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的中醫治療
中醫將痛經的發生歸結為邪氣內伏或精血素虧,更值經期前後沖任二脈氣血的急劇變化,導致胞宮內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或沖任、胞宮失於濡養,「不榮則痛」,故使痛經發作。
痛經的治療,首先應明確病因。如因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等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則需要治其根本,根據病變程度的不同,可以採取藥物或者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而對於不存在器質性病變或經西醫手術或藥物治療後,也可採用中醫中藥配合西藥或單獨使用進一步鞏固療效。 中醫根據痛經不同的證型,依據不同的治則給予中藥治療。
1.腎氣虧損型 以調肝湯補腎填精,養血止痛。方中巴戟天、山茱萸補腎氣,當歸、白芍、阿膠養血緩急止痛。全方共奏補腎填精、緩急止痛之功。 2.氣血虛弱型 可以使用黃芪建中湯,方中黃芪、党參、桂枝補氣溫中,通經止痛;當歸、白芍、飴糖養血和中,緩急止痛。全方共奏補氣和血、和中止痛之效。 3.氣滯血瘀型 給予膈下逐淤湯行氣活血,祛瘀止痛; 4.寒凝血瘀型 予溫經湯以溫經散寒,祛瘀止痛; 5.濕熱蘊結型 可予清熱調血湯加紅藤、敗醬草、薏苡仁以清熱除濕,化瘀止痛。 另外,平素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平時飲食應多樣化,不可偏食,應經常食用些具有理氣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薺菜、洋蘭根、香菜、胡蘿蔔、橘子、佛手、生薑等。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者,宜常吃補氣、補血、補肝腎的食物,如雞、鴨、魚、雞蛋、牛奶、動物肝腎、魚類、豆類等。 ①月經來潮前一周的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富營養。多吃豆類、魚類等高蛋白食物,並增加綠葉蔬菜,水果,多飲水,以保持大便通暢,減少骨盆充血。在月經來潮前應忌食鹹食。 ②忌生冷,宜溫熱。月經期如食生冷,一則傷脾胃礙消化,二則易損傷人體陽氣,易生內寒,寒氣凝滯,可使血運行不暢,造成經血過少,甚至痛經。
③忌酸辣,宜清淡。
推薦閱讀:
※原來睡眠型癲癇這麼可怕!還是用這種方式治療好!
※中醫治療濕疹淺談
※多汗的中醫治療(包括自汗盜汗)
※肝血虛中醫治療診斷方法/中醫治療方藥方劑
※中醫治療肺大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