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中風
針灸治療中風病人,一般分急性期和後遺症期二個階段。對於急性期病人的針灸治療,不少人認為,只要針刺痛覺敏感的穴位,採用瀉法,就有急救與治療的作用,因此在臨床上往往取人中、百會、十宣等穴位,當然這些穴位治療急性期的病人,是有一定的急救和治療作用,但如果不加辨證,單純地採用這些穴位治療中風急性期的病人,顯然有一部分病人的療效是不顯著的,即使在當時取得了一些效果,也是不可能鞏固持久的。我認為想要治療效果顯著而持久,必須採取辨病和辨證相結合的方法,也就是治本的方法.如在臨床上我們遇到中風昏迷的病人,首先要辨別它屬於哪一種原因所引起的腦血管病變,如屬腦出血病,由於肝陽夾痰上擾,蒙閉清竅所引起的昏迷,症見面紅,發熱,牙關緊閉,舌質紅,苔黃膩,脈象弦滑,屬中風中臟腑之閉證。分析其原因,大多為精血衰耗,以致水不涵木,故肝陽偏亢。.治療應以平肝熄風補腎為主,取穴補太溪(腎水)、瀉太沖(肝木)。這兩個穴位,從辨病上來說,有降血壓的作用,腦出血患者,血壓不降,出血隨時均有可能發生,整個病情難以穩定。從辯證上來講,這兩個穴位均為原穴,前者屬於足少陰腎經,後者屬於足厥陰肝經,二穴具有疏通三焦原氣,調節內臟功能,起補腎瀉肝的作用。反之,如屬腦血栓形成,由於風痰流竄,瘀阻血脈,氣血壅滯,營衛失調所引起的昏迷,症見頭痛,頭暈,肢體癱瘓,口歪,語言不利,脈滑,苔白膩,屬於中風的中經絡證.分析其原因,大多由於飲食不節,勞倦內傷,或素體肥胖,多濕多痰,日久痰郁化熱,痰熱與肝風上逆所致。治療應以化痰開竅為主,取穴人中、豐隆、三陰交、太沖。均用瀉法.從辨病上來說,這些穴位,有擴張血管,加快血液循環的作用。從辨證上來講,這幾個穴位又有化痰開竅,祛淤生新之功.實驗研究表明,人中有開竅醒腦的作用。從以上所舉例說明,同樣見有昏迷等症,但治療取穴卻完全不同,說明辨證與辨病的重要性,也只有在辨證與辨病的基礎上進行治療,方能取得顯著而持久的療效。當然,上面所舉之例,在辨證的同時還要注意其標本虛實,臟腑的盛衰,因為在臨床上疾病的變化往往是錯綜複雜的,特別是致病因素,機體的抗病能力各有不同。關於偏癱,語言不利等後遺症患者的治療,在辨證與辨病的關係上,雖然沒有急性期那樣顯得重要,但也有它一定的意義,對於那些病程較短的中風後遺症患者,如半身不遂,治療取穴除了手足陽經的穴位,如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環跳、陽陵泉、足三里、懸鐘、解溪等穴外,同時還必須取一些陰經的穴位。如曲澤、三陰交等穴,特別是對拘攣型的病人,如上臂內收,握拳,五指不易伸直,下肢內收,走路時呈跛狀弧形前進的病人,更有必要,因為中風剛形成後遺症時,極大多數病人表現為陽亢(實),陰不足(虛)。所以在針刺這些穴位治療本病時的手法上,採用瀉陽經的穴位,深刺透穴,補陰經的穴位,使其陰陽得到平衡,氣血通暢,營和衛調,如果單純地採用陽經的穴位,瀉其陽亢的部分,那麼沒有合理地調整陰虛不足的部分,這樣治療效果會非常緩慢.如通過上述的治療,有時效果不著時,還可以採用先針健側,用瀉法;後針癱瘓側,用補法.這樣也能提高療效,目的是通過健側的針刺,來激發癱瘓側的功能恢復。有些中風後遺症患者,由於病程日久,出現肌肉消瘦,關節廢而不用,表現為軟弱無力,或拘急強硬,象這樣的情況,可以參照<<素問?萎論>>「治萎獨取陽明」,所講的獨取陽明,是以陽明經為主。所以在治療時應採取一些與脾胃有關的穴位,如足三里、中脘、建里、三陰交,以及脾俞、胃俞等穴,使其脾胃運化功能轉健,津液氣血充沛,臟腑功能轉旺,筋脈得以濡養,有利於疾病的恢復;在針刺手法上,以補法為主,一般不宜刺激過強。除了偏癱外,常見到的還有失語或語言不利的後遺症,針刺應以廉泉、通里、照海為主,啞門也可配合。面癱(口眼歪斜),在中風後遺症中亦屬常見,不過屬中樞性者為多,取穴除合谷針雙穴外,余均針癱瘓側,如翳風、地倉、頰車、太陽、陽白、人中等穴,以疏通面癱局部的氣血為主。另外,中風急性期易出現吞咽困難, 臨床可見吞咽延遲或無可吞咽。針灸取穴: 翳風、上廉泉、完骨、正廉泉、列缺、復溜、等穴位。舌針取穴:主穴為舌三針、金津、玉液、廉泉、風池、完骨。治療中風後遺症,在方法上,如採用瀉法的病人,一般以深刺透穴為好,如曲池透少海、陽陵泉透陰陵泉、懸鐘透三陰交、地倉透頰車等。也可用足三里透上巨虛。如病程短,每日治療1次,用提插結合捻轉的補瀉手法;如病程超過3個月者,一般隔日針刺治療1次,以平補平瀉或補法為主。除了上面所講的體針外,還有頭皮針,取偏癱對側的運動區,感覺區。下面再談幾點,在治療過程中與療效好壞直接有關的幾個問題,它對於治療中風的成敗,雖不是關鍵,但也有決定的作用:(1)病程短,療效好,所以早期治療很重要.但如果遇到腦血栓形成與腦栓塞的病人,合併有明顯的腦水腫,或腦出血病人顱內壓增高,有腦疝形成時,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暫緩針刺治療,因此時病人需要絕對安靜,儘可能減少外界不必要的刺激,不然會促使病情加重。有關資料報道:一般腦出血病人在發病後5~7天,其它腦血管意外病人在發病後3~5天,病情逐漸穩定,即可採用針灸治療,這種意見較合理。從臨床實踐來看,一般中風後遺症的病人,通常在病後三個月內效果最明顯,極大多數病人下肢單獨行走約在15~30天間,上肢的功能恢復遠比下肢慢。如病程超過半年者,收效即慢得多,但尚有逐步恢復的可能。如病程超過1年者,恢復的希望就不大了,想取得一點微小的進步,有時也很難見到,大關節比小關節的活動又要快一些,差不多這也成了中風後遺症病人恢復的規律.(2)在治療期間,應強調病人的功能鍛煉,因為鍛煉活動,可以促使癱瘓肢體的經氣運行和血液,淋巴液的循環加快,可以激發神經的營養機能,防止肌肉,骨骼,關節等產生廢用性萎縮,同時鍛煉還可以牽引和伸張癱瘓的肌肉,保持關節,韌帶的正常伸展活動。一般先以被動運動,待病人自己能站立時,應扶持練習走路,鍛煉次數多一些,時間短一些,以不疲勞為原則。但在臨床上經常碰到有些病人,在病後2個月左右,同時並發肩和髖關節的疼痛,這樣就影響了病人的正常功能鍛煉,必須及時處理,針灸肩髃、肩內庭、肩髎、後溪、居髎、脾關等法,採用補法,每日治療1次,針後加灸或拔火罐(局部穴)。同樣的,如果及時進行鍛煉,也可避免這種疼痛的產生。(3)關於血壓問題:中風病人極大多數發病以後,血壓趨向正常範圍以內,但也有部分病人,發病後血壓持續不降,或降後復升,升降不定,且出現頭昏等癥狀,這種現象必須引起重視,不然不但對癱瘓肢體的恢復不利,甚至個別患者還會有複發中風的可能,針灸取穴補太溪、復溜、瀉太沖、曲泉。(4)關於飲食問題:在臨床上經常碰到不少中風病人提及飲食問題,也就是說得了中風以後,吃東西應該注意些什麼?通常碰到的有二種情況,一種是什麼都吃,不管脂肪和膽固醇類含量的高低,辛辣的,刺激性食物都不忌,另一種是什麼葷菜都不吃,連雞蛋也不進,全吃蔬菜,自以為這樣就可以避免再次中風了。這兩種看法都不夠全面,因為這對疾病的恢復不利。大家知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從飲食物中汲取各方面的營養,才能維持機體的正常功能,作為一個病人來說,保持一定的營養,就顯得更加重要。中風病人的飲食物,以低脂肪和高蛋白為原則,例如魚類,蛋類,瘦肉,白木耳,各種蔬菜以及水果等。
推薦閱讀:
※[轉載]子午流注針法---傳統針灸的「雞肋」
※林兩傳:針灸
※針灸三通法在腦中風不同階段的應用
※憶:全運會前夕的隊醫生活
※針灸美容 | 整體調整,穩定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