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仇富」心態阻住你發達

「仇富」心態阻住你發達

  在貧富差距越拉越大的背景下,少數富人不合時宜地「炫富」必然激發窮人的「仇富」。

  炫富可暴露出內心的自卑,要通過炫耀才能獲得自信

  有錢人功利心大於同情心,但用於做善事則善莫大焉

  有人一夜暴富後又揮霍精光,原因是內心跟錢過不去

  今天的社會貧富分化日益懸殊,部分有錢人靠偷蒙拐騙和貪污腐敗致富,令貧苦大眾的心態逐漸失衡。少數有錢人不合時宜地炫富,終於點燃了仇富的怒火,誘發鋪天蓋地的網路謾罵,甚至發生針對有錢人的打砸搶和綁架勒索。心理學家指出,仇富不僅令有錢人受害,也會讓窮人在無意中跟錢過不去,從而妨礙發家致富。正確理解有錢人,包括他們追求功利的思維方式,在發家致富過程中的艱辛以及發財後面臨的挑戰,不但有助於糾正仇富的心態,還有利於提升自己的理財能力。

  誘因:有錢人炫富激發仇富心理

  近年來,國內的有錢人特別是「富二代」炫富成風,比拼名車、豪宅和奢侈品。在網路上,「70後炫富女蘭董」、「80後炫富女小柯」、「90後炫富女K粉妹」爭搶風頭,外加一個把紅十字會搞得天翻地覆的郭美美,激起網民紛紛聲討。

  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腦科醫院心理行為醫學科主任王德民分析,炫富有三種類型:

  自卑型炫富是為了獲得滿足和被認同的感覺,暴露了炫富者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尊重。在另一方面,這也反映了他們的自卑心理——正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和重視,才會炫耀自己的財富來獲得自信。

  空虛型在網路上炫富的人以25歲~45歲為主,其中不少是「富二代」。他們無固定職業,富裕的家庭背景使他們沒有生存壓力,有大把的時間「鑽研」各種搞怪的形式,熱衷於把自己的車子、房子、寵物、衣服等在網上曬,以追求點擊率為快感。

  炒作型炫富者根本不像自己描述的那麼富有,只是利用誇大的事實來炒作。有些純屬商業炒作,利用人們獵奇、愛評判的心理達到商業目的,例如為了刺激豪車和豪宅的銷量。

  王德民表示,炫富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如果到了不炫耀就極度不爽,無法控制自己的炫富行為,就應求助於心理醫生。普通人對待炫富行為大可不必理會,以免受到刺激後產生仇富心理。如果沒有人關注,炫富者的表演自然進行不下去。

  體諒:有錢人也活得不容易

  很多人認為錢是幸福的不二法門。在物質層面,金錢的意義無法否定,但加州伯克利大學取得社會學博士米基·卡斯坦指出,有錢人面臨著諸多困境——

  受到孤立在漫長的歷史中,人類依靠分享資源而生存,人與人結成了一張關係網。當一個人發了達,依賴別人的程度大大降低,自然跟別人疏遠。有錢人容易被別人嫉妒,害怕社會上「仇富」的心理,也減少與人接觸。有錢人常常令沒錢的人感到難堪,在負罪感、仇富、尊崇等複雜心態之下,彼此很難做到平等交往。因此,有錢人通常選擇和有錢人作為朋友和愛人,只有這樣才感覺到平等,不用費勁地相互理解。

  失去信任有錢人懷疑身邊的人是否真的喜歡自己,還是因為想沾到利益而跟自己在一起。他們懷疑的對象包括親人、朋友和愛人,懷疑別人對自己的友善是否另有圖謀。他們也很難完全放心地愛一個人。財富的管理是有錢人另一個棘手的問題,他們可以請專人來管理自己的各種財富,但是由此產生的人際關係問題也很複雜,特別是請了沒錢的人來管理自己的錢,管理者難免出現嫉妒。我能相信誰?這種焦慮註定要成為有錢人的人生的一部分。

  卡斯坦認為,有錢人缺乏生存壓力,不需要找工作賺錢,也不用討好別人,因而缺少學習成長和自我反省的機會。

  爭議:有錢人的同情心讓位於功利心

  假設你站在橫跨鐵路的一座天橋上,在橋的一側你看到一節車廂飛速駛來,明顯已經失控;在另一側你看到5個工人正走在鐵軌上,對悄然而至的死神渾然不覺,也沒聽到你的呼喊。這時,天橋上還有一個不認識的胖子站在你身邊。你只要把他推下橋去擋住車廂,就能用1條命挽救5條命。你會那麼幹嗎?美國和加拿大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社會經濟地位越高的人在上述假設的情景中就越願意說「推下去是OK」的。

  據《美國大西洋月刊》報道,在2011年,收入最低的20%美國人為慈善事業捐出了3.2%的收入,而收入最高的20%美國人僅捐出了1.3%的收入。研究還發現,開高檔車的司機更喜歡在堵車時搶道加塞,有錢人對癌症兒童的關愛也不如普通人。在一個分錢遊戲中,參加者要拿走同伴的錢去換回雙倍的錢分給大家,即犧牲個體利益令集體利益最大化,結果高收入的人會狠心地拿走別人的錢。這一切都說明,有錢人的同情心比較弱。研究人員分析稱,財富與社會地位讓人變得獨立,不用依賴別人就能生存,所以同情心也變得冷漠了。

  把一個無辜的人推下天橋去,只有極其冷血的人才能做得出來。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又是最大的「善舉」,能挽救最多的生命。同情心是重要的道德要求,能夠防止我們攻擊別人,本應是個好東西,但有時也缺乏效率。諷刺的是,冷漠讓有錢人變得功利和決斷,更關注行為的結果,哪怕違反某些道德準則,如果用這種方式做善事,能實現效用的最大化。例如,在2012年美國50筆最大的慈善捐贈中,沒有一筆是捐給社會服務或者贈予窮人的,全部贈給名牌大學和博物館——在有錢人的眼裡,這樣的慈善對社會是最有用的。

  心態:仇富者即使發財也很快揮霍光

  你仇富嗎?你是否認為,有錢人都是貪婪而自私的,不擇手段致富,也不關心窮人?你相信有錢人其實活得不快樂嗎?在你的成長過程中,可能聽到大人的教誨說有錢人如何壞,或者親身經歷過某個有錢人的不法勾當,就容易形成這樣的核心信念:金錢是壞的,有錢人都是邪惡的。

  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金融心理學家布拉德·克朗茨教授認為,仇富和一切針對某種人群的憤怒一樣,只有壞處而沒有好處。金錢觀決定著一個人的理財行為。如果你的家庭和生活圈子裡的人都認為財富是邪惡的產物,那麼你很可能不喜歡積聚財富,至少也不十分熱衷,因為財富會讓你覺得自己成為「那種人」的一分子,會受到家人和朋友的排斥,從而失去歸屬感。有的人儘管嘴上也盼望發達,但內心總是認為財富與正直是勢不兩立的,於是下意識地限制自己發財。有的人發了橫財,例如繼承了大筆遺產,得到了巨額保險理賠,中了彩票巨獎,但很快就會揮霍精光,很可能就是心態所致。

  其實錢只是一個工具,如何用錢才有好壞之分。有些人的確在發財的過程中坑過別人,例如各種騙子和姦商,但不是所有的有錢人都是這樣,很多有錢人發家致富是因為艱辛工作,或者冒了很大的風險,或者為世界做出了卓越貢獻。不少有錢人樂善好施,設立了各種慈善基金幫助有需要的人。

  文/記者伍君儀通訊員胡譽懷


推薦閱讀:

「仇富」的根子是「仇不公」
全球「仇富榜」?中國倒數第四"仇富不嚴重"
中國人是否普遍仇富?如果是,為什麼?如果不是,該如何判定仇富的標準?
被仇富的佛山人,太冤!
梁捷:仇富說明社會病了

TAG:心態 | 仇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