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是「爆炸」還是將「暴減」?
中國人口是「爆炸」還是將「暴減」?
劉忠良
近日CCTV《對手》欄目播放了《二胎,你會生嗎?》,對於其中的中國人口爆炸論調,實在不敢恭維。當主持人問如果開放生二胎之後會不會帶來人口生育的高峰時,工人日報要聞部主編石述思說:「這還用問嗎,這是偽命題,中華民族發言能力(生育能力,或生孩子願望,可能是口誤)是舉世聞名的,計劃生育國策推行三十多年,我們人口依然在迅速增加,中國有一句話一定得記住,中國的改革不怕慢就怕占,全面放開二胎一定是災難。」
接著茅倬彥博士反駁說生二胎不會導致生育高峰。石述思說:「歷史已經證明了,我們推行一胎政策,我們的人口還在繼續增長,放開二胎,人民自覺性突然提高了,這個神話你們信嗎?我反正不信。」
廣州市社會科學研究員彭澎說:「我們解放初是四億五千萬,到改革開放之初是9.63億,那麼增加5個億,就是不搞計劃生育增加了5個億,搞計劃生育,改革開放之初到現在13億,增加了4個億,也就是說我們既使是搞計劃生育也生了四個億,前三十年不搞也是五個億,我們生二胎並不是說馬上就會增加多,這是一個信號,這個政策的信號,這個價值的信號,這樣會放鬆我們的生育觀,所以大家都會拚命地生了,我認為會帶來這樣一個效果,我相信在座的白領會堅守,但很多人會放鬆。」
首先,筆者要彌補一下石述思與彭彭先生對人口增長問題的無知:人口增長分兩種,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自然增長又有兩種因素,壽命延長或多生孩子了。一對夫婦生兩個孩子,前代人與後代人同樣多。但考慮到兒童死亡和性別比失衡等因素,在發達國家也至少需要一對夫婦平均生育2.1個孩子才能維持人口世代更替。在中國,由於兒童死亡率和性別比失衡都比發達國家高,現在則需要一對夫婦生育2.3個孩子才能維持人口世代更替。所以,生兩個孩子,或者說在中國夫婦平均生育2.3個孩子,都不能說多生孩子了,因為這僅僅是維持世代更替嘛,如果說這樣也是多生,生育率持續低於世代更替水平那一定意味著民族的衰亡。
1950年中國人口5.5196億,人均壽命約35歲。現在中國人均壽命74歲,是1950的兩倍多,這就意味著,即使中國的生育率一直維持在世代更替水平,人口也會從5.5196億變成11.67億。按照世代更替標準,如果說中國人多生了,那60年就多生了1.727億人。而人均壽命延長導致人口增長6.15億,占人口增長量的78%以上。
我們可以打一個比方,假設開始時人均壽命為35歲,生孩子的年齡統一為20歲,在一對夫婦生孩子之前,這家人只有兩個人,因為這時按平均人均壽命計算父母已經過世了。當這對夫婦生兩個孩子時,這家人口就變成了4人。後來,人均壽命延長了,變成了74歲,當孩子的孩子再生兩個孩子時,這家人口就變成了6人。在這個簡單的例子中,一對夫婦生兩個孩子就可以使人口增長到原來的3倍,這就是為什麼生兩個孩子人口也能增長的原因。
我們可以繼續上述假設,如果有兩對夫婦,在生孩子之前,是4個人。後來壽命延長,各生一個之後,人口變成6人。假設孩子是一男一女,兩家兒女成親組成一家,這對新夫婦也只生一個孩子,加之壽命延長,這時這個大家庭就變成了7人。在這個簡單例子中,一對夫婦生一個孩子,但由於壽命延長,人口由4人變成7人,增長了75%,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一胎政策30年人口仍增長的原因。
可是,中國人的壽命不可能像過去那樣60年那樣再翻一番,中國人更不可能長生不老。如果一對夫婦一直只生育兩個孩子,即222家庭結構,雖然前期因壽命延長有人口的大幅增長,但這種人口增長遲早會停下來。如果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年輕的人口結構和人均壽命的快速延長也會造成人口增長,但這種增加不會持續太久,隨後就會面臨人口崩潰。在上個例子中,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導致家庭人口從4人變為7人,形成421家庭結構。當最老的一代死去時,這個家庭就會從7人劇減至3人,減少57%,人口崩潰!
這位廣州市社會科學研究員彭澎認為,一放開二胎,「大家都會拚命地生了」,這更是對人口規律的無知!世界人口歷史,尤其是發達國家的人口歷史表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育率會自動降低,最後降低到世代更替水平以下,面臨人口減少。因為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養孩子的成本增長速度高於人均收入增長速度,比如說以前只上小學,現在要上大學;以前大班制,現在小班教學;以前小學畢業教小學生,現在本科或碩士畢業教小學生,必然導致養孩子成本過快增長。同時,養孩子的收益也越來越社會化,比如說養老社會化了,人人都可以享受別人生孩子的養老收益,但大家都不必向生孩子的人支付養孩子成本;養孩子的花費變成企業的銷售收入和利潤,養大的孩子會變成企業的新員工,但企業不必支付成本;孩子變成勞動力,向國家納稅,養活政府,但政府卻負責養孩子成本。所以,經濟發展一邊會造成生養孩子成本快速上升,另一邊又造成養孩子的「公共產品私人供給的悲劇」,越來越多的人不想多生孩子或不想要孩子,生育率必然下跌到很低的水平,這位研究員很是無知。
現在中華民族真的最愛生孩子嗎?中國人生孩子真的多嗎?中華民族生育文化的物質支柱是「養兒防老」,精神支柱是「傳香火」,但現在養老已經社會化了,「傳香火」成了被宰割的封建思想也被人淡忘了,所以現在中華民族已經不愛生孩子,必然導致生育率很低。在除大陸之外華人居住的地區,香港澳門台灣和新加坡生育率連排世界倒數前四名,華人在世界各個地方都是生育率最低的群體,這能說明中華民族還最愛生孩子嗎?這是對民族生育文化和現代社會經濟模式的嚴重無知。現在中華民族,或者至少說漢族,已經是世界上最不愛生孩子的民族。
2010年的《世界人口數據表》顯示:2010年全球平均每個婦女生2.5個孩子,發達國家為1.7個,欠發達國家為2.7個,最不發達國家為4.5個,而扣除中國後的欠發達國家為3.1個。據最新人口普查數據估計,中國近15年來平均為1.35個左右(易富賢估計),不僅低於發達國家,連其他發展中國家的1/2都不到。在新中國成立時,毛澤東說佔世界人口1/4的中國人民佔起來,但現在已經降低到世界的19%,近十幾年來每年兒童數量僅佔世界的11%左右,超低生育率意味著這個比例會繼續降低,這就意味著中國人口佔世界比重將持續的快速下滑。
山西翼城、甘肅酒泉、河北承德、湖北恩施等農村地區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試點「二胎方案」,但是2000年翼城生育率只有1.5,酒泉只有1.4,恩施2005年生育率只有1.47,承德現在的生育率只有1.6。這些地區位於我國中西部,當地經濟不發達甚至貧困,發展程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農業人口佔大多數,按道理說這些地區更積極生二胎,但現實卻沒有。這就意味著,即使全面放開二胎,中國總和生育率也不可能達到1.5。
按照1.35的生育率水平,人口每過一代(大約30年)減少37.5%。有人說,現在人口還在增長啊。是的,但0-14歲人口在快速減少,15-59歲人口也開始拉開減少的序幕,只有60歲以上的人口在增加,老人不死嗎?比說我說的那個421家庭結構案例,由於壽命延長導致人口由4人變成7人,但老一輩死去時人口一下子就減少一大半。這還人口「爆炸」嗎?不!由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和民族生育文化的脆弱性決定,中國不會發生人口「爆炸」,但一定會發生人口「暴減」!
附:《中國人對人口問題的20個大誤解》:對比看看您對人口問題還有多少誤解?
1、中國會發生人口「大爆炸」嗎?
中國實施強制計劃生育和一胎政策,重要原因在於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人口不控制就會大爆炸,從而使社會動亂走向自我滅亡。如一胎政策的倡導者宋健在1980年10月3日的《光明日報》上發表的一篇題為《從現代科學看人口問題》的文章中說:「現在世界人口每年增長近8000萬,如果保持這個速度,1萬年以後每平方公里的陸地上將有1萬人……即便保持每年萬分之一的增長速度,世界人口在數萬年後將增長几萬倍。全部地球表面上都住滿人。」但是,世界所有發達國家和眾多發展中國家的生育演變歷史表明,無需任何人口控制,生育率會隨社會經濟發展而逐步下降,並降低到世代更替以下水平,現在全球已經有70多個國家的生育率低於世代更替水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隨著人們思想的改變,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在極其不耐現在經濟社會衝擊的中華生育文化主導下,由經濟社會文化規律所決定,中國不僅不會發生人口爆炸,而且未來還一定會發生人口大萎縮(詳見《中華民族五千年未有之困局》)。中國現在1.3左右的生育率處於危險的超低水平,所以國民真正應該擔憂的不是人口爆炸,而是持續低於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所導致的民族萎縮和民族滅亡!中國總和生育率從1970年的5.8快速下降到1980年的2.24,這時中國應該做的應該是確保生育率不要進一步的下滑,但中國1980年卻在實施了一胎政策。1991年中國總和生育率下降到1.8,然後快速下降到2000年的1.22。雖然中國人口從1991年仍然在增長,只不過是壽命延長的慣性延續。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建國前的35歲提高到現在的74歲,也就是說中國孩子一個不多生,中國人口也會因壽命延長而增加一倍以上——即由5.5億變成11億以上。
縱覽全世界,中華民族的生育文化是最不耐現在社會經濟規律衝擊的民族,生育率很容易降低到危險的水平——港澳台生育率全球倒數前三位,華人在每一個地方都是生育率最低的群體,在同等經濟水平下中國生育率最低。世界各地華人的生育表現證明,中國根本不需要計劃生育來防止根本不存在的「人口爆炸」。計生委宣稱自1980年以來計劃生育政策使中國少生4億多人,只不過是為了引起國民對生育的恐懼,從而為自己的存在和價值作虛假的證明。據相關專家計算,即使自1979年中國的生育率不會隨社會經濟發展而降低(也即認為人類人口規律不適合中國,中國生育率30年一直不變,但這可能嗎?),中國也僅僅少生了2億多人。實際上,在此時期世界上不少國家生育率下降比中國還快。如果把這30年減少出生數的一半歸因於獨生子女政策(實際上社會經濟發展占絕對主導原因),少生的人也只是1億左右,也與「30年少生4億人」相差極遠!(王豐蔡泳《專家稱計劃生育使中國30年少生4億人非事實》)
還有人毛澤東鼓勵生育使新中國「人口爆炸」。在二戰後,全世界都經歷了一次嬰兒潮,難道是毛主席在全世界鼓勵生育的結果嗎?在缺乏避孕條件下,鼓勵生育與不鼓勵生育是一樣的,因而這時母親已經自然發揮了最大生育能力。中國在1953年就開始了計劃生育試點,在1971年全國城鄉計劃生育工作就已經全面開始,說中國在1980年才實施計劃生育並把人口多當成許多問題的根源而歸罪於毛澤東其實就是想利用「文革」等錯誤來混淆視聽、誤導國人。
2、中國窮是因為人口多嗎?
中國人怪中國人口多,並把他當作中國貧困的根源,當作發展的負擔,難道人口少了就更富裕了,人口少了就發展更快了?如果說人口多,中國人口密度世界排名第72位,排在中國前面的既有日本、新加坡、英國、德國、瑞士、荷蘭、比利時等富國,也有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等窮國,沒有證據可以證明人口多就窮。在人口密度小的國家中,即有加拿大、澳大利亞這樣的富國,也有蒙古、玻利維亞、巴布新幾內亞、馬達加斯加、波札那、剛果等人口稀少自然資源豐富的窮國,沒有證據證明人口少就富。過去我們看到東亞四小龍發展快,我們就以為人口少就容易發展、人口絕對數量大就不利於發展。但現在人口最多的中國和印度發展最快,我們還能堅持認為人口少更容易發展嗎?說人口少容易發展豈不等於說中國34省分34國發展更快?顯然不是,而是統一人口多發展更快,這也是歐盟一體化和世界其他地區一體化發展的原因。即便是東亞四小龍發展快的時候,世界其他小國還有幾個發展快的?沒有充分的理由證明人口少發展快,倒是人口多了市場大有利於經濟發展。中國窮並不是因為人口的多或少,而是中國和平穩定的進入現代發展的時間太短了,儘管現在很快,但歷史留下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太長了。日本在明治維新前和我們基本一樣,但國家制度改變後就迅速富強起來。歐美比我們富,是因為他們現在經濟發展的時間遠遠比我們長。東亞四小龍比我們富,是因為他們在我們改革開放前遠遠比我們發展的快。改革開放後,我們人口更多了,但發展是更快了。印度在1991年也學中國邁向市場經濟體制,雖然也人口更多了,但發展也更快了。所以中國窮不能說是因為中國人口多。
所謂發達國家,是社會經濟法律制度先進。這個先進的程度,取決於國家的制度、發展道路、發展時間、發展速度和由教育文化社會等所培養出的國民素質。美國人口是加拿大的十倍,加拿大人均資源約是美國的十倍,人口多並沒有制約美國發達,反而美國比加拿大還富裕一些。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達的程度,與資源的多少無關。日本絕大多數資源依賴進口,這並沒有阻礙日本成為發達國家。所謂經濟發達,也就是生產力水平高。生產力的提高,其根本是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是人研發的,而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人口多自然有利於科技的發展。一方面,人口多,科研人員多,知識技術創造的天才也多,有力促進了科研的進行;另一方面,人口多,市場大,知識技術創新的利潤大,市場推動力強;再一方面,人口多,支撐科研的財力就更雄厚,工業生產體系更龐大,可以提供更強大的物力財力支持。因而人口多實際上是非常有利於走向發達國家的,這就是為什麼發達國家中的人口第一大國——美國一直是發達國家發展和世界發展強勁推動力的根本原因。如果美國只有盧森堡那麼多人口,能有力的帶動發達國家和全世界發展嗎?如果全世界發達國家人口只有100萬,我可以確定無疑的告訴國人,他們今天的發達就根本不存在,因為沒有那麼多人口所創新的新科技,他們今天的發達是不可能的。而中國,人口多的優勢由於缺乏社會經濟條件和國家教育投入低等因素還不能立即、全部的轉化為人力資本優勢,但這可以通過一步一步的發展轉化出來。美國在二百年前的時候,日本在一百年前的時候,人均科研工作者比例有現在的中國高嗎?顯然沒有。發展是一步一步的,人口優勢遲早會隨著發展而轉化為人力資本優勢,進而人口多最終會強勁的推動中國的發展,可惜多數國人竟然不懂得這個簡單的歷史發展道理。
3、少生孩子能促中國經濟發展嗎?
不少人認為人口增長會稀釋經濟發展成果、阻礙經濟發展。是的,現在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看似人均GDP高了,更富裕了。可當父母老時,兩個退休的父母卻能去平均一個孩子創造的GDP,未來人均GDP必然會因過去少生孩子而降低。假設1980年人均勞動者創造GDP是3000元,四十年後翻四番,人均勞動者創造GDP4.8萬元。不考慮上一輩,則在1980年時,只生一個孩子的家庭人均家庭GDP是2000元,生兩個孩子的家庭人均家庭GDP是1500元;40年後,也即2020年,父母退休,這時只生一個孩子的家庭人均家庭GDP是1.6萬元,生兩個孩子的家庭人均家庭GDP是2.4萬元。在1980年時,一胎家庭人均GDP比二胎家庭多500元,「富了」33%;到2020年時,少生一個孩子則窮了8000元,二胎家庭人均家庭GDP比二胎家庭真正富了50%!少生快富是飲鴆止渴,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什麼是人均GDP?不考慮人口結構,人均GDP的意思就是勞動創造價值的平均值大小,是生產創造勞動創造價值能力的平均值,而不是人口去瓜分天上掉下來的GDP,怎麼可能因為人口減少而每個人的價值創造能力就提高了呢?人均GDP從根本上來說代表生產力的高低,而生產力的高低取決於知識技術的發展。又知識技術的發展與人口的多少成正相關,也即是人口越多知識技術發展越快,人口越少知識技術發展越慢。因而是人口增加生產力發展快,人口減少生產力發展慢。結果就是,人口增加人均GDP增長更快,而人口減少人均GDP增長變慢。況且,減少人口不可能是去殺人,那隻能是減少人口素質更高、人力資本含量更高、創造力更強的新生人口。減少人口的實際結果降低了中國的人均生產創造力,減少了中國財富創造力更強的新一代,結果是人口減少中國反而更窮。在人口減少的過程,不單單是人口數量的減少,還伴隨著人口的老齡化和勞動者比例的降低。人口老齡化,必然是收入能力降低或收入增長能力降低。而勞動者比例的降低,必然是人均GDP的降低或人均GDP增速的放緩。比如一個421家庭,當最大一代退休時,給家庭帶來收入的勞動力暴減2/3或4/7,很顯然家庭極有可能變窮。少生孩子,中國豈能更富?
經濟學家已經證明: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率遠比物力資本投資收益高,人力資本投資邊際收益遞增而物力資本投資邊際收益遞減。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才是最寶貴的資本,當今和未來時代就是人力資本為王的時代。而過去我們卻這樣認為:「人口增加,除了家庭需要增加撫養費以外,為了解決他們的上學、就業等問題,國家還需要增加教育經費、設備投資和社會公用事業經費等。請想一想,從這些方面省下錢來發展經濟和文化教育事業,將會起多麼大的作用!」這種想法,純粹是把人力資本投資當做負擔了,是極其落後且與當今時代背道而馳的錯誤思想!公民生孩子和培育孩子,本身就是人力資本投資的一部分,並且同時給國家和社會創造機會去投資收益率更高、邊際收益遞增的人力資本,讓國家和社會未來獲得更好更強有力的發展,國家和社會都「沾了」父母的「光」。生育——生了孩子並培養教育——其本身就是人力資本投資,沒有媽媽生出的孩子,沒有父母培養的孩子,哪兒還有「國家培養的大學生」和人力資本?但中國人卻看不到這個遠遠比物力資本更寶貴而且是越來越寶貴的人力資本!低生育率的日本已經向我們證明,不是真的「少生快富」,而是真的「少生越窮」、「越生越富」。2007年日本家庭平均年收入退回到了1988年的水平。而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估計日本2024年的家庭財富將降至1997年的水平。現在日本人均收入與美國相比越拉越大,日本相對於美國越來越窮。現在日本人均收入與美國相比越拉越大,日本少生孩子了並沒有更富,而是更窮;美國多生孩子並沒有更窮,而是更富。不是越生越窮,而是越生越富——因為生育孩子是進行高收益的人力資本投資,一個國家怎麼會因進行高收益的人力資本投資而致貧呢?
我們曾經認為:「當他們(孩子)能夠幹活以後,一方面對社會作出貢獻,另一方面也要消費社會上生產的物資。對國家來說,如果工農業的勞動生產率還很低,物資的生產還不豐富,人口增長的快慢,就會直接影響現代化建設所需的資金的積累。人口增長過快,資金的積累就會減少,人口增長減慢,資金的積累就會增加。」所謂資金增加,用馬克思的話來說就是把剩餘價值轉化為投資資金。人口多,人口增加,創造價值和財富也增加,況且新增人口(也即新生代)創造價值能力是跳躍式提升(相比於父輩),人口增加最終不會降低資金積累。若從生產力和科學技術角度說,所謂資金積累,只不過是通過貨幣來支持新的技術運用或使擴展現在技術的運用,從而提高生產力水平,也就是把知識技術轉為生產力的過程。而人口增加,尤其是新增人口是極富知識技術創新能力的新生代,會更快的推進知識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從而加快生產力水平提高,從而根本和長遠上增加人均資本。
抱怨人口多「消費社會上生產的物資」,那我們生產物資不就是為了人民消費嗎?難道是為了生產而生產?在當今時代,可以說,沒有消費就沒有財富。在分工和市場經濟下的今天,沒有消費,誰還生產「物資」?我們中國內需不足,逼著我們依賴出口,不是「讓外國人消費我們的物資」嗎?是不是大家都不消費就生產更發達了?如果那樣,估計除了自己用的那一點之外都不再生產了,結果將造成嚴重的生產力浪費和人民生活損失。生產和消費是經濟硬幣的兩面,經濟的發展需要兩者的協調,任何一方的不足都會導致另一方的過剩從而危害經濟發展。在全球生產過剩消費不足的今天,消費對經濟發展更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尤其是產能嚴重過剩內需嚴重不足的中國更是如此。強制計劃生育和一胎政策大幅減少孩子,從嬰兒需求,到兒童需求,到少年需求,再到青年需求和中老年需求,都會依次大幅減少。減少孩子,導致下一代人的內需不足,必然降低中國現在產能的利用和勞動者勞動創造潛能的發揮(因為生產需要消費來支撐),直接減少GDP。現在孩子少了,兒童教育需求減少了,小學倒閉教師失業,這只是計劃生育對中國產業影響的開始。依次人生成長中的各種需求人口的減少,中國產業產業將經歷一次大清洗。現在是小學倒閉(中國小學從1996到2009年倒閉57%),明天接著就是大學、汽車、房產等眾多行業的倒閉潮。
少生孩子,低生育率,必將使中國人口快速老齡化,人口老了的國家豈能發展更快?在重老齡化社會,養老負擔極重,社會資源被迫更大比例的投入養老,嚴重搶佔用於發展的資源,這豈能有利於中國發展?面對老齡化飛速發展和未來的重老齡化危機,有人以為提高勞動生產率就可以了。殊不知,跨國研究表明,由於老齡化降低人口活力、創新活力、經濟社會活力且惡化投資預期,老齡化是十分不利於生產率提高的。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日本工業部門的投資大致相同,但美國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明顯超過日本。目前日本的投資額比美國多三分之一,但勞動生產率仍落後美國近20%。
有人認為未來機械化、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成為經濟大國或經濟超級大國不需要那麼多人。按此說法,日本GDP應該超過美國,因為日本自動化和機器人發達嗎。但現實是嗎?所謂經濟,簡單的來說就是人的生產和消費活動,生產多少要看市場能購買多少。若不考慮凈出口,一國的GDP就是國內消費(廣義,包括投資品消費)是多少。消費分最終產品消費和投資消費,最終產品消費取決於人口和生產力水平(暫不考慮分配和貧富差距等因素),同等生產力水平下就取決於人口數量和人口結構;投資消費是最終產品消費的引致需求,因為投資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居民最終產品消費,所以投資消費受人口變動和知識技術發展的根本性影響,隨人口增加和知識技術增加而加速增加,而知識技術發展又是人推動的,因而人口變動就決定投資消費的大命運,比如說人口決定未來美國投資消費比日本多且增長更快。所以從消費角度上講,人口決定經濟的大命運,未來只有大人口才能有大經濟,人口小國是不會在未來成為經濟大國的。
從生產上講,所謂GDP就是附加值(增加值),也就是人勞動所獲得的價值。現實世界也就如馬克思的價值規律那樣,勞動才創造價值,而所謂機器創造的價值只不過是機器的折舊(物化的活力的,價值轉移到所生產商品中)、平均利潤率導致的價值轉移和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獲得的超額利潤。如果日本停止創新,很快日本的產品就會賣不出去,然後日本那些高效率的機器就不能創造附加值(也即GDP)了。所以,勞動價值論是正確的,期待依靠所謂機器創造價值從而成為經濟超級大國是不可能的,在知識經濟的時代更不可能。未來的經濟大國,是靠更多的創造性勞動創造出更多的價值,而這必須是人口大國。有些人可以說現在農民創造不出多少GDP,但不代表農民的兒子或孫子就不能創造很高的GDP。在200年前,美國、日本也不是以農民為主嘛?中國要崛起,要切切實實的成為經濟超級大國,必須有充足的人力資本和人力資源。所以,從生產角度上講,仍然是人口決定經濟的大命運,未來只有大人口才能有大經濟,一邊少生孩子一邊又想成為或保持經濟大國地位純粹是自欺欺人!
面對即將面臨的勞動力總量的減少,有人認為城市化就可以解決了。在現在的農村,二三十歲的年輕勞動力絕大部分已經實際轉移到城市,農村剩下的絕對多數只是中老年勞動力。現在在城市的年輕農村勞動力還沒有完全城市化,即在城市還沒有房子還沒有完全成為城市人,即使現在開始加速推進真正城市化進程,什麼時候才會輪到這些農村中老年勞動力?恐怕等到可以讓這些勞動力真正城市化的時候,他們已經變成需要城市負擔的老人了。而最具生產創造活力和代表中國未來同世界經濟競爭的年輕人口,正在快速減少,現在的超低生育率決定中國未來的勞動力尤其是年輕勞動力必將崩潰式的減少,未來中國的經濟非現在鼓勵生育而不可拯救。
4、少生孩子、減少人口能緩解就業壓力、提高工資嗎?
我們總認為「人口多,就業壓力大」,中國人總把自己的就業難怪罪於自己同胞多上(中國人多,不是自己同胞多嗎?),好像減少了自己的同胞就能降低自己的就業壓力。人口創造需求,需求創造就業,就業容納人口,怎麼人口多就業壓力就大?如果說人口多就就業壓力大,那是不是歐洲合成一個國家就業壓力更大了,美國50個州分成50個國家後就業問題就不存在了?此說法是十分顯然的可笑謬誤之談,卻成了中國人的真理,並且希望通過計劃生育來少生孩子從而降低就業壓力。但經濟規律決定這隻會相反,少生孩子只會導致就業壓力更大。從孩子出生到大學畢業,這些未參加勞動的人口創造了大量消費。少生孩子,必然減少孩子的相關消費,特別是孩子創造的消費多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因而少生孩子必然增大就業壓力。況且,孩子需要人照顧,少生孩子則提高就業參與率,尤其是女性的勞動參與率,進一步增加就業市場的競爭壓力。也許有人說孩子終會長大並進入就業市場。是的,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也要就業崗位,但是這個年齡段也是人生消費最旺盛的時候,汽車、房產、各種電子電器等這時會被他們大量消費甚至是提前消費。就業來自消費需求,需求創造就業,他們旺盛的消費所創造就業崗位大於他們的就業需求從而降低就業壓力,而未來勞動力的減少只會與此相反增大未來年輕人的就業壓力。在少生孩子、人口減少的同時,也會伴隨勞動力老化,由於高齡勞動力流動性差、重新培訓的費用高、接受新技術速度慢,很難適應產業調整的要求,這就會造成結構性失業,使社會失業率上升。與此同時,高齡勞動力與年輕人的就業競爭將明顯的顯現出來。由於老齡化嚴重,預期差,對政府和社會的養老能力的不信任導致高齡勞動力不願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與此同時,高齡勞動力有經驗,且願意接受更低的工資,結果給年輕人造成很大的就業競爭壓力。例如,日本在1990年代老齡化的速度非常快,10年之間老齡化從13%上升到17%。日本在1990年的失業率為2.1%,2001年失業率上升到5.6%。同時青年失業率持續上升,2003年日本15歲到24歲年齡組的平均失業率高達13.2%,致使日本年輕人自殺率世界第一。在任何一個國家,總是孩子與年輕人口超前消費而中老年人口滯後消費,低生育率、老齡化的必然結果就是消費需求長期不振。一切投資需求皆源於最終消費,而一切最終消費都源於人的需求,低生育率、孩子與年輕人口減少、人口萎縮的必然結果就是投資需求長期不振。由人口經濟社會規律的總和所決定,任何一個經濟體,長期的生育率低下最終會導致長期的「失業魔鬼」和青年失業問題。
由於少生孩子一邊減少孩子需求從而減少就業崗位,又一邊提高就業參與率、增加就業崗位競爭,所以計劃生育反而提高了就業壓力。由於就業壓力增大,必然不利於工資的提高。計劃生育使中國人口老化,年齡活力降低,創造力下降,國際就業競爭力降低,顯然也不利於工資的提高。工資提高的長遠動力來自科技發展,少生孩子減少人力資本放慢科技發展速度,自然不利於工資的長期提高。
其實,人口多反而更可能就業壓力因此更小一些。中國許多企業和產業的競爭力本身就來自中國的人口多市場大和人口多生產創造隊伍強大,如眾多人口所創造的龐大市場與強大的科研隊伍使中國機械製造業迅速崛起,並很快出口到國外,這種競爭力就是由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所創造的。人口多讓中國企業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大幅提高了,中國人的就業崗位國際競爭力也就強了。同樣,許多外資企業看好中國並爭相優先向中國投資,也是因為中國人口多所以市場大且人力資源豐富。眾多人口讓中國獲得強大的國際資本與技術吸引力,讓它們優先流向中國,亦增強了中國人的就業崗位國際競爭力。由於人口多,強大的科研隊伍、雄厚的財力支持和巨大市場的拉動,大大提高了科技進步的速度,就會帶動大量對新知識技術的投資和創造許多新的就業崗位,人口多更有利於就業崗位的創造。
有人說多生孩子會有更多的人進血汗工廠。其實恰相反,少生孩子大量減少內需,就業壓力大,被迫依賴出口,而依賴別人自然就缺乏維持尊嚴的砝碼,因而少生孩子更容易出現血汗工廠。
現在中國的就業壓力,重要原因是由於貧富差距、低工資、廣大勞動者收入低、政府社會保障投入低等造成的國內消費不足,城市化和第三產業發展不足、民營企業與中小企業發展不足、政策法律環境、壟斷、金融、高行政成本高地價房價高稅費成本等造成的就業崗位創造不足,及教育結構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大學生就業結構與產業企業結構不匹配、獨生子女就業心裡等所造成的,與人口多少無關。
5、中國不計劃生育就養不活自己嗎?
我們計劃生育,努力少生孩子,一個重要擔憂就是怕養不活自己。古代中國養活了世界上1/3的人口,難道當今中國人就沒有智慧養活佔世界1/5的人口嗎?水稻產量比中國低的孟加拉國人口密度為1109人/K㎡,沙漠上極其缺乏水和耕地的以色列為325人/K㎡,比中國山多山地佔國土60%的韓國為490人/K㎡,而中國僅為137人/K㎡。按人口密度計算,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可以養活33億印度人、105億孟加拉國人、47億韓國人、34日本人、31億以色列人、24億英國人、23億德國人、38億荷蘭人,難道中國人在這片土地上沒有智慧和能力養活13億或20億中國人?
中國人均農用面積世界排名第32位,中國人均耕地世界排名第35位,人口密度世界排名第72位,在世界上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均靠中前位。況且,由於中國的非耕地性農用地面積很大,中國有利用非糧食食物資源的巨大潛力,中國水域、草原、山地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農業專家張福鎖認為,僅把現在農作物品種的優勢發揮出來,中國就至少有50%~60%的潛力可提高。況且,通過改造中低產田、興修水利、擴大灌溉面積、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等工程和生物措施等措施,中國的糧食產量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西藏之水救中國》認為如果從青藏高原調水到中國大西北,僅此一項中國就可以輕鬆地吸收和容納5億人口。按照國際標準,人均0.8畝地就可以實現糧食自給,中國人均1.4畝,離開這底線還很遠,所以中國現在有拋荒嚴重、賣糧難、糧價低等現象。按照目前0.8畝的糧食自給標準,這就意味著中國可以養活近23億人。現在中國耕地18億多畝,每年生產糧食1.1萬億公斤,中國青年報編輯童大煥說如果精耕細作,以現在的農業生產率,只須種7億畝地的糧食就能每年生產1萬億公斤(再用3億畝種菜,剩下8億畝還可以用來建別墅[開玩笑]等)。而且,科技還在繼續發展,中國的人口承載力遠遠高於中國現在及未來的人口數量。即使不計劃生育,即使是中國從1980年就開始鼓勵生育,按照生育率隨社會經濟發展降低的規律和中華生育文化的脆弱性,未來中國人口也不可能達到20億,我們真的有必要擔心養不活自己嗎?
人口才是一個國家最大最根本的財富,資源只不過是一次性的買賣。為什麼我們寧願荒著自己的土地而不去養活更多的財富?為什麼我們寧願讓自己未來的人口承載力大量閑置也不去養活更多的炎黃子孫?為什麼我們寧願讓自己的民族、國家、經濟、社會陷入未來發展的危機也不願讓閑置的土地去養活更多的中華兒女?
6、中國需要為節約資源而減少人口嗎?
認為中國計劃生育必要的一個理由,就是怕資源不夠用,但人口減少就夠用了嗎?比如說石油,中國一個孩子也不生,能讓人類多用多少年?所謂資源,也就是在一定知識技術下可以利用的物質,如鐵礦是不是資源取決於人類有沒有煉鐵的技術。人類的資源根本取決於人類知識技術發展的程度,而人口恰恰最有力的促進知識技術的發展。隨著全球化發展,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資源實際是沒有國界的,根本不存在節約資源留給自己子孫後代的現實條件。資源少了你會買,你並不少用(加上科技節約的);資源多了你會賣,你並不多用(因資源多了浪費的除外)。一切的世界經濟活動和世界貿易,都包含著資源的轉移。不僅直接資源貿易是如此,還存在更多的間接資源貿易——除直接資源貿易外的其他實物貿易(如汽車、鋼鐵等)和和非實物貿易(如服務、技術貿易等)都發生著資源的轉移,因為無論汽車、鋼鐵還是服務、技術,其生產過程都要消耗資源。而我們中國少生孩子無論是節約中國的資源還是節約了世界其他國家的資源,其實只不過是把我們中國少生孩子節約資源服務於其他國家的人口(比如印度),是以消弱中國而強大他國。現實的世界時:無論資源再豐富還是嚴重缺乏資源,你使用的資源取決科學技術發展、你對資源的有購買力的需求、世界生產的供給能力和國力的保障,與自身資源的多少無關。澳大利亞人口少,不會一個人吃三個人的飯;日本人資源少,也不會餓肚子,連我們這個第一鋼鐵生產大國還要進口它的優質鋼材。所以資源根本不能制約中國經濟,要不然日本怎麼就成為經濟大國了?
我們人口多了,經濟實力強了,需求量大了,我們就可以到世界各處開發資源、入股礦藏。況且,人口多了,民間正在使用的資源和民間儲備的資源也多了。萬一突然來了戰事,軍隊可緊急動用的資源也多。假如中國人口萎縮成現在的1/10,那中國軍隊可緊急調用的民間資源也就下降90%。看那種情況資源更安全?資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經濟與科技的變化而不斷變化。人口多了,科研隊伍強大了,經濟實力強了(經濟支持),新資源的市場大了(降低成本,提高預期收益),資源開發的速度就大大加快了。如核聚變(像太陽一樣,沒有核輻射),如果中國能率先完成技術開發工作,那就永遠解決了能源問題,而且清潔乾淨。實際上,所有的資源,不是可以循環使用的就是可以替代的,不存在真正資源枯竭。況且絕大多數資源都可以循環使用,如各種金屬,用來用去還在地球上。人消耗資源的速度是減法,可人創造資源的速度卻是乘法。乘法比減法要快的多,那計劃生育一定是大大降低中國未來開發新資源的能力。結果一定是,少生孩子只能降低中國的可用資源量,尤其是人均新資源量。特別是,隨著發展,無論是邊際人均GDP資源需求還是邊際GDP資源需求都有遞減的長期趨勢,但隨著經濟水平發展和實力提高,對資源的單位貨幣購買力卻不會降低,實際其貨幣還更受歡迎更堅挺(尤其是大國),而且其新資源的開發能力和資源轉換能力更強,所以經濟實力發展在提高獲取資源能力的同時還相對降低了資源需求,反而資源更安全。四大洋、南北極、月球、八大行星和小行星等,都是人類共同的,它們的資源量是中國實控國土資源的百倍、千倍、萬倍,但這些資源是要靠實力爭取的。而我們中國,卻自己縮減人口,預備萎縮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等於把這些資源預送給別人,最終危害自己的長期資源安全。
7、計劃生育有助於保護中國生態環境嗎?
生態環境問題不是人口數量的罪,而是人的生產生活方式造成的:人口再少,只要污染,還是生態環境惡化;人口多,人人為環保努力,生態環境反而因人口多而更和諧。我們中國人口密度僅137人/K㎡,而日本350人/K㎡,韓國490人/K㎡,新加坡人6376/K㎡。如果是人口多造成環境差,那日本、韓國、新加坡的環境應更差。但是,恰恰相反,他們的環境很好,人口最密的新加坡反而最美麗。國土面積不變,人口越多則單位國土的環保投入越多,所以新加坡可以建成漂亮的花園城市。因而,把生態環境問題歸罪於人口數量是不成立的。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們以GDP為綱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和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的不力造成的。由於一味的追求GDP增長的速度,而對生態環境問題重視不足,因而目前中國單位產值能源消耗是日本的7倍,美國的6倍,甚至還是印度的2.8倍,而單位產值的排污量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幾倍!以這樣的方式發展經濟,環境豈不污染,生態豈不破壞?
有人拿2010年的西南旱災說事。這是天災,與人口多少何關?有人把2010年春的西南大旱歸罪於中國人口多。西南大旱是天災,難道人口少了就不發生嗎?是的,中國人口多了受災人口也多了,但同時救災的人力、財力、物力和科學技術支撐也更強大(這在2008年汶川地震也體現了出來),而且人口密度大還可以降低人均受災人的救護成本和水利工程的人均建設成本,人口多了更有利於抗天災。
人口減少,對環保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和科技發展動力都會降低。並且人口減少不利於經濟科技的發展,而經濟科技發展水平對環保發展有決定性的作用。如在國土生態方面,特別是大西北地區,由於計劃生育造成的新生人口減少從而使總人口減少,中國未來國土改造的必要性、經濟性、勞動力、財力、技術進步力量與技術人員及改造動力等均減少,這勢必與不計劃生育相比而變差。由於生態環境的承載力與環境的自我凈化力與生態狀況高度相關,減少人口將最終不利於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改善。尤其是獨生子女政策造成的急速老齡化發展、未來重老齡化和勞動力的嚴重睏乏將嚴重阻礙未來中國經濟水平的提高,而未來經濟水平提高的緩慢與困難(經濟發展困難,政府與國民還有多少心思顧環保?)無疑將大大不利於未來中國環保的發展。
主張減少人口保護環境的人認為,少生孩子、減少人口可以促進中國環保的發展,其實是相反的。計劃生育和一胎政策造成中國嬰幼兒消費和最有消費活力的年輕人口的大幅減少,造成國內市場嚴重萎縮,內需缺乏。一方面,內需缺乏就必須爭取國際市場來解決就業。落後國家要跟發達國家競爭國際市場就不得不犧牲環境成本。我國產品之所以廉價,勞動力廉價是一個方面,但那只是很小的方面,因為我國勞動生產率只是人家的幾十分之一,勞動力廉價幾乎被生產效率低下完全抵消了。大的方面在不計資源和環境成本、犧牲資源和環境。另一方面,國內市場嚴重萎縮導致就業困難,勞動力廉價,國內消費難以承擔起環境成本。徵收環境成本稅收又會導致產品價格大幅升高消費量大幅減少,就業更加困難,失業率更高,經濟更糟糕。結果,只好通過犧牲環境來解決內需不足造成的經濟發展問題和就業問題。(人口如棋《一胎化生育會導致一系列經濟危機及嚴重經濟問題》)
2008年,全國計劃生育事業費364億元,如果我們不計劃生育,拿出這364億元的一半投入環保,將是一筆多麼了不起的環保投入。如果我們不計劃生育,把計劃生育40年來所花費的巨大人力與財力投入轉為改善環境的投入,我們的環境也比現在好得多。
8、高房價是因為人口多嗎?
對於中國的高房價,有人認為是中國人口太多。其實,這種理論根本占不住腳。中國城市為什麼房價高住房難?有人認為是中國人口多,所以房價高住房難。俄羅斯人口稀少,且從1992年就不斷減少,但莫斯科照樣高房價,這還能怪人口多嗎?英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人口密度都遠比中國高,沒見他們房價很高。德國人口密度236人/K㎡,人均住房面積40平方米。中國僅為137人/K㎡,我們也按40平方米計算,全部城市化,平均樓層高度按10層計算,總共才需要5200平方公里土地,僅占國土面積的0.00054%。全國有2860個縣區,平均每個縣區僅1.8平方公里。即使是達到美國標準,人均住房面積70平方米,也僅需9100平方公里,平均到每個縣區僅3.2平方公里。如果再平均到每個鎮/街道,即使按照讓中國人羨慕的美國標準那根本不值得一提。顯然,中國城市高房價根本不是因為人口多。
莫斯科與俄羅斯遠東小城鎮的房價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日本東京市內與遠市郊的房價又大為不同。在一個區域內,如果居住的房子很少而用於工商業的地產很多,那必然有許多工作人口去競爭少量住房導致此處房價高昂且居住空間狹小,這是日本東京的典型情形。如果大家放著那麼多地方不去都擠在一起,如韓國首爾地區集中了全國一半的人口,結果導致房價高昂,這是莫斯科的典型情形。所以,人口經濟的聚集模式是導致房價高低的基礎性因素。中國中小城市發展不足(如各種經濟基礎設施與人文設施)且就業崗位創造不足,城市群未充分發展利用,人文設施(如大學)與經濟主體(如企業總部)過度向少數大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心集中,住房用地安排不足,北京等大城市攤大餅式的發展,中國人又有較為嚴重的大城市偏好,這是中國房價的結構性因素,不是人口多的問題。如果說中國人口多導致高房價,那農村的房價怎麼不高呢(如果有錢,可以家家建的像別墅,耕地很少的浙江富裕地區就是這樣!所以美國的別墅不是因為人口少,中國也可以)?
有人說,中國人口多,又處於城市化發展階段,必然房價高。所謂城市化,也就是農民變成城市人。請問一下,北京、上海、深圳等等城市,那些房子是農民或農二代能買得起的嗎?說農民或農二代導致如此高房價,顯然是可笑的。又有人說是中國第三次嬰兒潮「80後」導致高房價。「80後」今年最大的31歲,最小的21歲,多數還剛剛開始工作或沒有工作。除了占「80後」人口少數的「富二代」與極少數白手起家的年輕富豪,還有多少「80後」買得起這麼貴的房子?顯然,說「80後」把房價推那麼高也是可笑的。據國家電網對660個城市統計,有6540萬套住宅半年電錶讀數為零,顯然這不是農民或「80後」買下的房子。
那是什麼因素導致中國如此高房價呢?先說一個專家常說的,那就是中國的土地制度和土地財政。政府壟斷土地供應,有壟斷必導致稀缺和高價格,土地供應稀缺且價格高昂,房價怎麼會不高呢?供給房子,必先供給土地。從供給角度上講,解決中國高房價,必須首先解決中國的土地制度問題。但現在土地財政和房產GDP、稅收已經成了許多地方政府的命根子,依賴他們改變是不可能的,除非有制度保障民眾可以要求他們立即改變——不改變我就不讓您當官或當人大代表了。也許有人說,要保護耕地,所以政府應該控制土地供給。如果農村住宅按住房與非住房佔地面積比1:3計算,城市按樓層10-20層計算,則農村住宅佔用耕地是城市的40-80倍。這就意味著,每保護一畝城郊耕地,就要浪費39畝到79畝非城郊耕地,這叫保護耕地嗎?其實,保護耕地很簡單,只要制定好節約耕地的使用制定,或再規定每使用一畝耕地就要再造一畝耕地或改造耕地使之增加與使用耕地相同的產量。
土地供給決定了房子的源供給,決定價格的不可能只有供給因素,沒有供需就形不成價格,高房價的另一面就是買得起這麼貴的房子。對要城市化的農民來說,對絕大多數「80後」和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來說,他們是沒有力量把房價推那麼高的。顯然推高房價的只有富人了,但高房價就是富人惹的禍的嗎?除個別國家外,每個國家都有富人,但並不是每個國家都高房價,顯然中國高房價也不怪富人。那誰推動了中國的高房價呢?我的答案是政治改革滯後導致制度不公平、腐敗、壟斷、民眾收入低,由此導致貧富差距過大。貧富差距過大,富人集中了過多財富,他們就有錢買貴房子,況且他們可以不在乎房價。另外,貧富差距大,民眾收入低,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民眾購買力就低;民眾購買力低,中國內需就不足;中國內需不足,產業利潤(除房地產外)就低;產業利潤低,富人就不想投資實業;富人不想投資實業,股票、期貨風險又太大,那隻好又買房子保值增值和投機,導致房價高,普通民眾又被高房價剝削一次;富人不想投資實業,導致就業難,再低工資;民眾被房子、醫療、教育再宰一次,加劇貧富差距和內需不足,中國繼續低工資、高房價,直到這種扭曲的運轉模式陷於崩潰。類似於郎咸平所說:「10元的工資,兩塊錢的房子;兩塊錢的工資,10塊錢的房子。」這個惡性循環就是低工資、貧富差距和高房價。
事實上,計劃生育在拉高房價。由於計劃生育,減少了孩子需求,加重中國內需不足,從而加重富人因內需不足而投機房地產。計劃生育一邊減少了內需,另一邊又提高勞動參與率,迫使凈出口增加。凈出口增加,導致外匯儲備持續高漲,中央銀行就會增發基礎貨幣,加劇流動性過剩,讓更多的資金去炒房。獨生子女政策本身讓原本用於養孩子的錢變成炒房子的錢(對中高階層的人來說,少養一個孩子至少可以多炒一套房子),計劃生育造成的性別比失衡讓青年男性不得不買房子以「築巢引鳳」娶老婆,同時獨生子女政策也讓只有一個孩子的父母願意出高價為獨生子在大城市買一套好房子,進而拉高房價。
有人說,中國現在人口暴減一半,房價馬上崩潰。是的,的確如此,日本人口還未減少但年輕人開始快速減少的時候房價就崩潰了。但是,靠中國人口崩潰導致房價崩潰,然後經濟崩潰和高老齡化高民生壓力高年輕人就業壓力及民族國家的大衰落,這樣的結果你樂意要嗎?問問日本人吧,看看他們失落的十年又失落的十年。中國高房價不是因為人口多,住房問題有解決的辦法(如廉租房、空房強制出租等,問題不難解決,只是政府官員少了賣地皮錢、稅收和腐敗浪費),為什麼要選擇自殺的方式讓民族陪葬房價呢?
9、交通壓力是因為人口多嗎?。
認為中國人口多的人,常常舉擠公交和春運難的例子,難道人口少了中國交通就更舒暢了?巴西人口比我們稀少,但里約熱內盧和聖保羅照樣人口密集。由於經濟發展對人口規模的要求和大城市對人的吸引力,無論人口多少都會往城市裡擠,你擠不擠公交與中國總人口多少無關,而是與經濟發展水平、城市交通建設、城市規劃(如北京的攤大餅式擴張)和你願不願做城市人有關。香港人口極其稠密,但香港交通很順暢,倒是內地城市老堵車。再說春運。中國人均鐵路里程只有一根煙的長度,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這顯然不是因為人口多。春運難,真正原因在於:1、鐵路投入不足;2、戶籍限制,讓農民工被迫到處流動;3、經濟發展不均衡,導致勞動力與就業崗位分布錯位;4、鐵路經營壟斷,體制沒有活力;5、中國春節的習俗影響。其實,無論是城市交通還是鐵路,人口多可以使交通更便利。城市交通最快的是地鐵和輕軌,但建設與運營成本大,只有足夠數量的人口才能降低人均成本到經濟適可的程度。在北京、上海工作的人都可以感受到坐地鐵是最快捷的交通方式,而在中小城市,由於人口不足,是使用不起地鐵的。鐵路也同樣如此,比如京津高鐵、京滬高鐵讓京津滬的交通更便利,而鄭西高鐵還迫使鄭州至西安的航線全部停飛,人口多讓這些固定成本高昂的便利的交通方式得到更好的發展,反而使交通更便捷便宜舒暢。航空也是一樣的,人口多,機場分布與航班更密集,交通更便捷。如澳大利亞,由於人口稀少,就沒有發展高鐵的必要,機場、航班相對廣大領土也比較稀少,長途交通因而就沒有中國、日本快捷。再如城市郊外或其他人口稀少地區,由於人口太少,公交班車很少,結果交通更不方便(而人口稀少地區連公路鐵路等都不方便)。
10、減少人口能提高人均醫療、教育等公共投入水平嗎?
有人認為,人口少了,國家投入的人均醫療教育水平就高了。按此邏輯,是不是小國的人均教育投入就比大國高了?或者說中國34省看做34個國家是不是人均醫療教育的國家投入就提高34倍?國家收入來自稅收,而稅收來自勞動者的生產創造。人口少了,勞動者少了,國家收入也就少了,人均醫療教育等國家投入並不能提高。相反,人口多了,像研發、國防、一些固定資產投資等方面的人均支出就降低了,反而可以在醫療教育方面投入更高。另外,在人口減少的過程中,人口老齡化嚴重,老齡人口比重大,經濟發展困難,養老投入比例太大,反而不利於人均醫療教育養老等公共投入水平的提高。現在少生孩子,看似可以提高孩子的人均教育投入。但是,未來老齡化嚴重,養老負擔很重,少生孩子減少人口最終不可能提高人均醫療、教育等公共投入水平,反而在未來長期的降低。
現在少生孩子,能為國家(政府)節約多少資金?據不完全估計,2005年中國各級政府官員公款吃喝花費3000多億,公車消費3000多億,公款旅遊出國考察3000多億。如果在這個9000多億裡頭節省出3000億並投資到教育,那中國教育每年就多了3000億,完全可以保證全中國所有的適齡少年兒童讀完高中,不要說免學費,連書本、文具、校服、午餐都可以免費提供(王鑫海)。中國行政支出世界第一,但中國國家教育投入卻世界倒數。要提高人均公共投入水平不是要少生孩子,而是應該減少政府與官員的浪費。
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國家投入一直很低,父母投資的比重很大,人力資本投資的成本主要是個人的,但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主體卻是國家與社會。如果按照「誰收益誰支付成本」的原則,不應是父母向國家支付所謂的「社會撫養費(也即是超生罰款,其實大部分變成了各色各樣的行政成本)」,而應是國家與社會向父母補償「人力資本投資成本」和「養老投資成本」。父母所得的人力資本投資收益和養老投資收益一般不會達到其投資所創造總收益的10%,而90%以上的投資收益被國家與社會拿走了,所以國家應至少向父母支付「從孕育到畢業」90%的費用,否則就是對父母的不公平。而徵收「社會撫養費」的理論依據則是完全不成立的。
我們現在少生孩子,看似是少「佔用」了社會資源,但未來提供社會資源的勞動人口就大幅減少了,難道少生孩子不是在透支社會資源嗎?老年人疾病多,病情往往比較嚴重,需要消耗更多的資源。據國內外大量資料分析,退休職工醫療費用與在職職工相比約為3:1,有的國家甚至達到5:1。由於扶養老年人與扶養少年人所需社會資源不同,負擔也大不相同。各國研究結果都得到相類似的結論:撫養一位老人的平均費用與大致是兒童費用2到3倍。而隨著壽命的繼續延長,未來高齡老齡人口養老費用將會更高,養老人要比今天養孩子的成本高的更多。在中國,1980年少養一個孩子能夠為社會節約多少「社會資源」而這個孩子以後又可以創造多少倍於此的價值?現在不鼓勵生育不投資孩子,明天我們還有什麼社會資本?不要斷送了未來!
11、少生孩子能提高中國人口質量嗎?
首先少生孩子最終不能提高人均教育投入,這在上節已經說過。其次,人口素質(人口質量)和人口結構密切相關。由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迅速,人口素質的代際差別較大,但計劃生育不可能去殺現在的活人,只能減少人口素質更高的下一代,自然平均人口素質就降低了。第三,少生孩子使我國未來老齡化嚴重,降低了國民年齡活力,因而不利於人口素質的提高。第四,人口素質的提高不僅僅是一個孩子投入資金多少的問題,更是一個成長環境的問題。但現實卻表明,獨生子女政策不僅是破壞了傳統優秀文化傳承,更重要的是它嚴重損害了孩子的成長環境,使獨生子女的成長問題十分突出。第五,計劃生育系統龐大,本身就要耗費許多財政資源,如果把這些資源都用到教育投入上,中國教育會更好。第六,計劃生育給所謂「超生」家庭沉重罰款,這無疑要減少父母對孩子營養教育的投入。第七,強制計劃生育的讓那些所謂的「超生」父母東躲西藏,孕婦流離顛沛,降低了新生兒的素質。第八,計劃生育對城市人和國民素質較高群類限制過強,是對人口的逆淘汰。另外,計劃生育造成對所謂「超生」孩子的歧視,許多無法入戶口甚至無法升學,破壞了「超生」孩子的成長。
人口素質不僅包括文化素質,還包括人口年齡活力。從生產與創新力上講二三十歲是創造黃金期。而少生孩子、減少人口將使我國人口嚴重老化,大幅降低我國的人口年齡活力,即降低了我國的人口素質。同等教育水平,老齡化嚴重的國家人口素質一定低。只要中國的生育率一直這樣大幅低於美國與印度,中國的人口素質就一直趕不上美國,並且一定會被印度超越。中國現在比印度高的那點人口素質,一定會被中國持續的低生育率完全毀掉。最終結果是,多生孩子的國家不僅獲得了人口數量優勢又獲得了人口年齡結構優勢,人口又多又年輕,國家活力四射!而中國少生孩子不僅使中國丟失寶貴人口數量優勢又喪失本應有的人口年齡結構優勢,結果是人口衰老縮減,又少又老,社會衰微!我們到底在追求什麼?
2003年吳洪森在《關於計劃生育的另一種思考》一文中指出:「農村女性受教育程度達到高中的,生育率只有1.2的水平(也就是說提高女性教育水平可以降低生育率)。30年的計劃生育經費總值估計在3000億元,假如將這3000億元用來普及教育,就有3億人可以讀完初中。中國目前文盲和半文盲總人口只有1.8億,還可以多出一大筆錢來提供高中教育,假如教育政策傾向女性,中國不但全面掃盲,而且還多出一億多有高中畢業程度的女性。」如果中國一直把用於計劃生育的錢拿出一半還支持教育發展,我們的人口質量要比現在好的多,而且未來會更好。
12、解決養老問題的根本是生育孩子。
有人認為,未來經濟發展了,養老制度健全了,不靠孩子也能解決養老問題。按此說法,美國歐洲日本都應該養老問題更輕,因為他們經濟發達養老制度健全。但現實卻相反,那些經濟不發達、養老制度不健全但生育率高人口結構年輕的國家養老壓力最輕。養老人不是飼養動物,人的需要會跟經濟的發展而逐步提高,老人也一樣,所以說經濟發展養老問題就解決想法純粹是不把老人當人看。而制度只是個殼子,養老歸根結底是工作的勞動人口養不工作的老年人口,而不是養老制度在養老人。老人手中的貨幣,只不過是一堆紙,還必須有勞動人口把它變成真正的財富,否則它只是一堆廢紙而不能購買任何東西。無論任何養老方式,真正的依靠者和養老供給者還是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就是別人的的孩子。如果整個國家社會都沒有孩子,未來就沒有勞動者,也就不會有人給你養老,一切養老方式也都無法存在。所以,養孩子,才是解決養老問題的根本出路。由於養孩子邊際成本遞減,人力資本投資收益高,養孩子風險遠比其他投資方式低,且能解決老年依賴和感情需求問題,所以養孩子是最好的養老方式。而一胎政策,無疑讓許多國民老來窮,養老壓力沉重,甚至因獨子死亡而老無所依,尤其是對農民和城市窮人更是如此。由於獨生子女政策,未來勞動力嚴重短缺,必定會造成物價大幅上漲和服務價格飛漲,讓老年人手中的貨幣大幅貶值。由於獨生子女政策,造成中國未來重老齡化,經濟不景氣,使老年人的養老投資大幅縮水。由於獨生子女政策,未來勞動人口比例大幅下降,養老空有制度而嚴重缺乏勞動力對其投入,社會化養老方式處於低水平的瀕臨破產的運轉,老人獲得的養老資金必定相對於不計劃生育而大幅減少。由於獨生子女政策造成中國未來勞動力大幅減少,財政收入增加困難,政府對醫療、養老等民生支出必定增長緩慢或下滑,讓老人生活更加凄涼。
13、性別比失衡的確是因為人口政策。
正常的新生男嬰與女嬰的比例是103~105:100,中國的這個比例在1990年是112:100,1995年是116:100,2000年是118:100,2007年和2008年又分別達到120.22:100和120.56:100。中國只有計劃生育比較寬鬆的新疆、西藏兩個自治區和二胎試點地區性別比例正常,這表明中國的性別比失衡的確是因為一胎政策和強制計劃生育。由於生育數量限制與公民要男孩的願望相矛盾,於是許多父母便進行胎兒性別鑒定,結果造成:兒童性別比失衡程度隨胎數次序快速遞增,且「超生」代價沉重的人群所生孩子性別比失衡更嚴重。比如說,海南省在第五次普查中發現,「生產、運輸設備操作及有關人員」的出生嬰兒性別比是132.1(以女孩為100),其中一孩、二孩、三孩的性別比分別是118.3、119.4、233.3;「農林牧漁水利人員」的出生嬰兒性別比是134.9,其中一孩、二孩、三孩的性別比分別是101.9、164.6、190.4;「辦事人員及有關人員」的嬰兒出生性別比是170,「專業技術人員」的嬰兒出生性別比是221.7,「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群組織負責人」的嬰兒出生性別比是250!也許有人還認為存在瞞報女孩,所以認為性別比失衡沒有數據顯示的那麼嚴重。事實上,如果瞞報,更可能是瞞報男孩,因為瞞報的基本是「超生」孩子,即「二胎」或「三胎」,而「二胎」或「三胎」相比於「一胎」性別比失衡極其嚴重。並且,一些地方政府和計劃生育部門存在修改兒童性別比的利益傾向。所以,中國兒童性別比失衡程度更可能比數據顯示的還要嚴重。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推算,到2020年前後,中國將有11276萬25~35歲的男青年,而對應的適益婚配的20~30歲的女青年只有7206萬,男比女高出4000多萬。而從2001年到2010年這10年,每年新出生男嬰又比女嬰多出130多萬——則對應每天至少有3500女胎兒被殺。強制計劃生育和一胎政策每持續一天,相應每天就會增加約3500多個光棍。未來中國將面臨五六千萬的龐大光棍潮,四五男人中將有一個找不到老婆。失調的性別比將大大加劇買賣婚姻、拐賣婦女、賣淫嫖娼、強姦等違法犯罪行為和其他難以預知的行為,將極大地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14、漢族人其實已經最不喜歡生孩子。
許多中國人認為中國人喜歡生孩子,尤其是認為漢人喜歡生孩子。但在全世界的現實表明,現在漢人最不願生孩子。縱觀全球各國各地區,華人總是生育率最低的群體。現在中國生育率已經降到1.3左右,而聯合國人口基金會2009年的《世界人口狀況報告》數據顯示:2009年全球平均每個婦女生2.6個孩子,發達國家為1.7個,欠發達國家為2.7個,最不發達國家為4.6個,而扣除中國後的欠發達國家為3.1個。在已經大力鼓勵生育的情況下,2009年台灣澳門總和生育率僅為1.0,香港也僅為1.1,連排世界倒數前三名。縱覽世界現實,豈能說中國人或漢人喜歡生孩子?現在漢族生育率僅1.3左右,這意味著漢族人每過一代人口大約減少40%,7代之後(約200年)人口減少為原來的2.8%,10代之後(約300年)人口減少為原來的0.60%(大約700萬人),況且還是老齡人口比例巨大,新生兒比例極低。也就是說,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漢族可以在一二百年里完全可以淪落為一個又老又小的弱小民族,漢族幾千年來建立起來的民族人口基業可以在一二百年里完全毀掉。
漢族的生育文化是古代先賢通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養兒防老」、「傳香火」、「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等思想文化元素策划出來的。但是,這些傳統思想文化已經全部被戴上「思想落後」的帽子,被中國人自己嚴重破壞。在思想大解放、社會道德墮落、計生宣稱鋪天蓋地、現在經濟社會運轉機制和社會養老的作用下,漢族的這些傳統民族生育文化元素已經流失殆盡,而新的民族生育文化又沒有形成,必然導致漢族生育率處於危險的超低水平。漢族人喜歡生孩子,早已是一個天大的謊言(詳見《中華民族五千年未有之困局》)。
15、7億、5億或3億適宜人口論是錯誤的。
不少中國專家認為中國人口減少了生活水平就更高,不少國民也這樣認為。如果按這種說法,那原始人生活水平最高,因為原始人最少!但恰恰相反,原始人是赤貧。按這種說法,中國人口密度僅137人/K㎡,而日本350人/K㎡,韓國490人/K㎡,新加坡6376人/K㎡,因而日本韓國新加坡人生活的更差,他們應減少人口以改善生活。特別是新加坡,已不適宜人類居住。但恰恰相反,他們生活的很好,人口最密的新加坡也最美麗。顯然這種減少人口提高生活水平的說法是相當謬誤的,因為提高人生活水平99%的因素是以經濟科技水平為基礎所形成的綜合社會發展水平,而不是單純的原始人均資源的多少。一些人口專家堅持認為:我們中國人口太多了,人口擁擠,人口密度高,如果我們中國人口減少到適宜人口生理水平,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好。如果按這樣的說法,中國就不應該城市化,因為城市人口密度太大了。如果中國城市化,無論中國有多少人口其居住的人口密度是一樣的。所謂的人口密度與總人口數的關係在城市化下都是數字假象,人口生理密度在城市化下與人口總數無關,適宜人口生理論在城市化下是虛偽的數字遊戲,毫無實際意義。
何謂適宜人口?其科學標準有兩個:1、最佳國力人口;2、最佳生活水平人口。換句話來說,也就是綜合國力最大化和生活水平最高化的人口。判斷人口多少是適宜的,那就要看:1、增加人口是否增加綜合國力;2、增加人口是否有利於生活水平提高。筆者已經在《***(未能出版)》中證明在知識經濟時代邊際人口國力遞增。這就意味著,對綜合國力來說,人口越多越好,不存在最佳國力人口的邊界。由於提高人生活水平99%的因素是以經濟科技水平為基礎所形成的綜合社會發展水平而不是單純的原始人均資源的多少,所以增加人口可以促使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的,那就不存在最佳生活水平的適宜人口。
在經濟全球化之下,人口承載力也已經全球化。隨著科技發展,人口承載力也一直在增長。依照適宜人口的標準「綜合國力最大化和生活水平最高化」,7億、5億、3億適宜人口論是根本不成立的。首先,一個13億人口的中國絕對比一個7億、5億或3億人口的中國更強大,中國人口減少絕對不利於國力的增加。其次,中國人口由13億降到7億或3億,與不降低相比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更低,因而生活水平也會相對更差。在人口減少的過程中老齡化嚴重,經濟發展能力很低,民生壓力很大,怎麼可能用減少人口而提高生活水平呢?既然如此,中國人口從13億降到7億、5億或3億,既不利於綜合國力的提高又不利於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什麼理由認為7億、5億或3億人口是中國的適宜人口呢?
如果中國不鼓勵少生孩子,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口承載力而鼓勵生育,不僅有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長期提高,更有利於國力的長期提高。按現在中國國土承載力和未來科技發展,養活20億人口是沒有問題的,未來可以更多。中國人口,按照自然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根本達不到20億。按照最科學的適宜人口理論,有什麼理由不鼓勵生育呢?
16、世界允許存在一個13億人口發達的中國。
不僅有美國專家勸說中國人口不減少就不能變成發達國家,連多次給中央講課的經濟學家程恩富也認為中國要成為發達國家人口要降到5億。可惜,據美國預計,美國2100年人口要超過5億,是不是美國由此淪落為發展中國家呢?現在非洲人口已經超過10億而且還在高速增長,印度人口預計2100年要超過18億,是不是非洲永遠貧窮印度永遠不能成為發達國家呢?在經濟全球化之下,資源實際也已經全球化。中國自知人口多,卻要學習美國高耗資源的發展模式,一邊大量浪費自己的資源大肆破壞自己的生態環境,再一邊高喊自己這種耗費資源破壞生態的發展模式無法承載13億人口進入發達國家,中國人豈不太可笑了?為什麼不學習日本節約資源有利環保的發展模式?世界可以允許100發達的日本,未來地球也可以允許一個人口達100億人口發達的世界,為什麼獨獨不能允許一個13億或者20億人口的中國成為發達國家?是不是中國34省分34國而任何一個省人口都不過一億是不是又可以成為發達國家了?
相反,世界需要一個13億人口的中國成為發達國家。成為發達國家後,13億人口可以帶來雄厚的財力、強大的科研力量和廣闊的市場。這樣的一個國家,不僅可以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創造出巨大的消費驅動力,更能為世界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更多更優更廉價的科技成果。比如航天育種,中國人口越多則財力與科研力量越強,研發速度就越快;中國人口越多人均成本就越低,眾多人口可以讓中國輕易消化掉巨額研發成本,為世界人民提供的科技成果也就十分廉價了。13億人口的發達中國可以通過巨大的國內市場有力的帶動世界經濟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可以對世界的科學技術發展和文明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可以提供更多的援助,可以為世界伸張正義,可以有力的促進新資源的開發和環保發展,從而更強有力的帶動世界的發展和促進世界各國人民生活的提高,這才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而少生孩子、減少中國人口,根本不是對世界的貢獻。
17、少生孩子不會利不在千秋。
在給中國造成很大危害的同時,相關部門卻宣稱其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前面已經證明,他們無功於當代,同時,實際上它也在禍害千秋。強制計劃生育和一胎政策已經把中國的傳統生育文化破壞殆盡,使中國生育率處於超低的危險水平,新生兒比例降到全球的10%。人口是民族與國家力量的源泉,無論是對中國生育文化的巨大破壞還是對中國人口再生產能力造成的巨大傷害,都將嚴重損害中華民族在未來世界的實力和尊嚴。
民族的安全最終由民族的人口實力和生育文化所決定。中國如此少生孩子和強制計劃生育對中華民族生育文化的摧殘,最終只會危害中華民族的自身安全。五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尤其是主體漢族,歷經入侵,歷經戰亂,歷經災難,多次亡國,多次瀕臨亡族,多次損失慘重。但我們卻敗而不亡(亡國),亡(亡國)而不死(民族仍延續),損而不折,依舊頑強的生存延續著,難道不是因為我們人口眾多、生育文化強勁嗎?眾多人口讓我們經得起戰亂,經得起損耗,經得起折騰;強勁的生育文化讓我們在戰亂之後、巨損之後、折騰之後隨即補充眾多的年輕人口,讓我們依舊有力量依舊頑強的生存著。這就是我們敗而不亡,亡而不死,損而不折,五千年來強勁延續下來並最終成為勝利者的秘密所在。但是,讓我們民族尤其是讓漢族倔強延續的強勁民族生育文化卻已經離我們遠去了!
由於強制計劃生育和一胎政策造成中國未來勞動力嚴重匱乏,一些學者認為中國未來20年勞動力缺口1億以上,為解決勞動力缺口,中國將不得不容忍亞非國家向中國大量移民,中國將形成大規模的移民潮,成為除美國之外容納全球性移民最多的國家。為何我們不多生一些自己的孩子去解決自己未來的問題並壯大我們民族的實力?為何要逼自己為它族騰出生存空間?這豈能是利在千秋?
計劃生育所造成的中國未來重老齡化社會,必然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讓中國沉淪在低生育率老齡化的陷阱之中。在重老齡化之下,對老人來說,當然是「重大災難」,他們的生活將受到重老齡化的嚴重不利影響。對年輕人來說,生活在一個重老齡化社會,有那麼多老人需要自己給他們養老(即使不直接養,也會通過繳納社會保險、稅收等方式間接去養老人),自然壓力十分沉重。比如,一個421家庭,小兩口兩個,要養4到12個老人(如果爺爺輩都活著),家庭負擔何其沉重。對青少年兒童來說,重老齡化社會也是災難。在一個421家庭,如果妻子要生孩子(按生一個),那就是丈夫一人要養活6到14人,在這種情況下,是孩子的福音嗎?在重老齡化下,由於年輕人負擔太重,且在老齡化社會發展與就業困難,壓力重重的年輕人還有多少願意去生二胎或三胎?低生育率必然就會在重老齡化之下惡性循環,對老人說不是福音,對年輕人來說不是福音,對孩子們來說也不是福音,而且這些「惡果」會惡性循環,一直往後延伸,讓未來人和子孫後代生活在重老齡化的惡性循環中,這哪裡是「利在千秋」?
由於中國計劃生育政策在民族間的差異,由於漢族生育文化更不耐現在經濟社會生活轉變的衝擊,少數民族生育率持續顯著高於漢族,漢族孩子比例持續降低,由此造成中國漢族人口比重將陷入長期下降,進而淪為少數民族,中國將失去主體民族的凝聚力,必然埋下分裂的種子。新疆建設兵團漢族人口在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十幾年後改為允許生二胎,但是由於形成了「生育爬蚤心態」,「十五」時期新疆建設兵團婦女總和生育率穩定在1.0左右,而新疆少數民族婦女總和生育率仍在「三孩」以上。據新疆統計局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資料推算:2005年11月1日零時,新疆2008.15萬常住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為1210.12萬人,漢族人口為798.03萬人,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98%、1.28%,少數民族人口增長明顯快於漢族人口。雖然漢族目前仍然佔新疆總人口的39.7%,但是目前漢族每年新出生孩子不到新疆總出生孩子的18%。照這樣下去,未來新疆漢族青年比例很快就會降到無足輕重的水平。
18、少生孩子能使中國更富強嗎?
前面筆者已經論述少生孩子不能富民,其實它更不能強國。綜合國力以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與科技實力為基礎。物質財富是人生產的,科技是人研發的,軍事是人裝備的,綜合國力當然是以人為基礎的。少生孩子阻礙科技發展,也就同時阻礙了經濟發展。一胎政策造成中國兵源大幅萎縮和未來支持軍事發展的財政力量相對大幅削弱,當然不可能利於中國軍力的發展。GDP=人均GDP×人口數量,而一胎政策既要降低中國未來人均GDP又要大幅減少未來中國人口,無疑要大幅削減未來中國的經濟實力。我已經在《***(未能出版)》中證明:在知識經濟時代,邊際人口科技拉力遞增,邊際人口GDP遞增,邊際人口軍事實力遞增和邊際人口綜合國力遞增。所以,無論如何,少生孩子根本不可能富民強國,而最終只能窮民弱國。那我們到底在追求什麼?難道就是因為我們喜歡窮折騰??
人口是一個民族與國家力量的源泉,人口的發展壯大是一個民族與國家發展壯大的基礎。而生育創造了民族與國家力量的源泉,創造了民族與國家發展的基礎。生育創造了一個民族與國家一切創造活動的創造者本身,可以說,生育是一個民族與國家的第一生產力。生育活動是創造國家競爭力創造者的創造活動,生育活動是創造民族與國家實力創造者的創造活動,生育的競爭力是一個民族與國家在長期中最核心的競爭力。沒有生育上的競爭力優勢,就不可能有長久的人口競爭力優勢,因而就不可能有一個民族與國家的長久競爭力優勢。生育活動是長期人口競爭力的保障,因而生育是民族與國家長久競爭力的根本。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時0-14歲人口占人口總量的33.6%,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降到27.86%,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降到22.8%,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又加速降到16.60%,28年降低一半以上,而近十年之內竟飛速降低27.2%(2010年少年兒童比例比2000年降低27.2%)!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孩子是民族的希望,孩子是我們未來的支撐,孩子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孩子是未來中國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文化等實力與競爭力的載體,孩子沒了,孩子如此瘋狂的減少,這等下去,中國還有未來嗎?民族還能復興嗎?未來中國經濟社會如何發展?中國崛起如此持續?未來民生如何保障?蒼天啊,中華民族的大廈猶如建立在流沙之上,中國未來的根基正在快速的塌陷,我們未來的發展也即將在不僅後崩潰,可我的絕大多數同胞們在計劃生育幾十年來全方面的宣傳下竟絲毫認識不到危險,整個中國還在即將爆發的人口危機火山口上面狂歡,中華民族即將在無知無畏的狂歡中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19、中國計劃生育不是造福世界
隨著中國超低生育率的持續,隨著中國年輕勞動力的瘋狂減少和中國即將開始退休潮,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後續動力的不足,中國經濟的動力即將面臨大枯竭。這就意味著,現在世界經濟發動機即將失去一台。世界經濟發動機的失去,絕不是世界的福音。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一個世界大經濟引擎的失去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巨大損失。想一想自2007年自美國點燃的全球經濟危機吧,經濟大國一旦出現經濟危機,全世界人民都要倒霉。如果中國經濟出現問題,全世界人民都會遭罪,尤其是東亞(如日本、韓國)、東南亞、非洲等受深受中國經濟帶動和影響的國家,中國計劃生育也是他們的災難。
隨著中國低生育率的持續,中國未來支持世界發展的經濟能力和人力資本能力必將大幅削弱,這是全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巨大損失。中國人均對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力度不變,中國人口越多對世界發展的支持能力越強;如果中國生育率提高,則未來發展能力提高,中國越發展對世界的支持力越強;中國老齡化水平越低,中國對世界的發展支持能力則越強。反之,一切皆相反。
不少中國人怪人口多消耗國家財富多,他們不知,政府(也即國家)哪裡來的財富,還不是勞動人民創造的?正是中國人口多消費多,這樣才能支持世界發展。我們都知道多出口有利於經濟發展和就業,中國消費多了,自然有利於世界各國的出口和就業,這難道不是對世界的大貢獻嗎?現在中國是美國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這不是對美國經濟與就業的貢獻嗎?所以,世界人,尤其是把中國當做威脅者的一些美國人,中國計劃生育不是您們的福音。中國計劃生育,必然減少孩子和年輕人口的消費,同時增加母親的勞動供給,就會減少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和擠壓美國人的就業,這對其他國家來說也是一樣的。這是世界的福音嗎?特別是,隨著中國最有消費活力的年輕人口的急劇減少和中國老齡化的急速發展,中國消費需求能力即將大衰竭,這對世界的消費需求將大幅相對減少;隨著勞動力、內需和年輕人口的減少,中國投資需求也要減少,這對發達國家的投資品需求也將大幅減少。
中國的老齡化,最為大國,就是世界的老齡化。老人手中的貨幣,需要有勞動人口把它變成現實的購買力。沒有勞動人口,老人手中的一切資產成廢棄物,老人手中的貨幣都成廢紙。如果勞動人口少,老人手中的財富必然相對或絕對縮水。中國勞動人口減少,中國老齡化嚴重了,就會降低世界各國應對老齡化的能力。中國經濟帶動世界經濟景氣,然後就能提高世界應對老齡化的能力;中國產品和勞務出口到老齡化國家,就能提高他們的養老水平;中國購買他們的資產和知識技術產品,就能提高他們的財富價值;中國購買他們的國債,就能幫助他們消化財政赤字。而計劃生育恰恰相反,讓這些好處大幅縮水,轉而去跟他們在世界上競爭養老資源,這是他們的福音嗎?
世界的發展,尤其是經濟的發展,其核心是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其核心是知識技術的發展。而人,尤其是人力資本,是推動世界知識技術發展原動力。人口多,科研人員多;人口多,支持科研的財力和物力雄厚;人口多,推動科研的市場動力巨大——人口多,人力資本雄厚,就是對世界科技發展的最大貢獻——對世界科技發展的最大貢獻,就是對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大貢獻。所以,人口多,就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也許有人說,人口多不一定能轉變為人力資本雄厚。但這些人忘了,國家在發展,教育在進步,人口多必然也最終會轉變為人力資本雄厚。雖然人口多未必立即對世界有大貢獻,但未來必然有相應的大貢獻。沒有媽媽生出的孩子,哪有國家培養的大學生?人口是人力資本的源泉和蓄水池,沒有人口,人力資本就成無源之水。現在計劃生育,必然大削弱未來中國人力資本的實力,因為大削弱世界科技發展和經濟進步的能力,進而大幅削弱世界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能力和速度,這是對世界的大貢獻嗎?
也許有人說,中國人口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少了,該是對世界的貢獻吧?一些科學家已經證明,全球變暖主要是太陽黑子活動造成的,二氧化碳增加影響很小而且有技術可以解決。地球有寒期和暖期,這不是人類活動所能決定的,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是個騙局。在距今8000~2500年前,中國華北地區大部為亞熱帶氣候,約在北緯40°11′,與北京處於同一緯度上,就有大象活動,而現在僅有中國雲南南部有。可想而知,那時候地球是多麼熱,難道那是因為二氧化碳排放多了?中國人口多,可以為全球變暖提高更多的財力與科技支持,這反而會更好。
有人說,中國人口多了,就會增加對世界資源的消耗,比如說石油。即使中國沒有一個人,世界上的石油能多使用多少年?作為發展核裂變能的主要原料之一的鈾,世界上已探明的鈾儲量約490萬噸,釷儲量約275萬噸,大約可用2400~2800年。不用等2000年後,也許人類100年後就看不起核裂變的鈾了。因為還有核聚變。核聚變安全、清潔,聚變產生的放射性比裂變小的多。而且,按目前世界能源消費的水平,地球上可供原子核聚變的氘和氚,能供人類使用上千億年。而地球壽命大約還有50億年,還需要中國減少人口來節約世界能源嗎?世界所有資源,不是可以循環使用就是可以再生或隨科技發展有替代品,而且人類可以開發的範圍越來越廣,比如深海、月球、其他行星,根本不需要減少人口來節約資源。反而,人口多,經濟科技力量雄厚,可以更多更快更好更廉價的開發新資源,讓人類實際可以使用的資源更多。比如核聚變,如果中國依靠人口多帶來的巨大科研能力與財力支持,幫助世界率先研究好核聚變利用,世界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能源問題。再如開發月球或其他新資源,中國人口越多,就有更強的科研實力和經濟實力去開發,同時中國巨大的人口可以輕易消化開發新資源的巨額固定成本,讓世界人民使用到更多更廉價更好的資源。這豈不是更好的貢獻?
以現在的人口和經濟發展速度,世界是看好中國和印度,認為未來世界將形成美國、中國、印度三大超級大國三足鼎立。三足鼎立,一定比兩足鼎力安全、穩定、繁榮。過去美國與蘇聯形成兩極世界,世界不得安寧。如果形成中國、美國、印度三足鼎立的世界,將給世界的民主、平等、安全、穩定、繁榮作出更大的貢獻。現在美國一直想削弱中國而支持印度,比如誘導中國進行自我削弱的計劃生育和一胎政策。其實,美國若繼續引導中國繼續計劃生育很傻,因為這將導致中國極大衰落和亞洲與世界失衡。現在印度每年新出生人口數量已經是中國的兩倍,而且與中國相比——印度孩子越來越多,這就決定在中國大衰落的同時而印度過於強盛。隨著印度的發展,印度一定想控制印度洋並謀求南亞霸權,接著謀求亞洲霸權和控制中東、中亞、非洲、大洋洲和東南亞等,這將和美國發生巨大利益衝突。如果現在中國開始支持中國轉變人口政策,到時候還可以聯手中國制衡印度,否則,美國將失去未來一個最重要最用力的盟友——因為從人口看,印度才是美國真正的競爭者和令美國恐怖的對象。保住中國的人口實力,美國和中國可以制衡印度,印度和中國可以制衡美國,亞洲和東半球有中國制衡印度,這樣才有亞洲和全世界的民主、平等、和平與繁榮,這是全世界的福音,這對亞洲對東半球對全世界都有好處。若未來世界失去中國這一極,就是未來亞洲未來東半球和全世界的巨大損失,甚至是災難。所以,中國改變人口政策和儘可能的鼓勵生育以挽救中國超低生育率危機,是世界民主、平等、和平與繁榮的要求。
西方文明、伊斯蘭文明、東方儒家文明,是世界的三大文明。三大文明三足鼎立,共存共生,相互促進發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福音,也是人類各個文明平等、民主、繁榮與和平共處的福音。如果西方文明和伊斯蘭文明有衝突的話,「以和為貴」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把兩者和平聯接起來,從而推動人類文明的和平共處。人口是文明的載體,人口的大衰落必然導致文明的大衰落。按照1.3的生育率推算,到2300年,加上巨大比例的老齡人口,中國的總人口數量僅為2800萬!發達國家人口維持人口世代更替需要2.1的總和生育率,像中國這樣的國家需要2.3以上,而中國計劃生育政策最高理論生育率僅僅是1.38。即使按照中國國家計生委的說法,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最高理論生育率是1.46。中國縱然達到1.46的最高計劃生育理論生育率,到2300年人口將只剩下7500萬!這怎麼保證儒家文明的繼續存在、三大文明的三足鼎立、人類文明的健康強勁發展和人類各文明的平等、民主、繁榮與和平共處?如果儒家文明大衰落,如果失去儒家文明對世界文明體系的支持,西方文明和伊斯蘭文明也許將陷入持久的衝突而難以自拔,所以儒家文明的衰落很可能導致人類文明陷入持久的衝突與災難!
二十、現行人口政策違反基本國策精神和黨的科學發展觀。
所謂計劃生育,就是有目的有計劃的調控人口發展,與無計劃的人口發展相對應。既然是計劃,它既可以是計劃增加,也可以是計劃減少;既可以是鼓勵少生,也可以是鼓勵多生。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其宗旨是使人口與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使中國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比如憲法第25條規定:「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簡單的說,可持續發展,這就是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最基本的內涵和最核心的使命。但是到了制定人口政策和相關部門的具體政策及執行卻嚴重走了樣,不僅破壞了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形象,糟蹋了許多憲法規定的人民權利,惡化了幹群關係,還讓黨和政府為他們的惡劣行為背黑鍋——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但黨中央國務院是明文規定不準這樣做的。為什麼這樣走形了呢?因為實行強制計劃生育和一胎政策,就可以讓計生部門獲得了很大的權力和利益,比如罷官和撤銷國家飯碗的巨大權力,巨額罰款收入,大量灰色收入等,半月談2009年第8期就報道了一名鄉幹部自曝地方計生成為當地最油水最風光最想進的政府部門。由此,強制計劃生育和一胎政策造就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他們甚至置民族與國家利益於不顧而千方百計的維護強制計劃生育和一胎政策——越是強制,規定生的越少,越是違背人民的生育願望,他們的實際權力就越大,利益也就越多,否則他們就沒有這些巨大權力和利益,所以他們就提倡和支持一胎政策。這就是強制計劃生育和一胎政策誕生與維持的權力——利益機制所在,也是計生人員當初鼓吹要強制計劃生育與一胎政策的重要原因,很可能當初他們這麼做就是為自己擴張權力而不是他們所說的種種「好處」,因為這些所謂的「好處」基本上都是騙人的謬論。
根據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宗旨的內在要求,根據黨的科學發展觀和與時俱進的內在要求,某一個時期的人口政策是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在一定條件下的具體實施內容,但不等於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本身,它要隨著具體社會條件的變化根據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精神的內在要求而與時俱進的調整。所以,鼓勵少生不是基本國策,具體人口政策不是基本國策,強制計劃生育不是基本國策,當前人口政策也不是基本國策,一胎政策本更不是基本國策,否則那就是對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曲解或誤解。而討論當前人口政策是否還適宜、是否放開生育或放開二胎、是否鼓勵生育,都不能阻止或蓋上反對基本國策的帽子,因為這本身就是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可持續發展內涵和黨的科學發展觀對中國人提出的內在要求。當條件變了,由多生變成少生或不願生,由高生育率變成低生育率,這時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就內在的要求調整具體的人口政策,否則就違反了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精神、黨的宗旨和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無論中國總和生育率從1991年就降到1.8,2000年降到1.22,還是近幾年人口抽查客觀數據顯示的1.3左右的總和生育率,這皆不是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按照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宗旨和精神所提出的內在要求,根據黨的宗旨、科學發展觀和與時俱進的要求,中國不應該再實施一胎政策,而現在更應該鼓勵生育——現行人口政策違反了基本國策的宗旨和黨的科學發展觀要求。但現實中,既得利益集團不但不提鼓勵生育的事,反而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置民族未來、國家與人民的利益於不顧,千方百計的維護一胎政策。顯然,從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宗旨的內在要求、黨的科學發展觀和與時俱進的內在要求來講,現行的人口政策、相關部門和人口專家中的一些人員一直在違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精神、黨的宗旨和科學發展觀!
推薦閱讀:
※溫州人的生意經:中國人必知的22條商規
※立案登記制改革系列談④ 從源頭解決「立案難」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劉計劃
※注意 | 2018年7月31日起,中國人辦理加國簽證有新變化
※【 置頂】為什麼不敢說自己是中國人?
※沒了姓氏的中國人 加拿大華人"移二代"情歸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