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養生】回南天來啦!「除濕氣而不染,祛濕氣而不病」
深圳有個神奇的季節,一周帶你體驗春夏秋冬,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最近天氣朦朧朦朧的,空氣充滿著潮濕。最近這空氣老潮濕了,渾身不得勁呢~隨著昨晚的小雨,空氣中的濕度已經接近飽和狀態了,原本冰冷的牆壁和地板的表面的溫度小於接近露點溫度時,空氣中的水份遇冷凝結成水滴,好像是牆壁和地板滲出水來了。
沒錯,杏林醫哥要提醒大家,
深圳的回南天來了。
「風、寒、暑、濕、燥、火」這6個邪氣是致病的根源這濕便是我們常說的「濕氣」了那「濕氣」有啥癥狀呢?
【頭部】表現為頭昏沉重地,像裹著一塊布;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適,似乎身上附著重物。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表濕證。
【關節】表現為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
【消化系統】表現為胸悶腹脹、食慾欠佳。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濕」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
【排泄】表現為小便混濁、大便溏泄、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
【舌苔】舌苔厚膩是濕病的經典表現,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最為準確。
「除濕氣而不染」回南天有哪些除濕小絕招呢?
首先記得早晚關緊門窗,因為這兩個時間段的空氣濕度相對最高。
可以用一盆溫鹽水拖地,食鹽里的氯化鎂和氯化鈣很吸水,它們在地板上乾燥了之後還會變成小顆粒,可以讓地面較長時間保持乾燥。
屋內可以擺放乾燥劑、除濕劑,可以有效吸附水汽。
還有就是家裡的抽濕器以及空調的抽濕功能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
「祛濕氣而不病」南方潮濕天氣不僅讓牆壁冒汗,
還會讓身體健康捏一把汗。
陰濕大霧天直接危害我們的呼吸道,極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我們應佩戴口罩,避免霧天晨練,等待太陽將空氣中的水珠蒸發,大霧褪去,再外出活動。
早晚溫差大,會造成人體血壓強烈地波動,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病人,容易發生腦中風等疾病,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密切監測血壓。
濕氣直接入侵著我們的的關節,特別是有風濕病史的中老年人,很容易引起風濕病、關節痛、肌肉痛的複發,要注意保暖及飲食調理,可以在煲湯時適當加入一些藥材,如薏米、木棉花、雲苓、淮山、扁豆、蓮子、蒼朮等。
飲食也要「防潮」
杏林醫哥教你們當個健康的小吃貨
排走濕氣有妙方
祛濕葯膳
養生參芪粥
材料:黃芪15克,党參15克,炒薏米60克,炒扁豆15克,紅棗2個,大米100克。
做法:先將薏米、扁豆炒至微黃,紅棗去核,用清水洗凈黃芪、党參並放入砂鍋內,加水煎汁。葯汁熬好後,去除藥渣,將炒薏米、炒扁豆、紅棗肉、大米一同放進葯汁中煮沸,後用文火煮成粥。
功效:黃芪、党參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薏米、扁豆能夠祛濕,做成能夠養胃的粥,可補中益氣,健脾祛濕,緩解濕盛帶來的身體不適。
白鯽魚煲湯
材料:白鯽魚、陳皮3克、香菜20克、生薑10克。
做法:用油將魚兩面煎黃,用開水猛火煲湯,煮成白色乳狀。然後陳皮3克、香菜20克、生薑10克,稍滾三分鐘,加入調料調味即可。
功效:鯽魚性甘平,補而不燥,健脾去濕。
覺得祛濕葯膳看不夠?
杏林醫哥再傳授大家幾個「仙法」幫您「渡潮劫」
①艾灸穴位: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用艾條分別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有溫陽補腎、健脾祛濕的功效。
②艾葉熏蒸:每平方米用艾葉5-10克(或艾條1支)進行熏煙30-60分鐘。醋熏:若家中有感冒患者應及時薰醋進行空氣消毒。
③佩戴香囊:用丁香、荊芥穗、紫蘇、蒼朮、肉桂、辛夷、細辛、白蔻仁各2克,碾碎成小顆粒裝入香囊隨身佩戴,或睡覺時放在枕邊可防感冒,但孕婦及過敏體質者最好不要用啦。
④中藥泡澡:茵陳蒿30g、艾葉30g、葛根50g洗凈放入布袋中,入鍋中大火煮滾後改小火煮15分鐘後取出,將藥液混入洗澡水中,調好溫度,泡5~10分鐘即可。
⑤中藥沐足:睡覺前用桂枝10g、花椒10g、生薑10g煮水泡腳,同時可適當加入食醋100ml,然後左右手交替按摩湧泉穴。
「杏林醫哥講句掏心窩的話:
莫等閑,健康需定投!未病時多找醫生談理想,請醫生為您的未來保駕護航。推薦閱讀:
※秋季用艾草祛濕補氣。
※祛濕前,一定要弄清這件事!否則濕氣只會越來越重,還傷脾
※大蒜加一黑,活血祛濕根治鼻炎,體重降10斤!
※五指毛桃湯,怪不得粵菜一定有
※祛濕方 化濕方:藿香正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