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保健

  脂肪肝是脂肪性肝病的簡稱,它在臨床上並不是一個獨立疾病種,而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質(主要為中性脂肪——甘油三酯)蓄積過多的一種病理狀態。一般不伴有肝細胞壞死、炎症、纖維化或肝硬化,但在某些進行性發展的脂肪肝中,可伴發這些改變。病理上,肝臟脂肪含量增多,超過肝臟重量的5%時,即稱之為脂肪肝。   「脂肪肝」是西醫病名,中醫文獻中未見記載,但根據發病特點及臨床表現可歸屬於「積聚」、「瘀證」、「脅痛」、「痰濁」、「痞滿」等範疇。   脂肪肝是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位常見肝病,它已成為消化、內分泌、營養、心血管等多學科共同關注的問題。調查顯示,脂肪肝與體重(特別是內臟性肥胖)、血糖、血脂、血壓等增高密切相關。   脂肪肝的危險因素包括酒精、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脂症、不合理的膳食及結構、不良的飲食習慣等。此外,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社會壓力大、精神緊張,心情不愉快等因素也是容易誘發脂肪肝的重要因素。   中醫認為,脂肪肝的成因無外乎飲食過於肥甘厚味、飲酒過多、勞逸失度、情志鬱結、病後失調等引起肝失疏泄、脾失健運、腎精虧損,濕邪、痰濁、瘀血等病理因素淤積於肝而形成。      脂肪肝的治療   脂肪肝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並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的疾病,因此提倡預防為主的基本原則。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強調去除病因和誘因,治療原發基礎疾病,阻止其進展。   良好生活習慣   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治療脂肪肝的基礎,它包括合理膳食、合理運動和保持良好的心情。   合理膳食首先要戒除飲食的劣習,如集中進餐、快速進餐、過食肥甘、夜間加餐等。其次要保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鈉鹽攝取的比例適當,注意補充膳食纖維。一日三餐定量、定時。烹調方式以蒸、煮、燴、拌等為主。   運動鍛煉是飲食療法的一種輔助措施,有氧運動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脂和轉氨酶的水平,對於控制體重、改善體重指數、維持減肥的效果具有積極明顯的作用。   病因治療   脂肪肝的防治重要的是尋找並去除病因和誘因,積極控制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及相關的代謝綜合征。由於代謝綜合征極易並發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而這些疾病的防治往往比脂肪肝本身的治療更重要,所以治療脂肪肝應有整體的觀念,去除導致脂肪肝的毒物的繼續侵害,加強原發基礎疾病及其合併症的治療。隨著原發病的控制及引發脂肪肝危險因素的去除,脂肪肝常可自行緩解。   

  飲食療法   多吃富含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少吃脂肪類食品,保持低熱量飲食。肥胖病人在積極保肝治療的同時,重點是要控制飲食,降低體重。但要避免過度節食導致體重下降速度過快。因為由此極易引起體重反跳和肝阻組織炎症及纖維化程度加劇。   藥物治療   脂肪肝患者轉氨酶若有升高,則應選擇適當的降酶葯。在病因治療及飲食療法的同時可以輔以保肝藥物,以利於肝功能的儘快恢復。伴有高脂血症的患者可適當應用降脂藥物,也可以服一些祛脂中草藥。此外,脂肪肝患者常伴有維生素缺乏,故還應服用維生素類藥物。當患者伴有消化道不適癥狀如噁心、食欲不振、腹脹、便秘或稀便時,可口服酵母片等相應的對症藥物。補充說明一點,如果患者明顯消瘦而非肥胖,則應補足熱量,絕不能與肥胖者同等對待。否則只會加重病情的發展。   中醫治療   中醫通常將脂肪肝分為4型:肝鬱氣滯型:以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氣滯血瘀型:以消瘀通絡法為主;痰阻血瘀型:以活血破瘀祛痰為法;肝鬱濕阻型:以疏肝理氣化濕為法。   中醫治療主張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重用祛濕利水、活血化瘀、疏肝理氣之品以針對其病變中痰濕、瘀血、氣滯三個重要環節,往往可收到令人滿意的療效。   中日友好醫院中醫消化科最近將科室多年用於臨床的化濁去瘀方製成「景天護肝沖劑」,目前此葯還在臨床觀察階段,其對保肝和降血脂的療效非常突出。   單味中藥治療可選用桑椹、何首烏、決明子等,也可用西洋參、冬蟲夏草等保健膠囊。   手法按摩可選取眉弓、太陽穴、風池、橋弓、勞宮、湧泉、氣海、腎俞等穴位。      防重於治   許多輕度脂肪肝患者並無明顯癥狀,因此容易忽視,這就相當於給脂肪肝的繼續發展,從單純性脂肪肝進展為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其引起的肝臟病理變化不容樂觀。   脂肪肝已成為現今人們健康狀態的「晴雨表」。定期體檢是發現脂肪肝最為有效的方法。對於脂肪肝的預防已逐步成為人們關心的焦點,其意義已逐漸超過了脂肪肝的治療。      保健與食療   保健原則   生活規律化,避免長期碌碌無為的緊張生活,從而消除大腦的疲勞。   勞逸適度,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具體做法是慢跑、氣功、爬山等,避免身體肥胖。   不吸煙、不飲酒。飲食應以低鹽、低脂肪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食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雞蛋、豬肝、動物脂肪等,應戒煙、戒酒以消除不良刺激。   飲食注意   1.就餐次數宜多   據研究,空腹時間越長,造成體內脂肪積聚的可能性越大。因此,為了防止肥胖,什麼時候吃比吃什麼更重要。據國外一組調查發現,每日就餐次數在3次或3次以下者,患肥胖病者佔57.2%,膽固醇增高者佔51.2%;每日就餐次數在5次或5次以上者,患肥胖病者佔28.8%,膽固醇增高者僅佔17.9%。   2.晚餐時間宜早   德國海德爾貝格心肌梗死研究中心的施利夫說,在過晚的時候吃厚味和難以消化的食物會助長膽固醇在動脈壁上的沉積,促進動脈硬化的發生。因此,許多學者都主張晚飯應該早一些吃,吃得清淡一些。   3.限制總熱量   凡體重超過正常值及血中三醯甘油水平高者,應限制膳食中的總熱量。從事一般工作的成年人,每日攝入6192.3千焦(1480千卡)的熱量已足夠(體力勞動和運動時則需要多些)。有些人不吃葷腥油膩,但飯量過大也會發胖,因為肝臟能把糖類轉變成脂肪儲存起來。   4.提倡吃雜食   所謂雜食,即五穀雜糧。同時,瓜果、蔬菜、肉、蛋、魚類、海產品、菌類等,都可以吃,關鍵是做到膳食平衡。每日喝1杯牛奶或酸牛奶,可以降低血液膽固醇。常吃魚,對心血管有很大好處。   適宜食物   蛋白質:高蛋白質飲食可以預防中風,改善動脈管壁彈性。故宜多吃些豆類食物,如以豆漿代牛奶常飲。   植物油:在持續高血壓狀態下,動脈硬化的發生與脂肪的攝入量有直接關係,應盡量食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菜籽油、豆油、香油等。   菠菜:有養血、止血、滋陰、潤燥的功能。對高血壓、糖尿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芹菜:含有鈣、磷、鐵、維生素A、C等,有消腫排毒、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等功能。   胡蘿蔔:含有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及鈣、磷。人體攝入後有降壓降糖、強心、消炎作用。   西紅柿:有清熱平肝、涼血降血壓的作用。每日早晚可空腹吃一個西紅柿。   食用菌:如草菇、蘑菇、香菇、黑木耳、白木耳,防治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有特效。   香蕉、蘋果:可增加血管壁的彈性,促進膽固醇代謝,有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但糖尿病病人不宜多用。   山楂:含有解脂酶能促進膽固醇的代謝,有降膽固醇、軟化血管、降血壓、降血脂的作用。   含鈣的食物:如大豆及其製品。向日葵籽、核桃、花生、牛奶、魚蝦、大棗、柿子、韭菜、芹菜、蒜苗等,對代謝綜合征的調解有幫助。嚴重的缺鈣及維生素D不足,可促使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的病情加重。
推薦閱讀:

艾灸保健時間表【周偉話養生】+艾灸送父母 健康添福壽@【周偉話養生】
冬日保健與養生 艾灸療法最平和
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日常保健
脊椎保健常識
有痒痒肉的人如何可以從容享受被按摩?

TAG:保健 | 中老年 | 老年 | 老年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