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主要流派介紹

心理學主要流派介紹

心理學是一門具有長遠歷史但又很年輕的科學。因為,早在古希臘時就已經有了心理學的萌芽,但心理學被確立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還只是一百多年的事情。由於心理現象本身的複雜性,心理學在獨立後的一百多年中,出現了各種心理學流派。

一、構造主義

科學的心理學創始於十九世紀末,1879年是現代心理學創始的一年,心理學的創始者是德國的一位哲學家、生理學家馮特(1823~1920),他作為獨立科學的心理學的創始人,建立了現代心理學第一個學派--構造主義,該學派從1879年開始,興盛了二、三十年。

構造派認為,人的心理意識現象是簡單的「心理元素」構成的「心理複合體」,它致力於心理意識現象「構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識現象的「元素」,設想心理元素結合的方式。所以該學派又稱為「元素主義心理學」。

該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是馮特和其學生鐵欽納(1867~1927)。馮特及其心理學體系的主要觀點:(1)心理學是研究直接經驗的科學;(2)元素分析與創造性綜合;(3)實驗內省法。鐵欽納一方面繼承了馮特的心理學體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發展了馮特的心理學體系,馮特認為內省法只能用來研究簡單的心理過程,而鐵欽納則把內省法用來研究思維、想像等高級的心理過程;馮特把心理元素分解為純粹的感覺和簡單的情感,鐵欽納則把意識經驗分析為三種元素:感覺、意象和感情。感覺是知覺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觀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緒的元素。總之,鐵欽納把心理過程分析為感覺、意象、感情,並認為感覺、意象有四種屬性,即性質、強度、持續性和清晰性。感情有前三種屬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時間和空間上混合形成知覺、觀念、感覺、感情、情緒等心理過程。

二、行為主義

現代心理學的第二個派別是行為主義。行為主義出現在美國,在20世紀初自然科學飛速發展,一些年輕的心理學家對馮特學派不滿意,認為心理學不能研究意識,認為心理學和其他自然科學處於同樣的地位,應該象其他自然科學一樣研究看得見、摸得著的客觀東西,也就是行為。

行為派認為,人的心理意識、精神活動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接近的,心理學應該研究人的行為。行為是有機體適應環境變化的身體反應的組合,這些反應不外是肌肉的收縮和腺體的分泌。心理學研究行為在於查明刺激與反應的關係,以便根據刺激推知反應,根據反應推知刺激,達到預測和控制人的行為的目的。

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華生(1878~1958)和斯金納(1904~)。華生的主要觀點:(1)機械唯物主義決定論;(2)認為心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是研究人的活動和行為的一個部門,要求心理學必須放棄與意識的一切關係,提出兩點要求:第一、心理學與其他自然科學的差異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異;第二、必須放棄心理學中那些不能被科學普遍術語加以說明的概念,如意識、心理狀態、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極力要求用行為主義的客觀法去反對和代替內省法,認為客觀方法有四種:第一、不藉助儀器的自然觀察法和藉助於儀器的實驗觀察法;第二、口頭報告法;第三、條件反射法;第四、測驗法。斯金納則屬於新行為主義心理學,他只研究可觀察的行為,試圖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函數關係,認為刺激與反應之間的事件不是客觀的東西,應予以排斥。斯金納認為,可以在不放棄行為主義立場的前提下說明意識問題。

三、機能主義

機能主義是與構造主義相對立的一個學派,它與實用主義哲學緊密聯繫在一起,產生於19世紀末的美國。

機能派認為,意識是機體適應環境達到生存目的的工具;心理學的任務是對意識狀態「適應功能」的描述和解釋。它認為,意識狀態是一種連續不斷的整體,稱之為「思想流、意識流或主觀生活流」;人和動物的心理活動都是「本能」衝動的作用。

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斯(1842~1910)、杜威(1859~1952)和安吉爾(1869~1949)。詹姆斯的主要觀點:認為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意識,心理學是對意識狀態的描述和解釋,意識狀態是一種川流不息的狀態,是思想流、意識流和主觀生活流,反對把意識分解為基本元素的做法,認為這種做法容易破壞心理的整體,詹姆斯關於意識的觀點有:(1)每一種意識都是個人意識的一部分;(2)意識是經常變化的;(3)每個人的意識都可以感到是連續不斷的,每個人的意識狀態都是意識流的一部分;(4)意識的選擇性。安吉爾的主要觀點:認為心理學的方法是內省法(主觀觀察)和客觀觀察法,尤其看重內省法,認為它是心理學的基本方法。積極主張心理研究的領域應包括一切心理過程及其生理基礎和外部行為,看重心理學的應用性研究,如教育心理學、工業心理學和醫療心理學等。

四、格式塔主義

格式塔主義是二十世紀初在德國出現的反對馮特構造主義的一個學派。誕生於1912年,「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詞的音譯,意思為「形式」、「形狀」,在心理學中用這個詞表示的是任何一種被分離的整體。格式塔也被譯為完形心理學。

格式塔派認為,人的心理意識活動都是先驗的「完形」,即「具有內在規律的完整的歷程」,是先於人的經驗而存在的,是人的經驗的先決條件。人所知覺的外界事物和運動都是完形的作用。人和動物的智慧行為是一種新完形的突然出現,叫做「頓悟」。

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魏特墨(1880~1934)、柯勒(1887~1967)和考夫卡(1886~1941)。魏特墨的主要觀點:似動現象的視知覺問題實驗研究,他認為似動現象就是一個格式塔,在心理現象上整體不等於部分之和,整體的性質不存在於它的部分之中,而存在於整體之中。考夫卡的主要觀點:認為心理學的任務是研究行為與心理物理場的因果關係,所謂心理物理場含有自我和環境的兩極性,而這兩極性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結構。他把環境分為地理環境,即外部實際的環境;行為的環境,即個人心目中的環境。行為產生於行為的環境。

五、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學說又稱弗洛伊德主義,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創始人是奧地利的精神病學家弗洛伊德。在心理學界,這個理論是指精神分析和無意識心理學體系,也稱為精神病學和深蘊心理學。分為古典和新的弗洛伊德主義。

什麼是精神分析,按照弗洛伊德自己的說法,精神分析是他「研究和治療」癔病(神經症)的方法。弗洛伊德心理學包含兩個不可分割的內容:第一部分是精神病的治療方法及其理論;第二部分是關於人的心理過程的理解。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理領域是一個深不可測的巨大的世界,它最深層有著神奇的不能被人意識到的東西,這是一個充滿魅力的領域。

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1856~1939)、阿德勒(1870~1937)和榮格(1875~1961)。弗洛伊德的主要觀點:(1)無意識學說,弗洛伊德把自己的心理學稱之為深層心理學,他構築的心理過程包括三個組成部分:第一層次是潛意識系統,它是人的動力衝動、本能等一切衝突的根源,是人的生物本能、慾望的儲藏庫,不受客觀現實的調節,構成人們心理的深層基礎;第二層次是前意識系統(下意識),是意識系統和潛意識系統之間的一個邊緣部分,它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執行著「檢查者」的作用,其目的是保證適合本能,又要服從現實的原則;第三層次是意識系統,是人的心理最外層次部分,是人的心理因素構成的「家庭」中的「家長」,它統治著整個精神家庭,使之協調。(2)釋夢理論,弗洛伊德按照精神分析的觀點把夢的內容所表示的意義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表層意義,是夢的「顯意」,指夢者可以回憶起來的夢的情境及其意義;一個是深層意義,是夢的「隱義」,指夢者通過聯想可以知道隱藏在顯意背後的意義。

六、日內瓦學派

日內瓦學派心理學與瑞士心理學家、日內瓦大學心理學教授兼盧梭學院院長讓·皮亞傑(1896~1981)的名字分不開,日內瓦學派的心理研究側重於兒童智力發展的認識活動,皮亞傑以其創造性的研究影響了當代心理學界,他以兒童心智發展為基礎,進而研究人類認識的發生和變化,創立了發生認識論。

日內瓦學派認為,心理學研究不僅不能離開生物學而且不能離開邏輯學,皮亞傑用符號邏輯研究兒童智力的發展,在其認知心理學中引入了數理邏輯的概念,並把源於布爾代數的符號邏輯作為一種工具。

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亞傑。他的主要觀點:(1)認識結構及其動態過程,皮亞傑的幾個基本概念:圖式(指人的一種心理機能結構)、同化(原生物學概念,指生物適應環境的一種過程,這裡主要說明人類智力的發展也是生物的一種適應)、順應(原有的圖式不能適應客體時,通過調整原來的圖式建立新的圖式,使認識圖式發生質的變化的過程);(2)兒童心理發展的研究,提出心理發展四要素:a、機體的成熟因素;b、個體對物體作出動作時的練習和習得經驗的作用;c、社會環境;d、對心理起決定作用的平衡過程(平衡過程是指不斷成熟的內部組織在與外界物理和社會的環境相互作用中不斷調整認識結果的過程,也就是心理不斷發展的過程)。皮亞傑將兒童認識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感知運動階段(0~2歲);第二階段是前運算階段(2~7歲);第三階段是具體運算階段(7~11、12歲);第四階段是形式運算階段(11、12~15、16歲)。

七、人本主義

人本主義於20世紀50~60年代在美國興起,70~80年代迅速發展,它既反對行為主義把人等同於動物,只研究人的行為,不理解人的內在本性,又批評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經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稱之為心理學的第三種運動。

人本學派強調人的尊嚴、價值、創造力和自我實現,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實現歸結為潛能的發揮,而潛能是一種類似本能的性質。人本主義最大的貢獻是看到了人的心理與人的本質的一致性,主張心理學必須從人的本性出發研究人的心理。

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馬斯洛(1908~1970)和羅傑斯(1902~)。馬斯洛的主要觀點:對人類的基本需要進行了研究和分類,將之與動物的本能加以區別,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層次發展的;他按照追求目標和滿足對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種需要從低到高安排在一個層次序列的系統中,最低級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這是人所感到要優先滿足的需要。羅傑斯的主要觀點:在心理治療實踐和心理學理論研究中發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論」,並倡導了「患者中心療法」的心理治療方法。人類有一種天生的「自我實現」的動機,即一個人發展、擴充和成熟的趨力,它是一個人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各種潛能的趨向。


推薦閱讀:

電話銷售技巧(二):開場白的五要素及方式介紹
系統介紹黑白攝影
Asp.net MVC3 之旅第一課 各個文件夾的介紹M/V/C

TAG:心理學 | 心理 | 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