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個「佛系」的城市
來源:大地理館(geo-museum)
本文經授權轉載
如何證明
北京-是座-佛系-的城市
?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種哈姆雷特。
有一千種哈姆雷特,就有一千種看北京的角度——魯迅,的晚輩『大地理館』說的。
今天我們解讀帝都的角度是:佛系北京。
「佛系」,2014年生於日本,2017年冬漂洋過海,走紅中華,衍生出的「佛系青年」,火遍朋友圈。作為網紅詞的「佛系」,跟實際中的佛教理念並不等同。
網路上的佛系,通俗地解讀為「都行」「可以」「沒關係」的生活態度。
本文說的「佛系」:泛指「與佛教文化有關的元素」。如果搞一個「佛系城市排行榜」,常人腦海可能會浮現曼谷、仰光、拉薩、西寧、日喀則、阿里、樂山等等。
其實,偉大的首都北京,才是最低調、最名副其實的「佛系之城」。
/北京市主要佛寺廟宇分布圖/
製圖-大地理館
北京的日常:人來,佛迎;人走,佛送
即使你在北京,也未必意識到:佛系元素幾乎遍布北京的每一個細胞。
佛進北京,幾乎沒有任何過渡,幾乎是從邊界上就開始了。
一個人,若從南部進入北京地界,那麼在大興區最南的「凸出部」,會有一個「卧佛寺村」向你招手,然後一路沿著一條叫「天堂河」的河流,進入大興城區。
其實,這不過是北京「佛系長卷」的序曲而已。
在帝都,雍和宮、潭柘寺、雲居寺、龍泉寺的旺盛香火,不分春夏秋冬,天天都是旺季,尤其到了重大節日,「爭搶頭柱香」的場面,慘烈程度堪比世界盃決賽現場。那裡每天燃燒生成的香灰,估計可以繞赤道無數圈。
/北京市舊城主要佛寺地圖/
北京西郊的海淀龍泉寺。這裡的僧人,不光念經,還搞科研。這座一度廢棄的遼代寺廟,近些年由於一些佛教人士的苦心經營,突然火爆起來——吸引高學歷理工男皈依、「研究僧」開發動漫產品,一座「中國新佛教中心」呼之欲出。
佛系,不僅是廟堂,更是市井。
在衚衕里吃吃喝喝,到處都有「護國寺」;淘個真假古董把玩,人氣最旺的少不了「報國寺」;去官園尋摸點花鳥魚蟲,抬頭是「妙應寺」的白塔;書香四溢的國家圖書館,隔壁守著佛教廟宇「紫竹院」;這些年在網紅界叱吒風雲的故宮博物院,其實也是個佛系重地,那皇帝后妃的深宮裡,隱藏著一個個佛堂。
/北京西城區:護國寺街/
圖源:Freezzzer
/北京東城區:隆福寺街/
你還會發現:無論在北京的哪個角落出現,一座座佛寺、佛山,一尊尊佛塔、佛堂,總在那裡等你。這,就是敞開懷抱等你、為你開天闢地的「佛系北京」。
佛系的「北京紅牆」
「北京紅牆」是什麼?
你也許無法一下子描述這種顏色,但說起故宮、雍和宮等皇家建築,以及重要的寺、廟、宮、觀、壇等高規格建築,你一定會浮現出一種莊嚴肅穆的紅,是皇家建築的主色,也被視為北京的象徵。
/《紅牆》50x70 油畫/
作者: 廣州美術學院 吳家俊
這種北京紅牆,也有一個讓文藝青年心醉的名字——「宮牆紅」,因故宮和皇城牆壁使用最多而得名,也有人用硃砂紅、朱紅、赤紅稱呼它。這種宮牆紅,幾乎成為北京城最具符號性的顏色。
去年12月發布的《北京市中小學校服色彩體系》中,「宮牆紅」(赤)是北京市中小學生校服設計的首選之色。
/穿在身上的「宮牆紅」/
攝影-丁柏明/北京晚報
/北京舊城寺廟的典型色系分布/
拍攝&製圖-溫思偉
這種「最北京」的顏色,關於它的來源,你未必知道:它的身體里有著「佛系」的基因。
不少人將中國紅與北京紅,也就是宮牆紅混為一談,其實,宮牆紅跟今天所說的鮮艷明麗的中國紅,即大紅並不相同。明度上,宮牆紅比大紅要暗,鮮亮的大紅暗藏著歡快、動感、活潑,而宮牆紅的亞光感,傳遞的是靜謐、肅穆、威嚴。
在色彩體系里,這種用硃砂粉刷出來的「宮牆紅」,更接近藏傳佛教建築中,來自赭石的赭紅色。
/青藏高原上的「宮牆紅」/
「宮牆紅」,到底是如何煉成的呢?
第一步:歷史傳統的積澱傳承
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金、木、水、火、土分別對應白、青、黑、紅、黃。其中,紅象徵南方、秋季。這五種顏色為正色,都象徵著尊貴的地位,作為正色之一的紅色,出現在建築的相應方位——南方。宮殿建築坐北朝南,首先映入眼帘的天子宮殿南牆,往往用象徵南方的紅來裝飾。
唐代,建築用色規制基本完善:皇宮、寺院(中國寺院多屬官建,規制極高)用黃、紅、白色調;紅、青、藍為王府官宦之色;民居用黑、灰、白色。作為古都的北京,城內最顯眼建築是宮、廟、壇、寺,它們規格最高,以黃頂、紅牆為主——這種用色,一定程度上是傳統用色規制的沿襲。
/中國傳統陰陽五行中的五色/
繪圖-劉磊
第二步:地理環境與審美因素的適應
《色彩地理學》作者朗科羅教授認為:區域色彩是由該地區特定氣候環境、自然地理條件、特定民族、文化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下而形成的。
地形:北京地區是兩山為屏、平原為底的地形。平坦開闊的華北平原北部,坐北朝南的建築群,用紅、黃、白等對比鮮明的純色,與開闊的大地形成鮮明對稱。
/紅牆、黃頂、藍天、綠樹的搭配/
攝影-馬文曉
氣候:包括北京在內的王朝都城,多在北方地區,除了夏季,氣候乾燥,晴天多。建築的紅黃色系與綠樹、藍天、黃土的環境相配,在視覺上顯得華麗悅目。冬天的北方大地顏色單調,需要暖色系來中和,以增加鮮活氣氛。同理,南方的建築與植被常綠、多雨濕潤的環境適應,選擇了青、灰、白等色。
第三步:佛教用色的深度影響
歷史傳統和地理環境,為紅色使用創造了條件,但並沒有一下子形成今天的「宮牆紅」。最終完成這一使命的,是佛教的傳播。
佛教色彩體系與中國五行五色有一致的地方,《不空三藏傳》所說與五行相同:「東方青、西方白、南方赤、北方黑、中央黃。」而《善無畏傳》的「東方黃、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中央青」——兩種版本有所不同,但都將紅色視為南方象徵。
不過,中土五色代表的是時節、方位,而佛教五色更具情感色彩。黃色代表「增」,寓意發展;紅色代表「懷」,表示權力。宮殿黃頂、紅牆,與佛教寓意十分一致。佛教傳入中原,以都城為傳播中心,世俗機構與佛教寺院達成了合作。
/火神廟建築濱水處立面色彩/
圖源:劉磊《北京什剎海歷史文化保護區色彩管理研究》
所以,唐宋以來宮牆顏色大量用紅色,不僅來自周禮,其實也深受佛教影響。大面積紅牆,不僅能體現權力的威嚴,也能傳遞宗教的神聖。
今天的「北京紅」,是五行觀念、儒家禮教與佛家文化的交融。
元統治者篤信藏傳佛教,青藏高原上藏傳佛教(格魯派,即黃教,當下藏傳佛教的最大流派)寺廟常用的赭紅,成為元大都宮牆之色,這一做法被明清沿襲使用。
不得不再次讚歎南北地理分界線的神奇——寺廟的顏色,在此完成分野。
因為地緣關係,藏傳佛教對北方影響遠大於南方:大體以秦嶺淮河為界,北方寺廟多數是紅牆,南方寺廟多為黃牆——黃廟牆,是漢傳佛教的象徵,紅廟牆,是藏傳佛教的標誌。
北京雍和宮、龍泉寺是典型的藏轉佛教+皇家用色形成的「宮牆紅」;南京雞鳴寺、無錫南禪寺、福州開元寺、黃岡黃梅五祖寺是典型的漢傳佛教「廟牆黃」。「宮牆紅」的色系,還分布在青藏高原、內蒙古、四川盆地,以及南北過渡地——這一地區,紅、黃兩種牆色,均有存在。如峨眉山、徐州一帶的廟牆,有黃有紅。
/中國寺廟牆體顏色分區圖/
製圖:大地理館
這是「北方宮牆紅天團」
▼
—北京龍泉寺—
—北京妙應寺—
—趙縣柏林寺—
—洛陽白馬寺—
—泰山岱廟—
—淮安慈雲寺—
————秦嶺—淮河————
這是「南方廟牆黃天團」
▼
—南京雞鳴寺—
—無錫南禪寺—
—黃岡黃梅五祖寺—
—峨眉山萬年寺—
—福州開元寺—
宋代的宮牆紅
▼
/南宋-佚名/《麴院蓮香圖》/
註:圖中主體建築為南宋皇城
元代的宮牆紅
▼
/元大都宮城程復原圖/
製圖-水晶石科技
明代的宮牆紅
▼
/明人繪製的紫禁城圖/
明代陵墓山門的紅
▼
/清人繪-明十三陵圖(局部)/
「佛系」北京史:先有佛寺,後有京城
北京佛教的歷史,早於其都城的歷史。
那麼,誰最早把佛教帶入了北京呢?這很難確知。能夠明確考證的的,是佛教文化的載體——寺廟。佛教通過古印度-中亞-西域-河西走廊-中原的路線,於兩漢之際進入華夏大地。北京地區佛教,可靠的傳入年代為晉代至十六國時期(3-4世紀)。
京城最早的寺廟是潭柘寺,明代文獻說始建於晉代。
「潭柘寺,晉曰嘉福寺,唐名龍泉寺。燕人諺曰:先有潭柘,後有幽州。此寺之最古者也。」(語出《春明夢余錄》)
幽州城,是今北京城的前身,始建於北魏,而潭柘寺早於幽州城出現。
可見:佛法之光,早在京城身份確立之前,就已經鋪灑在肥沃的華北平原北端,燕山、太行托出的這片沃土。
潭柘寺之後,是紅螺寺。晉咸康四年(公元 338)年,原名「大明寺」,一度有「南有普陀,北有紅螺」。
長安、洛陽、南京等都城的先後謝幕,也讓佛教的傳播勢頭在當地放緩。反之,金元明清四個王朝定都北京,均對佛教進行大力扶植。作為都城中的後起之秀,北京地區的佛教遺存距現在不遠,佛教遺存最為豐富。
北京佛寺遺存如此豐富,原因為何?
第一:時間上距離現在最近,遺存遠多於其他古都。第二:佛教歷史上有「三武一宗」滅佛,北京地區所受損失不大。早期非都城的身份,讓北京的佛教成果的損失遠遠少於長安、洛陽、南京、開封等地。
即便是唐代滅佛中,北京當時最大的寺院之一憫忠寺也得以倖存。「幽燕八州,惟憫忠獨存。」
按照2012年出版的《北京佛寺遺迹考》統計,北京地區有史以來,可考的佛教寺院及其遺迹超過1000處。唐代北京地區建造的佛寺近百座,當時幽州城區就有近20座。今房山雲居寺的佛經時刻,見證著盛唐時期的北京佛光。
/唐幽州城及主要佛教遺存分布圖/
/唐憫忠寺復原圖/
繪圖-傅熹年
入唐學習的日本僧人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紀》記述為證:「唯黃河已北,鎮、幽、魏、潞等四節度,元來敬重佛法,不毀拆佛寺,不條流僧尼,佛法之事,一切不動之.....」唐武宗滅佛時期,北京所在的幽州,節度使掌權,中央的滅佛政策難以波及。
遼將幽州升級為陪都南京,多位皇帝曾多次來這裡視察佛教事業,並對雲居寺的《契丹藏》佛經刊刻,進行了重點關懷。
當時的南京(今北京)的佛教事業「僧居佛寺,冠於北方」。佛寺、佛塔,密布在遼南京城(今北京市)城郊各縣、鎮,當時的人就描寫道:「塔廟半閭閆」,意思是,佛塔和佛寺建築建築群,佔據城市的半壁江山。
到了北京的帝都時代,滅佛時期早已過去,金元明清的7個世紀積澱,讓這裡成為古代佛教最大的傳播中心。持續超長的時間、相對穩定的環境,為佛教在北京的弘揚,創造了最好的溫床。
明代北京時期有佛寺就達一千多所,清代到今天遺存的佛寺也多以明朝建築為基礎所建。清乾隆時,皇宮外、城牆內「塔廟相望,第當形勝,舉盡莊嚴。城邑繁富之地,山林爽塏之所,甚少不建塔廟也」。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城內最好地段都是廟廟廟廟!
/北京市重要漢傳佛教寺廟分布圖/
製圖-大地理館
遺落在內地的藏傳佛教中心」
相比其他地方,北京不僅漢傳佛教興盛,而且還是青藏高原之外,最重要的藏傳佛教傳播中心。古有雍和宮、黃寺等遺存,今有「仁波切」熱潮在朝陽區的盛行。
藏傳佛教,在北京人氣高,一方面是西藏帶來的心理距離上的神秘感,一方面是有深厚傳統積澱。
元明清均利用藏傳佛教紐帶,促進團結——統治者汲取藏傳佛教顏色,就是最好的例子。北京老城內的醒目的白塔,是始建於元代的藏傳佛教建築。明代更是建造了大量藏傳佛教寺廟。清代雍和宮,是級別最高的藏傳佛教寺院,並在北海、圓明園、頤和園、香山等園林中營造藏傳佛教元素的建築。
/我國主要藏傳佛教寺廟分布圖/
製圖-大地理館
有學者調查,北京老城內現存藏傳佛教9處.筆者查閱資料發現,二環至五環的西黃寺、萬壽寺、正覺寺,郊區的皇家園林舍衛城、宗鏡印之閣,以及五環外的宗鏡大昭、法海寺、妙峰山白塔,都是藏傳佛教遺存。
/北京市重點藏傳佛教遺存分布圖/
製圖-大地理館
佛系北京地圖:哪個區「最佛系」?
佛教文化最重要的物證有四種——佛經、佛寺、佛塔、佛窟,後三者地面上的遺存。因為地質條件和氣候原因,北京地區佛窟較少,佛寺和佛塔,是最重要的遺存。
數據來源:彭興林《北京佛寺遺迹考》
北京地區歷史上出現過寺廟1000多座,目前遺存較完整的,筆者統計到120處,其中:總體來看,佛寺分布在交通要道、皇家園林、河湖水畔、西部山林,其中內城什剎海周邊、近郊的海淀三山五園、石景山八大處,為集中分布區。
先看佛寺分布
▼
/北京市重點佛教文化遺存分布及密度圖/
製圖-大地理館
/北京市城區佛教遺存的密度熱力圖/
紅色,代表密度最大;紫色,代表密度最小
再看佛塔分布
▼
數據來源:遲群《北京古塔的結構藝術與建築技術》
/北京市主要佛塔分布圖/
製圖-大地理館
西城、東城、海淀「最佛系」
以行政區而論:佛寺數量,西城、東城、海淀居前三位,其佛教遺存的密度,也是最高的,是「最佛系」的三個區。主城區,朝陽、大興,佛寺分布稀少,堪稱「最不佛系」的地區。
最佛系的行政區名是「房山」
從名字上來看,佛緣最深的行政區時「房山」,它來自燕山支脈大房山,最高峰海拔860米,它又名大方山。
上方山為燕山支脈,又稱「大房山」,山頂有座庵廟,據說其上的匾額「空中見佛」是皇帝所賜。房山區,也因大房山而得名。
房山地區,堪稱是北京的敦煌。唐代這裡開始了北京佛教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刻經活動——雲居寺刻大藏經,一直延伸至明代才結束。
佛寺三大區:內城多、海淀多、西部山區多
/北京市內城佛寺與湖泊關係示意圖/
製圖-大地理館
內城為何佛寺多?
水系沿岸,風景秀麗,符合佛教追求的靈境;官署機構集中區域,靠近行政中心,容易與統治者搞好關係;商業中心周圍,人口稠密,適合發展信眾。
山區為啥佛寺多?
環境好:有山有水有樹林,最適合清修靜養,又常有遊人造訪,香火也不會斷。位置好:佛教入京從西郊開始,然後傳播進城——西郊位於平原與山區結合部。這是早期佛寺傳播中心。
海淀為啥佛寺多?
西可進山,東可進城;皇家園林加持,走進「三山五園」。
/北京市內城佛寺與湖泊關係示意圖/
製圖-大地理館
「佛系」的湖泊什剎海
什剎海地區,說的是今後海、前海、西海(積水潭)一帶。元代,北京城內最大湖泊就已經被稱為「什剎海」。明代湖泊被銀淀橋隔為「什剎西海」和「什剎後海」。
這個地名,是一個充滿佛系色彩的詞語,道出了它與佛教的不解之緣:剎,就是廟。什剎,原名十剎,有人說是指十座廟,有人說是虛指,意思是很多。更靠譜的說法應該是:「什剎海」本是一座寺廟的名稱,十剎,說的是佛法高深。
那座叫「什剎海寺」的佛寺,已經消失,留下了「什剎海」地名。
/北京什剎海地區歷代佛寺分布及變遷圖/
製圖-大地理館
熙熙攘攘的酒吧街上,總是很晚才安靜下來,佛寺的鐘聲常常被被觥籌交錯的碰杯聲、劃破夜空的歌聲所淹沒。
只是,「什剎海」和地圖上的廟,依舊在提示我們:這是一塊沉澱著佛系文化的鬧市。今天的什剎海周邊,能找到蹤影的廟只有十座,這倒是從字面上符合了「什剎」。
廟在哪裡,學區房就在哪裡
佛教遺迹,城區佛寺的分布,幾乎與今天的北京學區房的分布,驚人地一致。看看那些價格高昂的學區所在,幾乎抬頭可見佛塔、廟宇,或與之有關的地名,XX寺街、XX廟路、XX塔衚衕。
看來,只要有老廟,都是黃金吶。看來,只要有佛在,房價也低不了啊。
這是北京地區佛寺分布密度圖
▼
製圖-大地理館
這是北京地區學區房價格分布圖
▼
這是北京主城區佛寺遺存密度熱力圖
▼
製圖-大地理館
這是北京主城區學區房分布及價格柱狀圖
▼
最不佛系的城區,竟然是朝陽
傳說中盛產佛系青年(中產白領人群為主)和「三十萬散養仁波切」的朝陽區,竟然是佛系力量最薄弱的地區:主城區中,寺廟遺存最少。
「佛系青年」產地朝陽區竟然幾乎無廟
▼
製圖-大地理館
也許正是周邊沒有寺廟的環境,才促進了朝陽青年衝出寫字樓、去遠方尋找佛法與詩的決心。
西高東低的北京地形
▼
製圖-大地理館
西低東高的北京建築
(廟在西部、樓在東部)
▼
西北-東南方向俯瞰北京城
攝影-馬文曉
言歸正傳。
朝陽少寺廟很可能跟中國傳統的聚落規劃思想有關,北京西北高、東南地,平原佛寺選址儘可能在水流上游和行政中心附近,朝陽區在風水中的水口下游,當時又是城外郊區,佛寺一般不在下風下水方位選址。
風水輪流轉。這片不被佛寺青睞的區域,後來成為寸土寸金的CBD所在,崛起了比佛塔高得多的摩天大樓——它們取代了古典時代的佛塔,成為北京天際線的描繪者。
佛系的北京地標:塔塔塔
新北京最高的地標,是CBD的高樓。那老北京的地標是啥?熟悉的歌聲告訴我們:是塔,這地標,具有濃濃的「佛系」味道。
經典歌曲《讓我們盪起雙槳》,那座水中倩影倒映的「美麗的白塔」,就是北海永安寺的標誌性建築。一座佛系建築,承載了多少代北京人的難忘記憶。
白塔,一般是藏傳佛教的藏式的覆缽式佛塔。北京老城中,跟北海永安寺白塔一樣醒目的,還有妙應寺白塔——這座寺院,也因塔而俗稱為「白塔寺」。
《故鄉是北京》唱道:
「不說那天壇的明月北海的風,蘆溝橋的獅子,潭柘寺的松,唱不夠那紅牆碧瓦太和殿,道不盡那十里長街卧彩虹。」
短短几句,唱出了4個佛系詞語:
北海是佛系的,這裡最大的建築群的是佛教建築;盧溝橋的獅子是佛系的,「獅子」舶自佛國斯里蘭卡;潭柘寺,是北京記載最早寺廟;「紅牆」,有很深的佛教淵源。
/航拍北海瓊華島白塔/
攝影-馬文曉
塔,為啥能成為老北京的地標?白塔,為啥能進入經典歌曲中?
古代技術條件下,建得最高的建築,就連今天的摩天大廈,也被俗稱為「塔」,如明珠塔、電視塔、雙子塔等。於是,在高樓大廈尚未崛起的時代,佛塔成了北京最重要的地標。
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市現存古塔至少200 余座,唐、五代、遼、金、元、明、清歷代都有分布。若論類型,則包括亭式、樓閣式、密檐式、經幢式、花傘式、覆缽式、金剛座式、過街式、混合式。它們要麼位於山崗,要麼位於要塞,要麼位於水畔。
數據來源:遲群《北京古塔的結構藝術與建築技術》
北京的另一古塔家族是亭台樓閣式的漢傳佛教佛塔,這是外來佛教與中國文化進行結合之後的重要成果。
相比藏式白塔,漢式樓閣佛塔建的更高,猶如古代的摩天大樓。通州燃燈寶塔,據說在北周時期(6世紀)就有了。《帝京景物略》稱:「古有佑聖教寺,今通州學宮也。宮牆外片地,故塔存焉……塔有碣,楷書,續續字間存,周某號幾年。」
唐:幽州城裡,曾有武則天女士時期建造的大雲寺,後改名龍興寺。曾遭火災焚毀的龍興寺重修時,立東西二塔,一座叫殊勝、一座叫永昌。
唐末至宋:北京地區為南北政權對峙的地帶。這裡的佛塔,因此有了瞭望遠方、監測敵情的功能。如,位於今房山良鄉的昊天塔,曾在原佛塔基礎上增高,目的就是為了監測宋朝一側的動向。
元末至明:佛教在世俗化的道路上繼續前行,明代更是有了風水功能的文峰塔、水口塔,如通州運河燃燈寶塔,當然,它依然有保存舍利的功能。它所在的寺院,也從單一佛寺變成了儒、佛、道一體的「三教廟」,原通州最高學府,就在廟中。
清代:頤和園萬壽山,本來要仿杭州六和塔,但因為經費差點爛尾,被能工巧匠,改造為樓閣,即佛香閣。儘管不像隔水相望的玉峰塔那樣高聳,但佛香閣,依然是整個園區最醒目的坐標,在它的東面,還有一座後建的多寶琉璃塔。
/頤和園萬壽山佛教遺存分布圖/
製圖-大地理館
此外,北京南其他著名古塔地表還有玉泉山的玉峰塔,在晴好的天氣里,可以倒映在頤和園昆明湖中,俯瞰來往如織的遊人。
/頤和園昆明湖:背景為玉泉山/
攝影-吳衛平
天寧寺塔隱居蓮花池畔,傾聽西客站的火車汽笛此起彼伏。大運河畔的通州燃燈寶塔,曾為無數南下北上的漕運船隻引航。
就這樣:坦蕩的華北平原北端、地面遮擋物極少、沒有先進定位技術的年代——這一總環境下,原以保存佛骨為功能的塔,充當了最醒目的城市坐標,變成了最絕妙的園林之眼,變成了最鄉愁的精神圖騰。
佛系的故宮:其實是座大佛堂
前文說過,寺廟等佛教遺存主要在西部山區、城郊園林、皇家宮苑。北京佛教發展與皇家建築從來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故宮的宮牆紅,一種說法來自元朝宮殿,元朝宮牆紅靈感來自藏傳佛教——這種略帶磨砂感的暗紅或硃砂紅,彷彿融合了關外薩滿的神祗紅、漢地象徵喜慶的大紅、高原藏地的僧袍紅或赭紅。
這種紅,成了溝通滿、漢、藏之間的視覺語言。
在佛系的宮牆紅內部,在前殿後宮的幽閉禁地,也隱藏著一個佛繫世界。
一系列的佛堂建築
中軸線上的先坤寧宮,是一處祭祀場所,以佛、薩滿教元素為主。
暖心殿有大佛堂。中正殿則是清初以來專門管理宗教的機構。其周圍英華殿、雨花閣、梵宗樓、壽康宮,都有佛堂。在故宮東北角,還有梵華樓、樂壽堂、景祺閣等與佛教有關的場所。
佔地72萬平方米的故宮建築區中,有數十座佛堂,目前都不對外開放。
/故宮的佛、道、儒功能建築分布圖/
製圖-大地理館
從地圖中可以看到:故宮也有道教、儒家建築,但地位、規模都不如佛教建築。
佛教祭祀場所在中軸線上的坤寧宮有設,而儒家的文昌閣在東南角,道家的欽安殿在北門附近,城隍廟在西北、玄穹寶殿在東北角。
這些佛教場所因為位於宮廷,並沒有佛寺招牌,但其內佛法僧等元素一樣不少,相當於是設在宮廷里的皇家寺院。只是,其中的僧人們,在宮廷佛堂上班,住在宮外。《大清會典》記錄,宮裡每日都有佛事活動,一年2675人次,平均每天4人次。
有人的地方就是社會,深宮也是社會,它跟宮外的民間一樣需要祈福、問天、求子。佛在深宮,在情理之中。
3萬件藏傳佛教文物
故宮內的有一類重要的收藏——3萬餘件藏傳佛教文物,它們不是來自社會徵集,而是宮廷舊藏。這是除西藏之外,國內最大的藏傳文物寶庫,佛經、佛塔、法器、唐卡、瓷器等一應俱全。
佛系園林:中心景觀都是廟和塔
皇家的佛光,不僅只在深宮,更是擴散到宮外的皇家園林中。
北海公園是一處以永安寺的白塔為中心的宮苑景觀。寺廟其所包括的白塔、正覺殿、普安殿、琳光殿等,幾乎佔了北海瓊華島的三分之二。北海沿岸,還有小西天,一座形貌像模仿西藏布達拉宮的廟宇。
舊城西北,今海淀區的三山五園,依然是皇家佛系建築的雲集之地。
清漪園,今頤和園的萬壽山,從中央到兩翼,坐落著佛香閣、宗鏡印之閣、四大部洲、雲會寺、多寶琉璃塔等佛教建築;
今天已成廢墟的圓明園,依然可以找到舍衛城、法源樓、寶相寺、法慧寺、正覺寺的遺存;
今北大附近的暢春園,有恩佑寺;
玉泉山靜宜園周邊更是屹立著金山寺、妙雲寺、功德寺;
靜宜園所在的香山,古剎更是有香界寺、靈光寺、香山寺、天泰山慈善寺等寺廟。
至於八大處、紫竹院、玉淵潭、陶然亭等其他各處園林,也無不以佛教廟宇為伴。
/香山地區佛教遺存分布圖/
製圖-大地理館
/香山碧雲寺透視圖/
繪圖-李乾朗
/圓明園及附近地區佛教相關建築分布圖/
製圖-大地理館
佛系的街道:路上到處都是廟
開頭已經提到,在北京行走,各種寺、廟、宮、庵、院隨時會恭候你。
歷史上的寺廟深刻影響了城市的街道文化,與佛教有關的地名主要有:XX廟(寺、宮、庵、院)+衚衕、路、街、鎮、村等組成,如黃寺大街、前圓恩寺衚衕、下寺路、雍和宮大街。
我們把這些坐標標註在地圖上,是這樣的:
/「佛系」地名在北京地圖上的分布/
製圖-大地理館
如果把它們都標註在地圖上,我們會發現,兩千萬北京常住人口,幾乎已經無死角地被佛光籠罩,因為:無論在哪個角落,「佛系地名」都在身邊守候。
佛系的大學:五道口是個曼陀羅道場
五道口被譽為「宇宙中心」,當然也是北京高校的中心。從另一個角度說,它也是北京城西北的「佛系中心」——在佛系地名地圖上,這裡尤其密集。
從城裡去北大、清華,「保福寺橋」是必經之路;出清華西門,有圓明園力的「正覺寺」「舍衛城」等系列佛教建築;北大校內著名的「博雅塔」,雖不是古建,但其藍本是通州的燃燈舍利塔。
/「佛系」地名與北京高校聚集區地圖/
製圖-大地理館
/高校與「寺廟」的共生地圖/
製圖-大地理館
人大校園西、東兩面,則有聖化寺、大鐘寺、白塔庵;青年政治學院(今併入中國社科院大學)緊鄰法華寺;民族大學周邊是萬壽寺、大慧寺、紫竹院;北京師範大學,就更牛了——南門不遠有「黑塔」舊址,校內南院是佛教聖地「小西天」舊址。
五道口地區北部,還有個「六道口」,本意與佛教無關,是「六——道口」,即第六個鐵路道口。不過,我們不妨把它視為「六道輪迴的路口」,簡稱六道口。
當在這一地區行走,穿過繁華的宇宙中心,走過一道道擁堵的路段,一路經過佛系地名的洗禮,來到六道口時,是否一種大徹大悟,完成「六道輪迴」的豁然開朗呢?。
佛教的曼陀羅世界有個「宇宙中心」。
號稱"宇宙中心"的五道口,也可被視為一座曼陀羅。它的四周,恰好有居於四方的佛護法:清華、北大乃高校中的少林武當,分居北護法、西護法;東護法則是地大、北語、北林、農大等系列;人大、北理工等南部高校群,組成南護法。
世間繁華,不過一掬黃沙:佛系的五道口,冥冥之中,似乎在為我們現身說法。
佛系的交通:車站、機場、地鐵
再看北京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它們也是佛緣頗深。
佛系火車站
在北京站,一旁的「隆安寺」「夕照寺」為你開光;在北京北站,天寧寺的寶塔為你護航;在北京北站,「大鐘寺」的梵音近在耳旁;在北京南站,陶然亭公園的「慈悲庵」為你祈福;從通州進出北京,運河旁的「燃燈寶塔」看你遠走;在北京南大門,「天堂河」與「卧佛寺村」與你依依惜別。
北京西站,距離「天寧寺」只有1公里。
北京南站,緊靠陶然亭「慈悲庵」,距離不到1公里。
北京北站,西有五塔寺,東有小西天(廟),距離都在方圓1.5公里左右
北京站,東南1.5公里處,隆安寺、夕照寺南北相望。
佛系的機場
你若選擇從空中出京進京,那麼恭喜你來到首都機場的鄰居,佛國「天竺」——這裡是順義區天竺鎮,號稱國門第一鎮。規劃建設中首都第二國際機場,就更加佛系了:這裡緊鄰佛系的河流——天堂河,和北京南大門上的村莊——石佛寺村。
佛系的地鐵
佛系北京的印記,不僅在寺廟裡,在街道里,在吃喝玩樂中,更是滲入到象徵現代城市文明的象徵——地下鐵。
這些地鐵站,有深深的佛教印記:
/北京地鐵的「佛系」地圖/
製圖-大地理館
截至目前,北京地鐵運營里程608公里,有線路22條、車站370座,其中有佛系地名的地鐵9條,涉及地名14個:十號線三元橋(三元庵)、成壽寺、分鐘寺、慈壽寺;五號線惠新西街南口、惠新西街北口(慧忠庵)、雍和宮;一號線玉泉路、萬壽路;八號線什剎海;二號線長椿街、雍和宮;13號線大鐘寺;4號線陶然亭(慈悲庵)。
北京地鐵中的佛系地名示意圖
(紅圈標註)
▼
佛系的北京地理:四周連成一個大圈
局部、微觀的「佛系」地名,證明北京城是佛系的。大北京地區,那些大尺度、標誌性的地理山河,也擺脫不了「佛系」文化。為了說明,整個大北京的「佛系」屬性,我們在北京的行政區界附近,找到的佛系地名,幾乎連成了一個大圈兒。
北京西北角,屹立著本地區的最高峰,海拔2303米東靈山,因位於靈山以東而得名,看過《西遊記》的小朋友,應該有印象:「靈山」是西方極樂世界所在。鷲峰,幾乎是靈山的同義詞。佛教發源地,位於天竺摩揭陀國王舍城東北郊,因山中多鷲,或雲山形像鷲頭而得名——靈鷲山,常常簡稱靈山、鷲峰。
這樣的地名並非孤立:北京西北部著名的「佛系」山峰還有佛爺頂、紅螺山、香爐峰、鷲峰山、上方山——上方山,也成為「房山區」的出處。
永定河北,大興城區有一條引水渠,它有一個佛系的名字叫「天堂河」,它從北向南,一直流到省界附近,匯入永定河,河畔還有一個佛系的村莊,石佛寺村。
北京西南郊,還有黃塔路(因過去有黃色佛塔得名)、十渡。十渡是京西南著名風景區,它也來自佛教文化,是「十方世界,普渡眾生」的簡稱。
這些「佛系山河」,都是北京最重要的地理坐標。
/北京遠郊重要山、河、地名的「佛系元素/
製圖-大地理館
佛系——是北京的性格
百年的「天子腳下」的環境,造就了今日北京和北京人的獨特性格。這種性格,其實也可歸入「佛系」。
理由1:「愛誰誰」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文藝青年和佛系青年,都喜歡出自陳繼儒《幽窗小記》里這幅對聯。
北京人的性格哲學中,有一句非常類似的表達,只不過沒這麼矯情,那就是「愛誰誰!」可謂簡單粗暴、通俗有力。所謂的寵辱不驚也好,「愛誰誰」也好,體現得正是北京城市性格的一面。
中國網民對時下流行的佛系、儒系、道系核心價值觀進行了精闢概括——道系:閉嘴、滾蛋、你麻痹;儒系:稍等、抱歉、沒關係;佛系:都行、可以、沒關係。
三家哲學體系中,北京的「愛誰誰」顯然屬於佛系。
理由2:「佛爺」
「天子腳下」的北京,形成了一種特色的「爺文化」,有時是尊稱,無論大小年紀,見了叫一聲「張爺」「李爺」,稱呼不同行業的則有「侃爺」「倒兒爺」,民間信仰兔子叫「兔兒爺」。還有一種是江湖黑話,如「佛爺」,指的是小偷。
一度火爆熱播的《老九門》,有一盜墓家族首領,叫「張大佛爺」,其根子上的出處應該就是北京江湖黑話的「佛爺」。
更典型的「佛爺」,稱呼的是清朝皇帝,後來不光皇帝,慈禧太后也被叫做「老佛爺」——其根源來自滿語「滿珠」,翻譯自梵語「曼殊」,意思是「佛爺」「吉祥」——接受漢化後,便有了「佛爺」稱呼。
/宮牆系列之四:102x161(cm),工筆國畫/
作者-李子牧
理由3:「愛來不來」
這裡說的是當下的城市競爭——從大數據到人工智慧,從一帶一路到搶人計劃。在一場場運動中,深圳、廣州、杭州、成都、重慶、貴陽、青島、昆明、武漢、鄭州都曾被熱議,積極睜著刷存在感,此前低調的天津,前不久也加入「網紅」行列。
雷打不動的,是北京。
實際上你會發現,新聞上說的這些事兒,北京總是做出一種不積極的姿態,但並非不做——各種新鮮事物不一定最早登陸北京,但一定會在這裡大展拳腳,就像佛教一樣,你開始可以從他處傳入,但最後還是要以帝都為大舞台。
這或許就是「愛來不來」的底氣所在,它的潛台詞是:該來的,總會來。這句話的矯情版其實就是徐志摩徐大爺說的那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這也殘酷地說明:「佛系」生活的資格,只是屬於有家底的人。
我們拚命搜集數據,終於證明了:北京是個佛系的城市。
上到皇家宮苑,下到市井民間,東到西到大山之頂,東到通州城關,從衣食住行到處世哲學,無不是佛系的存在。
這也似乎提醒我們:禮佛修行,不必非要暢想著「詩與遠方」。在北京一點六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佛的身影無處不在——佛在極樂世界,更在紅塵市井。
深處這個城市,自覺不自覺,天天都在跟什剎海、大鐘寺、成壽寺、分鐘寺、定慧寺、雍和宮、柏林寺打交道。自覺不自覺,你我或許都在成為佛系青年的一員。隨著你融入這座城市,終有一天,也會變得喜歡說起「愛誰誰」「愛來不來」「寵辱不驚」。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種哈姆雷特
有一千種哈姆雷特,就有一千種看北京的視角
這就是本文的視角
▼
佛系北京
你所在的城市,是佛系?是道系?是儒系?
推薦閱讀:
※要是什麼事都像長胖那麼容易就好了
※佛系火了,最新佛系遊戲人的15大特徵,你中招了嗎?
※豆瓣9.5,一秒都不捨得快進的佛系綜藝來了!
※怎樣穿衣看起來很貴?千萬不要瞧不起黑白灰這類「佛系穿搭」!
※佛系女孩只愛「大衣 毛衣」,怎麼隨意怎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