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感冒涼燥證治

涼燥證,是秋深初涼西風肅殺之時,感受涼燥之邪,致肺衛俱傷的證候。臨證以發熱惡寒,頭痛無汗,口鼻乾燥為主要癥狀。

臨床表現

主症:①發熱輕惡寒較重;②頭痛無汗;③鼻燥咽干;④咳嗽痰少。

次症:唇燥不渴,皮膚乾燥。

舌脈:舌質淡紅,舌苔薄白少津,脈浮。

辨證分析

深秋時節,感受當令之氣,燥與寒邪合而為患,即是涼燥。涼燥謂之次寒。涼燥外束肌表,衛陽被遏,經氣不舒,發熱惡寒由是而作;腠理閉塞,故而無汗;燥邪上犯清竅,故發頭痛;燥氣內應於肺,肺氣失宣,肅降失司,則咳嗽;「燥勝則干」,津氣內傷,故見鼻燥咽干,唇燥,皮膚乾燥;燥而寒,故口乾而不渴;苔白脈浮,乃邪在衛表之徵。

診斷要點

凡秋深初涼之時,感受外邪,具見主症①、②、③、④;或①、③、④;或①、②、③;或主症①、③及次症,並均具典型舌脈者,即可診斷為涼燥證。

疑似證鑒別

1.風寒表實證與涼燥證 涼燥為次寒,與風寒表實證的病因——風寒,同屬寒性,「由秋涼而後冬寒」,兩證應屬陰證、寒證、表證。不但發病季節較接近,而且臨床表現亦有類同。如發熱輕,惡寒重,頭痛無汗,苔白脈浮等。加之深秋季節,金氣肅殺,氣候漸寒,故這個時候的感冒,或風寒表實證,抑涼燥證?不易分清。但從病因性質及侵犯部位上,尚可鑒別清楚。風寒表實證,主要是風寒之邪鬱閉皮毛和肺竅;而涼燥證,夾有肅殺之氣,具「燥勝則干」故口、咽、唇、鼻、舌、皮膚均乾燥少津,這是風寒表實證所沒有的。以鼻為例,風寒表實證見鼻流清涕,而涼燥證則鼻燥無涕,依此鑒別,自然明了。

2.溫燥證與涼燥證 同為秋燥病範疇。發病季節在立秋至立冬之間。常表現為「燥勝則干」的特點。其病變部位主要在肌表與肺系,如肌表的發熱惡寒和肺系的咳嗽痰少與鼻咽乾燥等。但溫燥與涼燥性質有別,發病時令亦不同。一般而言,初秋為溫燥,深秋為涼燥。若深秋氣溫不降,「至而不去」,亦為溫燥;而初秋已至,天氣突然變寒,「至而太過」,亦可為涼燥。可見「溫」與「涼」,不但指季節,而且與氣溫變化有密切關係。兩證的主要區別在於溫燥證的口渴有汗,而涼燥證則無。其口、鼻、咽、皮膚等乾燥的程度,溫燥證也較甚。

論治法則

宣肺達表,潤燥化痰。

方劑選要

1.杏蘇散 方中紫蘇葉、苦杏仁、桔梗透表宣肺為君;枳殼、前胡肅降肺氣為臣,宣降相合,以復肺氣宣肅之能;橘皮、半夏、茯苓、甘草化痰止咳為佐;生薑辛散,配紫蘇葉解表衛之次寒,合大棗調和營衛,共為使葯。諸葯相伍,輕宣達表,化痰止咳。無汗身痛者,加防風、蔥白、淡豆豉以助透表之力;口燥甚者,去半夏加象浙貝母、天花粉以增潤燥化痰之力;咳嗽甚者,加紫菀以益潤肺止咳之功。

2.止嗽散 方中紫菀、白前、百部潤肺止咳為君;陳皮理氣化痰為臣;桔梗、甘草止咳利咽為佐;荊芥疏風解表為使。本方溫而不燥,潤而不寒,其溫潤止咳之力,略勝於杏蘇散。適用於涼燥咳嗽,咳痰不爽,微惡風寒,頭痛等症。乾咳無痰加苦杏仁、瓜蔞皮宣潤肺氣,化痰止咳;表寒重加紫蘇葉、防風疏風解表;喉癢加蟬蛻祛風。

3.紫蘇散 方中麻黃、紫蘇葉、苦杏仁宣肺解表,止咳平喘為君;五味子收斂肺氣,與麻黃相伍,一散一收,以和肺氣為臣;桑白皮瀉肺,合青皮苦瀉下行,可散肺中滯氣,而平氣逆為佐;甘草調和諸葯為使。本方辛散酸收,甘緩苦瀉相伍,重在降氣,於涼燥咳喘甚者為宜。胸悶加厚朴、枳殼寬胸理氣;咳喘不已者加紫菀、款冬花止咳平喘。

4.潤肺降氣湯 方中沙參、瓜蔞仁潤肺止咳為君;桑皮、紫蘇子、苦杏仁、橘紅宣降肺氣,止咳化痰為臣;旋覆花、鬱金、合歡花肅降肺氣,不使濁氣干肺為佐;鮮姜皮辛散表邪為使。全方共奏潤肺、降氣、行滯、散寒之功。於肺受涼燥,咳而微喘,氣逆不降者為宜。痰不易出者加麥冬潤燥;胸悶不解者再加瓜蔞皮潤燥寬胸。

成藥簡介

1.通宣理肺丸 方中麻黃、紫蘇葉宣肺達表為君;前胡、苦杏仁、陳皮、桔梗、半夏止咳化痰為臣;茯苓清利生痰之源,枳殼寬胸下氣,黃芩防肺氣鬱久化熱,共為佐葯;甘草調和諸葯,以之為使。諸葯合用,有辛溫發散,宣肺止咳,兼以化痰的作用。

2.麻黃止嗽丸 方中麻黃、細辛宣肺散寒,止嗽平喘;五味子,收斂肺氣,以防發散太過。全方有解表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之功。適用於涼燥證表現為惡寒發熱,無汗,咳嗽,哮喘,苔白,脈浮者。在應用時,可用紅梨1個,切片,煎水,送葯。有潤肺肅降之功。

3.杏蘇二陳丸 方由二陳湯加味而製成。方中以苦杏仁、紫蘇葉宣肺達表並疏風散寒為主葯;前胡、陳皮理氣止咳化痰為輔葯;半夏、茯苓健脾祛濕為佐葯;桔梗、甘草是入肺止咳的常用對葯為使。本葯適用於涼燥感冒,以微熱惡風(寒),鼻塞頭痛,咳嗽痰多為主症者。

飲食療法

1.杏仁豬肺湯 苦杏仁(去皮尖)15克,羅漢果1個,豬肺300~500克,生薑5克,蔥白7莖。

將新鮮羅漢果洗凈後,剖開切成塊狀;蔥白切成寸余長段。豬肺用水沖洗乾淨切成塊狀,與生薑用植物油炒片刻,然後放入苦杏仁、羅漢果,水適量煮湯,待湯將成時放入蔥段,稍煮沸,調味後喝湯吃豬肺。

2.百合杏仁粥 鮮百合50克,苦杏仁(去皮尖打碎)10克,粳米50克。

上3味共煮稀粥,加白糖適量,溫服。

3.橘紅蜂蜜飲 毛橘紅60克,蜂蜜250克,生薑30克。

先將毛橘紅、生薑2味用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濾出;再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2次煎液混合,濃煎成500毫升,加入蜂蜜溶化加溫即可服用。

4.蒼耳子茶 蒼耳子12克,辛夷、白芷各9克,薄荷4.5克,蔥白3根,茶葉2克。

上6味共為粗末,白開水沖,當茶飲,每日1劑。

5.黃豆湯 黃豆30克,蔥白3莖,白蘿蔔3片。

水煎熱服,微發汗為宜。

其他療法

1.針刺療法

取穴:列缺、風門、風池、合谷。

手法:毫針淺刺。體壯者用瀉法,體虛者用平補平瀉法。

2.按摩療法

取穴:肺俞、風門、列缺、照海、印堂、頭維、太陽、百會、迎香。

手法:首先在項背部用滾法治療3~5分鐘,配合按揉脾俞、風門、列缺、照海,再拿兩側肩井。然後,直擦背部兩側膀胱經,以透熱為度。亦可用一指禪指法:首先,沿項部兩側膀胱經上下往返治療3~4分鐘,繼之,從印堂穴開始,向上沿前額髮際至頭維、太陽,往返3~4次,配合按揉印堂、頭維、太陽、百會、迎香穴。然後用五指拿法,從頭頂拿至風池,再改用三指拿法,沿膀胱經拿至大椎兩側,往返3~5次。

3.貼敷療法

(1)感冒糊:白芥子100克,雞蛋清適量。

將白芥子粉碎為末過篩,取雞蛋1~2個,敲破取出蛋清(去蛋黃不用),和葯末混合如糊狀。如蛋清少可再加1個。先取葯糊適量,敷於大椎穴,蓋以紗布,膠布固定,再取葯糊敷神闕、湧泉穴,敷完固定,令患者覆被卧睡,取微汗即愈。

(2)蔥白鬍椒散:蔥白30克,白鬍椒1克。搗碎,裝到紗布袋內,填放臍上,外用膠布固定。加服開水1杯。

4.拍打療法 取乾薑15克,開水沖泡15分鐘。雙手蘸些熱姜水,在患者第7頸椎、腰椎部、兩腿彎、兩腿腓腸肌部拍打。

5.外搽療法 取鮮大蔥切開流出之涎,放茶杯中,約120克,香油15克。混合一起。右手蘸些蔥涎油,輕輕擦摩小兒頭、面、項背、手心、腳心諸處,每處輕搽60下。用於小兒秋冬季輕度風寒感冒。

驗案選萃

案一 單某,36歲。深秋髮病,初起頭痛身熱,惡寒無汗,鼻塞,狀類傷寒,但唇燥咽干,乾咳連聲,胸滿氣逆,兩脅竄痛,苔薄白,脈弦緊。診為涼燥犯肺。治遵經旨,以苦溫為君,佐以辛甘,溫潤開通,擬用杏蘇散與止嗽散合方損益。

光苦杏仁9克,紫蘇葉梗4.5克,新會皮4.5克,紫菀9克,前胡4.5克,鮮蔥白4根,淡香豉9克,百部4.5克,桔梗3克,炙甘草1.5克。

次診:服藥2劑,全身津津微汗,寒熱已除,脅痛亦減,但咳嗽未止,痰多氣逆,胸前滿悶,大便燥結。此肺氣

郁,雖已開通,而胸膜之伏邪尚閉結也。治以辛滑通潤,流利氣機,用五仁橘皮湯加萎薤。

甜杏仁12克(去皮、杵),柏子仁9克(杵),生薑9克(拌搗),瓜蔞15克,松子仁9克(去皮、杵),瓜蔞仁12克(杵),干薤白6克(杵),蜜炙橘紅3克。

1劑而便咳通減,再劑而痰少氣平,後用清金止嗽膏,日服2大匙,調養數日而愈。

附:清金止嗽膏方

藕汁、梨汁各120克,薑汁、蘿蔔汁、白蜜各90克,巴旦杏仁(去皮)、川貝母(去心)各60克

瓷瓶內炭火熬膏,不時噙服。

(據《全國名醫驗案類編》摘編)

案二 趙某,女,28歲,工人。1960年8月25日就診。身熱頭痛,汗泄不暢。舌紅,苔薄膩微黃,脈浮滑而數。治宜辛潤疏風,宣暢肺氣。

處方:薄荷葉3克(後下,)荊芥穗4.5克,嫩紫蘇梗9克,連翹殼9克,清半夏6克,廣陳皮4.5克,紫丹參9克,黑穭豆衣12克,大川芎4.5克,1劑。

二診:8月26日。昨投疏風宣肺之劑,未曾得汗,今晨身熱漸退,咳嗆未作。舌質紅,苔薄黃,中有裂紋,脈濡滑而數。邪熱有化燥之象。今擬原方加入清燥化痰之品。

原方加冬桑葉9克,光苦杏仁12克,嫩前胡4.5克。1劑。

三診:8月27日。身熱得汗退而未盡,咳嗆似作,胸痛已止。秋涼之邪挾肺中痰熱未清。舌紅中有裂紋,脈來濡數。今擬清燥潤肺以祛余邪。

嫩前胡4.5克,凈蟬蛻3克,冬桑葉9克,清炙豆卷12克,金銀花9克,連翹殼9克,光苦杏仁12克,浙貝母粉12克(包),天花粉15克。2劑。

四診:8月29日。身熱已退,咳嗆胸痛已止,燥邪挾痰熱留戀肺胃之間,尚未清徹。舌苔薄凈,中有裂紋,脈濡數。今擬清燥潤肺以助清肅之令。

嫩前胡4.5克,水炙桑葉4.5克,光苦杏仁12克,浙貝母粉6克(包),抱茯神12克,天花粉9克,炒白芍9克,清炙草3克,冬瓜子9克。1劑。

(據《內科臨證錄》摘編)

辨治按語

涼燥的治療雖然與風寒表證類同,但不宜用麻桂那樣辛溫傷陰之品。杏蘇散是治療涼燥的代表方劑,其性味辛溫,溫潤不燥,不傷肺陰,故有辛散與溫潤的兩重功效。葉天士謂秋燥一證,初起治肺為急。暴涼外束,宜蔥豉湯加杏仁、桔梗、前胡、紫蘇梗之屬,與杏蘇散同義。案一即是此治。若外有秋涼束表,內有痰熱蘊結者,不妨加用天花粉、浙貝母、冬瓜子等,以潤肺化痰,如案二則是證例。但不可多用甘寒濡潤之品,以免次寒不易透解,反而留滯不去變生他證。

作者:冷方南

推薦閱讀:

豫西南客的書館—感冒咳嗽發燒 3
「流感」非「感冒」,治療前要分清!
為什麼感冒會引起全身酸痛?感冒時突然從哪裡湧出那麼多鼻涕?
艾灸治感冒發燒咳嗽簡單方便有效
感冒了鼻塞頭痛怎麼才能快點好?告訴你吃這些就行哦~

TAG: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