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語言學理念在幼兒語言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一、兒童語言學及其理念兒童語言學是研究兒童學習和掌握語言過程的學科,其研究的核心是兒童掌握語言的過程和兒童語言的發展過程。語言學專家認為兒童語言學不僅是幼兒設計語言教學活動的指南,更是教師實踐教學活動的依據。當代兒童語言學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語言是整體的也是個體的當代兒童語言學學者認為兒童語言發展既有人類語言發展的一般規律,又具有非常明顯的個別差異,因而要求給予每個兒童符合其個體發展需要的教育機會。《綱要》強調:「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語言發展具有特殊意義。」語言包含了人類聽、說、讀、寫各個方面的能力,並且這些方面相互之間是關聯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特點,逐步通過聽、說、讀、寫的步驟,利用適宜的機會和場合,將語言教育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等相結合,讓幼兒充分感受,潛移默化地接受有關語言方面的知識。(二)語言是實用的也是情境的語言具有社會實用價值,學習者會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應用的機會和能力。《綱要》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因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發展實際和主題活動的要求開展語言活動,旨在提高幼兒日常交往語言的水平,鍛煉幼兒在不同場合、不同情境下使用不同語言的能力;同時促進幼兒口頭語言的發展並幫助他們做好書面語言學習的準備,從而在早期階段形成良好的語言能力。語言的運用需要真實和自然的語言環境,需要有趣而感性的刺激;教師為幼兒提供真實而豐富的語言情境,創設可以幫助他們運用多種形式語言進行交流的交往情境,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前提,也是調動幼兒有話敢說的內部動機和必要條件。為幼兒創設具有真實語言運用機會的各種交流情境,是語言教育活動的重要環節,亦是有利於教師和幼兒積極互動的途徑。有效的情境語言活動,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獲得語言能力的發展。(三)語言是互通的也是整合的該理念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應充分意識到幼兒語言發展與幼兒其他方面發展的互通關係;二是應注重語言活動與其他各科內容的整合,在選擇活動內容時,應將語言學習內容融入幼兒學習的整體中。《綱要》明確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相互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發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在幼兒語言發展的過程中,他們的每一個新詞、每一種句式的習得,都是整個學習系統調整、吸收與發展的結果。離開了幼兒發展的其他方面,語言學習的成功便是不可能的,同樣,其他方面的發展也離不開語言的發展。所以,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中發展起來的。幼兒園語言教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以遊戲、活動的形式來幫助幼兒學習語言。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融合多種幼兒發展因素,利用豐富有趣的教學方法,促使幼兒在外界環境因素的刺激和強化下,讓幼兒成為主動探求並積极參与的語言加工者和創造者。二、兒童語言學理念下的幼兒語言教學(一)幼兒語言教學應考慮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中的「材」主要是指教材和人才。這條原則是指導教師不僅要根據教材來施教,更要根據幼兒可接受的情況和特點施教。語言教學活動形式多樣,方法靈活,有談話、討論、欣賞、創編、閱讀、學說詞句、聽說遊戲等形式。以談話、討論為主的語言教學活動和將操作與講述相結合的語言教學活動,要求孩子們在活動中發現、討論、交流和概括,注重思維和言語的雙重訓練。如,在「尋找春天」「超市購物」、郊遊參觀等活動中,幼兒可以通過認識和探索新事物,在感知、理解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經驗和願望,與同伴和教師進行多角度的交流。由於幼兒存在著個體差異,這就要求教師了解每個幼兒的特點,研究他們的學習方法和發展的可能性,採用分層教學和鼓勵教學,充分挖掘每個幼兒的潛力,使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發展。在語言教學中,教師應以幼兒的思維發展特點為立足點,讓幼兒在「聽——想——說」的思維循環中學習語言。教師應為每次活動設計具有發展性的教育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幼兒的思維特點,注意啟發幼兒思維的時機,關注幼兒語言習得經驗的銜接。(二)幼兒語言教學要注重情境化和實用性幼兒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中發展起來的。幼兒語言的發展主要是通過主動積極地與周圍環境中的語言信息、材料交互作用而獲得的。寬鬆和諧的語言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幼兒園中語言學習的物質環境是一種能讓幼兒發自內心去表述的模擬實景,包括活動場地的布置、電教設備、挂圖頭飾等,它是心理環境創設的基礎。良好的心理環境可以在活動中促進幼兒表達自己的意願,而教師作為心理環境的支持者和引導者,應引導和鼓勵幼兒建立自信,讓幼兒能夠大膽地對主題發表自己的想法。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目的是讓孩子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與教師、家長和同伴交流。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表達,注意支持和引發幼兒表達的願望,為他們提供暢所欲言的機會。在區域活動時,讓幼兒自由、自主地學習、體驗和交流。此外,在語言學習中,可以選擇一些便於幼兒理解的社會信息作為教育內容,如,天氣預報、交通規則等,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使幼兒的語言得到了發展,也使其社會性情感得到滿足。幼兒的語言是在不斷的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幼兒語言的運用是在實際的語言交流中實現的。幼兒語言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幼兒能靈活運用、掌握語言。教師通過合理組織和引導,讓幼兒在回憶相關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綜合處理有關信息,加以整理組織成較規範的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三)幼兒語言教學要倡導幼兒主導下的領域滲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引導、鼓勵幼兒大膽地從最簡單的說到流利、完整、連貫的說,從對父母、同伴的說到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幼兒的語言學習,完全靠語言教學活動遠遠不夠,還必須將語言學習潤物無聲地滲透到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之中。在各種活動中,教師一方面引導幼兒在回答問題時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另一方面還應在幼兒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語言教學的滲透。如在美術活動中,通過教師對范圖的示範講解,讓幼兒在評價作品時模仿教師,對作品的構圖、色彩、創想等方面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詳細地講述,從而發展幼兒的表達能力。在體育活動中,請幼兒觀看並模仿教師的動作,引導幼兒講述動作是怎樣做的,從而發展幼兒表達能力和身體的反應能力。在語言遊戲中,教師可為幼兒準備一定的語言材料,模擬和創設特定的語言情境,使幼兒能在遊戲中觸景生情,邊玩邊說,從而達到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的目的。幼兒通過自己的活動,建立和發展自己的世界。要真正實現讓幼兒「自主」:一是要讓幼兒做活動的主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二是幼兒應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積極與教師與同伴互動。幼兒動手、動腦、動口的實踐過程,既是他們活動慾望得到滿足的過程,也是對知識進行探索、理解、應用和發展的過程。要改變「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就應想方設法組織各種實踐活動,引導幼兒進行實踐活動,尊重幼兒的實踐過程,給他們實踐的自由,從而使他們逐漸成為學習中自覺主動的參與者。語言教學也是如此,應把靜態的語言轉化為幼兒能理解的身體語言、動作語言、表情語言等動態語言,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互動氛圍中學習語言。(四)幼兒語言教學需家園間的密切配合對幼兒語言學習來說,家園配合顯得尤其重要。應讓家長多為幼兒提供有目的接觸語言的機會,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更多地了解世界文化,在生活中感受多元文化的豐富性。教師在幼兒園及時張貼幼兒當天學習的兒歌、故事、挂圖或字卡,並積極引導家長了解學習的內容與進程,便於家園共同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在家庭中,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家庭環境。父母及家庭成員的語言水平、文化修養、文明習慣及家庭藏書情況等,都會對幼兒的語言能力產生巨大影響。語言表達能力是思維能力的體現和標誌之一。所以有人說「語言即思維,有序的口語表達即有聲的思維」。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典型,作為家長,一定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和孩子說話時,聲音要溫和親切、語速要慢,同時要發音準確、用詞規範,要特別注意說話的藝術。這樣才能為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綜上所述,語言教學是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和語言能力培養的主渠道,可以促進幼兒思維和語言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在兒童語言學的啟示下,發展幼兒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關注幼兒語言的發展,不僅要使用各種各樣的教學輔助手段,創設豐富有趣的活動情境,為幼兒提供各種交流的機會,還應做好家園共育工作,與家長共同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推薦閱讀:

八字研究???????精論[三]
陳興良:期待可能性問題研究
我的家族情懷與書學研究
能「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嗎?——二水居士校釋老拳譜(七)
《紅樓夢》秘密之研究報告

TAG:兒童 | 語言 | 語言學 | 幼兒 | 理念 | 教學 | 實踐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