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高音技巧(二)

三.共鳴箱體積的改變有一個問題,請大家加以注意,即是:歌唱時人體共鳴箱及喉頭需要隨著音高的不同而變化。關於共鳴腔體積的大小變化,在許多音樂書籍上尚未提出。為了說明這一問題,試舉一例。有一種打擊樂器,是用許多大小不同的木塊拼湊而成的,它就是木琴。木琴的鍵完全按照鋼琴的規律排列,琴鍵的下面有著一系列大、小不同的管子,低音管長、大,高音管短、小。這些管子的作用 是什麼呢?那是增加木塊(琴鍵)敲擊時的音量的。 我們唱歌有如一件樂器在發出聲音,而我們的共鳴箱則是肺與喉頭。和演奏木琴的道理一樣歌唱的共鳴箱也要隨著音高而變化,可以說所有的樂器都逃不出這個原則。如果這個原則確定了,那麼多年來聲樂理論方面的一些爭論也就解決了。 記得國內在早年的時候,聲樂方面分為兩大派,一派主張歌唱時小腹要向內收縮,另一派則認為小腹要永遠頂在下面不可以收縮進去。事實是唱高音時,共鳴箱小,唱低音時大。

四、方向與傳遠(口型) 歌唱家都希望聲音能傳遠,使後排的聽眾也能聽到,這是要在技術上加以研究的。今天,因為建築技術的發達,每間音樂廳都有良好的音響效果,這樣就為聲音的傳遠創造了有利條件。但使得歌聲能夠傳遠,仍然是我們要加以注意的問題。中古時代的教堂,往往建成圓形的屋頂,作用是先使聲音向上集中,然後聲音就會呈拋物線狀,向四周傳達。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聲音一定要先向高處集中,然後才能呈拋物線的狀態.

我們唱歌,不可能將聲音向上集中,而是應該向上前方集中,即是前額的部位。為了達到這種要求,我們不能不注意口型。有些人太過於注重口型,那也是不必要的,只要自然就行了。其實張口不是張唇,是張下顎。上、下顎有筋連住,不易張大,而唱歌的要求,是要盡量張大的。張開下顎,可使得喉嚨開大,易於取得胸腔共鳴。我們要照著打呵欠的姿態來練習張大口,多練習後,那條連住下顎的筋,就會比較松,而易於張開口了。

我們不必去注意嘴唇,張了下顎後,嘴唇自然就做對了。但在某種情形下,我們也要注意一下嘴唇,有的人的下唇因為向前伸出,是會影響到聲音高前集中的。現用圖解來說明:圖六(A)的下唇不正確,聲音象水一樣的向下流。圖B的下顎正常,聲音可以兜向上。聲音如不能集中前顎,那就不能傳遠(見圖C(1))。如能向上前方集中,則可以傳遠了見圖C(2)。

下唇不正常,也會影響到共鳴的效果。我們可作一試驗,來感覺這種影響。唱一個小字二組的C音,邊唱邊用手將下唇拉下,然後再推回,你就會感覺到 喬 共鳴時有時無。如果一個學唱的人,各方面的條件都很好,而只有這個缺點,豈不是很可惜?那就要設法改正,可以不時用手指去推下唇,或經常做將下唇收進的動作,以使收攏下唇成為歌唱時習慣性的動作。良好的發聲及適當的共鳴,會產生一種正常的音波,正常的音波也會自動在空氣中向遠傳播的。最後,別忘了挺胸抬頭來幫助聲音向上前方發出。音量

我們作任何運動,都不可以將力量用到極限,總要有一些保留。人聲不能和樂器比,是不可能發出太大的聲音的,音量最多只能達到一個(forte),超過就不合物理的要求了。一件弦樂器如果過於用力去拉,反而會變得沒有聲音的。歌唱時如想表現大聲的效果,可以採取音量對比的辦法。表現大聲的效果,可以先用小聲唱,然後襯托出大聲的效果來。如果由頭到尾都唱大聲,聽的人就不會感覺到大聲了。人聲在音量方面是受到一定的限制的,我們一定要用自然的壓力來唱歌,這樣才能省力、能持久。

第三章練習

一、練習的重要任何運動的技能,都由練習得來,如果成為一種習慣,在運用時就會下意識地把這些技能發揮出來,而不用分神去注意它。正如學駕車一樣,初學時,要注意如何去操縱,以及注意那些操縱的設備,而無法去注意路面的情形。如果我們注意路面,可能會手忙腳亂,換不到操縱桿,或踏錯了制動器。到學習純熟後,一切的操縱動作都成為下意識的了,才可能全神貫注在路面。到考取了駕駛執照後,經常駕駛時,根本有用去注意機器的操縱了。唱歌的一切技術,等於駕車在路上行駛一樣。我們唱歌時,決不可以再分神去注意一切技術。有人在唱歌時,一手摸著肚子(呼吸),一手握著耳朵(共鳴),那是不可能唱好的。一切方法,如果由練習而獲得,才是真正的獲得。但獲得方法後,仍要不斷地練習,如停止練習,所獲得的方法會因之而生疏,甚至忘記。運動員要參加運動會,不是在臨時才練習,要經常保持練習。我們在當學生時,不可能每天和老師上課,最多每星期兩次,即使明白了老師的方法,但不經過練習,仍舊是不能獲得的。

摘自陳凱音樂之門http://hi.baidu.com/chenkaimusic/blog/item/0830960a2553441d95ca6b47.html


推薦閱讀:

平仄互換技巧
作詩技巧
excel技巧:與身份證有關的5個Excel函數公式
小玄關大智慧,玄關裝修小技巧點亮家居
[轉載]三角伸展式初學者練習要點及技巧詳解(視屏)

TAG:高音 | 突破 | 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