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亞洲戰略思維生變,對中國影響幾何?
最近,「印太」成為特朗普政府亞洲戰略的官方用語,一時間大有替代國際上主流的「亞太」概念的勢頭。
「印太」概念為何重來?如果「印太」成為特朗普政府亞洲政策的核心理念,將會給本地區和中國帶來怎樣的影響?
「印太」這幾年
實際上,「印太」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奧巴馬執政時期,「印太」這個概念也數次被提及,只不過奧巴馬政府奉行的是「亞太再平衡」戰略。
資料圖:美國前總統奧巴馬
美國一直想把印度洋地區納入東亞戰略。2011年11月7日,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在《外交政策》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在闡釋美國的亞太政策時,所指的「亞太地區」就是從印度次大陸經東南亞至美國西海岸這塊呈半月弧形的「海陸帶」。她稱,這一地區是21世紀世界戰略和經濟重心所在。
2012年1月,時任美國國務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科特·坎貝爾曾經提到,如何進行實際操作,把印度洋和太平洋聯結起來,是美國戰略思維面臨的「下一個挑戰」。
2013年4月,時任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海軍上將塞繆爾·洛克利爾在美國國會作證時,詳細陳述了「印度-亞洲-太平洋」區域在美國全球戰略中重要性日益增長,並談到在「亞太再平衡」戰略框架下,美國已經採取和將要採取的戰略步驟。
資料圖:時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塞繆爾·洛克利爾
同年7月,美國時任副總統拜登訪問印度和新加坡時,宣稱美國將「印太」看作亞洲未來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這表明,在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戰略界就試圖建構印度洋和太平洋戰略聯結。
基於白宮檔案進行的統計表明,奧巴馬政府的外交戰略中有537次提到「亞太」,6次提到「印太」。
特朗普政府在上台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很快借用了這個概念,並正式納為官方語言,將「印太」從地理概念演變為戰略概念,並被賦予了新的戰略含義。
資料圖: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與特朗普
10月18日,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表演講,題為《下個世紀的美印關係》。蒂勒森沒有使用傳統的「亞太」地緣概念,而改用「印太」來界定美國亞洲戰略框架中從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的地緣政治區域。
對地緣和國際秩序的影響
「亞太」是美國對亞洲和西太平洋地區的傳統稱謂,「印太」更突出了印度,也為澳大利亞青睞。蒂勒森此次棄「亞太」而用「印太」,代表了美國地緣戰略思維的一個變化。從亞太到印太,英文只有幾個字母的差別,但是在地緣意義和國際秩序意義上的變化巨大。
從地緣上看,美國的亞太戰略往西延伸到印度洋以西,可能意味著美國與非盟友的印度將要建立「特殊關係」。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使用「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用語的時候,並沒有指出其戰略目標是為了應對印度崛起的挑戰,而是強調印度的發展對美國而言有許多機會,強調要加強與印度的關係。
印度總理莫迪6月份訪問美國會晤特朗普
到目前為止,從美方相關官員對這一概念的陳述看,印太戰略將整合從西太平洋沿東南亞泰國、緬甸至印度洋以西的海上通道,繼續推進美國的戰略東移,確認美國商業在這一廣袤海域的自由流動,並繼續保持這一地區的巨大市場向美國開放,同時維護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
從國際秩序意義上看,「印太」擴大了美國亞洲整體戰略的範圍。與美國一道推進印太戰略的有日本和澳大利亞兩個盟國、東盟大國印度尼西亞和印度本身。特朗普訪問日本期間,已經與安倍確認討論了這一戰略概念。
印度不是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因此以亞太經合組織作為平台的大國外交,印度沒有機會參與。特朗普此次訪問亞洲日程中也沒有印度,但在其行前夕拋出了印太戰略概念,這給予印度的信號比特朗普到訪印度還要強烈。
11月13日,美日澳舉行三邊會談
有外界輿論認為,這一戰略設計有雙重目標,制約中國,防止中印聯手,將中印兩國崛起規制在美國主導的地緣結構之中,重塑這一地區的未來秩序。
在經貿合作方面,與奧巴馬政府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相比,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印太戰略在經貿方面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美國官方對這一戰略的各種闡釋中,美國的義務仍然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維護該地區的穩定;二是強調從太平洋到印度洋海域上自由航行;三是允許自由市場開放;四是保持該地區的繁榮。與奧巴馬政府的亞太再平衡相比,這四點目標可以說毫無新意。
儘管特朗普上台之後摒棄了奧巴馬著力推動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但是在推進美國與這一地區國家自由貿易的目標絲毫沒有改變。
由於刻意強調與奧巴馬政府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不同,特朗普政府可能著重推動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而非與這一地區的眾多國家建構複雜的多邊貿易體系。
從地理概念演變成戰略概念
與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相比,特朗普政府使用「印太」的微妙變化在於,似乎把注意力從中國轉移到印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強調的是美印的共同利益,而非印度崛起帶來的挑戰。
這一變化可能給中國帶來的壓力不可不防。
「印太」戰略可能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西進形成牽制。有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架構將澳大利亞和印度納入,會給「一帶一路」向西和向南的通道帶來影響。
與奧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一樣,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概念也強調從西太平洋至南印度洋的自由航行。從地緣上觀察,美國的目的是確保在這一地區的軍事航行自由和領導權。這在未來也可能將使南海問題面臨更為複雜的局面。
10月18日,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表演講時提到今年的美印日「馬拉巴爾」海上聯合演習,認為這是印太地區三國聯合實力體現的絕佳例子。圖為美印日「馬拉巴爾」海上聯合演習宣傳海報(資料圖)
從貿易方面說,西太平洋至南印度洋的海上走廊一直是美國貨船的主要航運通道。擴展「亞太」的地緣至「印太」,也是要打造未來的海上無障礙通道,確保美國商船的安全和利益。
近幾十年來,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已經成為新任美國總統闡述其亞太新政策的舞台。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每個美國總統都利用此機會,在亞太地區製造「美國印象」,比如1993年柯林頓在順訪韓國之際拋出了「亞太共同體」概念;2001年小布希利用參加在上海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之際,將這一地區的國家納入美國的反恐戰略,並在此後數年將反恐議題塞進亞太經合組織議程;2011年奧巴馬利用美國在夏威夷主辦峰會之際,熱炒「亞太再平衡」概念,並在第二任期內致力於推進這一戰略。
無論特朗普政府的亞洲政策是否就此出現清晰的輪廓,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印太」已經從地理概念演變為戰略概念。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不把代孕合法化?
※外逃嫌犯勾結外國反政府武裝 獵狐抓逃遭追趕
※日本政府公布上半年訪日遊客數據 中國遊客人均消費1萬3740元 等
※「逢雨必澇」,怨天?怨地?怨政府?
※陳獨秀在民國監獄:國民政府是「誤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