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詩人毛澤東第十一集:邊關流韻

從1937年到1947年初,在延安居住的整整十年的時間裡,在毛澤東留下的幾百萬字的文稿中,卻只有一首詩作,一首追悼戰死沙場的抗日將領戴安瀾的五律。遠在莫斯科的兩個兒子毛岸英、毛岸青寫信回來,說很想讀到爸爸新寫的詩。毛澤東回信說:「岸英要我寫詩,我一點詩興也沒有,因此寫不出來。」作為「馬背詩人」的歲月似乎過去了。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長徵結束時,毛澤東寫了一生中惟一的一首贈給手下將領的詩。1936年12月,在中央就要遷居延安的時候,毛澤東寫了一生中惟一的一首贈給中國作家的詩。1935年10月21日,彭德懷率部在吳起鎮附近的二道川擊潰追兵,打勝了初到陝北的第一仗。這一仗,也是結束長征的最後一仗。捷報傳來,欣喜的毛澤東循著電報中對地勢的描述,給彭德懷寫了一首詩--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這是毛澤東寫的最後一首身臨其境近在眼前的戰爭詩。這首詩後來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1936年11月初,作家丁玲來到了陝北保安。她是第一個從國統區來到陝北蘇區的名作家。中共中央以罕見的規格接待了丁玲。當時在保安的主要領導人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都參加了在一個大窯洞里召開的歡迎會。她留給毛澤東一個很好的印象。在慶陽前線,丁玲收到一首詞,那是毛澤東用電報發來的,後來發表時題為《臨江仙·給丁玲同志》--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時新。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陣圖開向隴山東。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用電報傳詩詞,這在中外文學史上恐怕也算一樁奇聞。毛澤東當時對投奔蘇區的文化人寄望厚愛之深,由此可見。不久,丁玲從前線回來,毛澤東又親筆抄錄了全詞給她。在此前後,毛澤東就在考慮用什麼辦法吸引更多的文化人來蘇區,並把他們有效地組織起來。就在「洞中開宴會」,歡迎丁玲到來的同時,中央決定成立一個文藝組織。這個組織的名字,由毛澤東親自定名為「中國文藝協會」。1947年3月,關係中國命運的大決戰開始了。國民黨軍隊大舉進犯,毛澤東離開他住了整整十年的延安古城。五十四歲的毛澤東,騎著一匹大青馬,或拄著一根竹竿,行進在延川、清澗、子長、子洲、佳縣、靖邊的隴埂溝頭,指揮全國範圍內的人民解放戰爭。在枕戈待旦的日子裡,毛澤東騎在馬上重又找回了在長征途中一再迸發的詩情和想像。停歇十年的詩筆,終於在1947年揮灑啟動--朝霧彌瓊宇,征馬嘶北風。露濕塵難染,霜籠鴉不驚。戎衣猶鐵甲,鬚眉等銀冰。踟躕張冠道,恍若塞上行。這首《五律·張冠道中》,寫的是穿霧迎風,披霜帶露的行軍感受。顯然是有意識地吸取了唐人邊塞詩中常見的秋漠朔氣、秦月漢關、刀雪落照的意象。邊關的戰爭漸漸奏起勝利的凱歌。隨著沙家店、蟠龍鎮幾次大捷,到1947年9月,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已經扭轉了陝北戰局。9月29日這天,適逢中秋佳節,略有閑暇的毛澤東寫了一首《五律·喜聞捷報》。在陝北轉戰一年後,1948年3月,毛澤東戴著一頂半舊的棉帽,坐在一條小船上渡過了黃河,進入晉察冀解放區。
推薦閱讀:

毛澤東是怎樣評價陳獨秀的?
     頭版頭條上的毛澤東照片       
毛澤東不滿鄧小平:六年沒有向我匯報過工作
1953年毛澤東為何突然將財經大權交給高崗?
毛澤東「文革」中為何力保周恩來:總理之位無人能替代(2)

TAG:詩人 | 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