。關雲長是無恆產的自食其力者,他的個體運輸行業,無須依賴群體,特立獨行,容易產生階級偏見,而自己又稍稍識得幾個字,不大買賬於文化和士大夫,對於諸葛亮就不如那兩位融洽了。

  再加上關羽的驕矜自滿,剛愎自用,自以為是的性格,特別封了漢壽亭侯以後,就自我感覺特別好了。到獨挑大樑,駐守荊州時,更是目中無人。感覺錯位,是件別人看來可笑,而對他本人,則是可怕的事情。要是關老爺有些許的清醒,也不至於走麥城,身首異處了。

  諸葛亮一到新野,關張就聯合起來抵制這位軍師,但跳出來責難的是張飛,關羽是個愛作深沉狀的人,站在幕後,唆使猛張飛上。從三顧茅廬起,關羽就不大相信諸葛亮的能力。這是那種對知識分子的壓根兒不信任的階級感情,沒有辦法,他從山西一路推車過來,漢代那些地方小官僚,刀筆吏,少不了壓迫他,欺詐他,使他有反抗感。心裡說,有什麼了不起的,端這臭架子。他說:「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也。兄何惑於斯人之甚也!」這個「惑」字,是他心裡話,因為,孔明一來,他的副手地位就動搖了。從此開始,這將相之間,就絕不會是親密無間的了。

 劉備到東吳招親,諸葛亮派趙雲陪同,而不敢將錦囊妙計授關羽,怕他亂作主張。借東風後,安排趙雲來接他,也不願麻煩這位關老爺,怕他未必如約而來。赤壁之戰,諸葛亮遲遲不睬他,是否真的用激將之法,還是有為難之處,或存心讓他放曹操一馬,於史無據,也就只好姑妄信之。但是,最後才安排他在華容道,可見對這位驕縱的將領,不得不再三斟酌,自然是有許多顧慮棘手之處,是可以想像的。  關老爺見不把他擺在重要位置上,當時責問諸葛亮:「關某自隨兄長征戰,許多年來,未嘗落後。今日逢大敵,軍師卻不委用,此是何意?」

  聽他口氣,到底諸葛亮指揮關羽,還是關羽指揮諸葛亮?令人費解。大概拜把子兄弟便有這份和軍師平起平坐的特權。等到華容道放走了曹操,犯了軍令狀,還是劉備出來給他說情,才算了事。其實,正因為他知道必是這麼一個結果,才敢義釋華容。特權,和特權階層,以及被毒化了的社會風氣,使得他有所倚仗地不在乎。

  如果孔明執法如山,從他華容道放走曹操起,就嚴懲不貸的話,那麼,此後的他,在荊州主政,也許未必敢於自我膨脹了,不知天高地厚了。

  正因為劉備的包庇,諸葛亮也就不得不遷就,既不能責人,更不能責己,也就只好稀里糊塗,不了了之;或者,走走形式,做做樣子;或者,深刻認識,從輕處理;或者,事出有因,查無實據;或者,最簡單的,就當交了一次學費,下次注意便是了。

  看來,諸葛亮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也有其無葯可治的軟弱性,對於這位身居高位,後台很硬,存心不買他賬的,又是勞動階層出身的漢壽亭侯,除了以顧全大局自勉,大抹稀泥外,還能有什麼作為呢?

  這類抹稀泥的難處,從古至今,豈是諸葛亮一人的故事嗎?

  但是,稀泥這東西,糊得一時,糊不了長遠,最後關羽在荊州大敗,不就是這種遷就、馬虎、不深究,由他而去,聽之任之的結果嗎!

《特別關注》卷首語——逼盧俊義上山的代價

為保住宋江第一把交椅的位置,宋江和吳用使計請盧俊義上山。江湖好漢聚義的梁山,也不是世外桃園,其間的權爭同樣令人心寒。火併王倫不說,晁蓋臨終遺言,誰捉住史文恭,誰就是梁山寨主。宋江憑武功捉不到史文恭,明眼人都知道。林沖、關勝等拿下史文恭不在話下,但這些猛將們早已明白宋江的心思,不敢僭越,不提捉史文恭的事。這史文恭讓誰來捉,就是軍師吳用的首要任務了。吳用想到了盧俊義。盧俊義江湖名頭響,武功好,又不似柴進有恩於梁山諸多好漢,人緣差、根基淺。讓他做第一把交椅,他也坐不穩,不敢坐。再看盧俊義,武功雖好,心計卻少。吳用一首明顯的藏頭反詩,他也看不出來;家中總管李固早有賊心,他也不知道。這樣腦子進水的人,是宋江、吳用最好的選擇。宋江還是不敢大意。盧俊義上山之前,宋江做了不少鋪墊,每每俘獲一名朝廷軍官,武功差的,以禮待之;武功好的,如關勝等,即以第一把交椅試之,吊人胃口,試人忠誠,製造懸念,使後來者不能產生妄想。一切安排停當,盧俊義果然中計,果然是他捉住史文恭,果然是他不敢坐第一把交椅。宋江保住了寨主之位,軍師吳用雖位居第三,但副總沒根基,軍師助主有功,第三的位置,權力不亞於副總。盧俊義上山,對梁山組織結構還有一個平衡作用。此前梁山山頭派系已多。從大處講,有各方草寇和反叛軍官兩大派系,盧置身於兩大派系之外,有利緩解派系矛盾。但宋江為第一把交椅用心過多,使計太毒,給梁山組織帶來太多隱患。後來不得不搞出天降石碣排座次的鬧劇,其寨主的合法性和好漢之間的矛盾,只有靠「天」幫忙了。機關算盡,百密一疏。宋江吳用是謀略高手,也是對梁山組織破壞最大的罪人。這種江湖異術從現代組織學觀看,對一個團隊的傷害是致命的。此後梁山受招安、征方臘一系列重大決策,已不能民主科學,導致梁山事業功敗垂成,與宋江對朝廷的自卑心理與軍師的江湖手腕難成大器不無關係。做大做強小手腕不行,長治久安還得靠光明正大。


推薦閱讀:

九型人格分析(特別值得一讀)
香港第一位女特首還是位成功的母親!她把兩個兒子培養進劍橋,僅靠這點就很牛!| 特別關注
鄒平學:論憲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效力與適用 (演講稿實錄)
《國畫經典》特別推薦  當代中國山水畫最具學術名家——張俊奎
如何正確攻♂略妹子【情人節特別篇】

TAG:關注 | 特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