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畫家與作品
印象派畫家與作品
莫奈:(Gaude Monet 1840-1926)
印象派創始人之一。最初從師布丹學習,後轉向外光的描寫。馬奈和透納的作品給了他很大的啟示。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對象作多幅的描繪,在色彩運用上很有建樹。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睡蓮》,《魯昂大教堂》等。
馬奈:(Edouard Manet 1832-1883)
他在傳統繪畫的基礎上革新技法,善於運用鮮明響亮的色彩,簡潔準確的筆觸,以及減少中間色調,加強明暗對比等方法來作畫。其成就主要是在表現外光方面和肖像畫方面。作品有《吹笛男孩》,《左拉像》,《奧林匹亞》等。
德加:(Edgar Dagas 1834-1917)
擅於從不尋常的角度描繪對象瞬間的動態,描繪在燈光下、日光下人物與物體的溫和色彩。題材多取自於芭蕾舞劇院、咖啡館和賽馬場等。他除了用油畫工具外,兼用色粉工具,後期亦作雕塑。作品有《舞蹈課》,《巴黎歌劇院樂隊席》,《洗衣婦》,《舞台上的舞女》等。
雷諾阿:(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1919)
以油畫著稱,亦作雕塑和版畫。曾從師于格萊爾,在創作上能把傳統畫法與印象派方法相結合。以絢麗透明的色彩,表現陽光與空氣的顫動與明朗的氣氛,獨具風格。作品有《包廂》,《陽光下的裸婦》,《加萊特磨坊的舞會》等。
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 1830-1903)
1885年到巴黎學畫,以後成為印象派畫家,善於畫風景,多寫生農村及城市景色,也畫一些農民的勞動生活。繪畫有詩意,畫風樸實,用色鮮麗。曾一度受修拉影響作點彩技法嘗試。作品有《紅屋頂》,《蒙特馬爾大街》,《林中浴女》等。
西斯萊:(Alfred Sisley 1839-1899)
英國人,生於巴黎。早期作品細緻,受透納和康斯太布爾的影響。後來著重光和色的表現,喜歡畫陽光中的河流和樹林。作品有《魯弗西里雪景》,《塞夫勒道路一景》,《馬爾里的洪水》等。
新印象派:(點彩派)
為了充分發揮色調分割的效果,用不同的色點並列地構成畫面,畫法機械呆板、單純追求形式。畫家有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西涅克(Paul Signac1863-1935),作品有《大碗島星期日的下午》,《兩個做帽子的女人》等。
後印象派:繪畫開始從客觀感受向主觀表現轉移。畫家塞尚(Paul Cezame1839-1906),現代繪畫之父之稱,認為繪畫的目的是形、色、節奏、空間的探索,企圖藉助於色彩的配合而不依賴明暗效果表現體積。作品有《玩紙牌者》。畫家高更(PanlCauguiu1848-1908)後期印象派畫家之一,他善於用線條和強烈的色塊組成的畫幅,具有裝飾風味和東方色彩。作品有《雅各和天使搏鬥》等。畫家梵谷(VincentVan Gogh 1853-1890)後期印象派畫家之一。以躍動的線條,凸起的色彩表達主觀感受和激動情緒。作品有《向日葵》等。
什麼是印象畫派
印象派是19世紀下半葉在法國興起的一個畫派。印象派繪畫是注重於繪畫色彩造型的變革,將光與色的科學觀念引入到繪畫之中,革新了傳統的固有色觀念,創立了以光源色和環境色為核心的現代寫生色彩學。樹立了色彩形式的獨特審美價值,新穎的形式為現代藝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印象派的命名出於印象派畫家莫奈的一幅畫《日出-印象》在「落選沙龍」中展出,引起了許多評論家的嘲笑。革新畫家們就以嘲笑詞「印象」為畫派的名稱,這也正契合了印象派的理念:注重瞬間光色印象,捕捉對景物的真實即時印象,用絢麗大膽的色彩來表達。
印象派產生的原因
藝術的追求,就是不斷創新不斷變化的追求,19世紀西方美術的中心在法國,主宰法國畫壇的仍然是有勢力的官方學院派。19世紀下半葉法國畫界有一部分青年畫家反對官方學院派藝術的墨守陳規,由於自己的創新作品不能在官方沙龍展出而強烈反對官方的審查制度,他們要求藝術上的革新和創作自由,經常聚集在巴黎的蓋爾波瓦咖啡館自由交換對藝術的見解,共同尋求藝術創新道路。
西方繪畫在發展歷程中,畫家總是將當時的科學成就引進藝術創造之中。由於光學和色彩學研究成果問世,後來又經查理士·亨利把光和色彩直接與美學相結合,運用到藝術法則上,這使追求創新的畫家們深受影響和啟發,他們嘗試著純粹的「外光」的描繪,以及新的色彩關係分析,並把這種自然科學的法則和他們的藝術觀點結合起來進行創作。他們認為自然界的一切物體都是光的照射作用,才顯現出它的物象;而一切物象又是不同色彩的結合,太陽光是由七種原色組合而成。如果離開了光和色彩便沒有這個世界。他們還認為:畫家要認識這個世界,主要是從「光」和「色彩」的觀點上去認識,「光」為「色」之母,有光才有色,世界上任何具體的物象和事件只是傳達光和色彩的媒介罷了,它本身的意義是次要的!這種藝術觀念成為他們的主導思想,從而支配他們的創作活動。
由於官方學院派的壓制,這批年輕畫家的探索創新作品不能在官方沙龍展出,於是他們共同於1863年舉辦了一次「落選沙龍畫展」,遭到學院派古典主義的猛烈攻擊。年輕畫家們沒有灰心,又埋頭奮鬥10年,於1874年在巴黎的鬧市區舉辦了震驚畫壇的「無名藝術家、油畫家、雕塑家、版畫家協會」展覽。在這次畫展中展出莫奈的一幅風景畫,題名《印象·日出》。有位叫勒羅瓦的作家發表一篇小品文評論這次展覽,題為「一次印象主義的展覽」。「印象派」由此而得名。1876年舉辦第二次展覽,有20位畫家參加,這次展覽乾脆打出了「印象主義畫展」的旗號,從此印象派登上了法國畫壇,擴及歐洲,影響世界。
印象派繪畫的特點
印象派繪畫表現上最大創造是他們在色彩的運用上打破了傳統的「固有色」觀念,忠於畫家自己視覺的真實感受,繪畫色彩是由光的變化而決定的。
印象派畫家常用分成碎塊的色彩去表現物象。一方面是為了傳達出自然景物的「動感」,另一方面可提高色彩的純度和畫面的亮度,這樣可保持一定距離從整體去欣賞,更顯生動、豐富與逼真,增加了作品的藝術魅力。
印象派畫家走向戶外和直接對景寫生,所以作品畫幅相對不大;筆觸明顯;畫家們偏重於對色彩的研究與表達,就會重於感覺、不重於情感傾注。
由於印象派畫家把「光」和「色彩」看成是畫家追求的主要目的,就不可避免地將畫家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停留在感覺階段,停止在「瞬間」的印象上,從而否定事物的本質和內容。
不可否認印象派畫家在陽光探索和色彩分析上有重要發現,在對光與色的表現上豐富了繪畫的表現技巧,他們倡導走出畫室,面對自然物進行寫生,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間的印象,使畫面出現不尋常的新鮮生動的感覺,揭示了大自然的豐富燦爛景象,這是對藝術創造的一大貢獻。他們的藝術是屬於現實主義範疇的,他們的藝術是追求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在藝術中的反映。他們的藝術創造是具有革新和進步意義的。
《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修拉
修拉花了兩年之久繪製了這幅具有紀念碑意義的作品,它是現代藝術的重要事件之一。
修拉是根據自己的理論來從事創作的,他力求使畫面構圖合乎幾何學原理,他根據黃金分割法則,以及畫面中物象的比例,物象與畫面大小、形狀的關係,垂直線與水平線的平衡,人物角度的配置等,制定出一種空形的構圖類型。注重藝術形象靜態的特性和體積感,建立了畫面的造型秩序,這幅《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就是依據這個理論創作的代表作品。
畫中人物都是按遠近透視法安排的,並以數學計算似的精確,遞減人物的大小和在深度中進行重複來構成畫面,畫中領著孩子的婦女正好被置於畫面的幾何中心點。畫面上有大塊對比強烈的明暗部分,每一部分都是由上千個並列的互補色小筆觸色點組成,使我們的眼睛從前景轉向覺得很美的背景,整個畫面在色彩的量感中取得了均衡與統一。
在這幅畫里畫家使用了垂直線和水平線的幾何分割關係和色彩分割關係,描繪了盛夏烈日下有40個人在大碗島遊玩情景,畫面上充滿一種神奇的空氣感,人物只有體積感而無個性和生命感,彼此之間具有神秘莫測的隔絕的特點。
修拉的這幅畫預示了塞尚的藝術以及後來的主體主義、抽象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問世,使他成為現代藝術的先驅者之一。
塞尚(paul Cezame)
保羅·塞尚(1839—1906)生於法國普羅旺斯省的埃克斯鎮,他父親是位制帽廠主,後來成了銀行家,這使他能一生專心於藝術。他16歲入埃克斯中學結識後來成為大作家的左拉,3年後升入大學法律系,他堅持要學藝術而赴巴黎入蘇伊塞學院學畫與畢沙羅交往。他是南方省份的人,裝束簡陋,外表難看,滿嘴難聽的土話,人們認為他沒有學畫的天才,雖有色彩畫家的氣質,卻不幸濫用顏色,因此始終未能考上巴黎高等美術學校。他回到了埃克斯,父親為他在自己的銀行里安排了工作。他23歲時又重返巴黎蘇伊塞學校,在以後的3年里幾乎年年送畫到官方沙龍,但年年落選,後來在畢沙羅的勸說下參加了1874年第一屆印象派畫展,他卻遭到了比其他印象派畫家更多的嘲笑與攻擊,說他是個走錯路的畫家,是一個村愚、低能兒,一隻用蠢驢的尾巴作畫的人,這次失敗又使他回到故鄉埃克斯。
塞尚崇拜浪漫派的德拉克洛瓦,寫實派的庫爾貝,再加上印象派的影響,在他的腦中便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創造力。他宣稱要創作一種像古代大師們那樣可以進博物館的永恆藝術。為了強調質感,他採取庫爾貝用調色刀作畫的方法。他還提出用圓柱體、球體、圓錐體來描繪對象,並且都表現出透視關係,還要把一個物體或平面的每一個面都引向中心,用分解景物,以創造形象的重量感、體積感、穩定感和宏偉感的作品,最後達到簡化和幾何化的效果。
塞尚在新藝術觀念指導下創作的畫不僅受到官方沙龍的拒絕和輿論的攻擊,而且公眾也不理解。因此沒有人買他的畫。失意使他的性格變得更加乖戾,他不能容忍社會的壓力和社交界的虛榮,當他純樸的自尊受到障礙時,內心變得更加痛苦怪僻,覺得世間沒有人理解他的藝術思想,有時他也發出自尊自大的言辭:「在法國所有活著的畫家中最偉大的是我塞尚。」
塞尚在藝術上是個不被賞識的、孤獨的探索者,他也是一個意志堅韌的、孤辟的人,他不是為生活而畫,是為畫而生活,甚至不為別人畫,而完全為自己畫。他只在死後20年才贏得聲譽,成為畫壇巨星,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
《向日葵》凡·高
凡·高最有名的作品無疑是這幅《向日葵》。他曾多次描繪以向日葵為主題的靜物,他愛用向日葵來布置他在阿爾的房間。他曾說過:「我想畫上半打的《向日葵》來裝飾我的畫室,讓純凈的或調和的鉻黃,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種程度的藍色底子上,從最淡的維羅內塞的藍色到最高級的藍色,閃閃發光;我要給這些畫配上最精緻的塗成橙黃色的畫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繪玻璃一樣。」凡·高確實做到了讓阿爾8月陽光的色彩在畫面上大放光芒,這些色彩熾熱的陽光,發自內心虔誠的敬神情感。
跟一生窮困潦倒的文森特·梵谷不同,畢加索的一生輝煌之至,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在1999年12月法國一家報紙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中,他以40%的高票當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十個畫家之首。
問起他創作的秘訣時,畢加索說:「我的每一幅畫中都裝有我的血,這就是我的畫的含義。」
推薦閱讀:
※精美的古美人剪紙藝術作品
※『針艾作品』一款手包的簡易做法
※楊松斯談馬勒丨什麼是指揮的天賦丨沉浸在作者的經歷或作品的氛圍中
※十年內所有作品都入圍戛納的賈樟柯,這次能否摘得金棕櫚?
※李可染書法作品欣賞(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