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晉朝編年史

晉王朝:(公元265~420年)

西晉時期:(公元265~316年)

晉武帝司馬炎執政時期:

  公元265年:乙酉,晉武帝司馬炎泰始元年;吳末帝孫皓甘露元年;曹魏政權撫軍大將軍、晉王司馬炎逼迫曹奐「禪位」,西晉王朝正式建立,司馬炎稱晉武帝,建元「泰始」

  公元266年:丙戌,晉武帝司馬炎泰始二年;吳末帝孫皓甘露二年(寶鼎元年)

  公元267年:丁亥,晉武帝司馬炎泰始三年;吳末帝孫皓寶鼎二年

  公元268年:戊子,晉武帝司馬炎泰始四年;吳末帝孫皓寶鼎三年(西晉與孫吳之間持續爆發「江夏之戰」、「襄陽之戰」、「合肥之戰」)

  公元269年:己丑,晉武帝司馬炎泰始五年;吳末帝孫皓寶鼎四年(建衡元年)

  公元270年:庚寅,晉武帝司馬炎泰始六年;吳末帝孫皓建衡二年;西晉與鮮卑部落之間在今寧夏中衛沙坡頭爆發「萬斛堆之戰」

  公元271年:辛卯,晉武帝司馬炎泰始六年;吳末帝孫皓建衡二年(西晉與孫吳之間在今越南爆發「交趾之戰」);西晉與羌胡之間爆發「青山之戰」;西晉與匈奴去卑單于之間在今河北保定地區爆發「并州之戰」

  公元272年:壬辰,晉武帝司馬炎泰始八年;吳末帝孫皓鳳凰元年;西晉與孫吳之間在今湖北宜昌爆發「西陵之戰」

  公元273年:癸巳,晉武帝司馬炎泰始九年;吳末帝孫皓鳳凰二年;西晉與孫吳之間在今江西弋陽爆發「弋陽之戰」

  公元274年:甲午,晉武帝司馬炎泰始十年;吳末帝孫皓鳳凰三年;西晉與孫吳之間在今安徽淮北爆發「枳里之戰」

  公元275年:乙未,晉武帝司馬炎咸寧元年;吳末帝孫皓天冊元年;西晉與孫吳之間在今湖北武漢爆發「江夏之戰」

  公元276年:丙申,晉武帝司馬炎咸寧二年;吳末帝孫皓天璽元年;鮮卑民族發動侵擾西晉邊地之戰;晉武帝持續發動攻擊北胡之戰、攻擊鮮卑之戰

  公元277年:丁酉,晉武帝司馬炎咸寧三年;吳末帝孫皓天紀元年;西晉與孫吳之間在今湖北武漢爆發「江夏之戰」;晉武帝發動攻擊鮮卑之戰

  公元278年:戊戌,晉武帝司馬炎咸寧四年;吳末帝孫皓天紀二年;西晉與孫吳之間在今安徽潛山爆發「皖城之戰」;西晉與鮮卑部落之間爆發「武威之戰」

  公元279年:己亥,晉武帝司馬炎咸寧五年;吳末帝孫皓天紀三年;西晉司馬都督馬隆發動攻擊鮮卑的「涼州之戰」(今甘肅武威涼州)

  公元280年:庚子,晉武帝司馬炎咸寧六年(太康元年);吳末帝孫皓天紀四年(孫吳政權被西晉龍驤將軍王浚擊滅,孫皓歸降,被晉武帝授予歸命侯,晉武帝重新完成中國統一,歷史正式進入晉王朝時期);鮮卑部落乘亂髮動攻擊西晉的「西平之戰」(今遼寧盤山)

  公元281年:辛丑,晉武帝司馬炎太康二年;鮮卑部落持續發動攻擊西晉的「昌黎之戰」(今河北秦皇島)、「遼西之戰」

  公元282年:壬寅,晉武帝司馬炎太康三年;西晉與鮮卑部落之間爆發「昌黎之戰」

  公元283年:癸卯,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四年;原孫吳故將莞奉發動反晉之戰

  公元284年:甲辰,晉武帝司馬炎太康五年

  公元285年:乙巳,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六年;西晉與鮮卑部落之間在今河北晉州爆發「肥如之戰」;鮮卑大都督慕容·廆發動攻擊扶余之戰(今遼寧松原)

  公元286年:丙午,晉武帝司馬炎太康七年;西晉與鮮卑部落之間爆發「遼東之戰」

  公元287年:丁未,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八年;南康郡平固縣吏李豐發動反晉之戰

  公元288年:戊申,晉武帝司馬炎太康九年

  公元289年:己酉,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十年

  公元290年:庚戌,晉武帝司馬炎太熙元年(永熙元年)

晉惠帝司馬衷執政時期:

  公元290年:庚戌,晉惠帝司馬衷太熙元年(永熙元年)

  公元291年:辛亥,晉惠帝司馬衷永平元年(元康元年);西晉爆發延後長達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亂(八王: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強大一時的西晉王朝從此開始急劇衰敗

  公元292年:辛亥,晉惠帝司馬衷元康二年

  公元293年:辛亥,晉惠帝司馬衷元康三年

  公元294年:辛亥,晉惠帝司馬衷元康四年;匈奴去卑單于在今山西長治發動攻擊西晉的「上黨之戰」

  公元295年:辛亥,晉惠帝司馬衷元康五年

  公元296年:辛亥,晉惠帝司馬衷元康六年;西晉與氐羌之間在今陝西武功爆發「中亭之戰」

  公元297年:辛亥,晉惠帝司馬衷元康七年

  公元298年:辛亥,晉惠帝司馬衷元康八年

  公元299年:辛亥,晉惠帝司馬衷元康九年

  公元300年:庚申,晉惠帝司馬衷永康元年;益州刺史趙廞發動反晉之戰

  公元301年:辛酉,晉惠帝司馬衷永康二年(永寧元年);趙王司馬倫再次發動大規模內亂;流民起義軍領袖李特持續發動攻擊益州刺史趙廞的「成都之戰」、以及反晉起義的「綿竹之戰」、「廣漢之戰」

  公元302年:壬戌,晉惠帝司馬衷永寧二年(太安元年);齊王司馬冏再次發動大規模內亂;鮮卑民族宇文部首領宇文·莫圭與北燕國慕容·廆之間在今遼寧義縣爆發「棘城之戰」;益州牧李特與河間王司馬顒、益州刺史羅尚之間爆發爭戰

  公元303年:癸亥,晉惠帝司馬衷太安二年;益州牧李特在四川地區脫離西晉,自稱成都王,建立「大成」政權(成都王李雄與益州刺史羅尚隨即在今四川郫 縣地區發動攻擊大成的「郫城之戰」;益州刺史羅尚接著發動襲擊大成政權都城成都西部的「少城之戰」);江夏郡道士張昌發動反晉起義;西晉諸王之間爆發「爭 權洛陽之戰」

  公元304年:甲子,晉惠帝司馬衷永安元年;大成李特二年(大成王李特病逝,其侄李雄在成都稱王,建立成漢國,史稱成都王,建元「建興」);西晉匈奴 北單于劉淵自稱後漢王,建立漢趙,史稱高祖,建元「元熙」;中書侍郎劉沈發動攻擊河間王司馬顒的「長安之戰」;東海王司馬越與成都王司馬穎之間在今河南安 陽湯陰爆發「盪陰之戰」;輔國大將軍王濬與成都王司馬穎之間在今河北石家莊趙縣爆發「平棘之戰」

  公元305年:乙丑,晉惠帝司馬衷永安元年;大成成都王李雄建興二年;漢趙高祖劉淵元熙二年;西平公(太尉)張軌發動攻擊韓隴西太守稚、鮮卑首領若 羅·拔能之戰;代國政權拓跋·猗狏發動擊敗漢趙高祖劉淵之戰;東海王司馬越聯合司空司馬虓發動攻擊長安之戰;平陽將軍公孫藩發動反晉之戰

  公元306年:丙寅,晉惠帝司馬衷永安三年(光熙元年);大成成都王李雄建興三年,李雄正式稱帝,是為大成武帝,改元「晏平」;漢趙高祖劉淵元熙三年;北方一縣(黃縣,今山東煙台龍口)縣令、流民軍領袖劉伯根發動流民起義;雲南寧州(今雲南玉溪)五薈夷發動反晉之戰

晉懷帝司馬熾執政時期:

  公元307年:丁卯,晉懷帝司馬熾永嘉元年;大成武帝李雄晏平二年;漢趙高祖劉淵元熙三年;蜀郡農民鄧定、隗文在今陝西漢中起義並發動「漢中之戰」,魏郡馬牧(今河南永城)農民汲桑起義並在今山東陽谷發動攻擊西晉的「武陽之戰」;頓丘郡太守魏植髮動反晉之戰

  公元308年:戊辰,晉懷帝司馬熾永嘉二年;大成武帝李雄晏平三年;漢趙高祖劉淵永鳳元年(漢趙高祖發動攻擊西晉的「魏郡之戰」);洛陽州將軍北宮純發動攻擊東萊農民起義軍王彌的「洛陽之戰」

  公元309年:己巳,晉懷帝司馬熾永嘉三年;大成武帝李雄晏平四年;漢趙高祖劉淵河瑞元年(漢趙高祖詔令其子劉聰發動攻擊西晉的「洛陽之戰」;漢趙將領劉芒盪發動反漢趙國之戰;漢趙羯族將領石勒脫離漢趙政權,成立後趙政權,自稱王)

  公元310年:庚午,晉懷帝司馬熾永嘉四年;大成武帝李雄晏平五年;漢趙烈宗帝劉聰光興元年(漢趙烈宗持續發動攻擊西晉的「懷之戰」、「洛陽之戰」);并州刺史劉琨發動攻擊匈奴鐵弗部劉虎及白部鮮卑之戰,雍州流民領袖王如發動流民起義

  公元311年:辛未,晉懷帝司馬熾永嘉五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元年;漢趙烈宗帝劉聰嘉平元年(西晉與漢趙之間爆發「長安之戰」,漢趙烈宗發動攻擊西晉的「洛陽之戰」);後趙上黨公石勒與西晉太尉王衍之間在今山西大同爆發「平城之戰」;巴蜀流民領袖杜弢發動反晉起義

  公元312年:壬申,晉懷帝司馬熾永嘉六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二年;漢趙烈宗帝劉聰嘉平二年(西晉與漢趙之間在今山西太原地區爆發「蘭谷之戰」、「晉陽之戰」);西晉輔國大將軍王濬與後趙上黨公石勒之間在今河北邢台爆發「襄國之戰」

  公元313年:癸酉,晉懷帝司馬熾永嘉七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三年;漢趙烈宗帝劉聰嘉平三年(漢趙烈宗帝詔令其弟劉曜發動攻擊西晉的「長安之戰」);代北拓跋·猗盧聯合鮮卑大都督慕容·廆發動攻擊西晉的「遼西之戰」

晉愍帝司馬鄴執政時期:

  公元313年:癸酉,晉愍帝司馬鄴永嘉七年(建興元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四年;漢趙烈宗帝劉聰嘉平四年;西平公(涼州刺史)張寔自立為帝,建前涼國,史稱高祖明王;流民起義軍領袖楊武在今陝西漢中發動攻擊西晉的「梁州之戰」

  公元314年:甲戌,晉愍帝司馬鄴建興二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五年;漢趙烈宗帝劉聰嘉平五年(漢趙烈宗帝詔令其弟劉曜再次發動攻擊西晉的「長安之戰」);前涼高祖明王張寔永安元年;後趙上黨公石勒在今北京大興發動攻擊西晉的「幽州之戰」

  公元315年:乙亥,晉愍帝司馬鄴建興三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六年;漢趙烈宗帝劉聰建元元年;前涼高祖明王張寔永安二年;吳興郡豪門徐馥發動反晉之戰

  公元316年:丙子,晉愍帝司馬鄴建興四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七年;前涼高祖明王張寔永安三年;漢趙烈宗帝劉聰麟嘉元年(漢趙上黨公王石勒發動伏擊原 代國舊信義將軍箕譫之戰,繼而漢趙烈宗帝詔令其弟大將軍劉曜持續發動攻擊西晉的「北地之戰」、「長安之戰」,最後一舉攻克西晉的都城洛陽,西晉王朝歷國祚 五十一年至此滅亡)。

東晉時期:(公元317~420年)此時北方是五胡十六國

晉元帝司馬睿執政時期:

  公元317年:丁丑,晉元帝司馬睿建武元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八年;漢趙烈宗帝劉聰麟嘉二年(東晉滎陽太守李矩發動襲擊漢趙劉暢的「滎陽之戰」);前涼高祖明王張寔永安四年;東晉梁州刺史周訪發動攻擊荊州農民起義軍杜曾的「沔口之戰」

  公元318年:戊寅,晉元帝司馬睿建武二年(大興元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九年;漢趙隱帝劉粲漢昌元年,漢趙末帝劉曜光初元年(漢趙從事中郎李鳳發動 反漢趙之戰,漢趙末帝聯合後趙上黨公石勒發動攻擊漢趙叛將靳準的「平陽之戰」);前涼高祖明王張寔永安五年;晉元帝詔令司馬耿稚發動襲擊漢趙隱帝的「小平 津之戰」;鮮卑拓拔部首領拓跋·鬱律發動攻擊匈奴鐵弗部首領劉虎之戰

  公元319年:己卯,晉元帝司馬睿大興二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十年;漢趙末帝劉曜光初二年;前涼高祖明王張寔永安六年;後趙上黨公石勒正式建立後趙 國,史稱高祖明帝,建元「明帝」;徐龕寇掠濟、岱;後趙上黨公石勒詔令中山王(太尉)石虎發動攻擊鮮卑部落的「朔方之戰」;鮮卑慕容部首領慕容·廆在今遼 寧義縣發動擊敗鮮卑宇文部首領宇文·悉獨官的「棘城之戰」

  公元320年:庚辰,晉元帝司馬睿大興三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十年;漢趙末帝劉曜光初三年(漢趙末帝劉曜在今湖北黃石發動擊破匈奴屠各部首領路松多之 戰);後趙高祖明帝石勒明帝二年;前涼太宗成王張茂永元元年;東晉平西將軍祖逖發動擊敗後趙中山王(太尉)石虎的「浚儀之戰」;鮮卑慕容部首領慕容·仁在 遼東發動擊破高句麗之戰;晉元帝詔令光祿大夫遊子遠發動平定隴西氐羌部落的「大秦之戰」

  公元321年:辛巳,晉元帝司馬睿大興四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十一年;漢趙末帝劉曜光初四年;後趙高祖明帝石勒明帝三年(後趙高祖明帝詔令太尉石虎發動攻擊幽州刺史段匹磾的「厭次之戰」);前涼太宗成王張茂永元二年

  公元322年:壬午,晉元帝司馬睿永昌元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十二年;漢趙末帝劉曜光初五年(漢趙末帝發動攻擊氐族仇池國楊難當之戰);後趙高祖明帝 石勒明帝四年(後趙高祖明帝詔令太尉石虎發動攻擊泰山太守徐龕的「泰山之戰」);前涼太宗成王張茂永元四年;東晉漢安侯(征南大將軍)王敦在今湖北武昌發 動叛亂

晉明帝司馬紹執政時期:

  公元322年:壬午,晉明帝司馬紹永昌元年(未改司馬睿年號);大成武帝李雄玉衡十二年;漢趙末帝劉曜光初五年;後趙高祖明帝石勒明帝四年;前涼太宗成王張茂永元四年

  公元323年:癸未,晉明帝司馬紹永昌二年(太寧元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十三年(大成武帝詔令尚書郎李驤發動攻擊東晉的「台登之戰」);漢趙末帝劉 曜光初六年(漢趙末帝發動攻擊東晉的「涼州之戰」);後趙高祖明帝石勒明帝五年(後趙高祖明帝詔令太尉石虎發動攻擊東晉的「青州之戰」);前涼太宗成王張 茂永元五年;晉明帝詔令平南將軍陶侃發動攻擊叛將、新昌太守梁碩的「交州之戰」

  公元324年:甲申,晉明帝司馬紹太寧二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十四年;漢趙末帝劉曜光初七年;後趙高祖明帝石勒明帝六年(後趙高祖明帝攻擊東晉的「下 邳之戰」、「彭城之戰」,繼而發動攻擊漢趙的「新安之戰」,之後詔令驃騎長史石生髮動與東晉揚武將軍郭誦的「陽翟之戰」);前涼世祖文王張駿太元元年

晉成帝司馬衍執政時期:

  公元325年:乙酉,晉成帝司馬衍太寧三年(未改司馬紹年號);大成武帝李雄玉衡十五年;漢趙末帝劉曜光初八年(漢趙與後趙之間爆發「洛陽之戰」); 後趙高祖明帝石勒明帝七年(後趙與漢趙之間爆發「河濱之戰」,繼而發動攻擊東晉的「兗州之戰」);前涼世祖文王張駿太元二年;鮮卑慕容部首領慕容·廆發動 擊破鮮卑宇文部首領宇文·乞得龜之戰

  公元326年:丙戌,晉成帝司馬衍太寧四年(咸和元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十六年(大成武帝發動擊破越雟夷斯叟之戰);漢趙末帝劉曜光初九年;後趙高祖明帝石勒明帝八年(後趙高祖明帝發動侵擊東晉的「淮南之戰」);前涼世祖文王張駿太元三年

  公元327年:丁亥,晉成帝司馬衍咸和二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十七年;漢趙末帝劉曜光初十年(漢趙末帝發動攻擊仇池國之戰);後趙高祖明帝石勒明帝九 年(後趙與東晉之間爆發「洮水之戰」,繼而後趙高祖明帝發動攻擊代國句注山即今山西代縣的「涇北之戰」);前涼世祖文王張駿太元四年;東晉歷陽太守蘇峻聯 合豫州刺史祖約發動叛亂

  公元328年:戊子,晉成帝司馬衍咸和三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十八年;漢趙末帝劉曜光初十一年;前涼世祖文王張駿太元五年;後趙高祖明帝石勒太和元年(後趙高祖明帝發動攻擊東晉的「壽春之戰」,繼而發動擊破漢趙國的「洛陽之戰」)

公元329年:己丑,晉成帝司馬衍咸和四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十九年;漢趙末帝劉曜光初十二年;前涼世祖文王張駿太元六年;後趙高祖明帝石勒太和二年(後趙高祖明帝繼續發動吞滅漢趙國之戰,繼而詔令太尉石虎發動擊破漢趙大司馬劉胤的「義渠之戰」,漢趙政權就此滅亡)

  公元330年:庚寅,晉成帝司馬衍咸和五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二十年(大成武帝在今重慶地區發動攻擊東晉巴郡的「巴東之戰」);前涼世祖文王張駿太元七年;後趙高祖明帝石勒建平元年;匈奴休屠部聯合西羌發動反叛後趙國之戰

  公元331年:辛卯,晉成帝司馬衍咸和六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二十一年;前涼世祖文王張駿太元八年;後趙高祖明帝石勒建平二年

  公元332年:壬辰,晉成帝司馬衍咸和七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二十二年;前涼世祖文王張駿太元九年;後趙高祖明帝石勒建平三年

  公元333年:癸巳,晉成帝司馬衍咸和八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二十三年;前涼世祖文王張駿太元石年;後趙廢帝石弘延熙元年(後趙太尉石虎發動攻擊洛陽王石朗的「洛陽之戰」、繼而發動攻擊汝南王石生的「長安之戰」)

  公元334年:甲午,晉成帝司馬衍咸和九年;大成武帝李雄玉衡二十四年;前涼世祖文王張駿太元十一年;後趙廢帝石弘延熙二年(後趙國與北羌民族之間持 續爆發「北地之戰」、「馮翊之戰」);遼西鮮卑首領段遼在今遼寧北票發動攻擊鮮卑慕容部首領慕容·皝的「柳城之戰」;鮮卑慕容部首領慕容·皝發動攻擊東晉 遼東郡之戰

  公元335年:乙未,晉成帝司馬衍咸康元年;大成漢幽公哀帝李期玉恆元年;前涼世祖文王張駿太元十二年;後趙太祖武帝石虎建武元年(後趙太祖武帝發動攻擊北羌之戰)

  公元336年:丙申,晉成帝司馬衍咸康二年;大成漢幽公哀帝李期玉恆二年;前涼世祖文王張駿太元十三年;後趙太祖武帝石虎建武二年;鮮卑慕容部首領慕 容·皝在今遼寧蓋州熊岳城發動襲擊東晉遼東郡的「平郭之戰」,繼而在今遼寧朝陽大柏山發動伏擊遼西鮮卑首領段遼的「馬兜山之戰」;晉成帝發動攻擊雲貴地區 夜郎國、興古國之戰;東晉林邑國(今越南占城)國王範文發動擊滅大歧界等國之戰

  公元337年:丁酉,晉成帝司馬衍咸康三年;大成漢幽公哀帝李期玉恆三年;前涼世祖文王張駿太元十四年;後趙太祖武帝石虎建武三年;鮮卑慕容部首領慕容·皝正式建立前燕國,改名慕容·璜,史稱太祖文明帝,建元「文明」

  公元338年:戊戌,晉成帝司馬衍咸康四年;前涼世祖文王張駿太元十五年;後趙太祖武帝石虎建武四年;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文明二年(前燕太祖文明 帝發動擊敗後趙太祖武帝的「棘城之戰」,繼而在今北京密雲發動擊敗漢趙殘餘將領麻秋的「密雲山之戰」,麻秋歸降後趙太祖武帝);大成中宗昭文帝李壽漢興元 年,改國號為「漢」史稱「成漢」

  公元339年:己亥,晉成帝司馬衍咸康五年;前涼世祖文王張駿太元十六年;後趙太祖武帝石虎建武五年(後趙太祖武帝詔令左司馬夔安在今湖北武漢新洲發 動攻擊東晉的「邾城之戰」,繼而詔令司空李農與征北大將軍張舉發動攻擊前燕國的「凡城之戰」);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文明三年;成漢中宗昭文帝李壽漢興 二年

  公元340年:庚子,晉成帝司馬衍咸康六年;前涼世祖文王張駿太元十七年;後趙太祖武帝石虎建武六年;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文明四年;成漢中宗昭文帝李壽漢興三年

  公元341年:辛丑,晉成帝司馬衍咸康七年;前涼世祖文王張駿太元十八年;後趙太祖武帝石虎建武七年(後趙太祖武帝在今河北衡水發動襲擊前燕國的「安 平之戰」);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文明五年;成漢中宗昭文帝李壽漢興四年;匈奴鐵弗部首領劉虎發動攻擊鮮卑拓拔部代國之戰

  公元342年:壬寅,晉成帝司馬衍咸康八年;前涼世祖文王張駿太元十九年;後趙太祖武帝石虎建武八年;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文明六年(前燕太祖文明帝在今吉林集安發動攻擊高句麗的「丸都之戰」);成漢中宗昭文帝李壽漢興五年

晉康帝司馬岳執政時期:

  公元343年:癸卯,晉康帝司馬岳建元元年;前涼世祖文王張駿太元二十年;後趙太祖武帝石虎建武九年(後趙太祖武帝發動攻擊匈奴鐵弗部之戰);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文明七年(前燕太祖文明帝發動擊破鮮卑宇文部首領宇文·逸豆歸之戰);成漢中宗昭文帝李壽漢興六年

  公元344年:甲辰,晉康帝司馬岳建元二年;前涼世祖文王張駿太元二十一年;後趙太祖武帝石虎建武十年;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文明八年(前燕太祖文明帝在今河北秦皇島昌黎發動擊破鮮卑宇文部的「威德城之戰」);成漢末帝李勢太和元年

晉穆帝司馬聃執政時期:

  公元345年:乙巳,晉穆帝司馬聃永和元年;前涼世祖文王張駿太元二十二年(前涼世祖文王在今新疆巴音郭楞發動攻擊焉耆國之戰);後趙太祖武帝石虎建武十一年;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文明九年(前燕太祖文明帝發動攻擊高句麗之戰);成漢末帝李勢太和二年;

  公元346年:丙午,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二年;後趙太祖武帝石虎建武十二年(後趙太祖武帝在今河南滎陽發動攻擊前涼國的「廣武之戰」);前燕太祖文明帝 慕容·璜文明十年(前燕太祖文明帝在今松花江流域發動攻擊扶餘國之戰);成漢末帝李勢嘉寧元年;前涼世祖桓帝張重華永樂元年

  公元347年:壬寅,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三年;後趙太祖武帝石虎建武十三年(後趙太祖武帝詔令大將麻秋在今甘肅臨夏發動攻擊前涼國的「枹罕之戰」);前 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文明十一年;成漢末帝李勢嘉寧二年(東晉穆帝詔令安西將軍桓溫乘四川大饑荒發動了擊滅成漢國之戰,成漢政權就此滅亡);前涼世祖桓帝 張重華永樂二年;東晉林邑國國王範文在今越南日南發動攻擊日南國之戰

  公元348年:戊申,晉穆帝司馬聃永和四年;後趙太祖武帝石虎建武十四年;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文明十二年;前涼世祖桓帝張重華永樂三年;東晉林邑 國國王範文在今越南廣治、河靜一帶發動攻擊九真郡之戰;東晉豫章人黃韜自號孝神皇帝,聚眾數千攻擊臨川,不久即被豫章太守庾條鎮壓

  公元349年:己酉,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五年;前涼世祖桓帝張重華永樂四年;後趙太祖武帝石虎太寧元年(後趙太祖武帝發動鎮壓梁犢農民起義之戰,繼而詔 令太保石沖在今河北石家莊趙縣發動討伐大將軍石遵的「平棘之戰」);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景昭元年;馬勛起事;晉軍攻林邑之戰;晉褚裒北伐;

  公元350年:庚戌,晉穆帝司馬聃永和六年;前涼世祖桓帝張重華永樂五年;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景昭二年;後趙末帝石祗永寧元年(後趙末帝詔令大將 軍石琨發動攻擊鮮卑拓拔部代國的「邯鄲之戰」,繼而再詔令征北將軍張賀度在今甘肅隴南禮縣發動攻擊代國的「蒼亭之戰」);隴西氐族豪門符洪自立為帝,建前 秦國,史稱太祖惠武帝,建元「惠武」,繼而與扶風公(雍州刺史)姚弋仲之間爆發「爭奪關中之戰」,再詔令太子苻健發動攻擊據占京兆地區豪門杜洪的「長安之 戰」,不久即被後趙國降將麻秋鴆殺

  公元351年:辛亥,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七年;前涼世祖桓帝張重華永樂六年;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景昭三年(前燕烈祖景昭帝發動攻擊後趙國之戰);後 趙末帝石祗永寧二年(後趙末帝在今河北邯鄲臨漳發動攻擊鮮卑拓拔部代國的「鄴之戰」,後趙太祖武帝石虎養孫冉閔乘政局混亂在公元350年殺石虎之子石鑒, 政權落入冉閔之手,之後在本年再殺稱帝於襄國的石祗,滅後趙國);前秦太祖惠武帝符洪之子苻健殺麻秋,即位為帝,史稱世宗明帝,改元「皇始」;鮮卑拓拔部 代國在今河北邢台發動攻擊後趙國的「襄國之戰」

  公元352年:壬子,晉穆帝司馬聃永和八年;前涼世祖桓帝張重華永樂七年;前秦世宗明帝苻健皇始二年;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元璽元年(前燕烈祖景昭帝發動擊滅鮮卑拓拔部代國之戰);東晉與前秦國之間在今河南許昌爆發「誡橋之戰」

  公元353年:癸丑,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九年;前涼世祖桓帝張重華永樂八年;前秦世宗明帝苻健皇始三年(前秦世宗明帝在今甘肅天水秦州發動攻擊前涼世祖 桓帝的「龍黎之戰」);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元璽二年;東晉平北將軍姚襄在今安徽蒙城發動襲擊揚州刺史殷浩的「山桑之戰」

  公元354年:甲寅,晉穆帝司馬聃永和十年;前秦世宗明帝苻健皇始四年;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元璽三年;前涼威王張祚和平元年;晉穆帝詔令太尉桓溫發動攻擊前秦國的「長安之戰」

  公元355年:乙卯,晉穆帝司馬聃永和十一年;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元璽四年;前秦厲王苻生壽光二年,前涼沖王張玄靚太始元年

  公元356年:丙辰,晉穆帝司馬聃永和十二年;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元璽五年(前燕烈祖景昭帝在今山東益都發動攻擊東晉的「廣固之戰」);前秦厲王 苻生壽光三年(前秦洛州刺史鄧羌發動殲滅前燕將令慕輿騰的「長卿之戰」),前涼沖王張玄靚太始二年;東晉太尉桓溫發動擊敗平北將軍姚襄的「洛陽之戰」

  公元357年:丁巳,晉穆帝司馬聃昇平元年;前涼沖王張玄靚太始三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永興元年(前秦世祖宣昭帝發動攻擊東晉平北將軍姚襄的「三原 之戰」,繼而在今河北保定發動追擊并州刺史張平的「銅壁之戰」),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光壽元年(前燕烈祖景昭帝詔令冠軍將軍慕容·垂髮動攻擊匈奴勅勒 部的「塞北之戰」)

  公元358年:戊午,晉穆帝司馬聃昇平二年;前涼沖王張玄靚太始四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永興二年,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光壽二年(前燕烈祖景昭帝發動平定并州、河南之戰);晉穆帝在今山東濟南張夏發動攻擊前燕國的「山茌之戰」

  公元359年:己未,晉穆帝司馬聃昇平三年;前涼沖王張玄靚太始五年;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儁光壽三年(前燕與東晉之間在今山東東阿爆發「東阿之戰」);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甘露元年;晉穆帝詔令豫州刺史謝萬發動北伐戰爭

  公元360年:庚申,晉穆帝司馬聃昇平四年;前涼沖王張玄靚太始六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甘露二年;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元年

  公元361年:辛酉,晉穆帝司馬聃昇平五年;前涼沖王張玄靚太始七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甘露三年;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二年(前燕幽帝在今河南沁陽發動攻擊東晉冀州刺史呂護的「野王之戰」);東晉并州刺史張平發動襲擊前燕國之戰

晉哀帝司馬丕執政時期:

  公元362年:壬戌,晉哀帝司馬丕隆和元年;前涼沖王張玄靚太始八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甘露四年;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三年

  公元363年:癸亥,晉哀帝司馬丕隆和二年(興寧元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甘露五年;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四年(前燕幽帝發動攻擊東晉的「滎陽之 戰」);前涼末王張天錫太清元年;代北鮮卑拓拔部首領拓拔·什翼犍復國,隨之在今山西大同發動襲擊匈奴勅勒部的「高車之戰」

  公元364年:甲子,晉哀帝司馬丕興寧二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甘露六年;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五年(前燕與東晉之間在今河南汝南爆發「懸瓠之戰」);前涼末王張天錫太清二年

  公元365年:乙丑,晉哀帝司馬丕興寧三年;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六年;前涼末王張天錫太清三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建元元年(前秦世祖宣昭帝在今陝 西黃陵發動攻擊匈奴鐵弗部的「杏城之戰」、繼而在今內蒙古五原發動「木根山之戰」);鮮卑拓拔部代國首領拓拔·什翼犍發動攻擊匈奴鐵弗部首領劉衛宸之戰; 東晉梁州刺史司馬勛發動反晉之戰

晉廢帝司馬奕執政時期:

公元366年:丙寅,晉廢帝司馬奕太和元年;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七年(前燕幽帝在今山東濟寧發動攻擊東晉的「兗州之戰」);前涼末王張天錫太清四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建元二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詔令中書侍郎王猛在今湖北荊州發動攻擊東晉的「荊州之戰」)

公元367年:丁卯,晉廢帝司馬奕太和二年;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八年(前燕幽帝發動擊破匈奴勅勒部之戰);前涼末王張天錫太清五年(前涼與前秦之間在今 甘肅臨夏新集爆發「枹罕之戰」);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建元三年(前秦國內部爆發苻氏家族之亂);東晉右將軍桓豁發動攻擊宛城之戰;鮮卑拓拔部代國首領拓 拔·什翼犍發動攻擊匈奴鐵弗部首領劉衛宸之戰

公元368年:戊辰,晉廢帝司馬奕太和三年;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九年;前涼末王張天錫太清六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建元四年

公元369年:己巳,晉廢帝司馬奕太和四年;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十年;前涼末王張天錫太清七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建元五年;晉廢帝詔令大司馬桓溫發動北伐前燕國之戰

公元370年:庚午,晉廢帝司馬奕太和五年;前燕幽帝慕容·暐建熙十一年;前涼末王張天錫太清七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建元五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詔令尚書 左僕射、輔國將軍王猛率大軍攻擊前燕國,破其都城鄴城(今河北臨漳),俘虜前燕幽帝,前燕國至此滅亡);晉廢帝在今安徽壽縣發動攻擊叛靠前秦國之臣袁瑾的 「壽陽之戰」;東晉廣漢郡道士李弘、李高等發動反晉之戰

公元371年:辛未,晉廢帝司馬奕太和六年(咸安元年);前涼末王張天錫太清八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建元六年(前秦與東晉之間持續爆發「石橋之戰」、「鷲峽之戰」)

晉簡文帝司馬昱執政時期:

公元371年:辛未,晉簡文帝司馬昱太和六年(咸安元年);前涼末王張天錫太清九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建元七年

公元372年:壬申,晉簡文帝司馬昱咸安二年;前涼末王張天錫太清十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建元八年

晉孝武帝司馬曜執政時期:

  公元373年:癸酉,晉孝武帝司馬曜寧康元年;前涼末王張天錫太清十一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建元九年(前秦世祖宣昭帝持續發動攻擊東晉的「梁州之戰」、「益州之戰」);晉孝武帝發動襲擊仇池國之戰

  公元374年:甲戌,晉孝武帝司馬曜寧康二年,前涼末王張天錫太清十二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建元十年(甘、蜀地區農民張育、楊光等起義發動攻擊前秦國之戰)

  公元375年:乙亥,晉孝武帝司馬曜寧康三年;前涼末王張天錫太清十三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建元十一年

  公元376年:丙子,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元年;前涼末王張天錫太清十四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建元十二年(前秦世祖宣昭帝以步騎十三萬大舉進攻前涼 國,前涼末王被迫出降,前涼國至此滅亡;張天錫後來到了東晉王朝為官,逝世後被晉孝武帝追封為「歸義侯」;繼而在今河南淅川發動攻擊東晉的「南鄉之戰」; 又發動擊滅鮮卑拓拔部代國的「石子嶺之戰」)

  公元377年:丁丑,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二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建元十三年

  公元378年:戊寅,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三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建元十四年(前秦世祖宣昭帝發動攻擊東晉的「襄陽之戰」)

  公元379年:己卯,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四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建元十五年(前秦世祖宣昭帝發動攻擊東晉的「彭城之戰」,繼而在今湖北鄖西與東晉之間爆發「魏興之戰」)

  公元380年:庚辰,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五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建元十六年(前秦世祖宣昭帝發動平定幽州刺史苻洛之戰);東晉九真太守李遜佔據交州(今越南與廣西之間一帶)發動反晉之戰

  公元381年:辛巳,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六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建元十七年(前秦與東晉之間在今湖北天門爆發「竟陵之戰」);東晉會稽郡農民檀元之起義發動反晉之戰

  公元382年:壬午,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七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建元十八年

  公元383年:癸未,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八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建元十九年(東晉與前秦之間爆發「淝水之戰」;晉孝武帝詔令車騎將軍桓沖發動攻擊前 秦國的「襄陽之戰」;前秦世祖宣昭帝詔令驍騎將軍呂光率軍七萬至今新疆輪台、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一帶發動攻擊西域的「龜茲之戰」);鮮卑慕容部首領 慕容·垂在今河北邯鄲臨漳發動攻擊前秦國的「鄴之戰」

  公元384年:甲申,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九年;前秦世祖宣昭帝苻堅建元二十年;鮮卑慕容部首領慕容·垂建立後燕國,史稱世祖成武帝,建元「燕元」;前 秦國羌族首領、龍驤將軍姚萇脫離前秦政權自立為帝,建立後秦國,史稱武昭帝,建元「白雀」;鮮卑慕容部貴族慕容·泓建立西燕國,稱雍州牧,建元「燕興」, 接著發動攻擊前秦國的「長安之戰」,不久即被部下所殺;晉孝武帝詔令梁州刺史楊亮發動攻擊甘蜀地區農民起義軍張育、楊光之戰,繼而詔令冠軍侯謝玄發動攻擊 前秦國之戰

  公元385年:乙酉,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十年;後燕世祖成武帝慕容·垂燕元二年(後燕世祖成武帝發動攻擊前秦國之戰,繼而發動攻擊高句麗國的「遼東之 戰」,接著詔令前軍中軍慕容·農在今遼寧遼陽發動攻擊扶餘國的「余岩之戰」,隨即在今山東平原發動攻擊叛將蔡匡之戰);後秦武昭帝姚萇白雀二年;前秦哀平 帝苻丕太安元年;西燕慕容·泓之弟慕容·沖自立為帝,稱太宗威帝,無年號,隨即與後秦之間爆發「新平之戰」,繼而發動攻擊蔡匡繹幕之戰;隴西鮮卑部落首領 乞伏·國仁自立為王,建西秦國,史稱烈祖宣烈王,建元「建義」;晉孝武帝發動攻擊後燕援救前秦國之戰;前秦驍騎將軍呂光與前秦涼州刺史梁熙之間在今甘肅武 威爆發「安彌之戰」

  公元386年:丙戌,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十一年;後燕世祖成武帝慕容·垂燕元三年;後秦武昭帝姚萇白雀三年;西秦烈祖宣烈王乞伏·國仁建義二年;前秦 太宗高帝苻登太初元年(前秦與後秦之間爆發「胡漢阜之戰」);西燕慕容·沖的部下利用鮮卑軍民思歸關東的情緒殺慕容·沖,擁立鮮卑貴族段隨為西燕王,貴族 慕容·永等殺段隨侯立慕容·覬為西燕王,率鮮卑男女三十餘萬人離長安東去。繼之慕容·被殺,慕容沖之子慕容·望被立為西燕王,隨即被殺,慕容·泓之子慕 容·忠被立為西燕王,不久亦被殺,,慕容·永被部眾推舉為大將軍﹑大單于﹑河東王,率領部眾繼續東進,前秦國尚書令苻丕派兵阻其東歸,雙方在襄陵(今山西 臨汾)會戰,苻丕大敗,慕容·永遂稱帝,稱恭宗武桓帝,建都長子,建元「中興」,隨即與後秦之間「襄陵之戰」;鮮卑拓跋部首領拓跋·珪建立北魏(代國)政 權,史稱道武帝,建元「登國」;北朝紀年正式開始;南安郡(今甘肅隴西)諸羌首領秘宜發動攻擊西秦國之戰;原前涼王張天錫世子張大豫發動攻擊姑臧之戰

  公元387年:丁亥,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十二年;後燕世祖成武帝慕容·垂燕元四年(後燕世祖成武帝發動攻擊東晉泰山太守張願之戰);後秦武昭帝姚萇白 雀四年;西秦烈祖宣烈王乞伏·國仁建義三年(西秦烈祖宣烈王發動襲擊鮮卑部落之戰);前秦太宗高帝苻登太初二年(前秦驍騎將軍呂光平定整個涼州地區);西 燕恭宗武桓帝慕容·永中興二年(西燕恭宗武桓帝聯合鮮卑拓拔部合兵擊破匈奴鐵弗部首領劉顯之戰);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國二年

  公元388年:戊子,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十三年;後燕世祖成武帝慕容·垂燕元五年;後秦武昭帝姚萇白雀五年;前秦太宗高帝苻登太初三年;西燕恭宗武桓 帝慕容·永中興三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國三年(北魏道武帝發動擊破庫莫奚族部落之戰);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歸太初二年

  公元389年:己丑,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十四年;後燕世祖成武帝慕容·垂燕元六年;後秦武昭帝姚萇白雀六年(後秦武昭帝在今陝西彬縣、甘肅涇川之間發 動襲擊前秦國的「大界之戰」);前秦太宗高帝苻登太初四年;西燕恭宗武桓帝慕容·永中興四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國四年(北魏道武帝向西發動襲擊高車之 戰、向北在今內蒙古西拉木倫河以西女地擊敗吐突麟、匈奴賀蘭、紇突麟、紇奚等部之戰);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歸太初三年(西秦高祖武元王發動攻擊侯年部 之戰);原前秦國三河王(使持節、都督西討諸軍事)呂光脫離前秦國,建立後涼國,史稱太祖懿武帝,建元「麟嘉」;祅教(阿拉伯瑣羅亞斯德教、火祆教、拜火 教)首領劉黎發動反晉之戰

  公元390年:庚寅,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十五年;後燕世祖成武帝慕容·垂燕元七年;後秦武昭帝姚萇白雀七年(後秦武昭帝在今陝西黃陵發動攻擊北魏將領 拓拔·揭飛的「杏城之戰」);前秦太宗高帝苻登太初五年;西燕恭宗武桓帝慕容·永中興五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國五年(北魏道武帝聯合西燕恭宗武桓帝發 動攻擊匈奴賀蘭、紇突鄰、紇奚諸部之戰);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歸太初四年;後涼太祖懿武帝呂光麟嘉二年;浙江溫州永嘉豪門李耽、吳柱發動反晉之戰

  公元391年:辛卯,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十六年;後燕世祖成武帝慕容·垂燕元八年(後燕世祖成武帝發動擊破匈奴賀染干、賀訥等部之戰);後秦武昭帝姚 萇白雀八年(後秦與前秦之間在今陝西西安爆發「馬頭原之戰」);前秦太宗高帝苻登太初六年;西燕恭宗武桓帝慕容·永中興六年(西燕恭宗武桓帝發動攻擊東晉 的「洛陽之戰」);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國六年(北魏道武帝發動大破匈奴鐵弗部首領劉衛宸之戰,隨後發動攻擊柔然部之戰);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歸太初 五年(西秦高祖武元王發動攻擊鮮卑大兜部之戰);後涼太祖懿武帝呂光麟嘉三年

  公元392年:壬辰,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十七年;後燕世祖成武帝慕容·垂燕元九年(後燕世祖成武帝發動擊破叛將翟釗的「黎陽之戰」);後秦武昭帝姚萇 白雀九年;前秦太宗高帝苻登太初七年(前秦國車騎大將軍竇沖發動反前秦之戰);西燕恭宗武桓帝慕容·永中興七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國七年;西秦高祖武 元王乞伏·乾歸太初六年;後涼太祖懿武帝呂光麟嘉四年(後涼太祖懿武帝發動攻擊金城、枹罕之戰)

  公元393年:癸巳,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十八年;後燕世祖成武帝慕容·垂燕元十年(後燕世祖成武帝發動滅西燕國之戰);後秦武昭帝姚萇白雀十年;前秦 太宗高帝苻登太初八年;西燕恭宗武桓帝慕容·永中興八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國八年;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歸太初七年;後涼太祖懿武帝呂光麟嘉五年; 馬頭山(今浙江臨海)道士司馬微發動反晉之戰

  公元394年:甲午,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十九年;後燕世祖成武帝慕容·垂燕元十一年(後燕世祖成武帝攻克西燕都城長子,殺慕容·永,西燕政權就此滅 亡,隨之發動攻擊東晉略青、兗州諸郡之戰);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國九年;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歸太初八年;後涼太祖懿武帝呂光麟嘉六年;前秦太宗高帝 苻崇延初元年(前秦與後秦之間在今甘肅固原原洲地區爆發「馬髦山之戰」),後秦高祖文桓帝姚興皇初元年(後秦高祖文桓帝與前秦太宗高帝各自親率大軍大戰, 苻崇兵敗被殺,前秦政權至此滅亡);

  公元395年:乙未,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二十年;後燕世祖成武帝慕容·垂燕元十二年(後燕世祖成武帝在今山西陽高發動攻擊北魏的「參合陂之戰」);北 魏道武帝拓跋·珪登國十年;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歸太初九年;後涼太祖懿武帝呂光麟嘉七年;後秦高祖文桓帝姚興皇初二年(後秦尚書姜乳在今甘肅天水發動 擊破西秦的「上邽之戰」)

  公元396年:丙申,晉孝武帝司馬曜太元二十一年;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歸太初十年;後涼太祖懿武帝呂光麟嘉八年;後秦高祖文桓帝姚興皇初三年(後 秦武昭帝姚萇之弟姚碩德發動佔據秦州上邽之戰);後燕烈宗惠愍帝慕容·寶永康元年(後燕將領平規發動反燕之戰),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皇始元年(北魏道武帝 發動攻擊後燕國之戰)

晉安帝司馬德宗執政時期:

  公元397年:丁酉,晉安帝司馬德宗隆安元年;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歸太初十一年;後涼太祖懿武帝呂光麟嘉九年(後涼太祖懿武帝發動攻擊西秦國的 「金城之戰」,後涼國匈奴左沮渠部首領狙渠·蒙遜起兵反後涼,後涼將領郭香起兵反後涼,河西鮮卑族首領禿髮·烏孤發動攻擊後涼國的「街亭之戰」,突厥部首 領呼延鐵等起兵發動反後涼之戰);後秦高祖文桓帝姚興皇初四年(後秦高祖文桓帝發動攻擊東晉的「洛陽之戰」,甘肅武都氐族首領屠飛、啖鐵發動反後秦之 戰);後燕烈宗惠愍帝慕容·寶永康二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皇始二年;後涼禿髮烏孤脫離後涼國,建立南涼政權,稱西平王,建元「太初」;東晉兗州刺史王 恭、豫州刺史庾楷、荊州刺史殷仲堪、廣州刺史桓玄、南蠻校尉楊佺期等舉兵發動反會稽王司馬道子之戰;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皝幼子慕容·德與東晉之間在今河 南鄭州爆發「管城之戰」

  公元398年:戊戌,晉安帝司馬德宗隆安二年;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歸太初十二年(西秦高祖武元王在益州發動攻擊鮮卑吐谷渾部首領視羆的「度周川之 戰」);後涼太祖懿武帝呂光麟嘉十年;後秦高祖文桓帝姚興皇初五年;南涼西平王禿髮·烏孤改稱武威王太初二年(南涼武威王發動攻擊羌族首領梁飢的「西平之 戰」);後燕中宗昭武帝慕容·盛建平元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興元年;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皝幼子慕容·德建立南燕國,史稱世宗獻武帝,建元「燕平」

  公元399年:己亥,晉安帝司馬德宗隆安三年;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歸太初十三年;南涼武威王太禿髮·烏孤太初三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興二年 (北魏道武帝發攻擊高車國之戰;繼而在今山西原平發動擊破庫狄部等三部之戰);南燕世宗獻武帝慕容·德燕平二年;後燕中宗昭武帝慕容·盛長樂元年;後秦高 祖文桓帝姚興弘始元年;後涼靈帝呂纂咸寧元年;建康公(涼州牧)段業建立北涼國,史稱北涼王,建元「天璽」;東晉浙江豪門孫恩發動反錦起義攻陷會稽郡;林 邑國發動侵擾交趾國之戰

  公元400年:庚子,晉安帝司馬德宗隆安四年;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歸太初十四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興三年;後燕中宗昭武帝慕容·盛長樂二年 (後燕中宗昭武帝發動攻擊高句麗國之戰);後秦高祖文桓帝姚興弘始二年(後秦高祖文桓帝發動擊滅西秦國之戰,西秦高祖武元王降附後秦,去年號,西秦國成為 後秦國的屬國);後涼靈帝呂纂咸寧二年(後涼靈帝發動攻擊南涼國之戰);北涼王段業天璽二年;南燕世宗獻武帝慕容·德建平元年;北涼王段業屬下涼公(敦煌 大都督)李暠脫離北涼政權自立,建西涼國,史稱太祖昭武王,建元「庚子」;南涼武威王太禿髮·烏孤病逝,其弟禿髮·利鹿孤正式建立南涼國,史稱烈祖武王, 改元「建和」

  公元401年:辛丑,晉安帝司馬德宗隆安五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興四年(北魏道武帝持續發動襲擊後秦高平公沒奕干之戰、攻擊後燕國之戰);後秦高 祖文桓帝姚興弘始三年(後秦高祖文桓帝發動攻擊後涼國的「姑臧之戰」);南燕世宗獻武帝慕容·德建平二年;西涼太祖昭武王李暠庚子二年;南涼烈祖武王禿 發·利鹿孤建和二年(南涼烈祖武王發動攻擊後涼國之戰);後涼末帝呂隆神鼎元年,後燕昭文帝慕容·熙光始元年,北涼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永安元年

  公元402年:壬寅,晉安帝司馬德宗元興元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興五年(北魏道武帝發動攻擊黜弗部、素古延部諸部之戰);後秦高祖文桓帝姚興弘始 四年(後秦與北魏之間在今山西襄汾柴庄爆發「柴壁之戰」);南燕世宗獻武帝慕容·德建平三年;西涼太祖昭武王李暠庚子三年;後涼末帝呂隆神鼎二年,後燕昭 文帝慕容·熙光始二年,北涼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永安二年(北涼太祖武宣王在今甘肅武威發動攻擊姑臧之戰);南涼景王禿髮·傉檀弘昌元年;東晉大將軍桓玄 發動攻擊皇族、會稽王司馬道子之子司馬元顯之戰;東晉廣州刺史盧循起義反晉發動「東陽之戰」

  公元403年:癸卯,晉安帝司馬德宗元興二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興六年(北魏道武帝發動襲擊高車國之戰);後秦高祖文桓帝姚興弘始五年;南燕世宗 獻武帝慕容·德建平四年;西涼太祖昭武王李暠庚子四年;後涼末帝呂隆神鼎三年(後涼末帝向後秦高祖文桓帝投降,後秦高祖文桓帝任命其為鎮西大將軍、涼州刺 史、建康公,繼續鎮守姑臧。不久,呂隆又與南涼的禿髮傉檀和北涼的沮渠蒙遜互相攻殺。後來無力再戰,向後秦高祖文桓帝要求內遷。農曆8月,呂隆率百官遷往 長安,被後秦高祖文桓帝拜為散騎常侍、建康公,後涼政權就此滅亡),後燕昭文帝慕容·熙光始三年,北涼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永安三年;南涼景王禿髮·傉檀 弘昌二年;東晉安東將軍王始發動反晉之戰;東晉廣州刺史盧循在今浙江溫州發動「永嘉之戰」;東晉南陽太守庾仄發動反晉之戰

  公元404年:甲辰,晉安帝司馬德宗元興三年;後秦高祖文桓帝姚興弘始六年;南燕世宗獻武帝慕容·德建平五年;西涼太祖昭武王李暠庚子五年;後燕昭文 帝慕容·熙光始四年,北涼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永安四年;南涼景王禿髮·傉檀弘昌三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賜元年;東晉太宰桓玄發動政變篡位,車騎將軍 劉裕發動征討篡位太宰桓玄的「舟山之戰」,接著劉裕持續發動擊破桓玄的「桑落之戰」、「崢嶸州之戰」;東晉廣州刺史盧循發動攻擊番禺之戰

  公元405年:乙巳,晉安帝司馬德宗義熙元年;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歸太初十九年(西秦高祖武元王發動攻擊鮮卑吐谷渾部之戰);後秦高祖文桓帝姚興 弘始七年(後秦高祖文桓帝發動攻擊仇池國之戰);後燕昭文帝慕容·熙光始五年(後燕昭文帝發動攻擊高句麗國之戰),北涼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永安五年;南 涼景王禿髮·傉檀弘昌四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賜二年(北魏與東晉之間爆發「徐州之戰」);南燕末帝慕容·超太上元年,西涼太祖昭武王李暠建初元年;東 晉太宰桓玄屬下揚武將軍桓振與東晉平郡公(撫軍將軍)劉毅之間爆發「江陵之戰」;東晉蜀郡農民起義軍首領譙縱發動攻擊成都之戰

  公元406年:丙午,晉安帝司馬德宗義熙二年;後秦高祖文桓帝姚興弘始八年;後燕昭文帝慕容·熙光始六年(後燕昭文帝發動襲擊高句麗國之戰);北涼太 祖武宣王沮渠·蒙遜永安六年(北涼太祖武宣王發動攻擊酒泉之戰);南涼景王禿髮·傉檀弘昌五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賜三年;南燕末帝慕容·超太上二年, 西涼太祖昭武王李暠建初二年

  公元407年:丁未,晉安帝司馬德宗義熙三年;後秦高祖文桓帝姚興弘始九年;北涼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永安七年;南涼景王禿髮·傉檀弘昌六年(南涼與 北涼之間在今甘肅張掖爆發「均石之戰」);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賜四年;南燕末帝慕容·超太上三年,西涼太祖昭武王李暠建初三年;後燕昭文帝慕容·熙建始 元年(武邑公即征北大將軍馮跋殺後燕昭文帝,擁立後燕昭文帝的養子、高句麗人慕容·雲即高云為主,改元「正始」,後燕國就此分裂成南北二支,史稱南燕即高 氏燕國、北燕即馮氏燕國,後燕政權滅亡);原後秦國五原公(安北將軍)、匈奴鐵弗部首領赫連·勃勃脫離後秦國自立,建立大夏(胡夏)政權,史稱大夏王,建 元「龍升」,接著就持續發動擊破鮮卑薛乾等三部之戰、攻擊南涼夠的「陽武之戰」

  公元408年:戊申,晉安帝司馬德宗義熙四年;後秦高祖文桓帝姚興弘始十年(後秦高祖文桓帝持續發動攻擊南涼國、大夏國之戰);北涼太祖武宣王沮渠· 蒙遜永安八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賜五年;南燕末帝慕容·超太上四年,西涼太祖昭武王李暠建初四年;大夏王(胡夏王)赫連·勃勃龍升二年;高氏南燕高雲 正始二年,南涼景王禿髮·傉檀嘉平元年;西秦國文昭王乞伏·熾盤發動攻擊枹罕之戰

  公元409年:己酉,晉安帝司馬德宗義熙五年;後秦高祖文桓帝姚興弘始十一年(後秦與大夏之間在今陝西黃陵爆發「貳城之戰」);北涼太祖武宣王沮渠· 蒙遜永安九年;南燕末帝慕容·超太上五年(南燕末帝發動侵擾東晉邊地之戰,東晉車騎將軍劉裕率大軍攻擊南燕國,擊破南燕都城廣固即今山東益都,南燕國就此 滅亡),西涼太祖昭武王李暠建初五年;大夏王(胡夏王)赫連·勃勃龍升三年(大夏王發動侵掠後秦邊地之戰);高氏南燕高雲正始三年(高云為幸臣離班、桃仁 殺害,高氏南燕政權就此滅亡;馮跋平定事變後被推為天王,建立馮氏北燕國,改元太平;一直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於公元436年親率大軍擊滅馮氏北燕國); 南涼景王禿髮·傉檀嘉平二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永興元年;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歸回到苑川,復稱王,改元「更始」;東晉馮翊浚農民劉厥發動反晉之戰

  公元410年:庚戌,晉安帝司馬德宗義熙六年;後秦高祖文桓帝姚興弘始十二年;北涼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永安十年;西涼太祖昭武王李暠建初六年;大夏 王(胡夏王)赫連·勃勃龍升四年(大夏王繼續發動侵掠後秦邊地之戰);南涼景王禿髮·傉檀嘉平三年(南涼景王與北涼太祖武宣王互相攻伐);西秦高祖武元王 乞伏·乾歸更始二年(西秦高祖武元王發動攻擊代北鮮卑之戰,繼而發動攻擊後秦國之戰);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永興二年;馮氏北燕天王馮跋太平二年;東晉廣州 刺史盧循在今江蘇南京發動攻擊東晉都城的「建康之戰」;東晉冠軍將軍桓謙發動攻擊荊州之戰

  公元411年:辛亥,晉安帝司馬德宗義熙七年;後秦高祖文桓帝姚興弘始十三年;北涼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永安十一年(北涼與南涼之間爆發「姑臧之 戰」,繼而北涼太祖武宣王發動襲擊西涼國之戰);西涼太祖昭武王李暠建初七年;大夏王(胡夏王)赫連·勃勃龍升五年(大夏王發動攻擊後秦國之戰);南涼景 王禿髮·傉檀嘉平四年;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歸更始三年(西秦高祖武元王發動攻擊南涼國之戰);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永興三年;馮氏北燕天王馮跋太平三 年;鮮卑吐谷渾部發動攻擊南涼國之戰

  公元412年:壬子,晉安帝司馬德宗義熙八年;後秦高祖文桓帝姚興弘始十四年;西涼太祖昭武王李暠建初八年;大夏王(胡夏王)赫連·勃勃龍升六年;南 涼景王禿髮·傉檀嘉平五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永興四年;馮氏北燕天王馮跋太平四年;北涼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玄始元年;西秦太祖帝乞伏·熾磐永康元年 (西秦太祖帝發動攻擊鮮卑彭利發部、吐谷渾部之戰),東晉大將軍劉裕發動襲擊衛將軍劉毅的「江陵之戰」

  公元413年:癸丑,晉安帝司馬德宗義熙九年;後秦高祖文桓帝姚興弘始十五年;西涼太祖昭武王李暠建初九年;南涼景王禿髮·傉檀嘉平六年;北魏明元帝 拓跋·嗣永興五年(北魏離石胡出以眷等發動反北魏之戰);馮氏北燕天王馮跋太平五年;北涼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玄始二年(北涼太祖武宣王發動攻擊南涼國之 戰);西秦太祖帝乞伏·熾磐永康二年(西秦太祖帝詔令鎮東將軍曇達、平東將軍王松壽發動攻擊休官權小郎的「白石之戰」);大夏王(胡夏王)赫連·勃勃鳳翔 元年;東晉農城候(雍州刺史)朱齡石發動攻擊蜀郡之戰;林邑王范胡達發動侵襲九真郡之戰

  公元414年:甲寅,晉安帝司馬德宗義熙十年;後秦高祖文桓帝姚興弘始十六年;西涼太祖昭武王李暠建初十年;南涼景王禿髮·傉檀嘉平七年(南涼景王鋌 而走險,率七千騎兵西掠鮮卑吐谷渾乙弗部,西秦太祖帝乘機襲取南涼都城樂都,南涼景王無奈降於西秦國,南涼政權就此滅亡);北燕天王馮跋太平六年;北涼太 祖武宣王沮渠·蒙遜玄始三年;西秦太祖帝乞伏·熾磐永康三年;大夏王(胡夏王)赫連·勃勃鳳翔二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神瑞元年(柔然部落發動攻擊北魏之 戰);東晉廣漢郡道士李弘聯絡仇常再次發動反晉之戰

  公元415年:乙卯,晉安帝司馬德宗義熙十一年;後秦高祖文桓帝姚興弘始十七年;西涼太祖昭武王李暠建初十一年;馮氏北燕天王馮跋太平七年;北涼太祖 武宣王沮渠·蒙遜玄始四年(北涼太祖武宣王發動攻擊西秦國之戰);西秦太祖帝乞伏·熾磐永康四年(西秦太祖帝發動襲擊湟河之戰,繼而發動攻擊南羌之戰); 大夏王(胡夏王)赫連·勃勃鳳翔三年(大夏王發動攻擊後秦國的「杏城之戰」);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神瑞二年;東晉大將軍劉裕發動攻擊江陵之戰

  公元416年:丙辰,晉安帝司馬德宗義熙十二年;西涼太祖昭武王李暠建初十二年;馮氏北燕天王馮跋太平八年;北涼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玄始五年;西秦 太祖帝乞伏·熾磐永康五年(西秦太祖帝在今甘肅天水發動攻擊後秦國的「上邽之戰」);大夏王(胡夏王)赫連·勃勃鳳翔四年(大夏王聯合氐族發動攻擊後秦國 之戰);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神瑞三年(河西胡發動反北魏之戰;丁零部首領翟猛雀發動反北魏之戰);後秦末帝姚泓永和元年(後秦高祖文桓帝姚興病逝,姚泓繼 位,朝堂上姚氏兄弟開始自相殘殺,關中地區大亂),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泰常元年;并州胡發動反晉之戰

  公元417年:丁巳,晉安帝司馬德宗義熙十三年;北燕天王馮跋太平九年;北涼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玄始六年(北涼太祖武宣王發動攻擊西羌之戰,繼而在 今甘肅高台發動攻擊西涼國的「解支澗之戰」);西秦太祖帝乞伏·熾磐永康六年(西秦太祖帝發動攻擊鮮卑吐谷渾部之戰);大夏王(胡夏王)赫連·勃勃鳳翔五 年(大夏王發動長途奔襲長安之戰);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神瑞四年;後秦末帝姚泓永和二年(東晉宋王、車騎將軍劉裕乘關中大亂之勢,親率大軍進取潼關,攻佔 後秦都城長安,後秦末帝姚泓兵敗出降,後秦政權就此滅亡);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泰常二年;西涼廢帝李歆嘉興元年;東海漁民徐道期發動反晉攻陷廣州之戰

  公元418年:戊午,晉安帝司馬德宗義熙十四年;北燕天王馮跋太平十年;北涼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玄始七年;西秦太祖帝乞伏·熾磐永康七年;大夏王 (胡夏王)赫連·勃勃鳳翔六年(大夏王正式改稱世祖武烈帝,改元「昌武」);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泰常三年(北魏明元帝發動攻擊北燕國的「和龍之戰」);西 涼廢帝李歆嘉興二年

晉恭帝司馬德文執政時期:

  公元419年:己未,晉恭帝司馬德元熙元年,北燕天王馮跋太平十一年;北涼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玄始八年;西秦太祖帝乞伏·熾磐永康八年(西秦太祖帝 發動攻擊鮮卑吐谷渾部之戰,繼而在漒川即今甘肅隴西發動擊破西羌之戰);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泰常四年;西涼廢帝李歆嘉興三年;大夏(胡夏)世祖武烈帝赫 連·勃勃真興元年;東晉交州刺史杜慧度發動攻擊林邑國之戰

  公元420年:庚申,晉恭帝司馬德元熙二年,北燕天王馮跋太平十二年;北涼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玄始九年(北涼太祖武宣王反動擊滅西涼國的「懷城之 戰」、「敦煌之戰」);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泰常五年;大夏(胡夏)世祖武烈帝赫連·勃勃真興二年;西秦太祖帝乞伏·熾磐建弘元年;西涼末帝李恂永建元年 (永建二年,北涼大軍引水灌敦煌,西涼末帝乞降不成自殺,部下皆紛紛投降,西涼國就此滅亡);東晉宋王劉裕逼迫晉恭帝司馬德文「禪位」,南朝劉宋王朝時期 正式開始,東晉王朝歷國祚一百零三年至此滅亡,兩晉王朝共歷一百五十五年。其後,中國開始進入南北朝對峙的歷史時期。


推薦閱讀:

圍棋風靡一時的晉朝時期
晉朝皇帝列表
辭賦網◆葬經◆郭璞◆晉朝

TAG:晉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