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防治問題
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防治問題
摘要: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可引起疼痛、骨折、以及由骨折引起的合併症,增加婦女患病率及死亡率,需積極預防及治療。預防的重要環節是提高骨峰值及減少骨丟失率;治療則應繼續採用減少骨丟失的措施,還需藥物治療增加骨量,防止再次發生骨折。骨吸收抑製劑可預防骨丟失,骨量增加較少;骨形成刺激劑增加骨量較多,但應用經驗有待積累。
關鍵詞:絕經後 骨質疏鬆症 骨吸收抑製劑 骨形成刺激劑
課前問答 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屬於原發性骨質疏鬆症還是繼發性骨質疏鬆症? A、原發性骨質疏鬆症 B、繼發性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的發病率最高的國家 A、以歐洲國家居首位 B、以亞洲國家占首位 絕經後骨質疏鬆症主要由絕經引起,一般發生於絕經後5-10年之間,是最多見的一種骨質疏鬆症。70歲以後發生的骨質疏鬆症稱為增齡性骨質疏鬆症,或退行性骨質疏鬆症;而由各種疾病、或長期應用某些藥物引起的骨質疏鬆症稱為繼發性骨質疏鬆症。 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及增齡性骨質疏鬆症屬於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應與繼發性骨質疏鬆症相區別,以便正確地採用防治措施。
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後果及防治意義
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主要不良後果是骨痛、骨折、以及由骨折引起的合併症。西方婦女在50歲時,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終生危險性大約為40%,相當於心血管病的危險性,高於乳癌(1),我國北京城區50歲以上女性髖部骨折發生率為88/10萬(2),世界衛生組織預測,今後50年內,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發生人數將繼續增多,其中的一半發生在亞洲,因此,骨質疏鬆症的防治已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防治目的是減輕痛苦,預防發生骨折,從而提高老年婦女生活質量,減少婦女死亡率。
骨質疏鬆症脊柱骨折進程(40歲、50歲、60歲)
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預防方法 一.提高骨峰值 骨峰值是一個人一生中的最高骨量,一般於25-35歲之間達到,骨峰值高者,經歷增齡及絕經的影響後骨量仍能保持在骨折閾值之上,而骨峰值低者則相反,易發生骨質疏鬆症。 遺傳因素決定骨峰值的70%左右,不能改變;而後天的營養(合理飲食)及生活方式(運動、忌不良習慣)可影響骨峰值的20-30%,可以人為改變。 二.減少骨丟失率 生理情況下,婦女的骨丟失受增齡及絕經的影響,絕經後的骨丟失呈指數升高,絕經早期的丟失率約為每年4-5%,而增齡引起的骨丟失則呈線性,丟失率為0.8-1.2%/年。絕經後發生快速骨丟失與體內雌激素急劇降低有關,絕經後應用外源性雌激素則可防止骨丟失。非激素類的骨吸收抑製劑也可降低絕經後骨丟失,此外,合理的營養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減緩骨丟失也起重要作用。 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骨骼改變使骨礦含量及骨基質均減少,骨小梁變細、變薄、乃至斷裂,骨皮質多孔、變薄,因而其脆性增加,輕微外傷即可發生骨折,目前的各種治療措施可以使骨小梁增粗,而已斷裂的骨小梁則不能再使之聯接,因此,預防發病較之患病後再進行治療更有意義。
預防對象為骨質疏鬆高危者,如身材瘦小,缺乏體力活動,素食及鈣攝入不足者,早絕經,絕經前行雙側卵巢切除術者,骨質疏鬆家族史,骨量減少者等。 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治療 一.原則 繼續採用上述的預防措施,防止骨量繼續減少。 藥物提高骨密度及骨質量:應用骨形成刺激劑或並用骨吸收抑製劑。 預防發生骨折或再次骨折。 治療對象除骨密度符合骨質疏鬆診斷標準(T分低於-2.5)外,應包括有脆性骨折史(不論骨密度高低)及因骨質疏鬆引起疼痛者。 骨質疏鬆的診斷標準 二.營養--合理的飲食 高鈣:鈣是骨組織的主要礦物質,是骨生長的先決條件,達骨峰值後也是維持骨骼健康的重要營養素。鈣的每日需要量在各年齡段及不同的生理狀態下不同,我國營養學會推薦的適宜元素鈣攝入量(2000年)如下(3): 6個月內:300mg/日 6月以上:400mg/日 1歲以上:600mg/日 4歲以上:800mg/日 11歲以上:1000mg/日 18歲以上:800mg/日 50歲以上:1000mg/日 孕晚期及乳母:1200mg/日 由於各國的飲食習慣(如蛋白質、鹽含量等)不同,推薦的適宜鈣攝入量有差異,例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推薦: 65歲以下婦女:用雌激素者 1000mg/日;不用雌激素者 1500mg/日 65歲以上婦女:1500mg/日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1000mg/日。 西方人飲食中的蛋白質及鹽類含量較高,增加鈣的排出量,可能需攝入較多的元素鈣。鈣的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為2000mg/日,各國相同。 補鈣方法: 1.增加食品中的鈣含量 我國食品含元素鈣量約為400mg/日,距「適宜攝入量」的標準相差較多,如增加奶製品,則可補足(100ml牛奶含元素鈣100mg)。豆製品、乾果、海產品、芝麻醬及蔬菜的含鈣量也較高. 2.補充鈣劑 食品不能補足所需的鈣量時,以鈣劑補充。應按各種鈣劑的元素鈣含量計算應補充多少。 為增加腸鈣吸收,一般同時補充維生素D,安全用量為400單位/日。腎功減退者宜用阿法D3(1a-羥維生素D, alfacalcidol),用量為0.25μg-1μg/日,肝、腎功能不良的老年人宜用鈣三醇(calcitriol),為1,25(OH)2D3,用量為0.25μg-0.5μg/日。 蛋白質應適度:蛋白質是骨有機質合成的重要原料,多餘蛋白質使尿鈣排除增加,而蛋白質不足則骨基質蛋白合成不足,易發生骨質疏鬆症。 維生素K:參與骨代謝的多個環節,如1.參與骨鈣素中谷氨酸的γ位羧基化,從而促進骨礦鹽沉積,促進骨形成;2.降低尿鈣排出;3.抑制骨吸收激活因子而抑制骨吸收。其適宜攝入量有待確定。 低鈉:可減少尿鈣排出。 三.生活方式 運動:適量運動,可以增加骨峰值,減少或延緩骨丟失。青春期前及青春期是骨發育的關鍵時期,運動有助於提高骨峰值。成年期後,運動(尤其是負重運動)除可減緩骨丟失,還可提高身體的平衡功能,減少跌倒而避免骨折。戶外運動可接受紫外線照射,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有利於腸鈣吸收。 美國《新科學家》雜誌新近報告了諾丁漢大學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對絕經前後的婦女進行了觀察,發現每天堅持做上下跳躍的女性,一年後便可使骨密度增加;最容易發生骨折的髖部,其骨密度能增加3%,這是十分可喜的。研究者認為,這是由於在做跳躍運動時,不但加速了全身的血液循環,而且地面的衝擊力更可激發骨質的形成。專家們告誡人們,婦女在絕經期前就應該開始多做跳躍運動,中老年男性也宜儘早多做跳躍運動,並隨著年齡的增長長期堅持做下去,如此便可增高骨密度,對預防骨質疏鬆症極為有益。 跳躍運動是預防骨質疏鬆最簡便,最實用而有效的方法。只要每天堅持做50次跳躍運動,便能收到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質疏鬆的良好效果。跳躍方法也很簡單,找一塊較為平坦的地方,周圍沒有什麼障礙物或銳利物,雙足蹦起,上下跳就行了。倘若覺得這樣跳枯燥,可用跳繩的方法,或者兩者交替進行。跳躍預防骨質疏鬆,不可急功近利,貴在堅持。因為,只有在堅持做跳躍運動一年後,才能使骨密度增加。如果能持之以恆,那麼骨折便與你無緣。 忌煙、酒及過多的咖啡因:吸煙者骨丟失增加,腸鈣吸收減少,促使過早絕經,並減弱雄激素向雌激素轉化等。酒精直接作用於成骨細胞,抑制骨形成,酒精中毒時,肝轉化25(OH)D的能力減弱,腸鈣吸收降低。咖啡和咖啡因攝入過多時尿鈣和內源性糞鈣丟失. 四.骨吸收抑製劑 骨吸收抑製劑可使絕經後的「高轉換型」骨代謝轉變為絕經前狀態,因而骨代謝生化指標降低、骨密度升高,並降低骨折發生率。 現用的骨吸收抑製劑有雌激素、降鈣素、雙磷酸鹽類及雷諾昔芬,鈣及維生素也屬於此類。 已經證明,阿侖磷酸鈉(alendronate)及利塞磷酸鈉( residronate)降低髖部及脊椎骨折率,雷諾昔芬(raloxifene)、羥乙磷酸鈉(etidronate)、維生素 D及降鈣素( calcitonin)只降低脊椎骨折率(4) 。WHI研究表明,絕經後婦女補充雌、孕激素(HRT)可以降低髖部骨折發生率(5)。 1. 雌激素 雌激素參與骨骼的性分化,維持成年骨骼的骨礦平衡。雌激素不足時,骨轉換加速,引起快速骨丟失,是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重要發病原因。已經證明,絕經後應用雌激素可以預防絕經後骨質疏鬆症,減少髖部及脊椎骨折發生率,並可治療絕經癥狀。但長期應用的安全性問題,如子宮內膜癌、乳癌發生率等風險,已引起廣泛關注。美國報道,應用結合雌激素0.625mg/日及安宮黃體酮2.5mg/日連續5.2年,心血管病發作、乳癌及血栓栓塞病較安慰劑組增加,髖部骨折及結腸癌減少,子宮內膜癌不增加(5);因此,應用時應向病人介紹其利弊,並應根據病人的具體病情分析、權衡利弊,再決定是否應用,以及如何應用等問題。 ●應用雌激素的原則: ⑴ 有適應症(患絕經相關癥狀,或伴有骨質疏鬆高危因素者)。 ⑵ 無禁忌症,如1).曾患或患有雌激素相關腫瘤,如乳癌、子宮內膜癌、皮膚黑色素瘤;2).原因不明的陰道出血;3).嚴重的肝、腎疾病;4).半年內患血栓栓塞病;5).膠原病(耳硬化症,紅斑狼瘡);6).血卟啉症。 患相對禁忌症者慎用,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膽囊疾病,垂體泌乳素瘤,嚴重的高血壓及糖尿病,血栓栓塞史及血栓栓塞傾向者,偏頭痛,癲癇,哮喘,乳癌家族史。 ⑶ 子宮未切除者,並用孕激素,即HRT(患腦膜瘤者禁用孕激素)。 ⑷ 應用最小的有效劑量。 ⑸ 應用後應定期隨診:了解病情變化,檢查盆腔、宮頸脫落細胞、乳腺及其它必要項目,以確定是否可以繼續應用,是否需調整劑量。 絕經早期因骨丟失加速、多數婦女伴有絕經癥狀,應用雌激素既能控制癥狀,又可預防骨丟失,因此意義最大;因不是惡性腫瘤高發年齡,應用也比較安全。目前提倡應用3-4年(因乳癌在平均應用4年以後增多,由於增加的病例數很少,4年後並非絕對禁忌),如需使用,應加強隨診。 ●雌激素或雌、孕激素應用方法: ⑴ 單用雌激素:只適用於子宮已切除的婦女。 ⑵ 雌、孕激素聯合應用:用於子宮完整的婦女。 根據病人年齡及要求可選用下述方法:周期序貫法、連續序貫法、連續聯合法等。 口服及經皮應用均有效,而陰道用藥對骨代謝的作用不可靠。 雌激素的種類較多,國外已不使用乙烯雌酚,其它各種雌激素製劑可在醫生指導下按說明書參考應用。 ⑶ 雌、孕、雄激素聯合應用:利維愛(Livial)具有雌、孕和雄激素作用的藥物。它是7-甲基炔諾酮(Tibolone),是一種人工合成的19碳甾體化合物,當藥物進入體內產生3種代謝產物:Δ4異構體,3α-羥基衍生物和3β-羥基衍生物,這3種代謝產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與雌、孕和雄激素受體的親和力,因此在體內同時兼有雌、孕和雄激素的作用,能治療絕經後更年期癥狀,陰道出血發生率較低。利維愛在骨骼發揮雌激素樣作用,其雄激素作用對提高BMD也很有利。這是利維愛預防和治療絕經後骨質疏鬆的優勢之一。 2.雙磷酸鹽類 屬於非激素類骨吸收抑製劑。因其結構與焦磷酸鹽相似,對羥磷灰石有強的親和力,與之結合後聚集在骨內,抑制破骨細胞活性,同時抑制磷酸鈣形成,延遲磷灰石凝聚,而預防其溶解(防止骨吸收)。各種雙磷酸鹽製劑的作用強度及其它作用特點不同。常用製劑: 羥乙磷酸鈉:因抑制骨吸收的用量即可抑制骨礦化,需間歇服用;例如,三個月內連續服用二周,停用期間只應用鈣劑及維生素D;一般用量為400mg/日。 氨基雙磷酸鹽:作用強度為羥乙磷酸鈉的1000倍,抑制骨礦化的劑量為治療量的6000倍,故用量較少,並可連續應用,或間斷服用。用法為每日服用10mg,或每周服用一次,每次服70mg,其效果相同(6)。因吸收率低、藥用量小、必須空腹用白水吞服,30分鐘後始能進餐或服用其它藥物。 3.降鈣素類 藥用降鈣素由32個氨基酸組成,作用於破骨細胞,使其數量減少、活性降低而抑制骨吸收,同時具有中樞性止痛作用。 治療骨質疏鬆症時因疼痛減輕,不需限制活動而有利於骨代謝,長期應用後降低脊椎骨折發生率(7)。現用製劑有: (1)鮭魚降鈣素(salcatonin,SCTM):由人工合成,有注射劑及鼻噴劑兩種。鼻噴劑使用後藥物達峰時間較注射用藥稍慢,生物利用度約為注射劑的50%,但使用方便,其鎮痛作用較注射應用時快。 注射劑:第一周每日50單位,第二周以後隔日50單位。應用時間長者治療效果好。 鼻噴劑:每日或隔日200單位,治療時間亦為愈長愈好。 (2)鰻魚降鈣素(ECT):人工合成。肌肉或皮下注射20單位,每周一次。長期應用後可保持脊椎骨量不下降,或輕微上升,脊椎骨折率下降。停止用藥後,骨丟失又出現,故長期應用效果較好。 降鈣素的副反應:降鈣素無全身的、或器官的毒性作用,與其它藥物間沒有相互作用,可以用於無過敏反應的所有病人,肌注可發生噁心,面部潮紅,嘔吐、腹瀉及注射局部疼痛等反應。鼻噴劑無上述反應,但少數病人可出現鼻腔刺激癥狀。長期使用後體內可能產生抗體,但未見影響療效。 4.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ERM) 目前用於預防及治療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SERM只有雷洛昔芬(Raloxifene),此類藥物與雌激素競爭靶器官上的雌激素受體,在某些器官顯示雌激素的作用,而在另外的器官中則無雌激素作用,因此,可能是雌激素增效劑(Agonist),也可能是雌激素拮抗劑(Antagonist),或兩者兼有,取決於所用製劑、劑量、靶器官及內分泌環境等因素。雷諾昔芬在骨為雌激素增效劑,有預防絕經後骨丟失的作用,而在子宮內膜及乳腺則為雌激素拮抗劑,不引起子宮內膜增生,也不引起乳腺增生,並有預防乳癌的作用。絕經後骨質疏鬆婦女應用雷諾昔芬後,脊椎及股骨頸骨密度增加,骨吸收指標及骨形成指標降低(8),脊椎骨折發生率降低。但雷洛昔芬對婦女絕經癥狀及生殖道萎縮無效, 適用於有雌激素禁忌, 又不能耐受二膦酸鹽的骨質疏鬆高危患者。絕經後婦女推薦劑量是每日口服雷諾昔芬60mg,同時補充元素鈣500mg及維生素D 200單位,以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9,10)。 5.鈣及維生素D 需要量已如上述,是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的基礎藥物。因其抑制骨吸收的作用較弱,不能代替上述的骨吸收抑製劑。 五.骨形成刺激劑 骨形成刺激劑促進骨形成,用於低轉換型骨代謝的骨質疏鬆症患者,由於骨形成增加,骨量增加。骨量反映骨強度的70%左右,因而可減少骨折發生率。與骨吸收抑製劑聯合應用時,骨吸收亦減少;二者序貫應用,即骨形成刺激劑停止使用時,應用骨吸收抑製劑,亦可保持已增加的骨量不再下降。 1. 氟化物(fluoride) 氟是人體的微量元素,對骨有特殊的親合力,聚集在身體發生鈣化的部位,它在維持牙和骨的生長及代謝中必不可少。美國於60年代發現,飲水中含氟高的地區內,骨質疏鬆症發病率低,提出氟可用於防治骨質疏鬆症。至今,40多年的試驗研究及臨床應用,已積累了相當多的資料,但由於氟的劑型、劑量、試驗動物的種類、是否同時補充鈣劑等諸多不同,觀察的結果互相矛盾,對氟產生了不同的評價,尚未廣泛應用。當前多數認為氟有促進骨形成的作用,尤其對中軸骨的效果顯著。如果氟的用量適當,同時補充鈣劑,可以降低脊椎骨折發生率,也不損害四肢骨。 一氟磷酸谷醯氨(MFP)加鈣嚼服,一日三次,每次一片(每片含氟離子5mg ,鈣離子150mg ),連用4年後,不論男女,腰椎BMD均上升,而單服鈣劑者則下降。我國絕經後婦女服用上述劑量6個月,腰椎BMD平均上升2.5%,而服鈣劑組下降。四肢骨對氟治療的反應較小,較慢。 氟的生理劑量為2mg/日以下,經胃腸道粘膜彌散入血,經腎廓清一部分,其餘部分由骨攝取。各種氟化物均為氟離子的前體,起作用部分為氟離子,在體內的作用有明顯的劑量關係。 氟化物的作用機理尚不十分清楚,已經發現與以下因素有關: ⑴ 氟離子在骨細胞生長因子(如 IGF-1 或TGF-β) 存在時,刺激骨細胞增生,沒有上述因子存在時,氟離子不起作用,因而氟離子本身只是骨細胞有絲分裂的加強劑。 ⑵ 氟化物的有絲分裂作用對環境中的磷濃度敏感,推測氟化物可能是磷的激動劑而促進骨細胞的有絲分裂活動。 ⑶ 氟化物可能作用在骨母細胞(osteoprogenitor cells)及/或未分化的成骨細胞,使它們合成大量的生長因子。 多數認為,微克分子濃度的氟化物抑製成骨細胞的磷酸酪氨醯蛋白磷酸酶 (PTPP ),再由生長因子啟動成骨細胞增生。此外,氟取代羥磷灰石中的羥基形成氟磷灰石,可刺激成骨細胞活性;由於氟磷灰石的結晶性強,溶解度降低,又使其具有抗骨吸收的性能。 血內氟離子的理想濃度為5μmol/L(空腹時),<5μmol/L幾乎沒有成骨作用,>15μmol/l時是否危險還不清楚。 氟化物製劑: ⑴ 氟化鈉:因效果不肯定,胃反應大,現已不用。 ⑵ 一氟磷酸鹽:在胃內不形成刺激物,故無消化道副反應,此外,它可與鈣同時服用,故而消除了新骨礦化不良的問題。 ⑶ 腸衣或緩釋氟化物製劑:可避免胃刺激及血內濃度突然升高,副反應也較少。 氟化物的副反應: ⑴ 消化道刺激癥狀:服用氟化鈉時,25%以上患者出現上腹疼痛,噁心、嘔吐,少數發生十二指腸潰瘍及出血,其它劑型反應較少。 ⑵ 四肢關節疼痛:一般見於下肢,常為對稱性。其原因可能為應力性骨折,或局部的骨形成反應,減量或停止用藥後癥狀消失。 ⑶ 鈣缺乏:氟治療中因快速、大量骨形成常引起鈣量不足,由此又引起甲狀旁腺機能亢進及骨軟化症。尿鈣下降及血PTH升高可以預示鈣缺乏,但陰性結果不表明不缺鈣。因此,氟化物治療時,必須同時補足所需鈣量。 ⑷ 應力性骨折:鈣量不足時,發生皮質骨丟失及骨軟化,均使骨的機械應力下降而發生微骨折。易見於腸鈣吸收不良的老年人、嚴重的骨質疏鬆症患者及骨形成過快的病人。 2.甲狀旁腺激素(PTH) PTH由甲狀旁腺分泌,其生理作用是調節體內的鈣代謝。人體PTH由84個氨基酸組成,僅前32-34個氨基酸有生物活性。現在美國上市的Teriparatide是合成的重組人PTH(rhPTH) 1-34。經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觀察,絕經5年以上、至少有過一次脊椎骨折的婦女,使用20μg及40μg皮下注射,一日一次,共20個月,脊椎骨折危險性降低65%(20μg組)及69%(40μg組)。非脊椎骨折降低53%(20μg組)及54%(40μg組)。其副作用很少,大約不到2%的病例中見到注射部位發紅,噁心,頭暈,下肢痙攣,關節痛或無力。小劑量時,除輕度下肢抽搐外,未發現其它副作用,因此推薦使用20μg,一日一次(11)。 Teriparatide的作用是改善骨量,恢復小梁骨微結構及增加皮質骨厚度,因而降低骨質疏鬆相關性骨折的危險性。其作用機理: ⑴ 延長成骨細胞壽命(通過降低成骨細胞apoptosis)。 ⑵ 增加新的成骨細胞(補充及形成增多)。 PTH適應症:應為嚴重的骨質疏鬆症患者。如骨密度T分為-3.5或更低,或已患脊椎壓縮性骨折者。 由於臨床應用PTH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時間較短,有關療程應該多長?療效可能持續多久?如何與骨吸收抑製劑進行序貫療法等問題,尚需繼續研究。 3.同化類固醇: 長期應用可引起肝功異常及男性化副反應(如前所述),目前不單獨應用。 六.其它類藥物 1.孕激素 孕激素在絕經前婦女中是否有維持骨平衡的作用還不清楚。絕經後孕激素水下降,可能在骨丟失中起作用。孕激素可與糖皮質激素受體結合,使糖皮質激素的作用受阻,從而可阻止糖皮質激素造成的骨形成率下降及骨吸收率升高。大鼠切除卵巢後補充孕激素,骨吸收率下降,同時伴有骨形成率增高。組織學上,使用孕激素後,成骨細胞及破骨細胞數量均上升,骨量增加。人用孕激素後,骨吸收指標降低,而骨形成指標的變化不明確。 培養的正常人成骨樣細胞有孕激素受體表答,少數報道孕激素直接刺激成骨細胞增生及分化。 臨床上單獨應用孕激素的試驗,還不足以證明可以預防與治療絕經後骨質疏鬆症,主要用於與雌激素的聯合應用,預防單用雌激素對子宮內膜的過度增殖作用。 2.鍶鹽(Strontium Ranelate) Strontium Ranelate 是一種新發展的防治骨質疏鬆藥物,具有促進骨形成及抑制骨吸收的雙重作用。 臨床前研究顯示它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改善骨機械強度,增加骨形成。鼠破骨細胞與鍶鹽培養顯示,它抑制骨吸收活性,與劑量相關。在正常鼠,它改善股骨及/或腰椎機械性質,伴有骨體積、骨幹及骨容量增加。 在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中,160例年老的絕經後婦女,每日口服125mg、500mg及1000mg,24月後,1000mg組骨密度平均上升1.41%,安慰劑組降低0.98%,總髖上升 3.2%,股骨頸上升2.5%。未發現明顯副反應。另一觀察應用500mg 、1000mg 及2000mg,對象為353例白人婦女,2年後, 2000mg組腰椎骨密度增加 2.9%,與安慰劑組明顯不同。血 bAKP及尿 NTX 降低,新脊椎畸形降低44%,骨組織計量學顯示無骨礦化缺陷(12)。 3.依普拉封(Ipriflavone,異普黃酮) 屬黃酮類。1970年後發現大鼠、雞、羊口服後,增加鈣在骨內儲留,提示可用於防治骨質疏鬆症。口服600 mg-1200 mg/日治療骨質疏鬆症有效,副反應小而安全;其作用機理與雌激素相似,即與雌激素受體結合(亦稱植物雌激素),但它不具有雌激素對生殖器官及對促性腺激素的影響,因而它作用在雌激素受體的什麼部位尚不清楚。對心血管、呼吸系統、腎、神經、肌肉或胃腸功能亦無影響。 人工絕經及應用GnRH-a 的婦女,服用依普拉封后,骨代謝生化指標顯示成骨活躍。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增齡性骨質疏鬆症及 Paget』s病患者服用後,骨代謝生化指標或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3)。我國尚無上市藥品,故未使用。 4.植物雌激素 因長期應用雌、孕激素預防絕經後骨質疏鬆症時,少數病人有乳癌風險,近幾年來一些學者設定應用植物雌激素樣化合物代替HRT預防骨質疏鬆症。 植物雌激素在化學結構上與哺乳動物的雌激素相似,並與雌激素受體結合—可能是雌激素受體?(ER?),提示此化合物有組織特異作用。植物雌激素的其它生物學作用,如抗氧化作用、抗增生及抗血管生成作用等,與雌激素受體無關。 已知食物中的植物雌激素是由腸道細菌代謝、吸收,在肝內結合,血漿內循環,經尿排出(14)。少數體外研究及食物干預研究的結果不同,合適的攝入量仍有待確定,也無骨折的資料(15)。 5.他汀類藥物(Statins) 為3-羥-3-甲基glutaryl輔酶A還原酶抑製劑,廣泛用於降低血脂。長期應用中發現,它不僅降脂,還有其它多種非降脂作用,其中包括老年人群骨折的危險性降低。 WHI研究對7846例服用他汀類藥物婦女及8587例未服用者隨診3.9年,其骨密度及骨折率無區別,認為他汀類不能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16)。 七.預防骨折 骨質疏鬆症如不發生骨折,可以出現骨痛癥狀,影響活動及生活,因而降低生活質量;但如發生骨折,則可能因合併症而增加死亡率,因此,預防骨折也是治療的重要方面。 1.減少跌倒及一切受力的機會 骨質疏鬆症的特點是骨脆性增加,輕微外力即能引起骨折(脆性骨折),如手扶地、扶牆,擠車,滑倒等,因此,保持平衡功能十分重要,堅持鍛煉身體、不用或少用鎮靜劑、穿合適的鞋、防止地滑等均有必要。文獻報道,活性維生素D可改善身體的平衡功能,因而可以避免跌倒。 2.帶髖部護墊 曾經報道,護墊可減少跌倒時外力對局部的衝擊力而減少骨折發生機會。
參考文獻 1.J.A.Kanis. OSTEOPOROSIS .Blackwell Healthcare conmunications Ltd, 1997:2,12 2.劉愛民 徐 苓 趙熙和,等,北京市髖部骨折流行病學研究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 1996;17:63. 3.趙熙和,鈣攝入量與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 基礎與臨床 2002;2:49-52 4.The osteoporosis methodology group and the osteoporosis research advisory group. Meta-Analyses of therapies for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Endocrine Reviews 2002, 23(4)496-507 5. Writing group for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investigators. Risks and benefits of estrogen plus progestin in healthy postmenopausal women. Results from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02;288:321-333. 6.Bone HG, Adami S.,Rizzoli R.et al; Weekly administration of alendronate: Rational and Plan for clinical Evaluation Clin Ther 2000, 20:15-28. 7. Charles H.Chesnut, Stuart Silverman, Kim Andriano,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nasal spray salmon calcitoni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established osteoporosis: the prevent recurence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 study. Am J Med 2000;109:267-276. 8.Bruce Ettinger, Dennis M.Black, Bruce H.Mitlak,et al; Reduction of vertebral fracture risk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treated with raloxifene. JAMA 1999;282:637-645 9.鄭淑榮 吳誼勇 張忠蘭 等,雷諾昔芬對絕經後婦女骨密度、骨代謝生化指標和血脂影響的隨機對照研究 中華婦產科雜誌 2003;38:226-229 10.劉建立 朱漢民 黃其仁 等,雷諾昔芬對絕經後骨質疏鬆婦女干骨密度、骨代謝生化指標和血脂的影響:一項隨機對照研究 中華醫學雜誌 2004;84(4):269-273 11.Felicia Cosman, General Overview of parathyroidhormone. Advances in Osteoporosis Fracture Manegement 2003,2:38-47. 12.Reginster JY,Derisy R, Jupsin I. Strontium Ranelate:a new paradigm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Drugs Today(Borc)。2003,Feb;39(2):89-101 13.Maria Luisa Brandi, Ipriflavone: in vitro and in vivo effects on bone metabolism. OSTEOPOROSIS, Edited by M.Robert, F.David and K.Jennifer , San Diago, Califolia: Academic INC,1996:1335-1442. 14.Cassidy A. Potential risks and benefits of phytoestrogen rich diets. Int J Vitam Nutr Res. 2003 May;73(2):120-126 15.Setehell KD, Lydeking-Olsen E. Dietary phytoestrogens and their effect on bone evidence from in vitro and in vivo, human observational, and diatery intervention studies. Am J Clin Nutr 2003.Sep; 78(3)Suppl:593s-609s.(1):60-62 16.LaCroix AZ, Cauley JA, Pettinger M, et al;Statin use,clinical fracture,and bone densit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results from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Ann Intern Med 2003,Jul 15,139(2):127
推薦閱讀:
※骨質疏鬆症-
※遠離骨質疏鬆症 預防很關鍵
※你知道骨質疏鬆症對生活有哪些影響嗎?
※最實用骨質疏鬆症防治簡則
※正確預防骨質疏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