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後起水泡,到底是燙傷or排濕or過敏?
三個穴位灸一灸,簡簡單單補好腎!
艾灸三字經,請收藏好!
有了艾,還怕皮膚病嗎?教你這樣治療皮膚病
不少人艾灸後起水泡,難免疑惑,這到底是燙傷還是正常的排病反應呢?
今天小編給你全面的分析:
1、燙傷:當燃燒的艾條直接接觸到皮膚,除了滋啦一聲,還伴隨著劇痛,自然會起一個大水泡,這明顯是燙傷。還有就是不太好的艾條燃燒後容易掉灰,也容易引起燙傷和水泡,也有人被艾灸罐燙過。所以,當你覺得很痛,再一看馬上起泡,肯定是燙傷。
2、過敏:有些人初次艾灸就會起泡,然後身體多處不適,頻繁起紅疹子,這樣的病人剛開始就這樣可能屬於對艾有過敏的傾向。
3、排病反應:艾灸具有扶正驅邪、散寒除濕的作用,艾灸之後體內的寒氣濕氣或者其他垃圾病氣會向體表聚集,尋找出路,因此濕氣重或者體內垃圾病氣多的人做艾灸容易起水泡,這是身體正氣驅邪、排寒排濕的正常反應。所以,當你覺得灸火的溫度在自己的耐受度內,並沒有痛,還是起了水泡,那就不是燙傷了。
有些人剛開始艾灸的時候,根本不會起泡,就是感覺肢體寒涼的厲害,越灸越涼,本來施灸的部位表皮已經燙的都不能用手摸,但是自我感覺反而不是熱,而是冷、涼,並有潮氣。這就是寒氣大,濕邪大,疾病在經脈逐漸引到絡脈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有的人很漫長,而真正到了局部感覺不到特別涼的時候,就是反反覆復的起泡,然後就是紅疹子不斷,我們的理解是,開始是排寒濕,繼而是排病毒,排病氣。
艾友反饋:我艾灸半年後突然開始一灸就癢,還出很多密密麻麻的水泡,持續了幾個月實在受不了就停了,1年後就繼續灸,還是那種情況,就弄了一次很厲害的21柱艾灸盒灸後背,一下就灸通了,從那以後再也不癢不起泡了!
4、有的人艾灸的部位沒有起泡,相應的經絡卻起泡了。比如一個顧客在治療肩周炎的時候,手臂外關起泡,曲池起泡,這樣的現象更好。疾病總是要尋找一個途徑,那麼他自己尋找到了通道,自然就非常好了,這樣疾病就可以從這裡排除,痊癒的幾率也快。往往它自己找不到通道,這個時候治療好像到了瓶頸期,沒有突破的時候,我們還是建議大家給它一個出路,就是點刺放血或刮痧排毒,無論用什麼方法都要給
艾灸後起水泡的專業處理
小的水泡一般不用處理,可以自愈。大的水泡要挑破,但是千萬不能把水泡的皮剪掉。
準備物品:三棱針,乾淨棉簽,碘伏,燙傷膏,創可貼或者敷料貼
1、消毒,棉簽蘸碘伏後消毒水泡處,消毒3遍,第1遍消毒範圍至少覆蓋以水泡為中心2cm的皮膚區域,第2遍消毒範圍小於第1遍的範圍,第3遍用干棉簽將水泡周圍的碘伏擦乾,以便包紮。
2、挑破,三棱針消毒,皮膚消毒後,用三棱針將水泡對穿,挑破水泡皮膚。
3、再次消毒,棉簽蘸碘伏後消毒水泡處,消毒3遍,第1遍消毒範圍至少覆蓋以水泡為中心2cm的皮膚區域,第2遍消毒範圍小於第1遍的範圍,第3遍用干棉簽將水泡周圍的碘伏擦乾,以便包紮(也可用艾條溫和灸瘡面,起到殺菌消毒、乾燥瘡面的作用)
4、上藥,消毒後用棉簽蘸取適量燙傷膏塗於水泡的位置,塗太多容易弄到衣服上,也不方便包紮。
5、包紮,上藥後視創面大小選擇合適的敷料,小的水泡用創可貼,大的水泡用敷料貼。
6、禁忌:忌食辛辣食物(如辣椒、蔥姜、酒水等)和高熱量食物(如羊肉、狗肉等),宜多食高蛋白質食物,利於創面細胞增長,加速癒合。日常保持傷口乾凈、乾燥,不要碰水,避免傷口與紗布大力摩擦。
7、結痂:每天堅持換藥2—3次直至結痂;結痂後水泡處皮膚會有瘙癢的情況,是傷口癒合的正常現象,盡量不要搔抓,讓痂自然脫落。
推薦閱讀:
※康熙被火燒兩次,被水泡了60年,千古一帝竟淪落到無人搭理
※關於艾灸灸感和起水泡的問題匯總
※腳上長水泡很癢怎麼辦?
※被水泡折磨的腳,用什麼來拯救?
※溫水泡腳四季功效各不同 健康滾動 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