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積水
病因;
膝關節滑膜細胞分泌液體,可以潤滑和滋養關節。當關節受外在性和內在性因素影響時,膝關節遭受骨折、脫位、韌帶斷裂、軟骨損傷等後,滑膜產生病變,引起充血或水腫,滲出液體導致膝蓋積水。傷後積瘀積液,濕熱相博,使膝關節發熱、脹痛、灼熱、肌肉拘攣,關節屈伸障礙,形成急性滑膜炎;如受傷較輕,或長期慢性勞損,加之風寒、濕邪侵襲可使膝部逐漸出現腫脹,功能障礙,形成慢性滑膜炎。
常見癥狀;
膝關節最易受到損傷。如骨質增生、關節炎、關節結核、風濕病和創傷性外傷、骨傷、關節內損傷,周圍軟組織損傷、手術等刺激或直接刺激滑膜損傷產生炎症反應,產生滲液,形成積水。其主要表現關節充血腫脹,疼痛,滲出增多,關節積液,活動下蹲困難,功能受限。
診察:
1、一度滑膜炎:以關節疼痛為主,關節腫脹不明顯或伴有輕度腫脹,走路咯吱咯吱彈響,上下樓或用力時關節疼痛或有不適感;不能長時間行走,長時間行走關節有發熱、發僵的感覺,疼痛加劇。
2、二度滑膜炎:關節腫脹,疼痛不明顯,下蹲或打彎有不適感、個別患者出現肌肉萎縮,過度運動後腫脹。早晨癥狀比較輕,晚間加重;不能長時間行走,走路多了小腿會出現酸脹感、積液增多。
3、重度滑膜炎:關節腫脹、疼痛比較明顯,並伴有積液、骨刺、遊離骨。
4、骨質增生型:關節疼痛,腫脹明顯,上下樓更厲害,僵硬不靈活,活動時有咯吱咯吱彈響聲。
5、髕骨軟化型:走路時關節酸軟沒有勁,跑步時打軟腿,無法伸屈。下樓時疼痛加劇,休息時癥狀消失。
6、半月板損傷型:走路時腿容易別勁。偶爾會出現腿突然間不能行走,感覺像有東西把腿別住了一樣,得稍作休息菜能恢復正常。一般愛運動的人或特殊職業的人,損傷幾率比較高。有時伴有大腿肌肉萎縮。
綜合治療;
首先應避免引起創傷或勞損的運動,減少膝部負重及屈伸活動。鍛煉股四頭肌是重要而有效的治療措施,直腿抬高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關節積液吸收,輕度膝關節膝蓋積水一般不必卧床休息,可短距離行走,若積液量多,應適當休息,抬高患肢,床上做膝關節功能鍛煉的同時外敷通膜消痛.膏,可以幫助恢復健康。
確診後及時治療是關鍵,早期一般是急性期。用激素、抽積液、沖洗關節腔、用抗生素等治療,很難得到滿意的療效。炎症會逐漸轉化為慢性期,積液反覆發作,滑膜肥厚、粘連,影響到關節的功能問題。
.推拿療法;
1、點壓六穴:搓熱雙手,用大拇指點壓:環跳穴、伏兔穴、風市穴、膝眼穴、委中穴、血海穴。每處穴位點壓2分鐘。
2、推按大腿:搓熱雙手,從大腿根部往膝蓋方向緩慢推按,意念氣血被手推向了膝蓋部位。推按3分鐘。
3、按壓膝部:搓熱雙手,雙手按壓患病膝部:注意:按壓時要用手掌心使勁,類似揉面那種力道。
4、足腿導引:左手握住腳趾部位,右手握住腳跟部位;向外牽引,再慢慢讓腳自然歸位。
5、每晚外敷滑膜消腫貼,以生薑擦拭皮膚後,將通膜消痛.膏直接貼患處。
.穿刺療法;
關節積液較多、張力大時,可進行關節穿刺,將積液和積血完全抽凈,並向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鈉,它是關節滑液的主要成分。
中醫療法;
中醫中藥對於膝蓋積水治療,傳統理論認為「風寒濕邪,痹阻經脈,致使經脈不通,不通則痛」,所以外用中藥治療是以祛風散寒、解痙通絡,活血化淤為目的。外用藥滑膜炎安舒貼可以達到疏通經絡,消腫止痛的作用,能徹底治好滑膜炎。
.食物療法;
(1)生薑雞:用剛剛開叫的公雞1隻,生薑100~250g,切成小塊,在鍋中爆炒燜熟,不放油鹽。會飲酒者可放少量酒,1天內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用於關節冷痛,喜暖怕寒者。
(2)鹿茸雞:以當年的公雞1隻,鹿茸3~6g,在鍋內燜熟,不放油鹽。吃肉喝湯,兩天吃完。可根據情況每隔1周或半月吃1次。夏天及關節紅腫疼痛者勿用。
(3)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適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濕熱。
(4)苡米粥:苡米30g、澱粉少許、砂糖、桂花適量。先煮苡米,米爛熟放入澱粉少許,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能清利濕熱,健脾除痹。
(5)防風苡米粥:防風10g,苡米30g。水煮,每日1次,連服1周,能清熱除痹。
針灸治療;
1、體針:常用穴:腎俞、白環俞、環跳、承扶、殷門、委中、陽陵泉。方法:每次選用3~5個穴位,用瀉法。選穴以常用穴為主,根據其疼痛可加夾脊穴、阿是穴及循經取穴。
2、耳針:常用穴:坐骨、腎上腺、臀、神門、腰椎、骶椎。方法:用中強刺激,留針10~10分鐘。針刺療法取腎俞、環跳、委中等穴,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針灸治療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運用針和灸的方法,對人體腧穴進行針刺和艾灸,通過經絡的作用,達到治病的目的。針灸具有調和陰陽、疏通經絡、扶正祛邪的作用。
推薦閱讀:
※爬樓腿痛,警惕膝蓋骨跑偏(健康警報)
※九問九答 讓你徹底搞懂習慣性髕骨脫位
※鍛煉會不會損害膝蓋?
※膝蓋骨痛有救了,一個偏方頂10副葯
※跑步,到底傷不傷膝蓋?
TAG:膝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