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三山」「五嶽」由來傳說(讓泰山做東聚六大名山)
「三山」「五嶽」的由來和傳說
本文轉摘自網上。 |
相關內容:三山五嶽中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地方和時間1、山東泰山,1987年12月,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2、安徽黃山,1990年12月,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3、江西廬山,1992年12月,世界文化景觀名錄; |
中國人說起風光最好的地方,必先說到「三山、五嶽」。常常聽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具體是哪些山為「三山」、哪些是「五嶽」,看我從網上摘錄下來的內容: 「三山」者,「神仙」居住的地方,格外受到古人的神往。「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是蘇東坡所謂「東方雲海空復空,群山出沒空明中」的「仙跡」。 |
「五嶽之首」泰山適時推出系列金秋遊
在古老的泰山登山盤道上與海內外登山好手一比高低,到泰山山陰探訪古色古香的「石頭村」,在桃鄉肥城採摘碩果累累的肥桃,去寧陽參加中華蟋蟀友誼大賽,蕩舟「八百里水泊」追尋梁山好漢遺風……暑期未過,山東省泰安市就向遊客設計推出了泰山系列金秋旅遊產品。這標誌著泰山旅遊正在從單一的粗放型觀光向「精耕細作」式的特色旅遊邁進。
泰山為「五嶽之首」,1987年,以其符合世界文化遺產的全部6條標準和1條自然遺產標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泰安市發揮泰山旅遊資源優勢,確立了「營造大泰山,開發大市場,發展大旅遊,構築大產業」的發展戰略,整修泰山6600級登山盤路,恢復「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風貌;修復岱廟古城牆,再現《水經注》中「牆闕嚴整」的威嚴;舉辦東嶽廟會,展示濃郁泰山「神界」風情畫卷;舉辦泰山封禪藝術表演,帶遊客進入幽深的歷史時光隧道;建設「藍天、碧水、青山、綠色家園」,讓古老的泰安城既有歷史文化的韻味,又具現代化旅遊城市氣息。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國內遊客338萬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20.4億元,分別比2002年同期增長26.4%和36.6%。 為促進泰山旅遊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構築「眾星捧月」型的大泰山旅遊圈,泰安市今年秋天除舉辦泰山國際登山節外,還為海內外遊客「量身定做」了系列旅遊專項產品。泰山石頭村落一日游將引領遊客深入到泰山山陰深處的大津口鄉,走訪「石橋、石磨、石碾、石板路、石屋子」的山村人家,學著磨豆腐、攤煎餅,體驗鄉情野趣;參加水滸風情一日游,遊客可以在《水滸傳》中「八百里梁山泊」的遺存水域———東平湖,與漁民一起捕魚撈蝦,采菱牧鴨,登臨臘山、司里山,尋訪梁山好漢遺迹;泰山金秋採摘游,安排遊客在泰山腳下採摘泰山板栗、核桃、大紅石榴,在肥城10萬畝桃園採摘有「群桃之冠」之稱的肥桃,在寧陽神童山採摘大棗、黃梨,收穫一個金燦燦的秋天。泰安紅色之旅帶領遊客到山東抗日第一槍打響的地方———徂徠山國家森林公園,緬懷先烈英雄事迹,吃「槐花餅子南瓜飯」。9月28日中秋節期間,泰安市還將在泰山天街組織「月是泰山明」海內外華人中秋賞月活動,遊客在普照寺看「古松篩月」,在碧霞祠參加祈祥道場,在弘德樓撞響平安如意鍾,在泰山頂上度過一個美好難忘的中秋之夜。(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高同)
程明:讓泰山做東,聚六大名山 六座世界名山齊聚岱頂
登山節期間,泰安市旅遊局藉此盛會向世界六座名山拋出了橄欖枝。泰安市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程明接受記者專訪時首先提到:每年登山節期間,大量的遊客匯聚泰山。今年,世界名山合作泰山高峰會則是這次登山節的最新亮點。
程明表示,登山節現在已經是泰安的城市名片,它的召開就像一封發向世界的邀請函。隨著泰山國際登山節在國內外知名度的提高,登山節期間各地遊客匯聚泰安,將會感受到這個旅遊城市開放的面貌。今年,泰山登山節除了有蜂擁而至的四海賓朋,一個新的群體也讓泰安市民和遊客們倍感新鮮:希臘奧林匹斯山、德國楚格峰、瑞士皮拉圖斯山、加拿大落基山、韓國漢拿山等世界名山代表將在登山節期間匯聚泰山,舉行世界名山合作論壇,發表《世界名山合作泰山宣言》,倡議成立「世界名山聯盟」。談到此處,程明說,舉辦此次峰會的目的就是以登山節為契機,向世界名山發出邀請函,加強世界名山之間在保護管理與旅遊開發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也意味著泰山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不斷加強與世界革命山之間的交流。
「泰山名片」集世界精華
泰山國際登山節邀請了眾多遊客和世界名山匯聚泰山,程明表示,向世界發出邀請,一方面是想讓更多的人來泰安,另一方面也是要讓泰山走出去,走得更國際化。
泰山屬於亞洲名山,但在世界上的位置還不算特別醒目。這次,將世界名山邀請到泰山,就是不同類型的文明之間的對話。「希臘奧林匹亞山代表西方文明,韓國漢拿山、德國楚格峰、瑞士皮拉圖斯山、加拿大落基山更多是以奇特的火山地貌、壯觀的雪山風光、豐富的植被、多樣化的生態環境取勝,成為不可多得的自然遺產和遊覽勝地。」程明表示,站在這個角度上看,今天6座名山的對話,又可以稱為人類文明與其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之間的對話。經過這次對話,泰山可以博取眾家之長,便於自己更好地「走出去」,走向更加國際化的進程。
程明說,這次峰會後,有可能在泰山景區內懸掛上世界名山的信息介紹,而這些名山上也會在自己的景區內將泰山更好地推廣出去,實現雙方的遊客互送。泰山必將以一種更加國際化的姿態屹立在我們生長的這片熱土上。
2091.4萬人年內登臨泰山
提起登山節23年的舉辦歷程,程明表示,來泰山的「遊客」範圍越來越廣,數量越來越多,這個節慶活動也越來越多的呈現出「國際化」的特徵。2007年11月,泰山,富士山結為「友好山」;2009年5月,泰山與韓國首例世界自然遺產——漢拿山結為友好山。「通過這種交流與合作,我們學到了許多山嶽保護、管理和旅遊發展的經驗,開闊了眼界,提升了境界,拓展了國際旅遊市場的空間。」程明說,借登山節為媒,提高泰山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拓展國際旅遊市場,這將是今後登山節著力培養的新增長點。
除此之外,登山節向世界發出邀請函,除提升了泰安的城市內涵,讓泰安人開闊了眼界,各種促銷活動和遊客人數也呈現連年上升的趨勢。2009年泰安的具體目標是接待海內外遊客2091.4萬人次,和去年相比要增長11.98%。
從此以後三山的名字,便在古代小說、戲曲、筆記中經常出現,然而它是傳說,不存在的。後人為了延續三山五嶽的美麗神話,就在五嶽之外的名山中間選擇新的三山,
廣為流傳的三山是: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盪山。
-------------------------
「五嶽」則是我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他們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禪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於天,定鼎中原的象徵。五嶽劈地摩天,氣冠群倫。雖然五嶽不是我國最高峻的山嶺,但都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之上,就顯得格外險峻了。「詩經」中有「泰山岩岩,魯邦所瞻」、「嵩高維岳,駿極於天」等詩句,由此也可以看出五嶽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五嶽的由來,是商代以來的四方神觀念與戰國時代形成的五行觀念的結合。商代的神靈觀念認為,最高神為帝,但是實際執掌管理事務的是東南西北四方神,卜辭中叫「方神」。卜辭云:「東方曰析;南方曰夾;西方曰夷;北方曰夗。」這與古文獻的說法稍有不同,《山海經、大荒東經》「日月所出,(有神)名曰折丹,東方曰折」;《大荒南經》「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大荒西經》「有人名曰石夷」;《大荒東經》「有女和月母之國。有人名曰宛,北方曰宛」。但是不管異同,總之卜辭中已經有了四神的名字。卜辭中多見祭祀四方神的記錄,「四羊、南四(異族-南人)卯(殺牲祭祀)於東方」,又「庚戌卜,寧於四方,唯五犬」等等。商代紀年記日均使用干支法,龜板上有干支表。十天干十二地支,循環往複,六十年一個甲子輪迴,記日也是干支輪迴。比如前面的「庚戌卜」就是「庚戌」日佔卜。但是在商代還沒有「年」的叫法,甲骨文中的年通「稔」,意為穀物豐收。商代的一年的叫法是「祀」,指一年四季的六種祭祀輪迴,六種祭祀輪迴完畢正好是一年,商代金文稱「唯王十又二祀」,指王在位的12年。到了西周早期才出現了「年」稱呼,由指穀物成熟引申為時間的概念。天干是十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到了戰國時代由十個天干醞釀出了五行的概念。由時間的循環輪迴引申到了世界萬物都會循環往複永不停息,萬物的構成有五種基本元素構成:木·火·土·金·水。輪迴的方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這叫相生;同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這叫相剋;天下萬物相生相剋,循環往複。而又把天干分為五對,對應五行;為木之兄,乙為木之弟;丙火之兄,丁為火之弟;戊為土之兄,己為土之弟;庚為金之兄,辛為金之弟;壬為水之兄,癸為水之弟。五嶽的說法始見於《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鄭玄注曰:「五嶽,東曰岱宗、南嶽曰衡山、西曰華山、北嶽曰恆山、中嶽曰嵩山」。現在公認《周禮》成書於戰國後期,是儒家思想融合道、法、陰陽等諸家而形成的。因此我們認為五嶽的思想是柔和商代以來的四方神和戰國初期的五行觀念而形成的新的山嶽崇拜。五嶽名山的由來有關五嶽的詳細記載,較早見於秦漢時代的古籍《爾雅。釋山》。五嶽皆是古代帝王封禪祭天之處。封禪名山,實際上是古代帝王巡守疆土、炫耀武功的產物。第一個舉行大規模封禪儀式的是秦始皇。其後漢武帝巡遊四方,遍祭五嶽,奠定了五嶽封禪制度的基礎。到漢宣帝時正式頒昭名命名今河南嵩山為中嶽,山東泰山為東嶽,安徽天柱山為南嶽,陝西華山為西嶽,河北恆山(在曲陽西北)為北嶽。形成五嶽同祭的制度。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後,則確定今湖南的衡山為南嶽,其後歷代相沿不變。明代又改山西渾源的恆山為北嶽,但因為路遠難行,仍在河北曲陽行望祀遙祭之禮。一直到清順治十七年,才移祀至山西渾源,最終使流傳至今的五嶽名山成為定製。
五嶽既不愧為天下名山。論景觀,五嶽又各具特色:泰山雄、衡山秀、華山險,恆山奇,嵩山奧。東嶽泰山巍峨陡峻,氣勢磅礴,被尊為五嶽之首。孔子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嘆,而唐代詩人杜甫則寫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言壯語。南嶽衡山地臨湘水之濱,林木蒼鬱,景色幽秀,享有「五嶽獨秀」的美名。西嶽華山,險居五嶽之首。「自古華山一條路」,登臨猶比上天難,不吃豹子膽,只能望峰嘆。北嶽恆山則山勢陡峭,溝谷深邃。交通不便,偏是深山藏寶,「懸空寺」便隱匿其中。中嶽嵩山雄險有之,奇秀有之,似乎突出在一個「奧」字上:在嵩山留下了覆蓋經濟、文化、藝術、宗教、科技全方位博奧精深的歷史文化遺產,「佛、道、儒」三教薈萃,「天、地、人」競相生輝,「山、寺、貌」互補爭艷。
泰山古稱「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時始稱「泰山」。「山以岳遵,岳為東最」。自漢代我國確立「五嶽」以來,泰山就居於「五嶽獨尊」的地位。我國歷代的封建帝王在這裡舉行隆重的封禪典禮,文人墨客在這裡流連觀賞,吟詠讚歎。到泰山,既可以飽覽歷史文化的精品,又可以領略大自然的神奇之美。異峰突起在華北平原大地上的泰山,山勢突兀挺拔,氣勢磅礴,頗有「擎天捧日」之勢,通常被人們看做是崇高、偉大的象徵,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泰山位於山東省的中部。泰山從東平湖東岸向東北延伸至淄博市南和魯山相接,它的主要山峰都在泰安境內,外圍的低山丘陵一直延伸到歷城、長清、肥城和濟南等地,起伏綿延達200多公里,總面積為426平方公里。人們通常把泰安境內的泰山主峰及其鄰近的山地稱為「泰山」,而把泰山及其外圍的低山丘陵總稱為「泰山山區」,它是魯中山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按地質構造分類來看,泰山屬於「斷塊山」,它是在中生代,由地殼斷裂上升作用形成的。從紅門宮以南的一天門起,泰山拔地而起,在水平方向僅5000米的距離,垂直升高竟達1300多米;其間形成了三個明顯的階梯,一個在一天門,一個在中天門,另一個在南天門。泰山是我國古老的變質岩系出露的標準地區之一。它的古老岩系包括泰山群的混合變質沉積岩層,以及各種成因類型的花崗岩類,基性侵入岩體和岩脈等,它們統稱為「泰山雜岩」。泰山雜岩是太古代的古老岩石,根據同位素測定,泰山群的年齡在25億年以上,雜岩中的岩體的年齡也在22億年至17億年之間。泰山主峰海拔1545米。名為「玉皇頂」,又稱「天柱峰」,其相對高度為1391米,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帶大陸口的第一高山。它山勢峻拔高挺,素有「泰山天下雄」之譽。泰山有「麗、幽、妙、奧、曠」五大遊覽區,即山麓的「麗區」、山頂的「妙區」、登山東路為「幽區」、西路為「曠區」,以及分布在山後的「奧區」。岱廟坐落在泰山腳下,為泰山的正廟,創建年代久遠,有「泰即作畤」、「漢亦起宮」的記載,唐、宋、元、明、清歷代都有擴建和重修,從而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在規模設計上,岱廟仿照古代帝王皇宮建造,雄偉莊嚴、金碧輝煌。天觀殿是岱廟的主體建築,它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共稱我國三大宮殿式建築。我國歷代有72個皇帝在這裡舉行過隆重的典禮,給「東嶽泰山之神」加冕封號。殿內現在還存在巨幅壁畫《泰山神啟蹕迴鑾圖》,它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東嶽大帝出巡和迴鑾的情景,其場面陣勢浩大,人物形態逼真,是稀見的藝術珍品。岱廟中古碑刻石如林,書法遺迹密布,其中最為珍貴的要數秦李斯小篆《泰山刻召》,它是秦二世於公元前209年下的詔書,現僅殘存10個字。登泰山原有東、中、西三條路。自隋唐以來東路逐漸廢棄,僅剩中、西兩路,於是原來的中路就成了現在的東路。到泰山的遊客大多習慣從東路開始登山,沿此線路自山麓的岱宗坊溯中溪至玉皇頂,行程近10公里,有約7000級石階可登。岱宗坊是東路登山的門戶,其餘文物古迹多集中在道路兩旁,主要景點有景色如畫的王母池、富麗堂皇的紅門宮,以及萬仙樓、斗母官、三宮廟等;過了三宮廟,向東北拾階而行,可達經石峪,這裡有刻在大片天然石坪上的北齊石刻佛教《金剛經》,全文隸書,字大約50厘米,字體遒勁,被譽為「榜書之宗」、「大字鼻祖」,雖經1400多年的風雨侵蝕,現在仍存留著1000多字。從經石峪折回正路,過柏洞後,山勢漸陡,在群峰對峙、峭壁矗立之處有懸崖欲墜的壺天閣,經「回馬嶺」、「峰迴路轉」石坊,邁過步天橋,越十二連盤就是中天門。中天門也叫二天門,海拔847米,正好為旅程的一半,它處在山腰間,仰觀泰山陡立,雲梯高懸,南天門遙遙在望;俯瞰奇峰幽谷,松柏蒼翠,汶河流水似一條玉帶;東西中溪山群峰對峙,西面鳳凰嶺蜿蜒起伏,令人心曠神怡。從中天門起山勢越來越陡,過造型古樸的雲步橋,經古樹幽雅的五松亭,走如石如窟的朝陽洞,這裡既能看到「斬雲劍」、「飛來石」等奇異山石,觀賞「迎客松」、「五大夫松」等景緻,又能品味歷代題字刻石。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乃遂上泰山,……下,風雨暴至,休於樹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人們就稱它為「五大夫松」。據說原樹已在明乙歷年間毀於山洪,現在的松樹是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補植的。後人因將五大夫松誤認為五棵松樹,就補栽了五棵,還修一個亭子,名「五松亭」。現在這五棵松樹也只剩下了三棵。在五松亭上面的山崖上,有一株古松,傳說它是秦始皇封「五大夫松」的見證,它有「俯望」、「迎人」之態,因名「望人松」,也就是泰山迎客松。五松亭北的朝陽洞,因其朝陽而得名,再往前就是對松山,也叫「萬松山」,這裡雙峰對峙,萬松疊翠,下臨千仞深淵,上蔽千年古松,亂雲飛渡,觀松聽濤,景味異常,乾隆曾稱之為:「岱嶽最佳處。」從對松山到南天門,行程不過1000米,卻要攀登石階1954級,相對高度達400米,幾乎垂直上下,這就是登泰山的最艱險之處——十八盤,三個「十八盤」稱之為「慢十八,緊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十八盤始懸梯直立,令人望而生畏,當地有一名俗語:「到了十八盤,遊人心裡寒。」屹立在十八盤之首的就是南天門,是岱頂第一名勝,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曰:「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回首俯視,「天梯」高懸,雲濤洶湧,涼風徐徐,遊人似覺悠悠欲飄,進入「仙界」。岱頂景色雄奇壯麗,有碧霞祠、唐摩崖石刻、玉皇廟、日觀峰、瞻魯台、探海石和月觀峰名勝古迹。登泰山極頂,可盡賞「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四大奇觀。當年孔子游泰山時,曾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讚譽。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著名詩句更是膾炙人口。岱頂以北的岱陰,有幽徑清溪,怪石突立的後石塢,挺拔奇秀的天燭峰,尤以「石塢松濤」最佳。這裡幽深雅靜,人跡罕至,素有泰山「奧區」之稱。黑龍潭是泰山西部的重要名勝,三道瀑布飛瀉直下,瀑以潭名,叫龍潭瀑布。潭上的長壽橋宛若長虹橫跨西溪,橋下懸岩百丈,溪水奔騰,像傾倒萬斛珍珠,水花四濺,如雨似霧,水聲如擊鼓撞鐘,山鳴谷應。清光緒年間,泰安知縣毛蜀雲書一幅楹聯云:「龍躍九霄雲騰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揚波。」普照寺位於環山路以北古柏蔽日、寧靜幽雅的青山懷抱之中,是泰山現存最好的佛教寺廟。位於泰山西北麓玉符峰的靈岩寺,始建於晉,興於北魏,盛於唐宋。現在的靈岩寺是唐貞觀中至大寶初,高僧慧崇所建。千佛殿是寺內的主體建築,殿內有尊宋代大型彩色羅漢泥塑,它無一般佛教造像的固定程式,每尊塑像的姿態不同,性格各異,膚色、表情、動作、衣著均不雷同,神態逼真,氣質刻畫入微,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寺周有「一線天」、「對松橋」、「五步三泉」、「鏡池春曉」、「方山積翠」、「明孔雪」等勝景,難怪明代學者王世楨稱「靈岩為泰山背最幽處,游泰山不游靈岩,不成其游」。
華山位於華陰縣境內,為五嶽中的西嶽。華山之險居五嶽之首,有「華山自古一條路」的說法。華山名字的來源說法很多,一般來說,同華山山峰像一朵蓮是分不開的,古時候「華」與「花」通用,正如《水經注》所說:遠而望之若花狀」,故名。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東峰是華山的奇峰之一,因峰頂有朝台可以觀看日出、美景,故又名朝陽峰。北峰也叫雲台峰,山勢崢嶸,三面絕壁,只有一條山道通往南面山嶺,電影《智取華山》即取材於此西峰叫蓮花峰,峰頂有一塊「斧劈石」,相傳神話傳說故事《寶蓮燈》中的沉香劈山救母就發生在這裡。南峰即落雁峰,是華山主峰,海拔2083米,也是華山最險峰,峰上蒼松翠柏,林木蔥鬱,峰東有凌空飛架的長空棧道,中峰亦名玉女峰,依附於東峰西壁,是通往東、西、南三峰的咽喉。華山山路奇險,景色秀麗,沿山路從玉泉院到蒼龍嶺可以看到許多勝景,從華山腳下到青坷坪,一路上風光幽靜,山谷青翠,鳥語花香,流泉垂掛,令人心曠神怡。青柯坪以東才是真正爬山的開始,這裡有一巨大的回心石,站在石上往上一看是危崖峭壁、突兀凌空的「千尺幢」,膽小的人就在此停住,準備往回走了,只有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的人才有機會領略到華山險峰上更美的風光。千尺幢窄陡的石梯容納一人上下,370多個石級,非鐵索牽挽,難以攀登。過千尺幢經百尺峽就到了「老君犁溝」,這是夾於陡絕石壁之間的一條溝狀道路,有570多個石級,其盡頭是「猢猻愁」,顧名思義,連猴子都發愁,說明崖壁是多麼陡峭了。過了猢猻愁就到了華山北峰。
南嶽衡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名山之一,國務院於一九八二年批准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南嶽衡山自然風光秀麗多姿,人文景觀豐富多彩,素有「五嶽獨秀」和「文明奧區」之稱。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古稱南嶽「四絕」。春看花,夏觀雲,秋望日,冬賞雪,為南嶽四季奇觀;飛瀑流泉,茂林修竹,奇峰異石,古樹名木,亦是南嶽佳景。風景區內有24岩、12洞、7潭、8溪、20泉、3瀑布。自晉以來南嶽佛道共存,歷代不衰,為宗教史上所罕見。南嶽山高林密,環境宜人,氣候獨特,是著名的避暑和觀冰賞雪勝地。南嶽又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園和動物園。這裡有世界稀有的原始次森林,有600多種樹木和800多種草本植物。其中有東晉的銀杏,明代的古松,世界罕見的絨毛皂夾,奇異的搖錢樹、連理枝、同根生、金錢松等。這裡還有極其珍貴的華南竹雞、杜鵑、鷹嘴龜、娃娃魚等。南嶽也是一個享有盛名的文明奧區。古代,這裡曾有108所廟宇,現存還有26所。南嶽鎮上,有佔地9.8萬平方米的江南最大的寺廟——南嶽大廟,廟前書有「天下南嶽」的花崗石大牌坊。南嶽大廟規模宏偉,集宋元以來古建築之大成,廟由南至北共分九進,中間是祭祀祝融神殿堂,東西兩廂分別是道教八觀和佛教八寺,以示南嶽佛道並存。祝聖寺為南嶽最大的叢林佛寺,由五進八群院落組成,內有五百羅漢石刻。山上有晉代封為「南嶽夫人」的女道士魏華存修道成仙的黃庭觀和飛仙石;有規模宏大的玄都觀;有「六朝古剎、七祖道場」的福嚴寺;有日本佛門曹洞宗視為祖庭的南台寺;有祝融峰上先道後佛的上封寺。南嶽還是湖湘學派的發源地。自唐代宰相李泌的兒子李繁為紀念其父在南嶽隱居十二年修建的鄴候書院以後,先後在此出現了文定書院、甘泉書院、集賢書院等10餘所書院。正如古人所云:「天下之書院,楚為感;楚之書院,岳為盛」。南嶽這塊神奇的土地,為歷代帝王、名人所仰慕。遠古時代的堯帝、舜帝、禹帝均到過南嶽祭祀,大禹治水,曾在衡山殺白馬祭告天地,在皇帝岩齋戒祈求上天幫助,獲天賜金筒玉書,取得了治水方案,制服滔天洪水,功垂萬世。乾隆、康熙皇帝曾為南嶽題詞;李白、杜甫、柳宗元、朱熹、魏源、王船山、譚嗣同等歷史名人以及當代國家領導周恩來、葉劍英、胡耀邦、陶鑄、郭沫若等均到過南嶽。並留下了3700多首詩詞、歌、賦和375處摩岩石刻。南嶽還是我國唯一佛道並存的名山,宗教文化源遠流長。有形似故宮的岳廟,有為「六朝古剎、七祖道場」的福嚴寺,還有日本曹洞宗視為祖庭的南台寺、道家稱為二十二福地的光天觀。這裡自然風光秀麗多姿,有「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有「五龍朝聖」、「龍池蛙會」、「玉樹瓊花」、「祝融瑩光」。春觀花、夏看雲、秋望日、冬賞雪,四時景色各異;麻姑仙境之幽、穿岩詩林之趣、龍鳳清溪之野、禹王山城之古,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為一體。
恆山又名玄岳,集「雄、奇、幽、奧」特色為一體,素以「奇」而著稱,北嶽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境內。恆山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47.51平方公里,所轄功能各異、景色紛呈的旅遊小區十五個,由東北向西南綿延五百里,錦繡一百單八峰,主峰天峰嶺海拔2017米,為北國萬山宗主。恆山又名玄岳,集「雄、奇、幽、奧」特色為一體,素以「奇」而著稱,在五嶽中有「泰山如坐、華山如立、衡山如飛、嵩山如卧」之說,而「恆山如行」。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追溯,恆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氣候涼爽,民俗獨特,自然和人文景觀兼勝,素有「人天北柱」、「絕塞名山」、「道教第五洞天」之美譽。恆山曾名常山、恆宗、元岳、紫岳。據史書記載,早在四千多年前,舜帝北巡時,遙望恆山奇峰聳立,山勢巍峨,遂叩封為北嶽,為北國萬山之宗主。之後漢武帝首封恆山為神,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嶽火王、為帝明太祖又尊北嶽為神。恆山山脈祖於陰山,橫跨塞外,東連太行,西跨雁門,南障三晉,北瞰雲代,東西綿延五百里,號稱108峰。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8米,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在春秋時,代國靠恆山而存天下;戰國時,燕、趙憑恆山而立天下;兩漢時,匈奴利用恆山爭天下;東晉時,慕容氏踞恆山威天下;北魏時,拓拔氏依恆山而分天下;宋仗恆山守天下;金恃恆山而鞭天下;元滅天下,清統天下,也憑藉的是以恆山為主體的長城沿線天險。許多帝王、名將都在此打過仗,這是恆山的五嶽中最可引以為自豪的。恆山由於綿延五百里,氣勢壯觀,因此古有:「恆山如行」、「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卧」、「衡山如飛」之說。登上恆山,蒼松翠怕、廟觀樓閣、奇花異草、怪石幽洞構成了著名的恆山十八景。十八勝景,各有千秋,猶如十八幅美麗畫卷,展現在遊客面前磁峽煙雨雨、雲閣虹橋、雲路春曉、虎口懸松、果老仙跡、斷崖啼鳥、夕陽晚照、龍泉甘苦、幽室飛窟、石洞流雲、茅窟煙火、金雞報曉、玉羊游雲,紫峪雲花、脂圖文錦、仙府醉月、弈台弄琴、岳頂松風。再加上世界一絕的天下奇觀懸空寺,整個恆山景如詩如畫,令遊客如身於世外桃源,流連駐足。
嵩山屬伏牛山脈,其主體在今登封縣境內,東鄰省會鄭州,西鄰九朝古都洛陽。嵩山古稱外方山,周平王東遷洛陽後,以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嵩山位於中央,是為天地之中,故定嵩山為中嶽。武則天天冊萬歲元年(695年)封禪嵩山時,改中嶽為神岳。北宋以後,又稱之為中嶽嵩山。嵩山主要由太室、少室二山組成,山體從東至西橫卧,蜿蜒70公里,故有「華山如立,中嶽如卧」之說。嵩山之頂名曰峻極,海拔1512米,古有「嵩高竣極」和「峻極於天」之說,站在峰頂遠眺,北可望黃河之雄,南可極山川之秀。少室山景,以峰奇、路險、石怪、景秀而著稱天下。山中群峰爭艷,千奇百異,有的拔地而起,有的逶迤連綿,有的象猛虎蹲坐,有的似雄獅起舞,有的若巨龍睡眠,有的如烏龜爬行,峰巒參差,峽谷縱橫,三千米棧道穿梭山腰,山道彎彎,宛若絲帶逶迤在崇山峻岭中。從山南北望,一組山峰,互相疊壓,狀如千葉舒蓮,從唐代起就有"少室若蓮"之說,因名其為"九頂蓮花山"。少室山的南面,山姿很象古人戴的忠靖冠,所以宋代又有"冠子山"之名。少室山東側山峰,參差錯落,人們依其山姿,名之為"石榴嘴"。站在少林寺南望,少室山塹然若屏。高峰之下自西向東並列著五座小峰,人們依其形態,稱之為棋、鼓、劍、印、鍾。在劍峰西側,有一巨石如削,雨過天晴之際,光潔耀目,好似白雪,遙望此景引人入勝,被稱為「少室晴雪」。少室東側有一道盤繞彎曲的峽谷,名曰:"玉皇溝"。東口叫"吸風口",峽窄谷深,人行其間,時感吸風拔氣,令人望而生畏。西口叫小寨口,可直通山頂大寨東天門。東天門下面有條東門壕,當地稱之為「響潭溝」。響潭溝壁如刀削,溝寬不過十餘米,深卻有數百丈,谷內經常雲霧瀰漫,裊裊白雲在峽谷中奔騰翻滾,如風浪呼嘯,奔騰谷外,當地人稱其為「噴霧口」。峽谷中心,有一巨石狀如猴子,飄浮雲上,若隱苦現,惟妙惟肖,名曰:「猴子觀雲海」。此處風景尤宜人,下看雲霧繚繞,上看一線天,老虎嘴、擎天柱等怪石林立。山頂有個三皇寨,寨中有一座盤古洞,供奉著中華民族的三位先祖--黃帝軒轅氏、伏羲氏和炎帝神農氏。寨頂上邊,還有5平方公里絕少有人涉足的原始森林,林茂花繁,山泉潺潺。可謂「風景這邊獨好」,只是登攀難:486級的好漢坡石階,讓人上氣不接下氣;走上架在兩山之間的弔橋--"連天索道",如履薄冰,難免戰戰兢兢、心驚肉跳;而傍依絕壁、下臨深淵的"三皇棧道"也是險象環生,500多米的崎嶇山路令人神疲力竭。只有親身體驗了這樣的歷驚度險,才能真正領會"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深邃意境。上得山來,抹一把額頭的汗水,極目遠望,「一覽眾山小」的壯志豪情油然而生。「赫赫天中王,巍巍踞中」嵩山,位於九州和五嶽之中,北依黃河,南臨穎水,在這裡,不僅能看到「五世同堂」的奇特地質風貌,且能領略中華民族八千年歷史進程。佛、道、儒三教薈萃,少林寺、中嶽廟、嵩陽書院鼎足而立,少林寺千佛殿的西側是地藏殿,殿內南北兩面供十大閻羅王神位,是道教的。後壁繪製二十四孝畫圖則又是儒家的,並承認釋迦、孔子、老子都是「至聖」,強調三教九流「為善殊途」,「各有所施」,鐘樓前開元碑陰刻:「混元三教九流圖贊」,圖面是釋迦、孔子、老子三聖合體像,贊語是:「三教一體,九流一源。百家爭理,萬法一統」。「佛教見性,道教保命,儒教明倫,綱常是正,農流務本,墨流備世,名流責實,法流輔制……各有所施,一以貫之」一些禪宗大師既通佛理,又懂儒學,到明、清以後,道教變吮吸更多的儒家思想,少室山的安陽宮主殿洞是三皇洞,內祀釋迦牟尼、孔子、老子,門上大書:「才分天地人總屬一理,教有儒釋道終歸一途」。由此可以窺見三教在中嶽嵩山已熔鑄於一爐,使他具有中國四大佛教名山難以具備的魅力。「少林武術名天下」。少林寺,不但是聲名顯赫的佛教勝地,禪宗祖庭,而且是聞名中外的少林武術發源地。少林功夫以自己豐富的內涵,獨特的風格,而威震武林,名冠天下……嵩山的一山一水,都留下了各個時期的名勝古迹和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嵩山為偉大祖國的壯麗河山和悠久歷史增添了數不盡的耀眼光輝。嵩山屬伏牛山系,史書對伏羲和黃帝在伏牛山作為活動的中心,有許多記載。《孟子》中說:「禹避舜之子於陽城」;「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陰。」箕陰即陽城,在嵩山南麓,《大記》云:「伯益舊政,就國於箕山之陰,是箕山為益封國也」。今舜墓嵩山之馬峪川,啟母墓在嵩陽書院之左,許由、巢父墓均在箕山之顛。「堯舜遺風」,「堯天舜日」之語流傳至今。《莊子》云:「堯讓天下,許由遂逃箕山,洗耳於穎水」。現在還有「掛瓢崖」「洗耳泉」,據說許由在山泉之下正在為牛飲水之際,大堯與之商談禪天下,許由聽說此事,馬上把飲牛喝水的瓢掛在山崖上,把自己的耳朵用此水洗了洗,以示去其污穢之言,逃入深山林去了。這個事情,嵩山腳下童叟皆知。據古書《竹書紀年》和《世本》記載舜十五年命禹主祭嵩山,舜禪位禹後,「禹居陽城」。歷代歷史學家都認為陽城即今嵩山附近的陽城(在今告成鎮西三里)。夏代自禹至桀,共傳十七王、十四世,歷四百三十二年,王都自陽城數遷,但均在嵩山周圍。大禹治水三過其門而不入的故事至今在嵩山廣為流傳中嶽嵩山,群峰挺拔,氣勢磅礴,景象萬千。由峰、谷、澗、瀑、泉、林等自然景素構成的中嶽二十景,嵩門待月、箕陰避暑、石淙會飲等,這些自然景觀或雄壯魁偉、秀逸誘人,或飛瀑騰空、層巒疊嶂、多彩多姿。嵩山林木蔥鬱,一年四季迎送風雪雨霜,生機昂然。峻極峰上松林蒼翠,山風吹來,呼嘯作響,輕如流水潺潺,猛似波濤怒吼,韻味無窮。嵩山秋色,少室紅葉更是迷人。少室山山勢陡峭險峻,奇峰異觀,比比皆是。登上山頂環顧四周,群山碧綠,林海蕩漾,雪霧飄渺如臨仙景。靈霄峽、大仙峽、響潭溝、思過崖、水簾洞、迴音樓,景物天成,引人入勝。
--------- 第四套人民幣50元背面
黃河壺口瀑布壺口瀑布是黃河流域的一大奇觀,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這裡的壯觀風景成為第四套人民幣50元的背面圖案。壺口位於陝西省宜川縣與山西省吉縣交界處,在此之前,黃河穿行在黃土高原的秦晉峽谷之中,當流至壺口時,寬約400米的河床突然收縮到四五十米,河水奔騰傾瀉而下,猶如從一巨型壺口傾倒出,所以起名「壺口」。由於河水的侵蝕作用,壺口瀑布每年都會向上游移動一小段距離,現在10元錢幣上這個場景,幾百年後會永遠地消失在咆哮的黃河水中。
第四套人民幣100元背面井岡山井岡山位於江西省西南部,地處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的中段,整個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岡上多井狀盆地,古有「郴衡湘贛之交,千里羅霄之腹」之稱。1927年,以Mao.ZD為代表的中國Communistparty人在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培育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在中國革命的史冊上,井崗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天下第一山」。巍巍五百里井岡,境內擁有100多處革命舊居舊址,已經成為一個沒有圍牆的革命歷史博物館,是人們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陶冶情操、屏蔽詞語心靈、提升境界的生動課堂。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你能找尋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偉大革命實踐的腳印;追尋到人民軍隊建設、土地革命、紅色政權和party的建設等方面的歷史源頭;領悟到《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崗山的鬥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輝著作的精髓;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碰撞;依稀還聽得見當年「黃洋界」的炮聲、「紅米飯南瓜湯」的紅色歌謠和「朱德扁擔」的故事;接受那無數革命烈士「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英雄氣概的洗禮。在艱苦卓絕的井岡山鬥爭中孕育的井崗山精神,是中國Communistparty人革命精神的源泉。「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的井岡山精神與民主革命時期的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鼓舞著億萬人民在中國Communistparty的領導下進行氣壯山河的鬥爭,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她必將成為推動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井岡山是一座革命的山、英雄的山,也是一座風光綺麗的山、秀色迷人的山。這裡千峰競秀,萬壑爭流,蒼茫林海,飛瀑流泉,融雄、險、秀、幽、奇為一體,峰巒、山石、瀑布、溶洞、溫泉、珍稀動植物、高山田園風光應有盡有,有「同山不同季,十里不同天」的特點。1982年井崗山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1年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1994年又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園林城,1998年被評為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01年被授予4A級風景旅遊區。風景區總面積261.43平方公里,分為11個景區,76處景點,460多個景物景觀;森林覆蓋率高達80%;空氣中富含負氧離子,是一個「天然大氧吧」。著名的歷史學家郭沫若遊覽井崗山時曾感慨萬千,揮毫留下了「井岡山下後,萬嶺不思游」的讚美詩句。
第五套人民幣1元背面杭州西湖 - 三潭印月人民幣上的圖案並非完全寫實,攝影師所在角度只能拍到兩座石塔。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之一,位於西湖中部偏南,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猶如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蓬萊三島,故又稱小瀛洲。小瀛洲北宋時已成為湖上賞月佳處。明萬曆年間,取疏浚西湖的葑泥在島的四周繞灘築堤,形成湖中之湖。清雍正年間,在堤島之間,南北貫以曲橋,東西連以土堤,構成了「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園林特色。總面積約7公頃,水面佔60%。俯瞰整個小瀛洲猶如一個碩大的「田」字小瀛洲上有開網亭、亭亭亭、九獅石、閑放台、迎翠軒、我心相印亭等園林建築點綴其間。綠樹掩映、花木扶疏。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園林富於空間層次變化,造成「湖中湖」、「島中島」、「園中園」的境界。是我國水上景園的典範,古代園林藝術的精品。島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傳為蘇東坡在杭為官,疏浚西湖時所創設(現有石塔為明代重建)。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體上排列著五個等距離圓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紙,塔中點燃燈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現許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確實難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明人張寧詩云:「片月生滄海,三潭處處明。夜船歌舞處,人在鏡中行。」
第五套人民幣5元背面泰山觀日峰第五套人民幣10元的背面圖案是泰山,不過這個圖案採用了空間「蒙太奇」的手法,把「五嶽獨尊」的石刻和泰山主峰兩個場景放到一起,在現實中是看不到這樣的景觀的。泰山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第一高山,雖然它的海拔只有1546米,但卻有極崇高的地位,是帝王祭祀天空和大地的地方,首先向世人宣布自己的皇權是順應天道的。現在,泰山還以獨特的地質構造。
第五套人民幣10元背面長江三峽 - 夔門夔門,在瞿塘峽入口處 是長江三峽的西大門,又名「瞿塘關」,在巍峨壯麗的白帝城下,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門戶。杜甫在另一首詩中寫道:「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從白帝城向東,便進入長江三峽中最西面的瞿塘峽。它包括風箱峽和錯開峽兩段水峽,從白帝城到巫山縣大溪鎮(黛溪鎮),全長約八公里,在三峽中最短,了最為雄偉險峻。「三峽束長江,欲令江流改。誰知破夔門,東流成大海」。陳毅同志這首氣勢磅礴的詩篇中寫到的夔門,在瞿塘峽入口處。它「岸崖又壁立」(郭沫若詩),就象巍然屹立在江面上的巨大閘門,山岩上鐫刻著「夔門天下雄」五個大字。因為奉節古稱夔州,所以叫它夔門,瞿塘峽因此也有「夔峽」之稱。長江劈此一門,浩蕩東瀉,正如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在《長江》一詩中所描寫的:「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咆哮的江流穿過迂迴曲折的峽谷,闖過夔門,呼嘯面去。
第五套人民幣20元背面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國家的名片上怎麼能少了這「天下第一」的風景?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遊覽城市,有著舉世無雙的喀斯特地貌。這裡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灕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麗壯觀;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滿目,於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而自古就有「山水甲天下」的讚譽。
第五套人民幣50元背面:西藏布達拉宮為了製作第五套人民幣50元券的布達拉宮,上海印鈔造幣廠的兩位高級美工來到拉薩考察。他們尋找很久,最終在一個水廠的廠房頂上找到「最佳角度」。他們先在這裡拍照片、畫素描圖,經過反覆修改和雕琢,最終設計出人民幣上的圖案。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薩海拔3,700多米的紅山上建造了999間房屋的宮宇--布達拉宮。宮堡依山而建,現佔地4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石木結構,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是藏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被譽為高原聖殿,是藏傳佛教的聖地,過去曾是西藏統治的權力中心。
===============================================
推薦閱讀:
※她是不老的傳說,素顏照更是美得讓人嫉妒!
※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
※端午節的三個傳說
※真愛傳說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中國四大神獸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