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幼兒教育見聞
德國幼兒教育見聞
作者:賀瓊 2001年11月,我有幸參加了赴德幼教高級管理人員培訓班,參觀了德國部分幼兒園、小學和幼師,與柏林市、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官員座談。這些見聞使我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和社會發展狀況所造成的東西方幼兒教育之間的差異,它們也許能給中國幼教工作者帶來一些啟發。 一、政府對幼兒教育的高投入 在德國,幼兒教育機構可以分為州立、私人或教會舉辦等幾種類型。所有幼教機構的運作經費絕大部分由國家提供。德國教育行政部門的官員與我們座談時指出,儘管柏林財政困難,但政府在制定教育收費時,仍考慮到了不同家庭的收入以及各家庭的幼兒人數情況。家長將個人收入的3%交給區教育行政部門,就可以送孩子入園。 德國法律規定必須給3~6歲的兒童提供受教育的機會,所以德國3~6歲的幼兒入園率能夠達到90%。德國教育行政部門的主要職責是制定有關幼教的行政法規,對幼兒園的設置予以規劃、調控,對幼兒園的規模、招生數及工作人員的數量予以監管。另外,他們還要提供幼兒園的經費預算上交議會,為議會下撥經費時提供依據。 二、自然和諧、生活化的幼兒教育 1.幼兒園的環境 走進德國的幼兒園,給人最強烈的感受是到了一個有一大群孩子的家庭里,安全衛生、舒適溫馨而豐富多彩。幼兒在這裡,干著自己喜歡乾的事情,顯得很愉快。德國幼兒園的門面一般都很小,從外看很難發現這是一所幼兒園,但推門進去,你會覺得豁然開朗,一個豐富多彩的兒童世界呈現在你面前。 幼兒園一般都是兩層樓的建築,室外有大片的活動場地,有草地、沙地、石頭地,但在中國常見的塑膠地我們卻未見到。幼兒在戶外活動的時候,活動量都很大,膽子也很大,爬高上梯,一點也不含糊。老師只是站在遠處觀察,不怎麼干涉。 活動室內牆上貼的、掛的都是幼兒自己的作品,看上去有些零亂,但對幼兒來講很親切。大盆大盆的綠色植物隨意放在櫥柜上。桌子上,給活動室帶來不少綠意和生機。 活動室內遊戲器材、活動材料一般都是定做的,比如娃娃家,玩具、櫥櫃都是木質結構,用清水漆漆成,很結實。在環境布置中,德國幼兒園的老師也考慮了不同年齡層次幼兒的需要。比如,他們將嬰兒活動室內的日光燈管蒙上各種顏色的皺紙,燈光顯得很柔和,這樣就不會有過強的光線刺激嬰兒。 2.幼兒園內的混齡編班 在德國,「幼兒園」這個概念與我們的有所不同。德國幼兒園招收0~10歲的兒童,包括0~3歲的嬰幼兒。3~6歲的幼兒和6~10歲的小學生。一個班內,各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為了更好地開展活動,他們一般將年齡不同的孩子分成不同的組,每組有不同的老師負責。比如我們去的桃園幼兒園,招收6個月到10歲的幼兒,全園358名幼兒被分成8個班,每班都有互5名學前班年齡段(5~6歲)的幼兒,由受過專業訓練的學前班教師來負責。這些老師要定期碰頭,研究上階段的問題,並制定相應的對策。幼兒園裡也招收上了小學的兒童,就像中國的「小飯桌」一樣。中午小學生放學後,到幼兒園來用餐,下午放學後,到幼兒園來做作業,做完作業可以在幼兒園玩足球等遊戲。桃園幼兒園每個班牆上都有一張表格,記錄著每位小學生放學時間、所在學校、聯繫電話等,便
推薦閱讀:
※2017年幼兒園冬至活動方案四則
※女童被幼兒園園長遺忘車內9小時死亡
※家園共育 | 開學季,讓寶寶更好適應幼兒園生活
※培養幼兒做家務全方案
※兩三歲的孩子愛打人?——如何解讀幼兒的「暴力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