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給孩子濫用感冒藥 醫生看了也心驚

  寒流來襲,又到感冒多發季。看見孩子流個鼻涕就馬上用藥:三九感冒沖劑、氨酚黃那敏顆粒、護彤、百服寧等紛紛上馬。兒科專家昨痛心呼籲,感冒若不發熱,建議不必用藥,濫用含退熱成分的感冒藥,會造成小兒急性肝損傷。

  昨天上午,劉女士夫婦抱著一歲的兒子豆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楊汊湖分院兒科就診。豆豆流了兩天鼻涕,並無發熱癥狀,當出示這兩天喂的葯——氨酚黃那敏顆粒時,主任醫師方俊明忍不住「批評」了他們。

  方俊明介紹,感冒大多是病毒感染引起,會有流涕、鼻塞、咳嗽等其他癥狀,多休息、多喝水或服用一些不含對乙醯氨基酚等退熱成分的感冒藥,就能緩解癥狀,實在不必讓退熱葯「搭順風車」。

  她解釋道,對乙醯氨基酚化合物可引起噁心、嘔吐、出汗、腹痛等胃腸道功能紊亂,3歲以下兒童及新生兒因肝、腎功能發育不全,對葯耐受性差,盲目使用會造成肝損害。

  「可現在有的家長買葯,被廣告和藥店牽著鼻子走,用藥像撒胡椒面一樣隨意,甚至部分基層醫生也不明就裡,意識不到濫用感冒藥的危害。」她痛心地說,接診時不少家長動輒給不發熱的孩子喂含退熱成分的感冒藥,而且一喂就是十天半個月,這太可怕了,一定要引起警惕!即使發熱也應首選物理降溫,在醫生指導下服藥,且喂退熱葯別持續超過三天。

  記者蹲守在藥店

  家長最關注藥效

  昨天下午14時至16時,記者在漢口新華家園的一家藥房「蹲點」觀察,短短兩個小時就有24位顧客前來購買感冒藥。其中有8位在詢問兒童感冒藥,值得一提的是,他們最集中的問題是「哪一種效果最好」,而非安全性。

  15時13分,一年輕女士匆匆跑進藥店,詢問半歲小孩感冒了,哪種葯能吃,店員沒有追問具體癥狀,向她推介幾款常用小兒感冒藥後,女士自行比對良久。選擇一盒護彤後,又同時購買了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口服液。

  據店員介紹,電視廣告里打得響的品牌,往往賣得也比較好。有的顧客還會將感冒藥、退熱栓、止咳化痰葯「一站式」購齊,以備孩子病情變化的不時之需。

  方俊明搖著頭動情地說,過去小孩鼻涕掉進嘴巴里,不用管都沒關係,因為感冒屬於自限性疾病,一般7天左右就可自愈。現在家長普遍過分保護孩子,稍有癥狀就驚慌失措,急於用藥,殊不知最受傷的還是孩子。

  感冒藥潛伏危險

  甄別要看說明書

  事實上,2007年美國疾控中心就曾公布,2004年和2005年有1519起2歲以下兒童濫服感冒藥,出現驚厥及心血管、呼吸、神經系統副作用的案例。為此,美國FDA曾建議2歲以下的兒童不要服用止咳和抗感冒藥物,6歲以下的兒童謹慎使用。我國也指出一歲以下小兒不要使用對乙醯氨基酚。

  協和醫院藥劑科臨床藥師韓勇介紹,對乙醯氨基酚也稱醋氨酚或撲熱息痛,是一種常用解熱鎮痛藥物,常用於發熱、頭痛和其他輕微疼痛,它是許多感冒藥和止痛藥的主要成分。

  目前,全國約有30多個廠家都生產含對乙醯氨基酚的感冒藥,種類超過上百種,雖然藥物商品名各有不同,但它在不同類型的藥物中均有存在,盲目或偶然過量服用的現象很常見。在一些西方國家,此種藥物中毒是導致嚴重肝衰竭最主要的原因。

  「因此一定要有發熱癥狀後,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合理使用藥物。」韓勇指出,市民若不仔細查看藥品說明書,往往不知道其實很多感冒藥的成分都大同小異,有人覺得緩解癥狀不給力,甚至疊加使用兩種以上感冒藥,「這可能導致藥物毒副作用倍增,從而產生更大的用藥風險。」(記者祁燕)

推薦閱讀:

買感冒藥時要警惕這幾個字
天然感冒藥、降壓藥、止痛藥……太全了,居家必備
感冒藥重複使用要小心
69種感冒藥被指副作用致命,你還敢吃感冒藥嗎?
混服感冒藥1+1療效並非大於2     錢江晚報

TAG:孩子 | 醫生 | 感冒 | 感冒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