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畫馬名家趙孟頫
《滾塵馬圖》卷,令人想起《浴馬圖》卷後王穉登的題跋:「趙孟頫嘗據床學馬狀,管夫人自牅中窺之,正見一匹馬。」而據床學馬,應為掌握馬翻滾的動態和感受,《滾塵馬圖》正是趙孟頫勤學畫馬的見證。 乾隆在閱覽此畫時,想起趙孟頫據床學馬的趣事,便題詩:「前世應為支遁師,興來每愛寫權奇。何妨窗內窺如馬,正是全身里許時。」康乾時期,皇帝都非常喜歡趙孟頫的字畫,因此他們對於趙孟頫的事迹非常熟悉。幸虧趙孟頫有這麼一幅畫,幸虧趙孟頫的這段軼事被記錄下來了,配合起來看,就頗耐人尋味了。 趙孟頫的鞍馬畫特別注重線描的遒勁,形象與質感的統一,筆墨清淡,以墨代色,神韻十足。《滾塵馬圖》卷畫面的用線絲絲不苟而氣韻生動,馬的結構除線條之外,渲染完全是唐代的鞍馬畫風。
學唐畫的辦法,讓趙孟頫避開了直接表現蒙古人鞍馬的困境,因為蒙古為游牧民族,好馬之心天然有之,鞍馬畫之好亦為天然,趙孟頫以唐風鞍馬畫取代流行於元廷之金代鞍馬畫傳統,因此他對作畫有古風非常關注。 關於趙孟頫在元朝當官,丟了氣節的歷史已經人盡皆知了。當年忽必烈為了江山穩定考慮,對趙孟頫委以重任。之後的幾代皇帝都給他予以高官厚祿,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成為元朝的從一品大員。當然,他的官位雖高,一直都沒有實權,「被譽五朝,官居一品,名滿天下。」 趙孟頫在《人馬圖》上提過這樣的一句話「畫固難識畫尤難,吾好畫馬,蓋得之於天,故頗盡其能事。若此圖自謂不媿唐人,也有識者許渠具眼。」又題:「吾自小年便愛畫馬,爾來得見韓干真跡三卷,乃始得其意雲」。
趙孟頫是不是自幼就喜歡畫馬,這一點我們並不知道。對於他自己的說法,是值得懷疑的。因為他畫的馬,很多都是在快五十歲的時候的作品,尤其實在五十歲之後,有飛躍性的提高。他的鞍馬畫確實非常好,和唐朝畫馬名家韓乾的畫風很像,但是馬的大小比例卻有些不同。趙孟頫畫的馬,個頭普遍偏低,人馬高低比例和唐朝完全不同,這也可能和蒙古馬身材偏小有一定的關係。 另外,元朝政府為什麼會對他一直都那麼好?一直給他陞官呢?他畫的馬為什麼多在晚年呢?因此,「蒙古人好馬」極其有可能是趙孟頫畫馬的重要原因之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