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參老法師講【佛說無量壽經】(三)
【佛說無量壽經】
(夢參老法師1993加拿大)(三)
我們講釋迦牟尼佛的八相成道,講到第五相成道,沒講完。因為釋迦牟尼佛示現到人間,一切都跟人一樣的。所以他在宮裡的生活,乃至他也經過一些外頭的境界相,引起他發心的。這都是示現於人間,與人類相等的。在他出城游的時候,看見這些境相,他感覺人世無常,感覺著苦,眾生的苦難很多。後來他出家去參學。出了家之後,在參學當中,先都跟一些個外道學。在參學的時候,用了五年的時間,為了求訪明師。最後他感覺到這不可能,後來他就自己行苦行,行了六年苦行。行了六年苦行,他感覺這個也不能成道,修苦行並不是成道的基礎,所以他離開了雪山。
我們上回講到他經尼連河在那沐浴,沐浴完了上來之後,接受牧牛女的供。陪他修行的有五比丘,就是我們最初說的了本際等五比丘,他看釋迦牟尼佛接受牧牛女乳酪的供養之後;釋迦牟尼佛他心裡想這種苦行不能夠入道,必須得自己思惟,入禪定才能得道,因此他感覺到行這種苦行是沒有利益的,所以他接授了牧牛女供他的牛乳;陪他修行的五比丘,了本際等這五比丘,認為釋迦牟尼佛退了道心了。他誤會釋迦牟尼佛又墮落了,在他們那時候這樣想,他們就捨棄了太子,他們自己就到鹿野苑。這個離尼連河還有一段距離,到那他們自己去修行,又行苦行去了。這個時候太子單獨的到現在的迦耶,印度的迦耶,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菩提場。這個時候凈居天人就擱些草到佛坐的道場金剛寶座拿草給鋪好,於是太子在菩提樹下就參悟。在十二月八日,這就是佛成道日。所以我們在十二月八日做紀念的時候,就因為佛在這個時間,天剛要亮沒亮的時候,他見東方的明星,在星光閃的時候開了悟了,悟道。在他成道的時候,使魔宮六種震動,魔王就率著他的臣民來干擾他,破壞他的道業。
這個是外障。因為釋迦牟尼佛在悟得真理了之後,他內心的障礙消除了,魔王是外種的障礙。外種障礙容易,除內心的魔障很不容易。現在我們學了佛法之後,都是我們自己起煩惱,因為內裡頭起了障礙才引起外魔的。你內心平靜了,心態平衡,外頭的很多事物你可能夠忍受,也可能就消失了。但是內心的平衡很不容易,都是自己煩惱。過去在我們中國有句俗話,「除山中之盜易,內心之盜難」,說內障要能夠消除了,外障就容易消失。
在他悟得成了無上正等正覺之後,在他過去所積聚的魔障,就在人間示現的一些魔障,他本身就除掉了。其實他在雪山的六年,也漸漸克服一切困難,除掉了很多障礙。何況以前就有跟外道六師去學些個法,那些法都有幫助的。所以他夜睹明星,赫然大悟,就現世來說,他有十一年修行的積累。就無量來說,這都是示現的。他成道的時候,就是他成道的機會成熟了,他得到大悟了,證得正覺。
證得了之後,究竟證得了什麼呢?在阿含經的原文,它是這樣說,當他大悟了之後,他看見好像是我們原來本俱的,明了了而已。因此他發現一切眾生,他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都有佛性。這是大乘依著這個根據的理論而發展的,就是心、佛與眾生,三無差別的意思。在成道了之後,釋迦牟尼佛並沒想說法。為什麼?他感覺他自證的境界非常深,跟眾生說,眾生不能領悟。在這個時候他不想說法。大家看看下頭有一段文,就轉法輪這段文。
【釋梵祈勸。請轉法輪。以佛游步。佛吼而吼。扣法鼓。吹法螺。執法劍。建法幢。震法雷。曜法電。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覺諸世間。光明普照無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種震動。總攝魘界動魔宮殿。眾魔懾怖莫不歸伏。摑裂邪網消滅諸見。散諸塵勞壞諸欲塹。嚴護法城開闡法門。洗濯垢污顯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入國分衛護諸豐膳。貯功德。示福田。欲宣法。現欣笑。以諸法葯救療三苦。顯現道意無量功德。授菩薩記成等正覺。】
這段經文的意思就是釋迦牟尼佛成了正覺之後,感到他自己所證悟的境界,不能給眾生宣示。如果是給眾生說了,他們不能接受,他感覺沒有什麼益處。所以他成道了七天之後,都是在金剛座上靜坐深思怎麼樣來利益眾生。在這個時間,帝釋梵王就來請佛說法。這裡頭說扣法鼓、震法雷,這是形容詞,比方的意思。過去古來戰爭的時候,大將軍他用兵的時候、作戰的時候他的用具,臨陣之前互相的吹號角,我們叫號角,擊鼓,以精神壓制對方,這麼一個意思。
佛,就是形容詞,佛將出說法,用他的智慧劍來破一切邪魔情慾的業障,像網路一樣的。法幢,就像作戰用的大旗一樣的。我們這個寺廟裡頭有幢幡寶蓋,形容這個幢。即言佛法的威力是無邊的,可以摧毀眾生的業障,所以一切外道的邪見也就得到降伏了。佛的法音能夠遍布一切處,遍佈於三界,三界眾生他的迷夢都可以醒悟了。這段形容詞就是比喻的意思,把那些邪見網都消失了,銷滅一切諸見,把我們眾生塵勞的迷惑也可以使他漸漸的輕了。
不聞法,這些個是沒辦法的。特別的惡見,現在我們經常聽到人死了,死了!哪有什麼地獄、天堂,一般人是不信的。這是一種邪見。我們人本來是無常的,但是他計常,這也是我們心中的邪見。還有這個塵勞,就是指我們的煩惱,一天我們這個惛煩惱亂的事非常的多。總而言之,這都是由貪慾而起的。經過佛說法了之後,聞了正法了之後,大家經過佛的教導,知道一切諸法是苦的、空的、無常的、無我的,根本是從我執我見而起的,就能顯露出來我們原來清凈的本性,也就是釋迦牟尼佛他所悟得的。這個就能積累人天的功德,常在人間,使人間明了這種道理。有因緣成熟的,他依著而修就能成到道果。
像我們經常的在家裡頭拜懺,或者念經、拜佛,我們感覺妄想很多。有時拜拜念念很灰心,或者念上一年半載,或者兩年,感覺著沒什麼收穫,好像妄想還是很浮動的、很多的。但是當你沒知道佛法,你沒念經、沒拜佛、沒禮懺的時候,你有妄想沒有?那時候照樣的有,但是你不認識而已。沒有對治它的,你不認識它而已。因此你在修行時候,站在這個妄想的對立面,你才看見妄想了。平常我們一天起心動念都在妄想裡頭,你根本沒理解這是妄想。現在你讀誦大乘,或者是禮拜、懺悔,你感覺到這個妄想有點妨礙正業,妨礙你修道的事業。這是因為你聞法了之後、學習了之後,你才知道。如果你不學法、沒有修行之後,你怎麼知道妄想呢!所以不要灰心,這就是你修道得的收穫,你能認識妄想了,你逐漸的漸漸就斷了,就克服它的。
「入國分衛」是什麼意思?這就是到城裡頭去化緣,乞食。到都市裡頭、到村鎮裡頭去乞食去了,這叫分衛。以此所乞的飲食,來維護你的身命。佛一到城裡去乞食去了,那些國王、大臣見到佛來了都歡迎,迎請他,都給他供養豐盛的席宴,就是供養的品味很高的。這樣子大家就可以積累功德,供佛的功德不可思議。只要佛一出現在人間,大家歡樂的情緒不能自止,乃至奉很好的飲食來供養佛。佛就必然給他們要說法,說法就治療他們這些病,給他們指示供佛就是積福田。
就像那時候佛所制定的戒律,披衣,出入入都市一定要披衣。這衣上頭有些條,有七條、九條、十三條、二十五條,最多二十五條,這個條紋中間有隔著就像田地似的。但是這個不是田,不是長五穀的,是長福田的。所以佛就給他宣法,在說法之前必須現光。乃至眾生的福報薄,見不到佛的光,就看見笑容,欣笑的面容。佛說這些法就治療我們這些貪慾、這些毛病的。這就是佛法的教化。在佛法的教化之後,佛出現世間以後,眾生能夠得到積累福德智慧,就能知道自己,怎麼來指導自己的人生。佛是導師,導師就是引導我們的意思,引導我們怎麼樣做。我們從作人,乃至做普通的人,做到學法者,做佛的弟子,乃至成聖人、成賢人,最終是成佛。這是佛所教導的,使我們得到利益,佛出世間對人類的貢獻。最後八相成道就是入涅盤的象徵。
【示現滅度。拯濟無極。消除諸漏。植眾德本。具足功德。微妙難量。】
佛感覺到他住世間的時候對眾生沒有利益了,司空見慣了,有緣的、應度的已經都度了;有些個無緣,緣還沒成熟,那留給他們弟子度吧!所以在每部經上,佛都囑託些個大弟子,像這部經就囑託彌勒菩薩,也囑託阿難;像地藏經囑託地藏,又囑託觀音,乃至地藏經那些大菩薩。每部經都如是,我這麼舉幾個例子。佛將有緣的眾生度完了,還有些個剛強難調難伏的,我們可以想像。每一個大師,每一個一代祖師,將要入滅的時候,他是觀察他的緣盡了,他世壽的世緣盡了,或者他應度的人緣盡了。只要有緣,那他壽命就住世。緣盡了,他就走了。因為長久住世,眾生那個希有想生不起來。入了滅,在入滅的當中,眾生他又後悔了。為什麼?見不著,他就知道著急了。有些眾生是這樣子的。就像我們,我看見很多的道友也好,當他父母在時,他並不孝敬,還嫌他父母啰唆。如果他父母不在的時候,他再想找,可就沒人保護他了,他眷戀之情就表現很深。佛法也如是,一切都如是。
這個是種很微妙、很難可思量的。尤其是在大乘教義上講,這個涅盤翻華言就是不生不滅。既然是不生不滅,就沒有死。既然說沒有死,佛當初降生的也是示現的,根本就沒生。沒生,哪有死呢!無生無滅,這種是很微妙的。
在佛降生、成道,乃至入涅盤,示現八相,這八相都是度眾生的。但是每一相度的哪一類眾生,因緣都不一樣。在大乘教義上,佛在母胎之中,從來沒聽到轉法輪,那度的都是菩薩大眾。咱們經常按華嚴經的意義想一想就知道了,坐一個微塵里轉大法輪,無量無邊的大菩薩圍繞著。這一微塵才好大嘛!在我們來看。在佛的境界,在大乘境界,不是這樣。所以一微塵就整個的具足了全法界,隨拈一法,無非法界,那個含義不同,這種甚深的意思。所以佛在八相成道,每一相裡頭都度他有緣的,跟他這一相有緣的眾生,度無盡眾生。以下就解釋佛在菩薩行化的當中。
【游諸佛國普現道教。其所修行清凈無穢。譬如幻師現眾異像。為男為女無所不變。本學明了在意所為。此諸菩薩亦復如是。學一切法貫綜縷練。所住安諦靡不感化。無數佛土皆悉普現。未曾慢恣愍傷眾生。如是之法一切具足。菩薩經典究暢要妙。名稱普至道御十方。無量諸佛咸共護念。佛所住者皆已得住。大聖所立而皆已立。如來道化各能宣布。為諸菩薩而作大師。以甚深禪慧開導眾生。通諸法性達眾生相。明了諸國供養諸佛。化現其身猶如電光。】
這段是講佛示現八相成道的時候,都是度眾生的一個方便權巧。方便權巧,咱們以前講過了。游化諸方,就是度一切的有緣者,一直到涅盤。涅盤了之後,他的教化還留在人間;就是我們所有的藏經,所有的法寶,永遠的流傳給後世的,廣度有緣人。佛門廣大,難度無緣之人。有緣的,他就能得見,他就能會遇。
他所實行的道是什麼道?普現的道是什麼道?我們經常說的就是菩提道,也是常講。道就是走的道路,告訴我們你走路怎麼走。我們現在如果是你到了溫哥華,沒來過的,也沒有朋友幫你開車,你得自己走。你一下了飛機場,買個溫哥華的市郊圖吧!買一個溫哥華市的地圖,那上就告訴你街道怎麼走。到哪個城市,你買個地圖看一看,照著圖來開。佛告訴我們應走的道路,就等於告訴我們這個路怎麼走,就是大藏經。依著大藏經,你自己有師給你傳,更好;沒師傳,你自己選擇。所謂的道者,就是你要走的道。這個道可得修,要行的時候怎麼行?就要修。道教,就是教導你這個道路怎麼走。你知道,會走了,就是你所應當修行的。清凈的,無穢,依著佛所教導的去做的時候,你持的身口意業都是清凈的,沒有污穢的。依著這個教導就能把你那個染污、污穢的、不清凈的,都能除掉了。
但是不要把它執為實在的,這些也都是幻化的。像金剛經上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在這個經文說又像幻師,魔術師。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有一段魔術給表演的時候,那是他化現的,一切都是假的。我們都知道是假的,但是他假得很好。當你沒會的時候,你就不知道他那是假的。當你沒有證得的時候、沒有大徹大悟的時候,佛所說的法是有用的,不是假的,都是真的。當你把你煩惱都對治消除了,這個所有一切法那都是假的,不要再執著去。
所有示現男生也好、示現女生也好,他的性體本來是如如不動的,只是化現而已,都是他的作意,在意所為。就是這個眾生應以女相得度,他就示現女生;應以男相得度,就示現男生。這些菩薩來化度眾生的時候,也是這樣子。但是我們必須得學,你不學,你不能明了。你沒有方便善巧,你不能利益人。利益人的時候,不是一句空話,你得有具體的事實,怎麼樣能讓他得入?那裡頭有很不容易的。在這個時候,你要能夠鍛煉成了有無量的方便善巧,讓人家信受,完了讓他達到究竟的真諦。因為這樣給眾生示現。
所以一切菩薩度眾生,他最究竟的目的是要你證到佛果。究暢要妙,就是達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成到無上,那才能夠達到究竟處。因為他行化十方的時候,他的名德呢?他的名是德而成的,他的名德就十方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所以他的教導就能得度。這些大菩薩是指的一切菩薩,他們能夠跟佛一樣的實行佛的教導,凡是佛所立的教法、戒法、理法,都能夠遵照去做,都能照著如來化導的方式來化導一切。但是都能夠宣布佛所制定的一切律儀,必須得遵照律儀。就像一個國家必須有一個國家的法律,那麼佛教也有佛教的律儀。遵照它的律儀,而去學它的經典,這樣才能給眾生做為導師。還要修習禪定,得到大智慧,這樣才能開導眾生,使眾生才能得度。
舉個例子,我們大家都熟讀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是法華經的一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的道友讀普門品,他沒有深切理解,很多道友問我說:別的經都有「如是我聞」,普門品怎麼沒有「如是我聞」?因為普門品是法華經二十五品的一部分。普門品的量不大,大家誦起來就知道。那只是在法華經裡面,觀世音菩薩這一品,無盡意菩薩請佛說說觀世音菩薩的功德,怎麼樣來利益眾生的;就是無盡意菩薩也想學學觀世音菩薩度生的方法,這僅僅是發起。但是無盡意菩薩,在地藏菩薩做婆羅門女那個時候,無盡意菩薩就證阿羅漢了,在地藏經不是這樣講的!這大菩薩互相的弘揚,我讚歎你,你讚歎我,互相的啟問。所以在普門品觀世音菩薩能夠三十二應,應以何身得度者,就示現何身。諸菩薩豈止三十二應呢?他的應身多了。
菩薩行化的時候,各種的應身。譬如我們現在在我們國土裡頭,我舉這個例子,咱們這個國土裡頭,觀世音菩薩是女相,女相多。但是這個女相還不是過去就是的,在唐朝之前,觀世音菩薩示現都是男相,沒有示現女相的。是唐朝之後。大家都知道有個提籃觀音吧?因為在提籃觀音之後,畫那個觀音像之後,爾後觀音像才是普遍。
菩薩也有自修,自修完了才利人。我們才剛念的這段經文,解釋這個的,那就是自他兩利,包括你自利,也有利他。但是必須得證得理體。菩薩自利的,以下他就分著說,菩薩自利有哪些個行門。
【善學無畏之網。曉了幻化之法。壞裂魔網。解諸纏縛。超越聲聞緣覺之地。得空無相無願三昧。善立方便。顯示三乘。於此化終。而現滅度。亦無所作。亦無所有。不起不滅。得平等法。具足成就無量總持百千三昧。諸根智慧。廣普寂定。深入菩薩法藏。得佛華嚴三昧。宣揚演說一切經典。住深定門。悉睹現在無量諸佛。一念之頃。無不周遍。濟諸劇難。諸閑不閑。分別顯示真實之際。得諸如來辯才之智。】
這一段文講的就是菩薩的自利。自利,有的大菩薩證得法性了;有的三賢位菩薩相似見法性了,還沒證得,但是他相似見了。我們經常說法性,法性是什麼?就是我們所認為的世間法、出世間法,也就是把它總起來說真諦跟俗諦。真諦,就是聖人證得了真實的理性之後,跟凡夫迷情所現的一個世俗的世相。菩薩既然通達眾生之相,也能夠了悟諸佛的實際的理地。所以供養十方一切諸佛,就是求理,就是理法性的成就。下化一切眾生,就是事法界的成就。那就是理事無礙了,那就是真俗融通了,這合起來就是法性。法性就是遍一切諸法,在有情為佛性,在一切諸法就叫法性。
菩薩他在理的方面,他自性的修行,他的行持是個什麼樣子呢?通常的要懂得空、無相、無願。空,就證得這個理性了。無願,我們經常發大願,怎麼說無願呢?無相,在世間上度一切眾生的時候,不是示現一切相嗎?這個是三種三昧,空三昧、無相三昧、無願三昧。把這些合起來,是諸法的實體。諸法本來沒有實體,諸法都沒自性,是因緣和合的。但是它必有所依,所依的是實相,實相是無相的。無相,就是剛才沒講這個,先講這個法性。這個法性就是實體,一切諸法所依的實體。這實體是無體的,無體因為遍一切處。無願是無願三昧。無願並不是我們不發願,不是這樣子的。他達到究竟了。至於所願的究竟了,是沒有的。阿彌陀佛成就四十八願,成就極樂世界,最後他知道這個願是稱性而起的,性上沒有。一切諸法都如是,這才在這個上頭善立的方便,就是方便善巧。這個意思很深。
大家看我們寺廟的門都是三門,為什麼有時候我們寫三門寫山水的山,這是錯誤的,不是山水的山;就是三,一、二、三的三。這三個就是空、無相、無願,又稱三解脫門。空是指著體。相是指著一切諸法皆空的體相。依體而起的相,體是空的,相也是空的。因此而立的願。願,就是我們心裡頭所起的,想達到體的。證得體了之後,這個願也就不立了。但是這叫三昧,三昧就是翻定,又叫思惟修。
菩薩他為了救度一切眾生,給他們說法,他就說出來一切諸法最後的理體是什麼呢?就是體、相、用。空就是體,相就是實際理地的相。願,就是作用,一切菩薩都發大願。在因地的時候,我們要是思惟修,觀想一切諸法如夢幻泡影,沒有實在的。觀想一切諸法它的實體是什麼?這個空是什麼?這個空,不是外頭我們所說那個虛空的空,這是我們自性的性體。性體是無礙的,無礙就像空的一樣,是這個含義。因為空才無障礙。要是空的,你可以通達過得去。要是有個房子建上,你在房子裡頭也障礙住了,就出不去了,是這個含義。
所以我們經常講煩惱、菩提,煩惱跟菩提只是一個,不是兩個。在迷的時候就是煩惱,悟的時候就是菩提。空是假有來顯的,有就是所說的相。空三昧,相三昧,願三昧。都能達到三昧的時候,你才知道一切諸法不生不滅的意思。要解釋涅盤相,就可以這樣解釋。又者,空者是體,相者是用。體、相、用三者,願就是用。體相用三者合而為成的,就成就了佛的一切種種功德。所以我們那個三門,中間是空門。像我們出家了,說遁入空門。空門不常開的,空門常關的,走旁邊的便門,那叫方便門。就是大用,用就是方便門。這種意思後文還要講,這前頭在這文上略講一下。我們不是持很多咒嗎?菩薩他還具足很多的陀羅尼門,還總持陀羅尼門,那都是智能許多的作用的三昧,都是屬於大願裡頭的。
這個裡頭文字還有個「諸劇難」,這「諸劇難」文字上三個字就很略了,什麼劇難?三塗,地獄、餓鬼、畜生,這是受最大的苦難,是指你在三惡道裡頭所受的劇難。因為這種劇難,這些大菩薩他要學佛,他有四種的無礙智慧,對一切法上他沒有障礙。他在說法利益眾生的時候,一切法他不執著於教法的障礙,他隨機而說法,就是應機而說法,能對機,所以叫法無礙。還有義理無礙,對一個法的含義,也可以這樣說,也可以那樣說,他的義理無礙。你要把這個經文,如果你多讀了幾部經的時候,經文的義理都相通,善知它的義理。說到體,在哪個經上亦如是。
那裡頭有個華嚴三昧,咱們剛才念的文里,華是因,嚴是果,就是因果同時。「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剛一發菩提心,就是成佛了。因為這個時候因果同時,華嚴經是這樣講。你爾後到成了佛了,還成就了你最初發心那個心。「初心究竟二無別」,最初發心跟究竟證得那個心兩個沒差別。但是有一樣,「如是二心初心難」,成就究竟了那個不難了。我們說發了心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那麼長的時間怎麼會不難呢?你如果不發心,三大阿僧祇劫,無億阿僧祇劫,你也永遠成不了。因此就說「如是二心初心難」,這是華嚴經的意思。我這解釋華嚴三昧,跟大家說一說。
所以這個義理說深也無礙,說淺也無礙,在凡夫不減少,你所具足的佛性理體一點不減少;乃至於成就佛身了,也沒增加。這就是你讀那個心經上,不增不減、不垢不凈。說我們凡夫污濁了,混濁不幹凈,染污了,那是執著。說佛都是清凈的。但是這話沒有證得的時候不能說,因為你講這個究竟的了義,那必須得如是講。講到這些名詞很多,稱法性也可以,稱自性也可以,說我們清凈心也可以、如來藏心也可以,法身、實相、一真法界都是一個意思,在各個經的名詞不同。懂得這個道理了,就能解決很多的問題。
才剛我們念這段文,它都說得很略。一切法沒有生,就是不起。一切法也無有滅,一切法無所有,這是般若義。這一段文都是般若義,是說菩薩他是自利所證得的功力,他能夠這樣才能深入佛的法藏,也可以深入菩薩的法藏,這樣就得到成就佛的華嚴三昧。得到這個三昧,一切經典都無障礙。住深禪定,能夠見到一切諸佛,向一切諸佛求法。這個境界到了極樂世界去,一早晨可以到十萬億佛土去,到那行供養去,就是這個境界。所以生到極樂世界去,你報得的,佛的加持力,他的願力,所以能得到這種境界。但是菩薩在自修的時候,他已經證得這種境界了。
前文裡頭還有一個「諸閑不閑」,這個可能大家不會理解,我們把它漏掉了,忘了解釋了。什麼叫「諸閑不閑」呢?就是他可以能夠修佛道、不能。閑就是可以,不閑就是不可以。是可以堪受佛法嗎?是不可以堪受佛法嗎?是能夠修佛道嗎?是不能夠修佛道嗎?若他不能夠修行,就是不閑。能夠修行,就是閑。就是做這樣解釋。諸閑不閑,就是這樣含義。他能信佛嗎?他能修行嗎?就是這樣一個問號。
那你要觀察,菩薩對一個機,看他這個機可以堪受深法嗎?像空、無相、無願這些法不能跟他說,他不能理解。現在我們不是這樣,我們講一部經,這部經裡頭深淺都有,那你都要解說一下,就不能問他堪受、不堪受?這不是對一個人。對一個人可以這樣,對大眾不行,這裡有能接受的,但是也有不能接受的;不能接受的他就還回來,能接受的他就領受了,有這個含義。這些文字翻譯的都古老,在文字上頭有些必須得通順一點。
【入眾言音。開化一切。超過世間諸所有法。心常諦住度世之道。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為之重擔。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興大悲。愍眾生。演慈辯。授法眼。杜三趣。開善門。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於諸眾生。視若自己。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獲諸佛無量功德。智慧聖明。不可思議。如是之等菩薩大士。不可稱計。一時來會。】
這個是說一切菩薩的德相。這一段我剛才念的是菩薩就利他了,剛才那全是自利了。利他的時候,用到大眾裡頭,那就了達眾生的一切語言。同時菩薩必須得有善巧方便、語言無礙,怎麼叫語言無礙呢?你對到美國人說美國話,對到法國人說法國話。同時你就在一個中國大陸上,那閩南有閩南語,我們就舉福建一省吧!那福州話。走了兩百里路,到莆田了,到仙遊了,那話完全不通了,那仙游、莆田話在福建省是特別的。再往這麼走九十多華里,到泉州了,那就不同了,莆田跟仙游話那邊就不能懂了。泉州話一直到廈門,這就是閩南語,只有閩南這些縣懂。你們到福州去,福州話跟閩南話是不通的。還有廣州話跟潮汕話也是不一樣的。各地方的方言,菩薩必須懂得方言。菩薩在沒有成,修菩薩道的時候,先要修語言三昧,對什麼眾生都能給他說法。像我們對狗,我們不通狗的語言,對馬不通馬的語言,各類畜生有各類畜生的語言,你要度眾生,你都得懂。
大家聽我這麼一說就退了心了,「我什麼語言不懂,我就懂得普通話」,還不是也一樣嘛!就是我們在沒有到這個地位的時候,我們沒辦法達到這種菩薩度眾生的境界。你要想開發他,你不懂他的語言,你怎麼能開發他呢?所以「入眾言音,開化一切」,必須得懂得語言三昧。菩薩在利他的時候,要是以上咱們說的得到那些的智慧了,那他利他就容易了。若沒得到那個智慧,利他很難。
要超過世間的諸所有法。菩薩利益眾生給他說的方法、給他的言談超過世間。心裡頭常時念念不忘的度眾生,也就是念念的想辦法怎麼樣度世、怎麼樣來度眾生,就是思惟。你沒有這個能力,就修。邊修,邊利他;乃至隨緣說法。能夠在一切的物質上頭,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這很不容易了,隨意自在!那他大的變小的、小的變大的;長的變短的、短的變長的,隨意自在,在一切物質上隨你的變化。
「庶類」,就是老百姓的意思。對於一切人民不要他請,就去給他說法。菩薩利益眾生不是都現比丘相的,大家看過道濟禪師吧?寒山、拾得吧?他是隨緣利益眾生的。所以「作不請之友」是這個含義,跟他作朋友,跟他交。
把一切利益眾生的責任要荷擔起來,荷負就是承擔的意思。這是一個很沉重的擔子,比任何擔子都重。同時要受持如來甚深的法藏,保護佛的種性。這護法有兩種,有外護,有內護;比丘、比丘尼是內護,護持佛法,住持正法的;一切在家的居士,四眾弟子,在家的兩眾就是外護。菩薩兼內護和外護,大菩薩兼內護,他自己就要護內化,化度眾生示現菩薩像,內外兼護。使佛的種性,佛法不要它斷絕了。斷絕了,眾生就壞人天的眼目了,眾生就沒得福報了,就像瞎子一樣的。常使不絕!
興大悲,愍眾生。大悲心就是哀愍眾生而生起的,因為大悲心才能夠哀愍眾生。因為有哀愍眾生的心,才能夠興起大悲。演慈辯。菩薩跟你爭,不是爭煩惱,他是慈悲心,慈悲心拔他的痛苦,怕他墮入歧途,必須跟他解說。所以說演慈辯。授法眼,必須讓眾生有個擇法眼,對法上能分別哪是邪、哪是正,必須要擇法眼。如果沒擇法眼,你邪正不分,好多眾生走到邪路上去了。但是菩薩你有這個力量沒有,你自己估計一下。我們看到他信外道邪魔,我們想把他引渡過來,你若沒有這個力量,你自己自找煩惱,他不會信你的,你引渡他不過來,你先估量自己。
杜三趣。杜是杜絕的意思,就是杜絕三惡道。開善門,這個善門包括的很廣,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三惡道,都是作惡太多的才下三惡道。這兩個可以這樣解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諸惡莫作,豈止三惡道!一切的惡法你都不做了,開善法門。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眾生想不到問你這個法,你也可以布施給他。他沒有請,你要跟他說,因為他不知道請。像釋迦牟尼佛說阿彌陀經就是不請,因為那個眾生還不知道請。
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對我們來說,現在純孝的兒子很少了。我們自己每一個人檢查我們自己,對待我們的父母是不是純孝,做純孝之子?愛敬父母有幾種,一個愛他的志,一個養他的身體。我們不跟他爭議,父母說什麼都對的,順從他。明知道他不對,不讓他生煩惱,不跟他爭。你不照他的做可以,當面不去跟他爭,這也是孝順之道。曾子養曾皙,他也是每頓供養酒肉,但是他在撤這個酒肉的時候,必問所與,說:這個您老人家還給誰嗎?還是保護了,下次你再吃嗎?一定問問他,這他的志,養他的志。曾元養曾子就不是這樣,每頓必有酒肉,也是跟他爸爸供養他祖父一樣的。但是撤的時候,不問所與。就是不問他:這個給誰嗎?那個是養志,這個養他的身體。類似這種的純孝,跟這個解釋的很多。現在我們一個順就很容易了,能夠聽話就很不容易了。現在我們大家都有抱怨,都有這麼個感想,這小孩子一小就很不聽話。這都是來報復來了,你以前也不聽話,你記得不?你不要煩惱,他不聽話的時候,你想到你也不聽話。他不聽話的時候,怎麼樣呢?要慢慢的,要耐心,要真正的耐心。
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有的時候他把眾生當父母想,有的時候把眾生當一子想,這個時候就更深刻點,眾生就是我,我就是眾生,我的身體跟眾生是一樣的。這就是咱們前天華嚴經上講那個「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眾生是我心,我也是眾生心造的,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這樣的觀想就觀到實際理體去了,是真正的能夠把眾生當成自己了。這是一切善的根本,一切諸法的根本,使一切眾生皆能達到彼岸,度眾生皆達彼岸。悉獲諸佛無量功德。怎麼樣讓眾生能達到彼岸?你就要宣揚佛法,多利益眾生,把一切諸佛利益眾生的事業要保護好,不要受一點損失。
智慧聖明,不可思議。諸佛與大菩薩的智慧,眾人的光明,他的智慧;聖明就是智慧,智慧也是聖明,稱揚智慧就是聖明,這是不可思議的。智慧有深有淺。在我們剛入佛門的,能夠辨別了這部經是正確的,哪個是不正確的;哪個是了義的,哪個是不了義的。不管誰給我們說,我們是依著聖教量,誰說只要是正法,我就聽;不是正法,誰說我也不聽。一定要有這種的擇法眼。
像這一類的菩薩,不可思議。前面說了這一段,像這一類的菩薩大士,都來到今天佛說無量壽經的法會。有好多呢?不是用算數乘的出來的。咱們感覺自己修到這樣程度,那真是難上難。咱們經常過去有個俗話說,難如上青天。我們學了佛之後,感覺上天很容易,只要三歸五戒持好了,都可以生天。你要十善業修好了,就可以生天了。乃至於我們現在讀誦大乘經典,隨便你學哪部大乘經典都可以生天。具足了信心,都可以生天。但是想達到像這樣大菩薩的境界,那真不是三、五劫,也不是一百劫、兩百劫,那要經過阿僧祇劫。這些都是大士,達到這種境界了。
那麼今天到這個法會,我說的今天是到這個法會的當時,到這個法會來,接受聽佛說無量壽經的這些大菩薩,就是以上所說這些大菩薩。這些大菩薩都來俱會來了。
這一段的文字很深。但是對我們來說,我們怎麼樣入呢?我們也想當大菩薩。現在我們有好多的道友們也具足很多種類的語言,像台灣語、廣東話、英語具足很多,但是他並沒有用於說法上。如果用於說法上,功德就無量了,用這個去引導跟我相合的。我們常見的人,言語通得過的,我們淺顯給他說一說。說,他不聽呢?不聽,也給他種個種子了。別的不能說,到他耳根去,路過時念聲「阿彌陀佛」也可以了。他聞到這句「阿彌陀佛」的佛號,給他種了善因了。
還有一種方式,另種方式是好比我們坐飛機、坐船、坐大巴、坐火車,人都是很多,你就發願說這個將來我都度他們,坐這船的人或者坐這飛機上的人,我發願將來我都度他們。將來我要說法的時候,他們作我的弟子。我要成佛的時候,他們都作我的弟子。他們也不知道,但是他就被你攝受了。這也是一種度生的方法。
這些大菩薩是傳播佛語言的。例如舉觀世音菩薩吧!我剛才提了一下子,說:觀世音菩薩是男的、是女的?我提了一下子,在唐朝之後,他就變了女的了;唐朝之前,塑觀世音菩薩像都是男相。因為觀世音菩薩他是阿彌陀佛的上首弟子,我們在這個世界見到的是他的化身,他的報身在極樂世界沒動,他經常在阿彌陀佛的身邊,他來到這個世界的是化身。像文殊師利菩薩是在這個世界投生的也是化身,我們所見到的地藏菩薩也是化身。觀世音菩薩在什麼時候才示現的成為女身呢?在那時候之後才塑他的女相化的?唐憲宗的時候,在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在陝西省的金沙灘,有這麼一個村落,在這個村落裡頭突然間出現一個美女,年輕的很美的一個女人,她提著一個魚籃;提著魚籃就是賣魚的,魚籃裡頭裝著有幾尾的魚,她就示現來到這個金沙灘,來度一批人。
這個街上有一個讀書的書房,有二、三十個讀書人。她賣魚的聲音使人聽到不是常音,不是一般女人,音聲特別的美妙,大家不約而同的都爭著出門來觀看這是誰的聲音。一看是個美女,這些人心就動了,簡直如痴如狂。大家就跟著她買魚。最初是想買魚,想借著買魚親近親近她,談來談去的大家就想娶她。她說:好啦!你們這二、三十個人我嫁給誰是?你們給我背下書吧!誰背得了,我就嫁給你們誰。最初背的時候就是普門品,很少。這時候約定的是兩天之後。兩天之後,背的人大約有一、二十個都會背。她說:這不行,我嫁給你們誰?你們這人太多了,我只有一個。又約會了讀法華經,又是兩天。這時候沒人能背得了,只有一個馬姓的書生他背得。好啦!她答應嫁給他了,就跟他結婚吧!結婚,入了洞房,她得了疾病就死了。一死就腐朽了。馬家感覺很苦惱,最初很高興,趕快買棺材就把她成殮起,抬出去埋。
在埋的時候,成殮的過程當中,來一個老婆婆,說:你們棺材裡沒人,明明是觀世音菩薩,什麼美女,什麼化現嫁給你,根本不是的。大家不信,打開棺材,棺材裡是把金鎖,什麼都沒有,這才信了。從這之後,化現的觀世音菩薩才是女相。這個故事傳播得很遠很久,以前的觀世音菩薩還是男相。這不過是個故事,記載上是這樣,確實有這個魚籃觀音像。特別是在明朝萬曆皇帝的母親李太后,她專塑魚籃像,在天下各個寺廟都有魚籃觀音像供養,因此觀音像的女相就很普遍。
咱們講了這麼多,僅僅是序分,還沒有發起無量壽經呢!這是什麼信呢?正信序,讓大家信。因為怕大家不信,乃至於把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都在這個經前說了,其它的經沒有這樣說的。把八相成道,單作一個佛的降生的八相成道來解釋,其它的經文都沒有。一般的經文發起序,序分很簡單。例如金剛經,到了食時,入舍衛大城,乞食回來了,自己敷草而坐,洗缽已,把吃飯的飯碗洗完了,他就一坐,大家圍攏來了,須菩提就讚歎佛了,善護念,善付囑,完了他就請問了,菩薩怎麼樣降伏心?怎麼樣住心?佛就開始給他說了,那就是正宗了,前頭幾句話就把序分說完了。這個無量壽經說得很多。
為什麼?因為這些法很不容易讓人相信,把極樂世界描繪的那麼莊嚴、那麼不可思議。這個經分上下兩卷,上卷僅是講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的莊嚴不可思議,下卷才說你要去,你得發願,得要修行。這個序分也講這麼多,在正文的經文裡頭是好幾頁。現在還是序分,以下要講發起序,就是正式說無量壽經因為阿難的請求,佛才跟他說。阿難為什麼要請求佛說呢?因為他今天看見佛的相貌好像不一樣了,非常的秀麗,非常的莊嚴,他看見很殊特,為什麼今天現這個相,一定有問題。這是好問題,不是壞問題。有問題,他就發問,這是正式的說這部經開始。前頭都是形容詞,形容佛的容光煥發。就像我們平常看見人突然間變了,要走運氣了,這運氣來了。不是那個楣氣。有些人我們大家都看得出來,那人情況不舒展,心裡煩悶苦惱,他表現就不同了。誠於中,行於外,一切人都如是,連佛都如是。
【爾時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凈。光顏巍巍。尊者阿難。承佛聖旨。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凈。光顏巍巍。如明鏡凈。影暢表裡。威容顯耀。超絕無量。未曾瞻睹殊妙如今。唯然大聖。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導師之行。今日世英住最勝之道。今日天尊行如來之德。去來現在。佛佛相念。得無今佛念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爾。於是世尊告阿難曰。云何。阿難。諸天教汝來問佛耶。自以慧見問威顏乎。阿難白佛。無有諸天來教我者。自以所見問斯義耳。】
這就叫發起序了,現在就是發起了。怎麼樣發起的呢?從佛莊嚴的威德上頭,阿難看出問題來了,所以他才請佛、問佛。他說:是不是佛念別的諸佛?所以他這裡頭有問,「得無今佛念諸佛耶」,是不是現在你念別的諸佛?不然的話,「何故威神光光乃爾」呢?這個就叫發起。因為他這一問,佛就跟他說了。佛說:誰教你問的?我們往往有這個問題,也有:誰教你問的?說:沒誰教我問,這是我自己看見的,心裡頭動了念,就想問的。用阿難的話說,他說:我看今天佛的相貌很帶有歡喜的氣色,為什麼這麼喜悅呢?您心裡在想什麼,現這個奇特相。這個奇特必須有個因緣吧?
佛就告訴他說:阿難,是不是諸天教你問的?還是你自己的智慧見到,這樣問我的?阿難回答說:沒有諸天教我,是我自己。我拜見了佛陀的容顏,感覺是不可思議,所以我這樣一問。這一問就發起了佛說這一部無量壽經,說的這部經。這個有些我們不詳細講它了,這是問答的,這一看就都懂了。
【佛言。善哉。阿難。所問甚快。發深智慧。真妙辯才。愍念眾生。問斯慧義。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無量億劫。難值難見。猶靈瑞華。時時乃出。今所問者。多所饒益。開化一切諸天人民。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多所導御。慧見無礙。無能遏絕。以一餐之力。能住壽命億百千劫。無數無量。復過於此。諸根悅豫。不以毀損。姿色不變。光顏無異。所以者何。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阿難諦聽。今為汝說。對曰。唯然。願樂欲聞。】
「佛言,善哉,阿難」,他就讚歎他了,說:你問的太好了。「所問甚快」,你問的很合我的心意,我非常的快樂。「發深智慧」,不是淺智慧能發問的。你現在可以說真正具足有妙辯才了,來問是義。「愍念眾生,問斯慧義」,這是佛讚歎他、稱讚他的,這個義理得有智慧的人才能問得到。「如來以無盡大悲」,如來的大悲心是無窮無盡的來憐愍三界的眾生,所以才出興於世。這部經為什麼前頭講八相成道呢?就是說佛出於世間,是來救度三界眾生的苦難的,所以才出興於世。「光闡道教」,闡這個菩提道,說一切緣因之法,來教授這些迷惑的眾生,欲要拯濟這些群萌。萌,就是還沒有生萌芽。智慧的芽還沒生,出離之心還沒有。所以我現在是專門的為了他們真實的利益,而出興於世的。「無量億劫,難值難見」,經過無量億劫,見佛不容易,聞法也不容易,見佛聞法實在太難了。「猶靈瑞華」,印度講曇花一現。我們看見的曇花,可能不是佛說這個曇花。那是兩千年一開花,開了一剎那,一下就沒有了。佛指的是那個花,靈瑞之華。你所問的這個問題是多所饒益一切眾生,開化一切眾生,得甚深的好處,能夠使諸天人民得到救度。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如來的智慧是不可以思量的,很難得思量的。「多所導御」,引導駕馭眾生的方式、方法,智能無邊的,「慧見無礙」。「無能遏絕」,沒有能超過佛的智慧的。「以一餐之力,能住壽命億百干劫」。吃一頓飯的力量,以這一點點的力量,就是吃一頓飯的力量,就可以延伸壽命多少呢?百千億的這麼多時間。億百千劫,把億說成百千那麼多數字、那麼多的時分。這個劫不當大劫、小劫講,就當時分講,延長這麼多時分。「無數無量,復過於此」,這種力量延伸起來,時間非常的長。用淺顯的說,乃至用數量計算,不可量。「諸根悅豫,不以毀損」。諸根悅豫,我們這容顏到壯年時候都很好的,到老年就毀損了,在少年時候還沒長成。佛的諸根悅豫,不是隨毀損衰減而能夠有的,沒有毀損衰減的現象。永遠是這樣子,「姿色不變」。「光顏無異」,佛始終是這樣子。為什麼你今天感到奇特了呢?「所以者何」,什麼原因這樣子呢?「如來定慧,究暢無極」,已經達到究竟了,暢其本懷,達到極點了,再沒有超過的了。「於一切法,而得自在」,在一切法上都能自在悅樂,不被一切諸法所拘。一切通達無礙,作一切諸法之主,不為一切諸法所轉。就是心能轉一切境了,一切境不能轉動心。
「阿難諦聽,今為汝說。對曰,唯然,願樂欲聞」,你要問,你好好聽聽吧!諦聽,如實際理地聽。阿難答應他,說:我很想聽聽,願意聽,願樂欲聞。世尊回答阿難說:阿難,你問的很好,我現在就跟你說。你用這種真實巧辯的言語來問我,我現在就跟你答了。這問題我們下回還可以補充說,今天我們就說到這裡吧!
推薦閱讀:
※凈空老法師開示:《還源觀》里的四德
※湯恩比說得好,人類不能沒有宗教。為什麼?(凈空老法師開示)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八十四集)-凈空老法師
※【凈空老法師】精彩開示
※凈空老法師:魔王波旬說末法時期讓我的魔子魔孫披上袈裟破壞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