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清營心在明朝,他一心報效故國,忍辱潛伏,卻抱憾而亡2
上接第一部 身在清營心在明朝, 他一心報效故國, 忍辱潛伏,卻抱憾而亡1
公元1628年九月,正值後金軍隊攻打察哈爾蒙古的前夜,皇太極從他的親密侍從巴克什達海那裡得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劉愛塔竟然在家中自焚身亡了。在送給巴克什達海的遺書中,愛塔交代了自殺的原因:「吾屢被人蔘奏,幸皇上不聽讒言,仍加愛養,日夜不安,實切優懼。昔曾子之母方織,有二人告曰:爾子殺人。曾母曰:吾子非殺人者。不聽。至三次告曰:爾子殺人。曾母投抒而走。予雖以善自處,能如曾子乎?皇上雖愛吾,能如曾母愛其子乎?人日以讒至,豈有不信之理?所以為此拙計也。」
應該說,劉興祚這個因為「憂懼」自殺的說法非常符合他當時的處境和心理狀態,皇太極在深感震驚之下半信半疑,立刻派出了自己信任的兩名滿洲親貴,也是劉興祚的兩位好友巴克什達海、庫爾纏到他家中驗看,結果只看到了一具燒成焦黑的屍體,最後還是憑著從灰中拾得的金戒指,確信自己的好友愛塔真的死去。兩人一邊痛哭一邊派人將這一消息察報給皇太極。急於出兵的皇太極來不及做太多調查,就匆匆接受了這一結論,他令劉興祚之子劉五十襲爵,並將「劉興祚」的屍首厚葬。
令皇太極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等他回師瀋陽的時候,劉興祚的弟弟劉興治等人借葬兄之機已遠走高飛,一去不返。更令他惱羞成怒的是,那場大火中死去的也並不是劉興祚本人,而是他找來的一個替身,所有的一切,不管是自焚還是所謂遺書,都不過是騙人的伎倆。至於他本人,早已經逃到了毛文龍治下的皮島了。
我們可以想像一向以有德明之君自居的皇太極得知這一消息時候極度暴怒的心情:劉愛塔啊劉愛塔,你不但侮辱了朕的人格,你還侮辱了聯的智商!有朝一日讓你落到了朕的手中,一定把你千刀萬剮!
劉興祚奇蹟一般的假死逃生,讓後金政權倍感屈辱,這也一直是滿洲人無法癒合的歷史硬傷。與此相反,劉興祚的出逃大大鼓舞了後金境內千千萬萬被壓迫被奴役的漢族人民,讓他們也看到了生的希望。
然而,對劉興祚來說,這次逃生僅僅是更大的痛苦和黑暗迫近前的一絲亮光。他曾經天真的以為,順利逃歸大明以後就是自己大展拳腳的開始,生他養他的祖國必定能給他機會,讓他親手終結後金這個邪惡的政權。然而,已經腐朽到根子里的大明朝廷讓他徹底失望了。從逃歸皮島見到毛文龍那一刻起,劉興祚就隱隱約約地感到了一種難言的悵惘。
毛文龍原本也算得上是一位英雄人物。1621年遼東陷落之後,他從海上逃回,乘守備空虛殺死後金鎮江的守將,又獨自領軍在後金腹地的皮島發展出一片敵後根據地.到後來發展成為轄有數個大小島嶼以及金州、復州等港口城市的重要軍事據點東江鎮,他自任總兵官掛左都督印,威風一時。東江鎮不時出奇兵深入金國腹地騷擾,又常常派出間諜對淪陷地的官紳進行策反,毛文龍一度成為後金的心腹之患。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毛文龍意志大為消沉。他名義上是大明的一方將帥,實際上早已墮落成懸師海外、擁兵自重的軍閥。他開始打著「復遼」、「抗金」的幌子毫無限度的向朝廷索取錢糧,而自己卻耽於享樂。
不僅如此。毛文龍還像看待異類一樣看待劉興祚,他怎麼也不明白,「愛塔」這樣一個後金的紅人為什麼孤身犯險逃歸大明,只能將其行為理解為陰謀。更加令劉興祚憤慨的是,他甚至不為劉興祚向朝廷告白,而只是說劉興祚是「臨陣叛逃」,將「招降」之功勞歸於自己,以求朝廷封賞。直到半年以後,崇偵皇帝還要派遣袁崇煥等人探查劉興祚的歸降是否屬實。
作為遼東前線最高指揮官的薊遼督師袁崇煥,卻對劉興祚始終十分欣賞。之前他做寧前道時,就和劉興祚有過私人交流這次對他的忠誠更無懷疑。在給崇禎皇的奏摺中,袁崇煥飽含深情地寫道:「劉愛塔者,原名興柞.遼人也。舉家為大清兵所得,愛其才,待如子。但愛塔則心在明朝,寢食不忘。臣崇煥為寧前道時,屢通書崇煥,欲自拔西來,崇煥固止之,欲留間於大清,使大清之一舉一動,得以窺伺。大清兩次入關,塔俱遣人先報,得以為備。天啟七年秋,崇煥去任,鎮將差人通之,事泄,塔幾不測,以計得免。崇禎元年九月,遣其胞弟劉弘基從船上來寧,遂雲塔已措置一人代死,身穿塔衣服,焚腐其屍,令人不得認識,以此脫身往東江。祟煥未信,一月有南來者雲:『塔死矣!』又一月得東江消息雲『塔至矣。』今弘基見在寧遠……」
在已經立下「五年平遼」軍令狀的袁崇煥看來,劉興祚是自己今後布局十分重要的棋子。而劉興祚也對其投桃報李,1629年二月,劉興祚在跟隨毛文龍面見崇禎皇帝密議時,將東江鎮的真實情形直言相告,為袁祟煥在四個月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斬殺毛文龍埋下了伏筆。
關於袁崇煥和毛文龍的是非恩怨本文無須贅述,總而言之,毛文龍死了,在整個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的劉興祚得到袁崇煥重用,他被一紙聖旨升為副將,和自己的弟弟們共同督率島上精兵。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己巳之變後金軍隊逼近北京城下,回援的袁崇煥被崇禎皇帝逮捕下獄,關寧軍的中堅人物祖大壽率兵退回遼東。劉興祚在明朝曾經得到過的一點點信任再次灰飛煙滅了。當時的輿論沸沸揚揚。說「遼兵遼將都是姦細」,至於劉興祚這個本身就帶著「姦細」標籤的人更是受到人們的白眼和嘲諷。當他在山海關下冒著寒風押送金兵首級往永平城驗看時,身邊只剩下幾百名老弱殘兵了。
袁崇煥
當皇太極得知劉興祚在永平城下時,高興得幾乎發瘋,他立即部署數千精兵對他來了個「斬首行動」,甚至親口對眾將說:「寧可不得永平,也要生擒劉愛塔。」於是便發生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劉興祚悲劇性的一生至此畫上句號,而他的身後事並未結束。他的滿洲好友巴克什庫爾纏為保護他的遺體,觸怒了皇太極,也在半年後被殺害。而明朝朝廷在劉興柞死後也遲遲不予撫恤,眾說紛紜,有人甚至懷疑他是再次假死叛逃。在憂慮和憤怒中,他的弟弟劉興治等人再次豎起反旗,遷怒代署皮島諸務的陳繼盛有意不奏報,其後借祭祀劉興祚之機設計將陳繼盛及欽差通判劉應鶴等百餘人殺死。日後劉興治向明廷還歸皮島,升副總,暗中卻與皇太極勾結,欲再投後金,直到1631年登萊總兵黃龍平皮島之亂,沈世魁將劉興治殺死。劉興祚的努力最終還是付諸東流了。
劉興祚在傳奇人物輩出的明末算不上特別引人注目,但是他那種心向故國、愛惜百姓、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卻令人欽佩。而其在敵國忍辱潛伏,及至後來身死敵手,為明廷所不理解之事,更令人啼噓惋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明末 顧炎武 王夫之 黃宗羲 等人思想?
※明朝的第一賣國賊竟是他!吳三桂只能排第二
※明朝滅亡真相:大明朝亡就亡在崇禎帝不會用人!
※在明清兩代,買個丫鬟要多少錢?
※晚明這本小說可以和竊明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