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老師練拳筆記(一) | 以形導意,意隨形生
傳統楊氏太極拳在傳承過程中,自楊澄甫宗師定型拳架之後,由於理解不同,領悟不同,故而形成了不同的演練方法和風格,在第四代傳人以後便帶有了濃烈的個人特色和地域特色。雖然形不同,但是通過形而使得身體的勁、意、氣都能練整、練實,這個目標卻是相同的。
父親是1984年跟隨扎老學拳的,在此之前他因在西藏工作期間給扎老的老伴拔牙而相識,後來沒想到一家四口的人生的起伏,家庭的健康和命運都跟師父二老的影響息息相關。我5歲開始,進出扎老家門,耳濡目染,自15歲開始習拳起,每年去扎老家,都是改拳架。2011年,因緣際會,我被扎老和師門收為關門弟子,個中故事容以後再講述。師父說:「外形做不好,就跟蓋房子一樣,東倒西歪,這個房子蓋了也不穩」,轉眼,跟隨扎老18年過去了,師父講的還是拳架,改的還是外形,說的還是細節。這個就是扎老的教學方法,特別重視「形」的正確性以及動作的「整勁」和「實勁」。
正如形意拳大家尚雲祥之女尚芝蓉老前輩所言,「如果形不對,意無法實現它的效果,無論是技擊還是健身效果都不會太好」。動作「形」的正確性,猶如一幢樓房或一座橋樑,如果結構不正確,材質再好,也不能承受那麼大重量。好多人恰恰忽略了「形」的正確性。
恩師扎西老師的教法、練法就是「以形導意,意隨形生」,只有理解了這一點,才能知道恩師所說的動作細節里的奧妙所在。比如提手上勢,手揮琵琶一式,定勢的時候支撐腿的腳尖一定是在45度,支撐腿的胯根一定是外旋里收,保持支撐腿膝蓋不過腳尖。我之前練習,總覺得支撐腿腳尖外展大一點舒服,更加省力。差不多練了十年,有一天突然發現原來保持在支撐腿腳尖在45度的時候,才能充分利用骨骼和腳踝後面和側面的筋腱形成一股螺旋力,腳踝的筋腱也隨之得到鍛煉和變粗,進而勁由腳起,手腳一氣,逐漸體會到整勁的關聯性。這些不是師父不講,而是師父天天念叨的原則和要領,你能不能用身體去感知,去感悟,一旦感知到了,你就發現拳沒有那麼複雜。
「以形導意,意隨形生」,形與意,就是陽和陰的關係,二者相輔相成,互為協調和支撐。關於形,初步的理解是動作的準確性,而進一步說,實際上是勁在身體結構上的整合和優化,我們通常說的外三合,肩與胯、肘與膝、手與足,不是形的合,而是勁的合。對於勁的練習「先求合、再求整、最後求鬆柔」這是我一直倡導的練習模式,一上來不求外形和勁的整合,而是鬆鬆垮垮的練拳,反而沒有筋骨的訓練,這樣的松,不知道耽誤了多少人。而對於意念,太極拳界說法也不一,我給太極拳的意念的定義是:「大腦思維活動在身體力學結構上的作用和反應」,太極拳的意念不是憑空的想像,而是具體的身心實踐,通過思維指導神經,通過神經支配身體,這個才是意念的本質。而意念的著手,也是分層次和分步驟的。這個我在《太極拳意念的層次和練習》一文中已經講過。「以形導意,意隨形生」,二者的結合也是隨著功夫層次的遞進,有著不同階段的變化,功夫越深,越發現意念的比重越多,這是扎老親身實證出來的,古人所說的很多東西,不是憑空的想像,而是有根據的,現代練拳的人,練到的太少了,少了份練拳的「骨氣」和「真誠」,越是單純的人,越容易「得道」。
匯合百家,福澤天下。
推薦閱讀:
※宋子京筆記
※讀紅筆記之22:弘時是雍正皇長子,為何卻終生無爵位?
※【獨家】什麼是高質量的拉丁舞?俄羅斯拉丁舞教父普雷特涅夫課堂筆記(五)
※【筆記】段氏臟腑按導跟師簡記連載...
※事實真相!學好記好的一個訣竅:上課不記筆記,縮小複習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