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志-建置沿革志 (16)第13節 梁f
〔鍾離陳留二郡〕 梁僑置雙頭郡,治鍾離故城,領5個縣。 燕縣:東晉僑置。宋大明中,改治於今鳳陽縣臨淮鎮西2公里西古城,兼州、郡治。 朝歌縣:東晉僑置,仍治今鳳陽縣東北10公里。 虞縣:東晉僑置,仍治今懷遠縣馬頭鄉新莊村南馬頭城。 零縣:東晉僑置,仍位今懷遠縣南部。 睢陽縣:梁僑置。 〔馬頭郡〕 晉置,仍治今懷遠縣為馬頭鄉新莊村南馬頭城,領2個縣。天監五年(506年),入北魏。普通五年十一月景寅降梁。大通元年(527年),移郡治於新城。太清三年,入東魏。 蘄縣:秦舊縣,原治今宿州市蘄縣鎮。梁僑置於今懷遠縣境內。 平預縣:梁僑置。 〔彭沛二郡〕 梁僑置雙頭郡,治西曲陽城(今鳳陽縣龍壩鄉淮安村南),領3個縣,在今懷遠、鳳陽2個縣與淮南市交界處。武定七年(549年),入東魏。 中陽縣:梁置。 南陽縣:梁置。 洛陽縣:梁置。 〔安定郡〕 梁置,領4個縣。 濮陽縣:梁僑置。 臨涇縣:梁僑置。 新豐縣:梁僑置。 南陽縣:梁僑置。 〔沛郡〕 東晉僑置,位今懷遠縣一帶,領3個縣。太清三年(549年),入東魏。 已吾縣:齊僑置,治今懷遠縣新城鄉新後村北500米的淮河東岸。 蕭縣:東晉僑置。 相縣:東晉僑置。 〔濟陽郡〕 梁僑置,治睢陵,領4個縣。太清三年,入東魏。 樂平縣:東晉僑置,治今鳳陽縣故宇家莊。 睢陵縣:宋僑置,治今明光市女山湖鎮舊縣集西1公里。 頓丘縣:東晉僑置,宋遷治今滁州市區。 齊丘縣:梁僑置。 〔北陽平郡〕 梁僑置,治陽平,領2個縣。 陽平縣:梁僑置,治今固鎮縣谷陽鄉。 濮陽縣:梁僑置。 〔定遠郡〕 天監三年(504年),東揚州東城(漢舊縣,東晉亂廢。北魏景明四年即503年置)人祭豐據東城(今定遠縣故朱馬鄉下馬鋪)入梁。梁武帝為表彰祭豐的功績,改東城縣為豐城。十一年,立定遠郡,義為遠方疆土歸復、安定,為吉利語。普通二年(521年),改定遠郡為廣安郡,系吉利語,改豐城縣為定遠縣,縣名自此始,並置安州,治定遠。三年,又在城中僑置西沛郡,大寶二年(551年)廢。大同六年(540年)九月,移安州置定遠郡,授北徐州都督,定遠郡改屬安州。梁末,侯景亂,入北齊,安州廢,改置廣安郡,僅領1縣。 定遠縣:天監三年,改東城縣為豐城縣。一說天監十一年,改東城縣為豐城縣。普通二年,改為定遠縣,仍治今定遠縣原朱馬鄉下馬鋪,先後兼州、郡(定遠、廣安)治。 〔九江郡〕 梁置於定遠郡西,以秦漢舊名為名,治曲陽故城,領縣無考。武定七年(549年),入東魏,改屬西楚州。旋入北齊,廢九江郡為曲陽縣,並廢彭沛二郡、縣入曲陽縣。 〔魯郡〕 梁僑置,領3個縣,以治魯肅城(位今蚌埠市西魯山東之東、西魯城村)為名。 魯縣:梁僑置,兼郡治。贊阝縣梁僑置。 碭縣:梁僑置。 〔濟陰郡〕 宋僑置,仍治睢陵,領4個縣,均在安徽境內。北魏,改為濟陽郡。梁,復濟陰郡。太清二年入東魏,改為高平郡。 睢陵縣:宋僑置,仍治今明光市女山湖鄉舊縣集西1公里,兼郡治。 樂平縣:東晉僑置,仍治今鳳陽縣宇家莊。梁封元願達為樂平公。 館陶縣:東晉僑置,梁復館陶等4個僑縣。梁末,入東魏。武定七年(549年),改為襄邑僑縣。 梁招縣:梁置。 安州,天監三年(504年),一說天監十一年,改東城縣為豐城縣,置定遠郡。普通二年(521年),改豐城縣為定遠縣,置安州。一說大同六年(540年)九月置,意為新州安寧,為吉利語。七年,複名定遠郡。中大同後,改安州為北安州,仍治東城,領3個郡,全在安徽境內。梁太清中,侯景亂,入東魏,安州(北安州)廢,不久入北齊。
〔定遠郡〕 天監三年,一說天監十一年置,治東城。普通二年,改為廣安郡,系吉利語,治定遠,領1縣。 定遠縣:漢東城縣。天監中,改東城縣為豐城縣。普通二年,改豐城縣為定遠縣。大同七年,改廣安縣,不久複名定遠縣,治原定遠縣朱馬鄉下馬鋪。 〔西沛郡〕 普通三年,在東城閭城僑置。大寶二年(551年)撤銷,領縣無考。 〔臨濠郡〕 大同七年置,以臨濠水為名。梁末,入東魏,改為廣安郡,領縣無考。 南譙州,普通六年,移北譙郡治陰陵故城,僑置南譙州,領高塘、臨滁、南梁、新昌4個郡。大通元年(527年),改治新昌,仍領4個郡。一說七年置,領新昌、高塘、臨滁3個郡。大同二年,改治於新昌的南譙州為譙州,又分南豫州的南譙郡及梁僑置於桑根山(今全椒縣襄河鎮東北1公里的尹村)的北譙郡、僑置的北新安郡,置南譙州,治桑根山。中大同後,譙州增領建寧郡。梁末,侯景亂,入東魏,撤銷北譙郡,併入臨滁郡。至北齊天保三年(552年),南譙州遷治新昌城(今滁州市區),改名譙州。此兩州全在安徽境內,先後設可考8個郡17個縣。 〔新昌郡〕 宋置。普通七年,復新昌郡於歷陽縣西、全椒縣界中,治頓丘,領1個縣。 頓丘縣:東晉僑置,治今來安縣頓丘山。宋遷治今滁州市區。梁治所仍位今來安縣頓丘山。 〔南譙郡〕 東晉僑置。梁初,屬南豫州,改治蘄縣。大同二年,改屬南譙州,領2個縣。 蘄縣:東晉僑置,仍治今巢湖市區。 邵陵縣:東晉僑置,仍位今和縣、含山縣一帶。 〔南譙郡〕 梁僑置,治清流,領1個縣。 清流縣:梁置,治今滁州市區。 〔北譙郡〕 天監五年,梁、魏大戰,梁將昌義之拔梁城(今壽縣城關鎮),恢復齊在漢曲陽故城僑置的北譙郡、縣。後遷治漢陰陵故城,改陰陵為北譙縣,仍置北譙郡,領2個縣。入北魏,仍為北譙郡。 北譙縣:初治曲陽城(今鳳陽龍壩鄉淮安村西南),後改治陰陵城(今定遠縣靠山鄉古城村)。 蒙縣:宋僑置,位今六安市馬頭鎮。 〔北譙郡〕 梁僑置,治桑根山。大同二年(536年),兼南譙州治,領2個縣。入東魏,撤銷北譙郡,併入臨滁郡。 北譙縣:漢全椒縣,東晉僑置山桑縣。梁,僑置北譙郡、縣於桑根山,治今全椒縣襄河鎮東北1公里尹村,此處因為南譙州治,古名南譙故城,因梁武駐此,又名梁王城。 豐樂縣:梁置,治今全椒縣西南卜集鄉古城村,以吉利語為名。 〔高塘郡〕 普通五年(524年),梁收復馬頭郡後新置,以地形命名,治高塘,領5個縣。 高塘縣:梁置,治今來安縣半塔鎮西。其西有塘埂,狀若城垣,南接王母山,塘面積有200頃,即為故城址。 平阿縣:漢舊縣,東晉亂廢入馬頭郡,梁僑置。 盤塘縣:梁置。《魏書·地形志》作「磐」。 石城縣:梁僑置。 蘭陵縣:梁僑置。 〔臨滁郡〕 梁置。普通七年,改齊永明二年(484年)僑置於歷陽西界的南譙郡為臨滁郡,以臨滁水為名,治葛城(今屬江蘇江浦縣)。一說改江都郡為臨徐郡,誤。按,《魏書·地形志》說領齊的江都郡(實仍名臨江郡)3個縣,在安徽境內設2個縣。 烏江縣:晉舊縣,仍治今和縣烏江鎮。贊阝縣:東晉僑置,仍位今全椒縣官渡鄉。 〔南梁郡〕 東晉僑置。齊末,改治阜陵(今全椒縣陳淺鄉百子村)。天監二年,南梁太守馮道根駐阜陵戍,升豫州刺史,仍駐阜陵,領可考4個縣。大通元年(527年),改屬譙州。 梁縣:齊僑置,治今壽縣城關鎮。梁僑置於南方。 慎縣:梁僑置,治漢逡遒故城(今肥東縣龍城鄉龍城村)。 蒙縣:梁僑置。 譙縣:梁僑置。
推薦閱讀:
※皖南醫學院與蚌埠醫學院哪個更好?
※2016年安徽省行政區劃
※安徽相法整體判斷思路
※安徽:阜陽「協警向黑老大下跪」系另一黑老大構陷
TAG:安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