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肝片吸蟲病的癥狀、診斷和防冶方法
【名稱】肝片吸蟲病(Fasciolosis)
兔肝片吸蟲病是由肝片吸蟲(Fasciola hepotica)寄生於肝膽管內所引起的。本病是牛、羊最主要的寄生蟲病之一,它對養兔業的危害也十分嚴重,有時可引起大批兔只死亡,北京地區曾有多起因飼餵水草而導致兔肝片吸蟲病暴發的報道。
病原體
肝片吸蟲蟲體扁平,呈葉片狀,自膽管取出時呈棕紅色,固定後變為灰白色。蟲體長20—35mm,寬5—13mm。蟲體前端呈圓錐狀突出,稱為頭錐I頭錐後方變寬,稱為肩部;肩部以後逐漸變窄。體表有很多小刺。口吸盤位於頭錐的前端,其稍後方為腹吸盤。在口吸盤與腹吸盤之間有生殖孔。肝片吸蟲的生殖系統特別發達,且為雌雄同體,可自體或異體受精。蟲卵呈長卵圓形,黃褐色。前端較窄,有一個不明顯的卵蓋,後端較鈍。卵殼較薄而透明,卵內充滿著卵黃細胞和一個胚細胞。蟲卵大小為116—132μm×66—82 μm。
生活史
肝片吸蟲的成蟲在肝膽管內產卵,卵隨膽汁進入腸 道,隨糞便一起被排出體外。在外界適宜的溫度(15—30℃)、充足的氧氣、水分及光線的條件下,卵經10—25 d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鑽人中間宿主淡水螺體內繼續發育(在我國常見的肝片吸蟲中間宿主為4種椎實螺,即小土蝸、截口土蝸、橢圓蘿蔔螺及耳蘿蔔螺)。經歷胞蚴、子雷蚴和母雷蚴階段,最後發育為100--1000條尾蚴,尾蚴離開螺體,進入水中,然後附著在水草上,脫去尾部,變成圓形的囊蚴.
當兔吃迸了含囊蚴的水草後,囊蚴中的幼蟲就在兔的小腸中脫囊而出,鑽入腸粘膜,最後穿破腸壁進入腹腔,再經肝包膜進入肝實質巾。幼蟲在肝臟中經過一段時問的移行後,進入肝膽管中,約經2個多月發育為成蟲。
癥狀
肝片吸蟲病的臨床癥狀因感染幼蟲的數量、兔體的免疫力、年齡、飼養管理條件等不同而有差異,一般常見的為慢性病例。病兔出現精神萎頓,食欲不振,異嗜,消瘦,虛弱,貧血和黃疸等癥狀。急性病例表現為精神沉鬱,食慾廢絕,病初發熱,喜伏卧,粘膜蒼白,黃痘,逐漸衰弱,肝區有壓痛。病後1~2 d常發生死亡。
致病作用及病理變化 肝片暖蟲的致病作用及其所致的病理變化常依其發育階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並且與感染的數量有關。當有大量囊蚴感染時,在其初進入兔體時,幼蟲穿過小腸壁並再由腹腔進入肝實質,引起腸壁和肝組織的損傷,肝腫大,肝包膜上有纖維素沉積、出血、有數毫米長的暗紅色蟲道,蟲道內有凝固的血液和很小的童蟲。可引起急性肝炎和內出血,腹腔中有血性液體,出現腹膜炎病變,這是導致本病急性死亡的原因。
蟲體進入膽管後,由於蟲體長期的機械性刺激和毒性物質的作用[http://www.nczfj.com],引起慢性膽管炎、慢性肝炎和貧血。早期肝腫大,後期萎縮硬化,小葉間結締組織增生。有較多蟲體寄生時,可引起膽管擴張、增厚、變粗甚至堵塞,膽汁郁滯而出現黃疸。膽管象繩索樣凸出於肝臟表面,膽管內壁有磷酸鈣、磷酸鎂等鹽類沉積,使內膜變得粗糙,膽管內有蟲體和污濁稠厚的液體。病兔出現貧血和水腫等癥狀。再加上蟲體本身以宿主的血液和細胞作為營養,結果導致宿主營養不良,體質消瘦,出現典型的慢性肝片吸蟲病癥狀。
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流行病學特點、病理變化和糞便檢查
進行綜合診斷。進行蟲卵檢查可採用水洗沉澱法。蟲卵大,長卵圓形,金黃色,卵的窄端有一個不太明顯的卵蓋,卵內充滿卵黃 細胞(中部常較稠密)和一個常偏於後端的卵胚細胞。
治療可採用下列藥物進行驅蟲;
1.硝氯酚(MCnichloropholan):1—2 mg/kg體重,肌肉注射。
2.雙醯胺氧醚(Diamphenethidc):口服10%混懸液,一次劑量為100 mg/kg體重。
3.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3—5 mg/kg體重,拌入飼料中喂服。
4.肝蛭凈(Fasinex):12 mg/kg體重,口服。對成蟲及童蟲均有效。
5.蛭得凈(Acedist): 12 mg/kg體重,加水口服。對成蟲效果很好,對童蟲則效果較差。
預防
根據肝片吸蟲病流行病學及其發育史特點,制定下列 綜合防治措施。
1.對病兔及帶蟲兔進行驅蟲,
2.及時清除兔糞,並進行堆集發酵處理:
3.注意飼草和飲水衛生,不喂溝、塘及河邊的草和水,
4.消滅中間宿主椎實螺,
推薦閱讀:
※預防肝硬化複發的方法有哪些
※[轉載]體方法師: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12)
※「結論先行」是培養邏輯能力的好方法
※艾灸 改善女性體質虛寒的方法
※補足腎氣的六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