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好萊塢不敢抹黑中國----重樓

美國《洛杉磯時報》一篇題為「燈光、相機、中國!好萊塢儘力表現中國好的一面」的文章稱,儘管中國還沒有發出批評之聲,美國米高梅公司就主動採取措施,把電影《赤色黎明》中的壞人角色由中國人改為朝鮮人。這種變化,無疑顯示出中國對全球娛樂業的影響力之大。

據稱,幾年前,美國米高梅公司打算重拍這部反映蘇聯人入侵的電影時,蘇聯已垮台,於是將入侵者由蘇聯人改為中國人。然而,最近幾周,米高梅在向潛在買主放映該片時,幾位看過影片的發行商都表示,鑒於可能引起中國強烈抗議,他們不會冒險發行該片。於是,為了中國票房,「起初不太情願」的製片商不得不通過數字化手段,剪掉該片中的中國國旗和軍事標誌,修改對白,將入侵者改為不影響美國錢袋子的朝鮮人。

「儘管修改影片司空見慣,但改變片中某一群體角色的國籍還真聞所未聞」,《洛杉磯時報》稱。該文表示,好萊塢已嘗到在影片中玷污中國形象的苦頭了。上世紀90年代後期,迪斯尼、索尼和米高梅等發行對中國不滿的影片後,其在華業務都曾面臨暫時中斷。

好萊塢對中國「冷臉變笑臉」引起普遍反應。加拿大《環球郵報》評論稱,此事說明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加拿大的Imax公司總裁,「中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Imax市場,我去年下半年去了中國5次,比去好萊塢的次數都多」。美國《芝加哥論壇報》表示,去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15億美元。該報認為,中國政府是電影製作、發行和電影院建設的主要投資方,電影是加強國家影響力的一種方式,是文化輸出的一種方式,也是國家軟實力的一部分。《洛杉磯時報》也承認,如今即便中國每年只允許進口約20部外國影片,但這個龐大的市場對好萊塢的重要性已不可同日而語。許多好萊塢製片人都在深化對華商業關係。一位美國娛樂傳媒巨頭表示,如果不對該片進行修改,「將引發激烈反對。這就像受邀參加晚宴卻徹夜侮辱主人一樣……」

因此,雖然改動將耗資約100萬美元,但比起動輒上億的票房,這點投入可不算多。

想想當年,美國銀幕上絕大多數中國人形象都不怎麼讓人舒坦。男性的長相或怪異或猥瑣,行動詭異,不是被白人對手降服便是屢遭羞辱,即便有正面形象,又必然伴隨著很強的「第三性」特徵。自1894年長辮子的中國男人第一次出現在好萊塢銀幕後,矮個頭加「禿瓢」形的腦袋就成了中國男人的典型扮相,他們或者是大反派,或者是小丑角,每每與鴉片鬼、罪犯、惡棍的形象聯繫在一起。

自1929年起,好萊塢連續拍攝了一組以「傅滿洲博士」為主角的電影,集中了當時美國人對東方世界最惡劣的想像。當時,好萊塢的宣傳材料這樣寫道:「他每一次彎動手指,每一次聳動眉毛都預示著危險。」

這種病態的思維模式有意抹黑中國和醜化中國人的形象,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米高梅的修改舉動令一些國人感到提氣,估計從今往後好萊塢都不敢再把中國人拍成壞蛋了。

在現實利益的驅動下,好萊塢比中國人自己還要在意電影中的中國人形象。有評論指出,此番好萊塢在電影中照顧中國人的形象,很明顯是為了拓寬中國市場所採取的手段,而非迫於中國批評聲音的強大,更非發自內心的「低頭認錯」。

好萊塢電影從根本上說是美國商業文化的產物,是美國和西方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媒介。這意味著,好萊塢的中國人形象的改變終究有限,即便這些中國人不再是壞蛋,也不會崇高到拯救美國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更不可能成為美國人的主流英雄。因此,當好萊塢熱衷使用中國元素和友好形象,並創造出對於東方的最新想像時,中國人不能只聽讚美、順耳的聲音,而要有一顆平常心。沒必要總盯著別人用什麼眼光看我們,這本身就是不自信的表現。寵辱不驚,這也是中國智慧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推薦閱讀:

好萊塢群星璀璨 3
好萊塢放棄日本投向中國懷抱了嗎|時事話題
好萊塢明星年輕的樣子,歲月除了增加智能當然也會留下痕迹
叱吒風雲的好萊塢時尚繆斯
好萊塢舞娘造型 清純嫵媚各具特色(高清大圖)

TAG:中國 | 好萊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