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瘤屢試屢效方
甲狀腺瘤——加減海藻玉壺湯(李廷來方)
【組成】海藻18g,昆布12g,生牡蠣30g,青、陳皮各10g,半夏10g,玄參30g,川貝母10g,連翹12g,知母10g,桔梗10g,柴胡10g,黃芩10g。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良性甲狀腺瘤。
【加減】如濕痰較重者加茯苓、白芥子以祛痰濕;氣鬱重者加香附、鬱金、青木香理氣破瘀;腫塊堅硬,日久不消者加紅葯子、穿山甲或加少量的山慈菇1.5~3g,軟堅破瘀;如瀰漫性腫脹者加夏枯草;兩手震顫者加鉤藤、天麻;善飢者加生石膏、知母以清肺胃之熱。
【體會】肉癭生於頸部正中或稍偏一側,腫塊多呈半圓形。腫塊初起,可硬可軟,皮色不變。若腫塊較軟,表面光滑,界限清楚,按之不痛,並能隨吞咽動作上下而移動的,中醫稱為「肉癭」;若腫塊堅硬如石,推之不移,表面凸凹不平,稱為「石癭」。而這兩種疾病都是相當於現代醫學上的甲狀腺腫瘤,但其性質有根本性區別。此病多由性情急躁,憂思憤怒,肝氣鬱結,脾失健運,致使濕痰凝結而成。其治療方法,多為化痰軟堅,開郁行滯,散結消腫,使其消散於無形。幾十年來余用加減海藻玉壺湯治療良性甲狀腺瘤,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本方不但能治甲狀腺腫瘤,其他病,如頸淋巴結核、腋淋巴結節腫大等病都有一定的療效。
【方源】《黃河醫話》
甲狀腺瘤——星夏消癭湯(邱志濟方)
【組成】生天南星15~30g,生半夏15~30g,炒白芥子15~30g,土貝母15g,射干15g,夏枯草15g,橘核15g,柴胡10g,生白芍30g,炒枳實10g,生甘草10g,陳皮10g,茯苓15g,生牡蠣40g。
【功效主治】甲狀腺瘤。
【方解】此方集二陳湯、導痰湯、四逆散等加味而成。對寒熱虛實各型只要稍予增減藥量均較適應。取寒熱辛苦並用之法,自擬「星夏消癭湯」意在分消風、寒、濕、熱四邪。蓋四邪分消,則痰瘀分化,腫瘤速愈。方中生星、夏實脾勝濕,化散經絡中之痰瘀;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結痰,配合土貝母、射干、夏枯草、牡蠣軟堅散結,降火,化絡中之熱結;更有四逆散合橘核疏肝解郁,理氣化痰,全方寒熱兼顧,標本同治,臨證屢投即效,多服此方5~10劑即顯見效果,諸症大減,癭瘤明顯縮小,一般守服30劑左右,癭瘤全消,諸症均除,未見複發病例。
【驗案】謝某,女,55歲。右側頸部甲狀腺瘤年余,中西醫屢治未效,腫瘤逐漸增大至拳頭大,輕壓痛,頸下衣服紐扣無法扣上。B超檢查右側頸部包塊12cm×10cm,按之軟,皮色不變,邊緣不清,喉間吞咽時覺有物梗阻,終日嘔惡欲吐,胸悶氣短乏力,面色少華,心煩易怒。每服中西藥更增嘔惡,甚或吐清水。更醫多處,大同小異,更加憂鬱,親友促其手術摘除,只因鄰里同病者數人,術後均於2年內複發,故不敢手術,求診於余。診見脈弦滑,舌苔白薄膩,舌胖大有齒痕,眼瞼上下暗黑,不思納食,處方:生天南星15g,生半夏30g,炒白芥子15g,土貝母15g,射干15g,夏枯草15g,橘核12g,柴胡10g,生白芍30g,炒枳殼10g,生甘草10g,陳皮10g,茯苓15g,生牡蠣40g。日1劑,水煎服,5劑葯後,諸症大減,頸部癭瘤顯見縮小,嘔惡已除。繼投原方10劑,癭瘤基本消除。於原方加太子參30g,再服15劑,諸症全消,翌年隨訪無複發。
【體會】往年,余曾囿於古方常法,治療癭病必用含碘之咸寒涼藥物如海藻、昆布之類療效多不理想。故在導致甲亢轉為甲低的疑問中,細究癭瘤之臨床癥狀,按之軟,皮色不變,邊緣不清,均不能耐受含碘之咸寒藥物長期服用,多數患者服後即有噁心或更增咽喉似物阻塞,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癥狀。臨床所見之甲狀腺瘤,雖有濕熱瘀滯之證,但大多屬寒濕流痰瘀阻咽喉。「喉中央,甲狀腺也」,因督脈陽氣虧損,沖任陰血不足致心肝失濡,風陽煽動,筋脈失養,故諸症蜂起,心悸心慌,胸悶氣逆,氣急,煩躁易怒,焦慮激動,多猜善疑,失眠健忘等迭出。
余用生天南星、生半夏入煎均不作處理,甚或不切片,用生星夏塊子碾成粗末和白芥子、生牡蠣粗末同放一紗布袋入煎,不放生薑,亦不先煎,煎藥時間以頭煎20~30分鐘為宜(水開後算起),2煎時間同。服時稍有麻辣味為好。歷代醫家有謂星夏有毒,乃指生品吞服而言,如不分生品煮品概指有毒亦逆醫聖張仲景《傷寒論》之原意。筆者歷年來使用生天南星和半夏累計千斤之餘,從未發現有副作用和中毒之例,大大節省了天南星、半夏的葯源,減輕了病患者藥費負擔,尤其是臨床的療效頗能提高。只是南星久用之證,必加扶正之品,不可忽視。
【方源】邱志濟.自擬星夏消癭湯治療甲狀腺瘤體會.河北中醫,1994,16(4):14
推薦閱讀:
※妊娠與甲狀腺
※甲狀腺 乳腺,一對多發「姐妹病」可以提前預防!
※甲狀腺-艾灸
※【新醫讀片】女性46歲,頸部及甲狀腺雙腫瘤如何考慮?【051】
※甲狀腺機能亢進
TAG:甲狀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