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溫陽化瘀治哮喘
07-07
古代先賢很早就對瘀血阻滯、血脈不通可以導致哮喘的發病有所認識,唐容川在《血證論》中更加明確地提出「蓋人身氣道,不可阻滯? ? 內有瘀血,氣道滯塞,不得升降而喘」,「瘀血乘肺,咳逆喘促」,「氣壅即水壅,氣即水故也.水壅即為痰飲,痰飲為瘀所阻,則愈沖犯肺經??是以倚息不得卧也」。這些論述成為從瘀血論治哮喘的理論基礎。1 陽虛是本陽氣有溫煦及推動作用。人體臟腑的生理功能、血液的生成與運行、津液的輸布與排泄均有賴於陽氣的作用。如人之陽氣虛則肺脾腎三臟之陽俱虛。腎陽虛不能攝納,失於蒸化,津液停滯,聚津為痰;肺虛則氣失所主,失於治節,通調不利,凝液為痰;脾虛則運化失司,聚濕為痰。總之,陽虛則津血運行失常,痰瘀停滯於體內;陽虛則衛表不固,外邪易於入侵,則誘發哮喘。反覆發作者陽虛之證更為突出。因病情反覆發作正氣不斷損傷,陽氣更虛,促使肺脾腎三臟功能更加失調。痰飲、瘀血停滯於體內,氣機不利,肺氣壅塞不已,外邪反覆入侵。如此周而復始,哮喘反覆發作,遷延不愈。本病多發生於夜間或凌晨,因此時正是陰盛陽衰之時。故陽虛是本病發作的根本原因。2 痰瘀互結是本病發作的環節痰和瘀分別是津、血的病理產物。痰瘀雖異,均屬陰邪,都因臟腑功能失調、陽虛失於推動、溫煦之故,兩者應歸同源。痰飲積久,則氣機失暢,日久則氣滯血瘀;瘀積日久,也會影響津液運行,致津液運行阻滯而成痰飲。故痰瘀可互相轉化,也可互結於體內,阻礙氣道誘發哮喘。總之,肺主一身之氣,氣機瘀滯,則血行失常,肺絡瘀阻,則肺氣壅塞;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津血運行失常,痰瘀內停,阻於氣道;痰瘀日久損傷陽氣。因此陽虛、痰瘀互結、肺絡瘀阻等病理變化,互為因果,致病反覆遷延,難以痊癒。故痰瘀互結是本病發作的病理環節。3 溫陽化瘀是治療本病之關鍵哮喘急性發作時,以邪實為主,當祛邪為主;病情穩定未發作時當固本為主。對反覆發作的患者,當標本兼顧,扶正祛邪,溫陽健脾、固腎益肺為則。巴戟天、淫陽藿溫陽補腎,桃仁、赤芍、地龍,活血化瘀,解痙平喘。陽氣充足,痰飲得以溫化,津血運行正常,臟腑功能得以恢復,肺氣得以宣暢,痼疾方能得以平息。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小兒哮喘
※26歲得了哮喘,生活中要怎麼注意保養?
※兒童哮喘自測問卷
※治療哮喘獨特經驗
※5 小兒哮喘——小兒哮喘緩解期方(馬蓮湘方)
TAG:哮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