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解讀長平之戰:當年的秦軍到底有多強悍?
作者|我方團隊書劍為酒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簽約群媒體
字數:3215 閱讀時間:約8分鐘
白起和趙括戰法相同,為何效果卻天差地別?
紙上談兵,這個成語中國人幾乎都知道,說的是高談闊論又誤國的少將軍趙括,在他指揮下趙軍在長平大戰中慘敗,一戰被滅四十萬,從此趙國再也不復胡服騎射之後的盛況,而那麼對面的對手是誰呢?
那就是「人屠」白起。說起這位白起,一生大小數十戰未嘗一敗,據稱他一個人統兵殺傷的部隊人數就在六十萬人以上。而長平之戰,這場大戰堪稱是中國古代戰爭史最為震撼人心的一戰,白起指揮的秦軍,以步兵為主力的兵團,在兵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把趙軍團團圍住,並且始終牢牢拖住了趙軍的突圍,最後逼得二十餘萬趙軍放下武器,此戰堪稱為中國古典戰勝史上的高峰。
話說趙軍,可是經歷了巨大的變革,又在北地的戰場上和胡人交戰歷煉出來,絕對是天下強軍,而秦軍能戰而勝之,戰鬥力那得有多強悍?
先從秦軍的第一個對手說起。在進入戰國之初,秦國比較慘,被魏國壓著打了幾十年,甚至秦孝公的老爹秦獻公就是死在了戰場上。這時候的魏國人手裡是名將吳起親手調教出來的魏武卒,魏武卒方陣的威力天下皆知,打誰誰服,不管是臨近的韓國趙國,還是南方龐大的楚國都不是對手。而秦國人就更慘,丟了河西之地不說,還差點被滅了。直到商鞅變法打造出來一隻嶄新的秦軍,之後秦軍開始逆襲,更是在公元前293年,秦軍一戰斬首魏軍二十四萬,魏國從此衰落。
從此秦國軍隊開始打遍天下無敵手,很少遭遇敗績。那麼秦軍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再回到長平戰場上來,秦趙兩軍的首次戰役級碰撞是在上黨山地展開,秦軍佔領上黨地區之後,馬不停蹄就對趙軍發動進攻。攻勢極其猛烈,從今天秦兵馬俑的預測來看,秦軍士兵的陣勢,是先用弩陣對敵,而且秦軍的弩兵是站成三排,這幾乎是和千年之後的三線戰法原理相同。
弓弩射擊,臨敵不過三發,等到你射出去三發,敵人可就衝到眼前了,所以需要三排士兵相互接替。第一排射擊,第二排準備,第三排上弦。因此在戰場上可以形成密集連續的強大殺傷力。不光是這萬箭齊發細思極恐。
據考古發現秦軍士兵用的弩箭也和正常規制不同,和戰國時期其他國家不一樣,當時為了增大殺傷力,一般箭頭都是帶有倒刺和血槽,但是秦弩的箭頭沒有,都是三棱形的,完美的流線外形,擁有三個鋒利的稜角,流線的輪廓減少空氣的摩擦力,加快速度也增加射程,而鋒利的稜角可以穿透鎧甲和衣物深入肌膚!
說完弩機再來看秦國人手裡的長矛,據考古發現,秦軍當年使用的長矛接近七米。在現代人眼光看來,這七米長的兵器,連拿穩都是個事兒,更別說拿著殺人打仗了。但是別忘了亞歷山大大帝的成名絕技馬其頓兵兵方陣,馬其頓士兵手裡的長矛可是七米二,橫掃各國,打誰誰滅。
那麼秦軍的長矛方陣不動如山、侵略如火,這可不是蓋的。況且,這種步兵方陣是克制騎兵的有效方法之一,這在後世的宋朝被一再證明。宋軍步兵經常需要結成類似方陣,在大平原上對抗來去如風的北方民族騎兵。
其他的兵器,秦國有發達的冶金工業和製造業,再加上關中在當時是重要的優質煤產區,所以秦國人造的戈和青銅劍,明顯優於其他國家
而從兵馬俑坑的布局來看,秦軍的方陣里還有一隊比較奇怪的士兵存在,即旁邊排列的無論是弩兵或者是長矛兵都是身著鎧甲,但是這隊士兵都是手持短兵刃,突刺類近戰武器,但是身上卻沒有鎧甲。按照今天的史學界的推測,這隊士兵就是從商鞅變法之後存在的陷陣之士。
當年商鞅變法,秦軍開始實行軍功爵制,戰場上一個人頭回去報功就是一級爵位,很多秦國將軍都是一步步從小兵干起。這種懸賞性質之下,秦國士兵在戰場上時看到的可不只是敵人,而都是爵位和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打的肯定是玩命兒。
而趙軍雖然騎兵天下無雙,但是步兵的改革卻遠沒有騎兵來得猛烈,和秦軍步兵單兵作戰能力本就有差距,再加上秦軍中近遠搭配合理有效科學,士兵作戰素質和單兵作戰能力和戰鬥熱情也是空前高漲,那麼趙軍能不能抵擋得住呢?
在長平大戰的剛開始階段,雖說趙軍比較吃力,連續退守三道營壘,但是還是站穩了腳跟。趙軍統帥廉頗很清楚,秦軍勞師襲遠,雖說攻擊鋒芒必露,但是利在速戰速決,於是廉頗開始領著趙軍紮下營盤穩紮穩打。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裡,趙軍站穩腳跟,頑強抵禦,雖說戰力恐怖的秦國重兵集團對趙軍發動一波又一波的攻勢,但是趙軍依然牢牢地釘在了長平谷地。
但公元前260年7月,趙王臨陣換帥,任命趙括為上將軍代替廉頗指揮。趙軍到達前線之後立刻改弦更張,開始準備聲勢浩大的進攻。而秦國方面也秘密換了武安君白起為帥到達前線。白起這個戰國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天才,他到了前線秦軍算是吃了定心丸,又以王齕為副將,並嚴令保密,軍中有泄露者斬。
兩軍主帥一個是年少新,一個是沙場老將,卻選擇了幾乎相同的戰法,攻擊側翼,打開側翼之後進行包抄。但是明顯,秦軍的本錢更為充足,在整體戰鬥力而言,秦軍是勝過趙軍的,並且在廣闊的作戰區域內,溝壑縱橫,卻沒有平原沃野,不利於趙軍真正的精銳輕騎兵的展開。
於是秦軍一反常態,在對攻之中處於下風,並且,開始在長平東南方向構築防線,趙括見戰機一到便得機不饒人,立刻以主力壓上,但是白起卻留了後手,先是派出一支三萬人的部隊離開營壘攻擊趙軍比較薄弱的側翼,並且攻破之後成功切斷趙軍的補給線,另一隻全部由騎兵部隊組成的突擊隊則直插趙軍大本營。
趙軍主力以全部壓向秦軍正面,側翼的部隊都被調集,哪裡還有精銳力量守衛大營?一番激戰之後,趙軍大本營陷落。
至此趙軍才回過神來,企圖奪回大本營和糧道,但是秦軍很快完成合圍,將趙軍團團圍住。並且白起並不急於立刻圍殲,因為他非常清楚,雖說手裡的兵力基本上和趙軍相等,但是趙軍主力尚存,況且三天的大戰下來,秦軍對趙軍的戰鬥力已有領教,雖說能夠吃掉趙軍但也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慘烈戰鬥,乾脆不去碰這個霉頭。
於是白起圍而不打,就等著把趙軍的力氣全部耗盡,並且幾乎每日都會派出少量部隊對趙軍進行襲擾,就看看你們趙國人能扛多久。
與此同時秦國再次加碼,秦昭王親至河內,盡發十五歲以上男子入伍,全部掉到了長平東北面的防線,將趙國的救援道路徹底切斷。到此關頭,秦趙大戰到了最後階段,也是見真章的時候。
四十三萬趙軍被團團圍住,圍困時間長達四十六天,但是趙軍主力仍然在發動突圍作戰,到了四十六天之後,趙軍終於再也扛不住。四十六個日日夜夜,缺吃少喝,傷病得不到救治,兵器戰甲得不到更換,每天都在死人,每天都在攻擊無效,每天都要防備秦軍進攻,趙軍似乎已經絕望。
不過趙括仍然在掌控著這支大軍,這支已經餓了四十多天的大軍仍然沒有潰散,在最後關頭,趙括決定以死相搏,趙括將全軍分為四隊,殺出一條血路。
於是趙軍士兵們在主帥親自率領下發動最後一次進攻,也是困獸之力的最大程度迸發。他們這時候面對的秦軍是什麼狀態,從今天的兵馬俑的布置可一窺究竟。在軍陣的最前方和最後方是各三排弩兵,頭三排是火力輸出和第一波攻勢,他們是前鋒,後面的三排則是整個軍陣的後衛。緊接著是左右兩翼的護衛隊,他們都手持長戈長劍或者是長矛嚴陣以待,之後整個部隊的核心是主力部隊,主力部隊身穿統一制服的鎧甲手持重劍,和戰車兵交錯分布,這個陣勢還是蜷縮在俑坑裡的狀態,還沒有全部展開,若是全部展開隊形,再加上長矛兵的方陣和騎兵縱隊,秦軍是不是堅不可摧?
並且秦軍還存在獨立的戰車部隊,對於靠兩隻腳衝鋒的步兵而言,這戰車恐怕就是古代的坦克了吧。於是趙軍努力衝擊了一個上午,對面的秦軍立刻萬弩齊發,最終趙括本人身中數箭,當場陣亡。而趙軍的猛烈攻勢再次被秦軍的像山嶽一般的軍陣打回原形。趙括一死,數十萬趙軍頓時喪失了主心骨,這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機器,不是這位少年將軍恐怕他們堅持不了這麼久,這次將軍本人已死,絕望降臨,於是趙軍全部放下了武器。但最終,迎接他們的命運更加悲慘。
▲長平古戰場遺址屍骨坑
這場長平大戰古往今來各代名家點評太多,各種論述不絕於耳,無論是戰略上的,戰術上的,整個國家層面的,君臣鬥爭和團隊凝聚力方面的現代解讀,恐怕都忽視了這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一點,秦軍的戰鬥力到底有多恐怖?六國有誰能夠堂堂正正的跟秦軍對攻?
推薦閱讀:
※長平之戰簡述
※中國的戰爭:戰國時代——秦昭襄王的擴張之北路伐趙閼與、長平之戰(五)(
※長平之戰中秦國和趙國兩敗俱傷 為何楚國不趁機攻打秦國
※大明崇禎長平公主生死之謎
※長平公主:崇禎女兒卻生逢末代,何辜生於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