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知青之歌 楊子江邊

還記得這首「知青之歌嗎」?央視在播放《知青》,可多數老知青們對該劇無好評。最近網上出現了知青老歌的很多版本。這裡有一首《南京知青之歌》,是當年知青們最熟習的,人人會唱。《南京知青之歌》歌詞:

(1)藍藍的天上,白雲在飛翔,美麗的揚子江畔,是可愛的南京古城,我的故鄉。啊——,彩虹般的大橋橫跨了長江,威武雄壯。雄偉的鐘山腳下,是我可愛的家鄉

(2)告別了媽媽,告別了家鄉,金色的學生時代,已伴隨青春腳步,一去不復返。啊——,未來的道路多麼艱難,多麼曲折多麼漫長。生活的腳印,深淺在偏僻的異鄉。

(3)跟著太陽出,伴著月亮歸,沉重地修理地球,是光榮神聖的使命,我的命運。啊——,用我的雙手綉紅了地球,赤遍了宇宙。幸福的明天,我們相信, 一定會到來。

(4)告別了你呀,親愛的姑娘,揩乾了你的淚水,洗掉心中的憂愁,洗掉悲傷。啊——,心中的人兒告別去遠方,離開了家鄉,愛情的星辰永遠放射光芒。

(5)寂寞的往情,何處無知音,昔日的友情,而今各奔前程,各自一方。啊——,別離的情景歷歷在目,怎能不傷心,相逢奔向那自由之路。(知青之歌圖片4張)

這首《知青之歌》產生於1969年夏,作者是南京下鄉知青任毅。當年任毅所在公社的知青中,普遍瀰漫著失望和失落的情緒。公社的知青經常跑到任毅的知青點聚會,他們情緒低沉,感到前途渺茫。在一次知青聚會後,任毅譜寫了《我的家鄉》(又稱「揚子江邊」)這首歌。他在歌譜上寫下了演唱要求:「深沉、緩慢、思念家鄉的。」然後,又註明:南京市五中集體詞曲。這首歌很快到處傳抄,被冠名「知青之歌」,以驚人的速度在知青中間流傳開來,受全國知青之歡迎是,「憑著這首《知青之歌》,你可以到處找到朋友,找到吃,找到住。」這首歌流傳之廣,還傳到了國外。蘇聯稱其為《中國知青之歌》,採用男聲小合唱,配以樂隊伴奏,在電視廣播里播放,影響很大。由於這首歌既沒有歌頌上山下鄉、表現歡樂,也沒有豪情壯志、宏大理想,表達的是低落的思鄉情和幽怨心緒。種情緒在文革中就是資產階級反革命思想,是絕對不允許公開表現的。1970年5月,任毅被南京市公檢法軍事管制委員會以反革命罪判處死刑,有24名負責人在在判決書上打了勾同意。而最後一名也是最重要的一名負責人卻在判決書上畫了圈表示不同意,這位負責人就是當時江蘇省革命委員會主任許世友。許將軍的如椽硃筆救了任毅的命。儘管任毅最後被判刑十年,為這僅有240字的歌曲,他付出了每字坐牢14天的代價,但畢竟是遇到了貴人,保住了性命,沒有比這更幸運的了。(任毅實際服刑九年)

當然要感謝許將軍救命之恩,但也看到那是個黑暗的年代,人命如草芥。輕易就定人以死罪。靠權力,一人可推翻許多人作出的判決,同樣也可由個人決定剝奪他人生命。

在知青問題上本就有很多矛盾,比如領袖曾說,「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可他又說,「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倒底該是誰教育誰?是有知識的青年很有必要接受缺乏文化知識的農民的教育?知青時代存在著的矛盾。許多「知青」作品刻意迴避了。如在電視劇《知青》中,文革的劫難被粉飾而沒了蹤跡,殘酷的現實被抹掉,代之以誇張的溫情。真實中的苦澀被虛假的美好掩蓋,摧殘和蹂躪被稱之為鍛煉和成長。《知青》還是在謳歌那個黑白顛倒的時代,還是在樹立「高大全」的形像,在教育青年感恩和勵志。這都是些我們非常熟悉的高唱頌歌的套路。

在那蹉跎歲月,知青用歌聲哀嘆命運的茫然,因其真實,這歌曲得以廣為流傳。這首歌在未經任何出版、發行、廣播及其他媒體傳播的情況下,僅靠口口相傳,竟能流傳得如此廣泛,深受知青和非知青的喜歡。這正說明,歌曲真切地反映了當時客觀現實的存在,表達了知青(包括非知青大眾)當年的真情實感。這也是後來那些寫「知青」的作品所不能比擬的。歲月如歌,消磨了許多,留下了許多。


推薦閱讀:

南京小杆子每天給乞丐十元,兩年後乞丐說……
南京本地人的飲食習慣是怎麼樣的?
 書香南京|鄉愁四韻 · Vol.103
首都位於關中、中原、江南及北京的朝代各自有什麼特點?
南京為什麼還叫南京?

TAG:南京 | 楊子 | 知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