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績效校長的十大特質
高績效校長的十大特質----讀書筆記
第一章 善於溝通者
【特質1】
善於溝通者----高績效校長是一位善於溝通者。具有真誠而開朗的性格,擅長以創造性的、幫助的、治療的方式去聯繫學生、家長或者教師,傾聽並理解他們的談話,同時也具有教學、參與或者是在大型場合下鼓勵他人的非凡才能。
【名人名言】
「先理解別人,而後別人才能理解你。」------科維(Covey,1990,p.255);
「消息就是收到的消息。」---(Diek-man,1979,p,21);
「上天只給了我們一張嘴,卻給了我們兩隻耳朵,就是說我們從別人那裡聽來的應該是我們說的兩倍。」----(Epictetus);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老子(公元前6世紀)
【善於溝通者的對照標準】----有效溝通就是成功的人際關係
◆專註:「多聽,少說。一個字足以惹出很多麻煩。愚人多說,智者多想。一個字和九個字一樣有效。」----芬蘭諺語(Sawyer,2001,p59)
◆傾聽:「最好的聆聽不在於技巧,而在於發自內心地關注他人。聆聽不只是耐心地聽別人說完。」---法森(Farson,1996,p.62)
◆領會:熱忱的心回應;
◆以身做訓:透露自己的經歷是善於溝通的校長向他人顯示其真實、坦城及為人的一種方法。
「經理認為和自己一起工作的人都希望自己展現嚴謹、果斷和自制力---當然,自己也是這樣做的。但是偶爾,他們恰恰想要相反的東西。他們想在我們不設防,不做作或是不拒人千里之外的狀態下和我們待一會,當我們更像一個凡人的時候,當我們也有弱點的時候。」----法森(Farson,1996,p.39)
◆放眼全局:不輕易做決定
◆問恰當的問題
◆言之其意,意之所言-言行一致,清晰表達
◆接受批評:沉著處理,不參與爭執,聆聽別人並採納良言。
◆能糾正錯誤
「如果你從來沒有踩過別人的腳,只能說你根本沒有走過路。」
對付某些人的不恰當行為和不可接受的做法的「七步法」:指明問題;選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你想要改變的行為或者情形;說出你對這件事情的感受;澄清什麼是危險的;指出解決這個問題所起的作用;表明你希望解決這個問題;就你所說,問對方有什麼想法。問題---舉例---感受---分析---作用---處理---尋求回應。
◆有創造性的溝通
◆以贊成的方式表達不贊成的意見
◆關注家長:沒有證實之前,把所有的抱怨和指責當作事實來嚴肅對待;對於任何誤解和抱怨,如果你有準確直接的證據,就一定要迅速更正;不要盲目的給員工提供保護傘;當被人抱怨、指責的時候,不要害怕。對方來找你就說明他尊重並信賴你。
◆與員工建立感情關係和專業關係
「我以守諾著稱,無數人告訴我們說,人們很願意信任我,因為他們知道我會讓他們自信。」---赫恩斯校長
◆與學生們溝通:責任、平等、真誠、自尊、溝通、信任。
◆與上司溝通
◆以有效、有助、有益的方式和人打交道
「響應策略」:減速、專註、傾聽、放開頭腦、領會;
「探詢策略」:詢問、回憶內容、回憶感覺、分享自己的經驗、總結。
◆送出最好的---「如果我們發自內心地尊重我們的同事和我們的員工,這些情感不需要技巧就能廣為傳播,還能得到回報。----法森(Farson,1996,p.37)
◆懂得如何與人閑談---閑聊就象跳舞,要是可以的話,我想領舞。
◆能寫、會說、懂得教學
第二章 教育者
【特質2】
教育者----教育者是自我引導的教育領導者,在以研究為基礎的課程、教學和學習方面,具有很強的才智和淵博的學識,這些激發和促進了教育者自身、學生、教師和家長的智力增長與發展。
【名人名言】
「一個人要想成為一名教育者,必須時時刻刻想著教學和學習之事。教育者總是在不斷思考如何組織學校,如何教,目的是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學好。」------艾倫·瓊斯(Alan Jones);
【教育者的對照標準】
◆相信所有學生都能學好,並且設計方案幫助學生成功;
◆為教師提供培訓機會和支持;
◆製造認知不和諧
◆制訂、實施並且達到學術標準
◆關注教學
◆以不斷學習為基本模式
開發教師領導---「領導者的角色就是確保組織發展出一種有助於產生理想結果的關係。」----富蘭(Fullan,2001,p68)
關注最重要的事情---教育者能夠從學生成績中看到教師的所作所為,並能不斷把教師的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教育者應做的行為:
每天巡視你學校里的各個班級;
關注每一名教師的教學完成情況;
每天至少祝賀5名學生在學科上的成就,使你所有的評語都是積極的、個性化的,並且描述詳細;
了解你所有學生的名字,當你在走廊里、運動會上、音樂會上或者咖啡館裡遇到他們的時候能夠叫出他們的名字;
幫助教師和學生以有效且及時的方法解決衝突;強調為所有學生學習的總目標共同工作的必要性。
支持教師維持紀律的行為;
確保教師的培訓、資料和時間;
安排為每位教師進行的輔導
創建學習型社區:共同的使命感、願景和價值觀;集體探詢;合作團隊;行動導向和實驗;持續改進;結果導向。
小結:教育者不斷思考、計劃和開發---和教師共同尋求改進教學和力爭給更多學生提供服務。他們的工作從來沒有終止。高績效校長對學習充滿激情。他們可以用葉慈的話來說(fitzhenry,1986,p89):「教育不是裝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第三章 願景製造者
假如我是一名管理者—(學校管理)
假如我是一名管理者,我希望自己是對教育的管理,對學生的管理,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管理者、教育者、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領路人,是學校領導管理的得力助手,是聯繫協調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紐帶和橋樑。
做好班級管理者,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管理者自身要有一種凝聚力1、真誠坦率。 面對一個班集體,我總是儘可能做好三件事。 一是開好和同學的見面會。會上,我會把自己的姓名、經歷、興趣和愛好介紹給學生。使學生了解自己,溝通感情; 二是和學生談心。一個個地了解他們的家庭生活、周圍環境、和興趣、愛好等情況,熟悉學生,交上朋友; 三是仔細留心觀察,逐個了解他們的思想、學習情況和心理、性格特點,對每個學生的情況儘可能做到全面了解,心中有數。這樣,在較短的時間裡,我對學生有了一個基本的、也是全面的了解,學生也消除了對我的陌生感和害怕的心理。 2、理解寬容。 新時代的少年兒童,他們富有幻想,敢於實踐,常常有一些近乎離奇的想法與做法,對此,作為管理者的班主任老師要能理解,進行具體分析和引導。另外,小學學生自制能力較差,是非觀念不十分清楚,容易干傻事,犯錯誤。而對他們的錯誤,班主任不能只是簡單地批評,甚至訓斥體罰,而要分析他們犯錯誤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教育。一旦認識和改正錯誤,就要寬容,要鼓勵他們再接再勵,這樣做,容易加深學生與班主任的感情交融,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關心尊重。 我認為,為師之道,既要嚴,更要有愛,有關心,有尊重,這是教書育人的前提和保證,更是一個班主任應該認真做到的。對學生的關心和尊重,應該貫穿於班主任工作的全過程,學生思想、學習、生活方面的傾向和問題要處處留心,學生的意見、建議,甚至批評要虛心聽取,對正確的要給予肯定和尊重。當學生的家庭或周圍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時,更要獻出母親般的愛,去關懷、體貼,使他們克服困難,振作精神,重新鼓起前進的風帆。 4、引導鼓勵。 學生的事要讓他們自己去做,教師不能事事包辦代替,這是育人之道,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則和方法。只有堅持這樣做,才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自立意識。因此,在工作中,我總是讓學生自己主持召開班會,學會處理一些問題的方法。我只是當好參謀,給予啟發、引導和鼓勵。我多次組織學生召開主題班會,引導大家論收穫,談認識,對同學們做得對的、幹得好的事,給予充分肯定和表揚,使同學們在成功的喜悅中增強了自立意識,堅定了自我成才的信心和勇氣。 二、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團隊精神。
1、自主管理班集體 只有讓學生在集體找到自己滿意的角色,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自己是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他們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班集體才能充滿新的生機和活力。因此,在創建班集體工作中,我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擔當主角,給學生提供自我管理、施展才華的舞台,廣開各種渠道,鼓勵學生積极參与班級管理。變過去單一班主任管理班級的體製為班主任指導下學生自我管理體制,想方設法給學生創造參與管理的機會。 (1)、推行「班幹部值周制」,競爭上崗,輪流任職。在這一周中,他們負責班級每天的各項活動。一周結束時,還要發表自己的值周隨想。 (2)、把傳統的陣地還給學生。每天早晨會開展「說偉人故事」「知識天地」「新聞早知道」等。這不僅使每個學生都增長了知識,拓寬了視野,也給學生提供了鍛煉口才、表現自我的好機會,更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動性。 (3)、鼓勵每個學生都爭當先進。一個良好班集體的形成,僅僅靠幾個班幹部是不行的,關鍵還是要千方百計地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給他們不斷進步的機會。
2、自主開展活動 有的人認為小學生太幼稚,不懂事,有事與他們商量不值得。這種看法欠妥當,兒童世界中有兒童活動的特殊規則,這些規則成人不一定掌握,不一定理解,而孩子們是很認真的!師生之間彼此溝通,可以使活動組織得更好!所以,我總是極力促進學生自主開展活動。活動中如果出了一些麻煩,我就和學生一起商量如何解決。孩子們情緒很高,他們自己籌劃、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美文賞析、成語接龍、古詩大會戰、開心辭典、對未來的暢想、畢業寄語等等。
三、協調與任課老師和家長的關係,建立豐富的信息網路。 班主任只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他必須力爭本班科任老師和家長對學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態度,並時常同他們交換意見。 家長會是學校與家長聯繫的重要途徑,我高度重視,確保會議質量,盡量與家長取得共識。會上可以請個別優秀家長介紹成功教育孩子的經驗,可以談教改的方向,談本期教學內容及要求,談本期整體情況,進行作業展覽或者談學校對家庭教育的建議均可。要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配合學校教育好孩子,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才能更加順利輕鬆。
在這個管理過程中,我做了很多,學生們做了很多,還能做更多。我想這就是我和孩子們的生活,一名學生們的管理者,感受更多的是簡單、快樂、充實的與可愛孩子們共同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給彼此帶來快樂帶來收穫。
點評洋思中學、東廬中學、杜郎口中學課堂教學改革 2009年10月18日 07:00:38來源:微山縣夏鎮第一中學 編者按: 在全國眾多的農村學校中,江蘇省的洋思中學、東廬中學和山東省的杜朗口中學脫穎而出,成為課程改革的佼佼者。在正常的開學時間,每天都有幾十乃至幾百人到這三所學校參觀學習。這三所學校都是農村鄉鎮初中,他們原來的辦學條件在當地都是最差的,他們的改革始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前,但真正體現他們改革價值的是新課程改革。他們的辦學理念和課堂教學鮮明地體現了新課程的特徵,成了這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排頭兵,每天都在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朝聖者」前去參觀學習。那麼,他們究竟為新課程貢獻了什麼?從天津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王敏勤教授的點評中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1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對傳統教學的一場革命 每堂課教師都不要先講,先讓學生自學 建國以來,我們中小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基本都是「先教後學,課後作業」,在課堂上教師以講為主,每堂課都是假定學生對這些問題一無所知,教師要不厭其細地系統講授,唯恐哪個知識點講不透,學生不明白。如果課堂上有時間就練習鞏固,如果沒有時間就留到課後練習。江蘇省泰興市洋思中學對這種傳統的課堂模式進行了顛覆性的改革,他們提出「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模式,每堂課教師都不要先講,先讓學生自學。學生不是盲目地自學,而是在教師指導下自學,教師的指導要做到「四明確」,即明確時間、明確內容、明確方法、明確要求。比如:「同學們,下邊我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明確時間),大家自學教材的第23頁至24頁(明確內容),在自學的過程中可進行小組討論(明確方法),5分鐘後請回答下列問題(明確要求)」。只有做到四明確,學生才能高效率地進行自學。 「先學後教」的「教」字不是系統講授的意思,是「點撥」的意思,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點撥,或規範其不準確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問題,或糾正其錯誤的理解。由於學生通過自學已基本掌握了書上的知識,所以教師真正講解的東西不是很多。課堂上能夠省出很多時間讓學生「當堂訓練」。洋思中學規定:「每堂課教師講授的時間不能超過10分鐘,學生練習的時間不能低於20分鐘」。這些規定似乎有些機械,但改革的初期,給教師一些基本的規定和模式便於教師遵循,一旦教師理解了新的課堂模式的意義,就能夠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教學的內容靈活變通。
在洋思中學改革之前,國內已經有很多提倡學生自學的實驗,如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盧仲衡老師主持的「中學數學自學輔導實驗」,常州市邱學華老師的「嘗試教學實驗」,盤錦市魏書生老師的「中學語文教改實驗」,等等。這些實驗都為洋思中學的改革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經驗,但在整個學校、在各門學科都推行「先學後教」的做法,洋思中學在全國確屬首例。他們的做法體現了新課程所提倡的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轉變師生的教學方式。洋思中學的做法在全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被稱為「洋思現象」。 2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大面積轉化「學困生」 不是僅僅打出一條標語,而是有一系列轉化「學困生」的措施 在全國的中小學,似乎每個班都有「學困生」。個別轉化「學困生」的經驗很多,但大面積轉化「學困生」卻往往難有成功的措施。在洋思中學的教學樓上有一條醒目的標語:「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是洋思中學的辦學理念,也是洋思中學的追求。「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似乎有些絕對,但它卻對教師、學生、家長產生了震撼心靈的作用。對於那些已經失去上進心的學生來說,看到這條標語會重新鼓起上進的勇氣——「既然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我肯定也能變好!」他們在這裡又找到了自信,又恢復了往日的朝氣和勇氣。對於那些責任心強的教師來說,看到這條標語會反覆地責問自己:「既然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如果我的班內出現了「學困生」,肯定是我的責任」,他會想方設法把學生教好。在洋思中學,我曾經看到有的老師「懷著歉疚的心情」給學生補課,他們把學生的落後看成是自己的責任。對於那些已經對孩子失望的家長來說,看到這條標語,對孩子的前途又充滿了希望——「既然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我的孩子也肯定會被教好」,因此他們不遠千里跨省市把孩子送到這所偏僻的農村學校來。 當然,洋思中學不是僅僅打出一條標語,而是有一系列轉化「學困生」的措施,如「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制度。前去參觀的許多校長說:「這四清制度,就像四道攔河大壩,截住了學生後退的道路」。所謂「堂堂清」是指:每堂課所學的知識,學生必須當堂鞏固,不留尾巴。每堂課的達標測試,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不能看書,不要討論,教師要當堂批改。在下課時,可能有3名學生沒有做完,4名學生沒有做對,這7名學生沒有做到「堂堂清」,就轉變成了「日日清」,教師在當天的課外和自習時間就要找這7個學生補課輔導,使他們對當天所學內容及時鞏固。每周星期五下午,班與班進行對調檢查,主要是對那些所謂「學困生」的數學和外語進行檢查和輔導,這是「周周清」。每個月的月考是「月月清」。 另外,他們還有許多措施,如「從初始年級開始抓起」,從學生入學的第一天就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就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如有的學生基礎知識差就要給他補課,有的學生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就要幫助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不要等學生到了高年級才採取措施。另外,如把「學困生」按在前排,與好學生相伴而坐,減少他們的「求助」難度,採取「兵教兵」的戰術,等等。正因為他們有許多具體而有效的措施,有責任心很強的教師群體,所以他們才敢向社會承諾: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3 「上課要像考試一樣緊張」 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像考試一樣緊張,就是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節奏 「上課要像考試一樣緊張」,這是洋思中學前任校長蔡林森經常說的一句話。乍一聽覺得有些極端:現在學生負擔過重,每天作業都要做到晚上十一二點,如果課堂再像考試一樣緊張,學生還有輕鬆的時刻嗎?學生的負擔不就更重了嗎?但仔細一想也有道理:為什麼現在的學生負擔重?固然與應試傾向和追求升學率有關係,但也與有些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有關係。有的教師課堂教學效率很低,學生在課堂上沒有緊張起來,知識並沒有真正掌握,只能課上損失課下補,校內損失校外補。於是,作業越來越多,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有的學生還要參加各種校外文化補習班,補的還是書本上的知識。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緊張起來,把應該掌握的知識都掌握了,課下就可以少布置作業或不布置作業,把課外時間還給學生,學生就有更多的時間發展自己的愛好特長。 所謂「上課要像考試一樣緊張」,就是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節奏。考試的特點是在規定的時間內要完成規定的任務,所以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寫字的速度比平時都要快,人的潛能也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都是40分鐘或45分鐘,為什麼有的教師不留課後作業或作業很少而學生學習成績很好?而有的老師每天都布置大量課後作業而學生成績還不好?根本的區別就在於課堂教學效率是否高。課堂教學的辯證法就是如此,課上老師講得多了,學生自學和練習的時間就少;課上學生輕鬆了,課後作業就多,負擔就重。因為時間是個常數,學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識也是一個常數。
4 「兩案合一」 教與學不再兩張皮 師生共用「講學稿」,老師的「教案」同時也是學生的「學案」 為了上好一堂課,教師要認真備課,這是教學常識。但老師的教案往往是「講案」,只考慮老師怎麼講,很少考慮學生怎麼學,即使教案中設計了一些雙邊活動,也往往是自導自演、自問自答,如有的老師在教案中寫道:「師問:……生答:……」就像一個設計好的話劇腳本,上課時只要把它演出來就行了,效果主要是看老師講得生動不生動,學生配合得好不好。有些老師的教案不允許學生看,因為學生一旦看了「教案」,教師在教案中設置的一些「包袱」就泄密了,上課時老師就沒法施展教學藝術。 實際上,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與學還是兩張皮,老師講的東西不一定是學生想學的東西,也不一定是學生不會的東西。而江蘇省溧水縣東廬中學師生共用「講學稿」,老師的「教案」同時也是學生的「學案」。「講學稿」以學生的自學為主線,按照學生學習的全程來設計,充分體現了課前、課中、課後的發展和聯繫,主要包括四大環節:課前預習導學——課堂學習研討——課內訓練鞏固——課後拓展延伸。「講學稿」在課前就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學教材。實際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礎知識學生在課前就學會了,上課時老師按照「講學稿」檢查和點撥,以學定教。學生會了的老師就不再講,不會的進行點撥,教的就是學的,學生不會的東西正是教師要點撥的東西,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也是老師要補充的東西。沒有多餘的廢話,沒有多餘的活動,沒有故弄玄虛的東西,課堂效率高,真正實現了陶行知先生所說的:「學生學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我們多年來苦苦探索的教與學的最佳結合點,在「講學稿」中得到了體現,在學生的自學和教師的點撥中得到了落實。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減輕學生負擔的奧妙所在。 5 「兩本合一」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課前預習的是這一張紙,課後複習還是這張紙 大多數中小學學生至少需要為每門課準備兩個本子:一個是課堂筆記本,學生要把老師講的東西記下來,以備複習考試用;另一個是課後作業本。作業本往往不止一個,而除了老師布置的課後作業外,還要買社會上各種複習資料、練習冊,這些複習資料和練習冊往往很難做到精選題目和符合當地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說的學生負擔過重,實際上主要是指學生的課後作業和家庭作業,一般中學生晚上都要做到11點以後。而東廬中學的學生上課只有老師發的一張「講學稿」(一般是8K的一張紙)。課前預習的是這一張紙,上課看的還是這一張紙,聽課時需要記錄的東西就在「講學稿」的空白處補記,沒有專門的課堂筆記本。課後學生複習的還是這張紙,沒有專門的作業本,也不買社會上泛濫的各種複習資料和練習冊。過一段時間,學生把「講學稿」裝訂起來,就是精選的複習資料,考前也不再專門出備考題。有些講學稿中還有「中考題回顧」,提醒學生在以往的中考中有這類的題。另外還補充一些相關的知識和資料,如初中語文《曹劌論戰》的講學稿,補充了文言文《小港渡者》讓學生隨堂練習,合理地開發了課程資源。在課堂上掌握好的學生課後不需要做作業,學生有更多的課餘時間發展自己的愛好特長,個性得到張揚,素質教育落到了實處。 近年來教輔資料已成為一個很大的產業,催生了許多億萬富翁和千萬富翁,同時也培養了許多教師的惰性。現在有很多中小學教師講完了課不會設計練習題,不會出考試題,買些現成的複習資料和考試題讓學生做,不管是否符合學生實際,都要從頭做起,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和經濟負擔。有一個中學教師說過,要想把學生從題海里解救出來,教師首先要在題海里暢遊,教師要從成千上萬道練習題里精選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題讓學生做。實際上,真正有水平的教師很少買現成的練習冊讓學生做,都是自己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點給學生編題,也只有這樣的練習題才能做到舉一反三,以一代十。東廬中學「講學稿」中的練習題也都是老師自己出的,哪是重點、哪是難點,學生已經會了什麼、還不會什麼,老師最清楚。只有精選練習題,才能真正減輕學生的負擔。如果老師吃透了教材,把握了重點和難點,熟悉了中考和高考的命題規律,還需要在考試前猜題押寶嗎?還需要靠題海戰術來提高升學率嗎?東廬中學的做法給了我們許多啟示,減輕學生的負擔首先應當從教師自己精選精編練習題開始。 6 「備研合一」發揮優秀教師和集體的作用 集體備課的做法,使校本教研活動落到了實處 新課程改革提出校本教研的問題。一方面是因為課程改革全面推開,單靠各級教研員和一些教學專家是指導不過來的,只有自力更生,通過校本教研,使全體教師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的過程中學習和實施新的課程理念。另一方面,每個學校的師資力量都不平衡,即使一些重點中學和名校,也不是每個教師的水平都很高。只有通過校本教研,把備課和教研結合起來,才能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一般說來,每個教研組既有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又有剛畢業的大學生,水平不同,經驗不同,教學質量自然有差別。教師的勞動又是一種個體勞動,一個人負責幾個班的一門課,別人很難代替。如果學生遇到一個水平高的老師算是走運,幾年下來提高很快。如果碰到一個剛畢業的青年教師,學生也就成了教師成長期的實驗品。如何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本校的優質教育資源,這是各學校都在考慮的問題。如有的學校實行師徒制,讓老教師帶徒弟,師徒共同備課,共同研討。有的學校設立「青藍工作室」,制訂青年教師培養計劃等。但由於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任務,師父也很難把自己的教學思路和經驗都傳授給徒弟。而東廬中學採取集體備課的做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優秀教師和集體的作用,使校本教研活動落到了實處。 他們的具體做法是:主備教師提前一周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程序,將「講學稿」草稿交備課組長審核。備課組長初審「講學稿」後至少提前二天將「講學稿」草稿發給全體組員,然後召集組員集體審稿,提出修改意見;主備教師按集體審稿的意見將「講學稿」修改後交審核人審查,再由備課組長將審核後的「講學稿」交分管領導審定,製成正式文本。上課前一天將「講學稿」發至學生,任課教師對「講學稿」再次進行閱讀理解和補充。第二天師生共用「講學稿」實施課堂教學,課後教師在「講學稿」的有關欄目或空白處填寫「課後記」,用於下次集中備課時小組交流。 這樣的備課周期比較長,看起來有些繁瑣,但卻務實有效,可操作性強。現在有些學校雖然每周學校領導都檢查教師的教案,但往往只注意形式而難以顧及內容和效果,至於在課堂上教師用不用這個教案,有多大效果,就很難說了。而東廬中學的做法,過程完備、環環相扣,即使有個別老師不認真,也很難在整個過程敷衍過關;即使有的青年教師經驗不足,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受到老教師的指點和幫助。這是一個不斷打磨,不斷提升的過程。在這種集體備課的過程中,優秀教師的經驗得以擴散,集體的智慧得以發揮,青年教師不斷成長,校本教研的功效和過程得到了落實。 東廬中學的改革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由過去的「教師帶著書本走向學生」變為現在的「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書本」,由「先教後學」變為「先學後教」,由「教學分離」變為「教學合一」,找到了教與學的有效結合點。雖然還不能說這是一個最佳結合點,但畢竟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7 「開放課堂」打破傳統教學的封閉式管理 教師沒了講台和講桌,學生髮言時不必舉手 與洋思中學和東廬中學相比,山東省茌平縣杜朗口中學的課堂改革力度更大,這所學校最典型的特徵就是開放,完全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那種封閉性管理模式。 課堂的開放首現表現為整個學校24個教學班全天候的開放。在正常的上課時間,參觀者隨時可以到任何一個班級聽課,不需要預先通知。許多學校每年都搞一次開放日或開放周,有的放膽搞一個開放月,事前都要精心準備,師生認真排練,屆時伴以各種標語、展牌,邀請有關領導、新聞單位和學生家長到校參觀,藉以展示學校的教育教學成果。而在杜朗口中學,長年全天候的開放,不需要預先準備,學校不怕「亮醜」。這樣的做法不僅需要膽量,更體現了對自己辦學的自信。說實話,作為一所農村學校,從硬體到軟體,與城市重點中學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杜朗口中學之所以敢開放,就在於對自己的辦學理念深信不疑,他們每天展現的都是自己實踐的教育原生態,不需要粉飾和包裝,想的、說的、做的是一致的,不用擔心露了什麼「馬腳」。另外,每天的開放對老師與學生也是鼓舞和督促,天天都是公開課,每天都有外地的老師「督教督學」,老師要認真準備每一節課,不能有僥倖心理;學生也不敢在課堂上打瞌睡,唯恐被別人攝入鏡頭。 課堂的開放還表現為獨特的教室設置。作為近代學校的課堂管理形式——「班級授課制」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學生單向而坐,教師站在黑板前系統講授,講台、黑板、粉筆、教鞭,既是教師的專用工具,也是教師權威的象徵。在中國,班級授課制與傳統的「師道尊嚴」結合起來,學生在課堂上更是服服帖帖、中規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有的學校規定學生聽課背著手,發言先舉手,舉手不能高過頭頂。而在杜朗口中學,徹底打破了這種封閉式的課堂管理模式,教室里沒有講台、沒有講桌,一面窗戶、三面黑板,學生分組對面而坐,不再朝著一個方向。教師沒了講台和講桌,也就沒了權威。學生髮言時不必舉手,誰有想法站起來就說。「我的課堂我主宰,我的命運我掌握」成了學生的信條。 8 「張揚學生個性」 轉變師生教與學的方式 不僅可以寫出來、背出來、說出來,還可以表演出來 新課程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然而課程改革已經進入第六個年頭了,有的學校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師生的教學方式並沒有多大變化。而在杜朗口中學,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這種改革的力度和效果。 杜朗口中學的課堂教學分為三大板塊:預習——展示——反饋。在「預習板塊」,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生成本課題的重難點並初步達成目標。在「展示板塊」,學生展示、交流預習板塊的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在「反饋板塊」,教師根據預設的學習目標對學生進行回歸性的檢測,讓學生通過說、談、演、寫,真正掌握所學知識。特別是在「展示板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本質性的轉變,他們不僅僅是把所學的知識寫出來、背出來、說出來,他們要用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表演、辯論、歌唱、講解、朗誦等方式多種多樣,小品、相聲、獨唱、合唱、舞蹈、辯論賽、小組展示等形式豐富多彩。學生的展示不再是把書上的東西簡單表述出來,而是創作、拓展、交流、合作,用各種形式開發課程資源。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宰者和唯一的評判者,甚至作文講評課也大多由學生相互點評。教師真正實現了角色的轉化:由過去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啟發者。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他們的聰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發揮。 啟示 這三所學校的改革,雖然具體做法不同,但有許多共同之處: 都是農村薄弱學校,不甘被淘汰,奮發圖強,從改革課堂教學入手找到了出路。這三所學校是中國農村最基層的學校。在改革初期,學校的校舍、教學設備、師資力量等各方面條件都是當地最差的。他們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轉變了師生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引起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重視,逐步地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成為全國名校。他們能做到的,別的學校也應該能做到。 都是學校的主要領導帶頭搞教改,用行政的手段推動課程改革,保證了新的教學模式在全校的推廣。一所學校,如果不是主要領導親自搞改革,用行政的手段推廣新的教學理念,單靠教師的自覺和自發搞改革,其力度和進展程度都不會很理想。這三所學校的校長都是新教學模式的創立者,他們帶頭上課、評課,以身示範,他們既是改革的領導者,又是改革的實踐者。他們把課堂教學改革與學校的管理制度改革緊密結合起來,保證了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這三所學校都限定教師在課堂講授的時間,都強調全校推行一種教學模式,這些做法看起來有些武斷,但在改革的初期,如果沒有一定的力度,往往堅冰難破、陋習難改。一線教師們,既有改革的願望,又有傳統教學的慣性,特別是老教師,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教學體系,並已駕輕就熟。雖然我們不能說這些做法都是科學有效的,但的確花費了他們不少的心血,他們中的部分人不願意放棄已經熟悉的東西去探索新的東西。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當新的教學理念逐步成為教師自覺的行為,學校不必再作硬性的規定了,即使讓老教師們再回到老路上去他們也不願意回去了。 當然,三所學校的改革也不是盡善盡美,特別是在當前社會、家長重視升學率的情況下,這三所學校也不能免俗,他們改革的成功與否有時候還要靠升學的成績來說明問題。為了學校的生存,為了取得好的升學成績,他們還不能完全取消學生的課後負擔。這些問題只有隨著整個國家、社會和教育改革的進展才能逐步得到解決。 |
我看「高效課堂」
在落實課程方案,規範辦學行為的今天,我們開展高效課堂的教研,是及時而有效的。現在我校從這學期開始,開展高效課堂的探討。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新課程背景下的高效的課堂教學,不是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的簡單否定,而應該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揚棄 「高效課堂」充分體現了新課改教學理念。課堂是一個舞台,人人自由,充分展示自我,我成功、我快樂。教師起引領作用,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還課堂於學生,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高效課堂的實質應重點專註於學生能否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積極的、有效的學習: 一、是自主的課堂不是自由的課堂。 在自主學習的課堂上,教師不是無所事事,而是比滿堂灌或滿堂問更費力,只是教師講解時間的調控力度加大了。學生在課堂上自主確定目標、自主實現目標、自主控制進程,成了課堂的主人,一切為自己幹活,清楚了是為自己學而不是為老師學,因而積極性大增,效率高效果好。自主的課堂上不能是那種自由的散漫的任其自然的學習,那種想學什麼學什麼、想學多少學多少的低效隨意的課堂。 二、是展示的課堂不是演戲的課堂。 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舞台,也是讓學生展示的舞台。好學生就是在不斷地表揚中,不斷地「出人頭地」中,不斷地自我感覺良好中成長起來的。後進生也是在展示中暴露不足,取長補短,奮力追趕不斷進步的。只有展示,學生才能有成功感、優秀感、羞恥感、落後感,只有展示,才能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展示形式應是豐富多彩的,唯其這樣,才能體現學生個性,盡其所長。 三、是差異的課堂不是差生的課堂。 有的教師認為,這種課堂是好學生的舞台,基礎差的學生則更差,因為他們基礎差,自學能力差,自覺性差。其實不然,參觀時在各班均沒有發現「差生」,就是沒有看到我們好多學校平時課堂上常見的打盹睡覺的、搞小動作的、嬉笑打鬧的等遊離於課堂學習進程之外的學生。他們人人都在自學、都參與研討、都進行展示,只是難易不同、深淺不同、形式不同,教師尊重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學習個性特點。教師在指導、點撥時,在叫學生展示時,更多的關注弱勢群體,關注「差生」。做到強的不下滑,弱的往上趕,共同進步,縮小差距。 |
「有效教學—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進一步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我校借鑒國內知名學校的先進經驗,結合校情,開展 「有效教學—高效課堂」的教學改革,積極探索一條「教育觀念新、教學方法活、學生訓練實、課堂效率高」的教改新路。一、指導思想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形成以「導學稿」為載體的「先學後教,訓練提升」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學定教,實現「教學合一」,從而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不僅掌握所學知識,而且掌握獲取知識的技能;激勵教師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教學行為和教學手段,增強教科研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我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形成我校課堂教學特色。二、理論支持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姆提出以「為掌握而教,為掌握而學」為主要思想的學校教學理論。其掌握學習理論的目的在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使大多數學生能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其基本觀念就是:一個人能學會的東西,幾乎人人都能學會。許多學生之所以沒有取得優秀的學業成績,並不是由於他們智力發展不好而是學生沒有付出所需的學習時間,教師沒有給予學生恰當的教學幫助,學生學習的策略和方法不對頭,如果在這些方面加以注意,就會使每個學生獲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基於上述教育理念,教師必須摒棄陳舊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要為學生掌握而教,引導學生為掌握而學,要找到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手段,即要有正確的教學和學習策略。正如陶行知所說「與其把學生當做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的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 三、教改內容 (一)以「導學稿」為載體。 導學稿,顧名思義,強調的是「導」與「學」。「導」指的是引導、指導、輔導,突出的是「導」要落實在學生的「學」上;「學」則指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性。「導學稿」既是老師的教案,又是學生的學案,它把「教」與「學」有機結合在一起,做到「教學合一」,把學生的有效學習作為教學設計的具體要求,更具有科學性、實效性。「導學稿」的編寫形成過程可概括為「提前備課、輪流主備、集體研討、優化學案、師生共用」。 (二)「先學後教,訓練提升」的教學模式。 「先學後教,訓練提升」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導學稿」為載體,以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情感態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的,以「導學、研討、訓練、提升」為特點的學法指導教學策略體系。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較,其突出優點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自學行為,注重學法指導,強化能力培養,並注重學生間的互助交流,把學生由觀眾席推向表演舞台。 (三)教學策略。 注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引導學生的自主發展,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師生的互動交流,實現教與學的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基本包括:課前預習導學,課堂學習研討,課內訓練鞏固,課後拓展提升。1、課前預習導學。 以學生自學發現問題為出發點,要求學生課前通讀下節課所學內容,查找、整理與本課有關的知識,自主解決教材和教學要求中的基礎性問題,對疑難問題做好標記,留待在課堂上與同學合作解決或向老師質疑。預習導學的設計,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具體的問題入手,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繫,要具有引導性、啟發性、可操作性,體現導學的目的。預習導學要能體現學科特點,難度要適當,量要適中,要能使中等程度的學生基本完成。2、課堂學習研討。 課堂學習研討應以分析和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為立足點,通過檢查預習,了解學生課前準備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把握每一課的重點,著重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並藉助問題的變化和深入,提供學生進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導學生合理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總結學習中的經驗,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斷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學風。 3、課內訓練鞏固。從教材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有效學習的要求進行針對性訓練,做到精選、精講、精練。訓練內容包括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訓練設計要分層次,呈現出各個問題的梯度,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學生學習的差異,做到「同時非同步」教學,保證每個學生的有效學習。 4、課後拓展提升。 立足於課內、課外相結合,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繫,通過知識的遷移訓練,重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後拓展提升包括:一些綜合性和實踐性的思考題,供學生課後拓展探究,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供和本節課學習內容有關的輔助資料和信息資源,使課內學習自然延伸到課外,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學生在「導學稿」上填寫學後記,總結本課學習的規律和方法。當日課外作業就是掌握「導學稿」上當天的學習內容,「導學稿」以外沒有作業本。 (四)學習策略 學生學習採用「四步學習法」。 1、學生在接到「導學稿」後,必須認真完成對相關教材及「導學稿」的學習,解決基礎題部分,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做提高題,碰到生疏的難以解決的問題要做好標記(用鉛筆作答),完成第一步學習。學生在本環節要做到三點:自覺、主動、獨立。 2、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進行分組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由教師講評,完成第二步學習。學生要注意作學習方法和規律的筆記(用藍色或黑色筆作答)。 3、當堂進行訓練和測試,及時得到反饋,教師綜合評析,舉一反三,解決問題,完成第三步學習。 4、課後認真做好複習鞏固,訓練提升,完成「導學稿」的疑難練習題(用紅色筆作答)和鞏固所學知識,在「導學稿」的空白處寫上「學後記」,完成第四步學習。 四、實施對象及辦法 在2009年春季試點年級組實踐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新學期,全校各年級各學科將實施教學改革。 1、相關年級組要深入全面實施以「導學稿」為載體的 「先學後教,訓練提升」的課堂教學模式,統一一份「導學稿」,切實提高「導學稿」的使用質量,要讓「導學稿」真正成為指導學生「先學」的活教材。 2、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要經過舉行公開課、示範課、課堂教學比賽、經驗交流會、專題培訓班、校本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運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能力,制定課堂教學評估標準,及時發現典型,樹立典型,引導廣大教師,不斷鞏固學習成果,不斷深化創新課堂教學方法。「課堂因互動而精彩,學生因自主而發展」突出課堂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地位,採取「同時非同步」「精講多練」的教學方法,高效地進行「後教」,保證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 3、加強「導學稿」的管理。科任教師必須在上課前收查「導學稿」,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作分析,並做好記錄,然後進行第二次備課。班主任要積極協助科任教師,密切配合,加強對學生使用「導學稿」的管理,相關領導要對「導學稿」的形成及管理實行兩周一次檢查,切實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變學生被迫學習為主動學習。 4、抓好「四清」落實,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是學生自我檢測、自我更新、自我補「缺」的重要方法,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堂堂清、日日清」由任課教師負責組織落實,精選當堂訓練題和作業,每天抓好自習輔導與反饋。「周周清、月月清」由備課組負責組織落實,每隔兩周、每月精心組編一套練習題,並認真做好每次測試或抽查的質量分析。教務處對「四清」的落實情況要認真進行檢查,督促各責任人抓好落實。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教改領導小組,加強領導。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各教研組長下設辦公室:主任:成員: (二)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和輻射作用。 骨幹教師業務素質好、底子厚、悟性高,並能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有所創新,有所發展,學習和借鑒先進教學經驗、進行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應成為先行者。因此,要充分發揮這些骨幹教師的帶頭示範作用,組成教改工作小組,從而使教改工作由點到面,全面紮實地開展。 (三)將教改工作納入教學量化考評。 加強過程監督、檢查工作,使該項工作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之中,使之成為我校教學研究的中心工作。學校建立定期檢查制度,對「導學稿」的形成及管理每兩周要檢查一次;同時建立教學量化獎勵制度,通過年級質檢,競賽活動,會考,優秀課例、個人經驗總結、論文的評比等,對使用「導學稿」所取得的效果進行評估,表彰先進,鞭策落後,使教師爭先上游。對在教改工作中有顯著成效或巨大貢獻的科組或個人及時獎勵,並在評優選先方面予以優先考慮。 (四)建立教師業務發展性評價制度。 為了學校的持續發展,促進教師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的發展。建立教師業務檔案,記錄教師常規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學成績、教科研方面、班級及學生管理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採取由業務骨幹教師幫助指導和請校外專家指導、外出學習等多種措施,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業務水平。(五)加強學生的養成性教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政教處、各級長、班主任、科任老師要切實抓好學生的養成性教育,開展「成功教育」,讓學生體驗成功,從而培植學生的信心,激發學習興趣,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增強學生的自學意識和參與課堂互動意識,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為課堂教學改革奠定基礎。(六)加強同學生家長的溝通,爭取家長的配合。 利用《致家長一封信》、座談會等形式,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使家長對教改工作的認識、理解和支持,從而配合學校工作,加強對子女學習的督促。 (七)加大投入,保障實施。 學校要加大對教學改革的經費投入,確保教學改革所需的設備、資料、耗材、獎勵等資金投入,確保教學改革的順利實施。(八)尋求支持。 課堂教學改革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程,既有思想、觀念方面的陳腐,又有理論、技術方面的欠缺;既有大文化環境的污濁,又有經濟條件的制約,種種。在較短時間內是難以奏效的,單靠自身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需要上級領導和各屆人士的理解、幫助和支持,需要全體教職工堅定信心,需要學生及家長的認真配合。學校將邀請縣局領導、專家、學生家長給予指導和幫助,尋求解決阻礙教改工作順利推進的辦法。 在教改初始,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是難以估計到的。本次教改的主陣地是第一課堂,其核心是高效課堂,但課堂教學不是孤立的行為,它和學校管理、學生管理、教師素質、後勤保障、學校文化、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因此,不論出現什麼問題,我們都要綜合各方面的力量,全力解決。特別是課堂教學模式的創建,決非一日之功,需要我們進行持之以恆的艱苦的探索,更需要全體教師的集思廣議、通力合作,發揮集體的力量和集體的智慧。相信,在上級領導和各界人士的幫助和支持下,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來開創課堂教學改革新路。
推薦閱讀:
※民國四大名校校長都是紹興人!
※北大校長周其鳳
※北大校長周其鳳:化學歌是孩子們逼我乾的(圖)
※世界上第一所大學的校長叫釋迦牟尼
※第三屆高職校長微論壇:招生改革,高職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