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田蘊章書法講座【005-有-執筆】

有,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從月又聲。——《説文》有,不合理的持有。《春秋傳》上說:「日、月有吞食它們的日食、月食現象。」字形採用「月」作邊旁,採用「又」作聲旁。——《象形字典》有,會意。金文字形,從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義:具有,與「無」相對。——《漢典》

甲骨文

金文

小篆古文字的有字,從又從肉(月),像人手持肉塊之形,表示持有之意。有的本義指佔有、取得,與「無」相對,引申為存在之義。有口皆碑:人人滿口稱頌,像記載功德的石碑。有備無患:事先有準備,可以避免禍患。另:【構造】象形字。甲骨文像牛頭形,用牛頭表示佔有財富。或借「又」表示。金文改為從又(手),從肉,用手中有肉會持有之意,成了會意字。篆文承接金文並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有。【本義】《說文·有部》:「有,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從月,又聲。」這是根據篆文「有」所作的解說。本義當為持有。【演變】有,本義指①持有,與無相對:~無相生,難易相成|他手中~槍|樹~一人高|很~道理。又表示②領有:孫權據~江東|他沒~鉛筆|~法完成。又表示③存在:田中~廬,疆埸~瓜|門前~兩棵樹。又表示④發生,出現:弟子皆~飢色|他~病。又用在某些動詞前,表示⑤客氣:~請|~勞。又表示不定,泛指⑥某,有的:暮投石壕村,~吏夜捉人|~天早上|~人同意,~人不同意。古代又用作⑦名詞詞頭:何遷乎~苗|~周|~清一代。又讀yòu,用在整數和零數間,同⑧又:春秋三十~三。【組字】有,如今既可單用,也可作偏旁。是《說文》部首。現今歸入月部。凡從有取義的字皆與持有、包有等義有關。以有作義符的字有:龓(同「籠」)。以有作聲兼義符的字有:侑、宥、囿、賄。以有作聲符的字有:銪、郁、洧、鮪。資料主要來源:①謝光輝主編《漢語字源字典(圖解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②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華夏出版社,2003年)

有,表意,金文、小篆從又,又指手,象以手持肉之形,隸定為「有」。本義讀yǒu,持有,引申為表示領有或具有、表示存在、表示發生或出現、表示數量大或時間久、表示不定指(相當於「某」「某些」)等;又讀yòu,副詞,表示整數之外再加小數或零數,相當於「又」。【辨析】以「有」作音符構成的形聲字讀音不同。yǒu:銪∣yòu:囿、侑、宥∣yù:郁∣huì:賄∣wěi:洧、鮪。資料主要來源:①魏勵《常用漢字源流字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個「有」字在甲骨文中多用「又」字來代替。我們看甲骨文①就是寫作「又」字。金文②的上部是一「又」字,下面的「月」就是「肉」形,整體是以右手持肉的樣子,這就表示「有了」。小篆③基本上同於金文,只是「肉」的形體更藝術化了。到了楷書④,「有」上的一橫一撇移向左。「肉」形部分改為直筆,基本上看不出以右手持肉之形了。在上古人看來,很可能是有了肉就有了一切,所以「以手持肉」就叫作「有」。後來詞義擴大了,不管有什麼東西都是「有」,與「無」是相對的。從「以手持肉」的本義又能引申為「五穀豐收」也可稱「有」,如《詩經·魯頌·有駜》:「歲其有。」就是年景很好,獲得豐收的意思。這與「有年」之義差不多,如《穀梁傳·桓公三年》中說:「五穀皆熟,為有年也。」「有」字又可引申為「佔有」義,如諸葛亮《草廬對》:「孫權據有江東。」這個「有」字就是「佔有」的意思。還可作「友」的假借字,如《左傳·昭公三十年》:「是不有寡君也。」如理解為「沒有寡君」就錯了,應是「對寡君不友好」的意思。「有」字有時用在整數和零數之間相當於「又」,如「三十有六」,等於說「三十又六」,也就是「三十六」的意思。請注意,在廣東方言中有個「冇」字,應讀為mǎo(卯)。「有」字去掉中間的兩橫,就是「沒有了」的意思,可見這是個後世新創造的會意字。——(左民安《細說漢字》)手上提著一塊肉——「有」字趣釋「有」字的甲骨文作「

」。有的學者認為「

」是一個牛頭的形象,以牛頭的形象表示有無之「有」的意義,無疑表現出在造字者心目中,牛是一種可作為財富象徵的動物。(參見劉志其《漢字與古代人生風俗》第159頁)「有」的金文形體與甲骨文相去甚遠,金文作「

」,上面為「

」,「又」字,指手。下面為「

」,是一個「肉」字,即一塊肉。由「又」和「肉」組成,會意字,看上去像手中提著一塊肉,自然是擁有肉。在遠古時期,人們把解決溫飽問題看作第一位的事,而那時野獸的肉是人類的主食,有了「肉」就能解決溫飽,有肉才算真正的「有」。許慎對「有」字作了不同的解釋。《說文解字·有部》:「有,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從月又聲。」許慎認為「有」為形聲字。所謂「不宜有」是不該有而有之的意思,即不該有月蝕卻出現了月蝕。安子介先生也認為「有」由兩部分組成,即由「

」和「月」組成。「

」有「集中」義,那麼「集中(月)光」是什麼意思呢?因為早期人類在夜晚只能藉助於月光方能感到其周圍事物的存在,這樣就產生了「存在」、「具備」等觀念,並最終產生了與上述觀念相近的動詞「有」。(參見《解開漢字之謎》第127頁)明朝末年的祟禎皇帝朱由檢,一天微服私訪,路遇一位測字先生,還自稱小神仙,料事如神。自恃才高的朱由檢,指著測字先生說:「你號稱小神仙,想必能預知天地萬事。朕說一個"有』字,你如何測對?」測字先生一聽此人自稱為朕,料想此人一定是當朝皇上,便索性大膽戲謔道:「先生恕我直言:"有』字寓大字掉了一半,"明』字去了一邊。就是說大明王朝已失去一半,乃亡國的凶兆也。」朱由檢勃然變色,將測字先生大罵了一頓。在山西、陝西及浙江等地流行著這樣一種習俗。春節時,將紅紙剪成菱形,並在上面寫上「

」,由一個正「有」字和一個倒「有」字組成,俗稱「倒有有」,是一種祝福家庭富裕的象徵符號。當地人將這種符號寫好後貼在水缸或糧囤上,取「一年四季常常有」的意思。在浙江的金華地區,除了春節貼此符號外,每年稻穀收割後,農民們也常在穀倉和所有裝谷的器皿上都貼上「倒有有」的符號,以討一個吉利。其用意是用字形來表示順也有,倒也有。以此祈求來年生活富裕如意。——吳東平《漢字文化趣釋》有——手提臠肉

——(陳政《字源談趣》)

——《王力古漢語字典》

【005-有-執筆】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06/05/12/001301961.shtml(北方網)

來源:互聯網。
推薦閱讀:

虞世南書法集字唐詩(珍藏)
書法藝術的形式美規律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十日藏敦煌文獻:長安三年 宮廷寫本《》書法欣賞
字帖推薦 | 曹全碑
周慧珺書法選

TAG:書法 | 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