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重器薈萃固原博物館
這是我第二次來固原,也是我第二次走進固原博物館了,雖然已經是再次謀面,但我依然覺得很新鮮依然對每一件文物感到好奇,想了解它們的前世今生。
最近寧夏固原天氣也不好,但是昨天雲開霧散,陰雨天氣頓時消失的無影無蹤。中午在榮味齋吃的午飯,午飯罷大家散步去了固原博物館參觀。
固原博物館門口這一對獅子吸引了我,它們不像銀行門口的獅子那樣,膘肥體壯,看起來威風凜凜,張牙舞爪。這對獅子很文靜。
進了固原博物館,照樣是先聽講解員的解說。大廳展板上八個大字,千年固原,絲路華章。面前一個大的沙盤模型,上面既有鐵路,也有戰國長城,還有涇河,六盤山等等。
六盤山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周邊幾個縣,有涇源,有隆德,還有固原市原州區,景區內包羅萬象,有小南川,有紀念亭,有長征紀念館等等。
固原歷史悠久,有幾萬年的歷史了,從這些古陶器就能看出先民們的生活軌跡,他們用這些陶器盛水,儲藏糧食,大多都是用在生產生活領域。
仰韶文化的標誌性文物,四孔玉器,距今已經有5000年以上了。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覷,在生產力極其落後的年代,能打磨出這樣的玉器,實屬不易。
這個像唱片一樣的東東名叫玉璧,它也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作品,已經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了,這個是1986年在固原市隆德縣發現的。
這些骨頭也是仰韶文化晚期的用具,也是在隆德縣出土的,五千年前的古人有這樣的智慧,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那時候的技術那麼落後,居然能創造出這樣的用具。
這個文物應該是儲藏糧食用的,或者用來盛水的,上面是圓口,下面是尖尖的底,中間還有一些孔, 這個工藝還是相當複雜的。古人愛動腦子思考問題啊。
這就已經到了青銅時代了,這個看起來像老的麥克風的擴音器,說實話這個造型還是很獨特的,很了不起,向古人致敬。
這是一個青銅鼎,大家都知道鼎是用來煮肉的,或者用來祭祀的,裡面可以插上香,不過都是陪葬品,都是那些鐘鳴鼎食的人物,他們的陪葬品。
銅簋,高13.5厘米,口徑19.7厘米 斂口,鼓腹,圈足.腹部兩側附半圓獸形耳,其下有環,頸部以雲雷紋襯底,上飾帶狀獸紋一周,並鑄有對稱獸頭,足飾帶狀夔紋一周。
青銅兵器是古代青銅器收藏中的一大門類。「國之大事,在戎與祀」,在青銅時代,戰爭頻仍,為了獲勝,當時的貴族毫不吝惜珍貴的青銅,鑄造了大量的兵器。雖然經歷了戰爭的消耗,但仍然遺存數量很多。青銅戈即是其中的一種。
長12.2厘米,寬6.5厘米 通體呈不規則圓角長方形,虎作站立狀,額部前突構成一環,尾上翹與背部相貼,眼圓睜,張口噬鹿的背部。左前爪搭在鹿肩部,鹿回首,前肢前伸,後肢前屈,虎的右前爪下踩踏一幼鹿,幼鹿伸首,作掙扎狀。虎的頭、項、背與尾飾有鳥頭紋,器表略鼓,飾勾雲紋,圓點紋,弧線紋及三角紋等,尾端背部有一鈕。
青銅戈:援呈三角形,有中脊。胡有三個長方形穿。平內,中部有一長方形穿。有長闌。
這些都是些小紐扣了,衣服上用的,發現過去的紐扣審美功能還是很強的,彩繪的顏色也很鮮艷,比起現在只是作為用具,高出一籌。
青銅劍,禁不住想起了越王勾踐的青銅劍,青銅在東周列國時期很是用途廣泛,像封神榜裡面的商代已經有青銅器了。
一隻當盧圖案中有鳳鳥、騰龍、躍虎、游魚及日月的形象,而成對的另一隻當盧圖案中則只有鳳鳥、騰龍和躍虎的形象,二者圖案的變化似乎在傳遞著某些動態的信息。
博山爐又叫博山香爐、博山香薰、博山薰爐等名,是中國漢、晉時期民間常見的焚香所用的器具。常見的為青銅器和陶瓷器。
這個有點像瓦當一樣,動物像狗頭,也像老虎頭,鼻子很尖的樣子,面龐很立體,應該是建築上使用的飾品。
通高23厘米,口徑17.5厘米,腹徑9.7厘米,腹深13.2厘米 此鼎為子母口,方形附耳,鼓腹圓底,三蹄形足,腹中部飾有一道凸棱,凸棱上部陰刻有三段銘文:"第廿九,五年,朝那,容二斗二升,重十二斤四兩";"今(?)二斗一升,烏氏";"今二斗一升,十一斤十五兩。
這個讓我想起了陝西歷史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獸首瑪瑙杯,也叫獸首牛角杯,是國之重器,寶物中的孤品。這個有點異曲同工之妙。
兩邊都是香爐,一個是博山爐,一個是青銅鼎,中間這個我認為是燈台,可以點油燈,上面的托盤足以說明問題。
這些考古的文物都是陪葬品,它們有的是生活中使用過的東西,有的是根據原尺寸縮小比例燒制的。這個是小房子,也有可能是燈盞。還有兩邊這個,有可能是生活用具。邊上一隻小狗。
古人的智慧不亞於今天的人,雖然他們生活的年代生產力比較低下,但是他們在解決當下問題的時候,依然發揮了聰明才智。
這個物件兩個圓孔,邊上還有一個半圓的孔,這是一個爐灶具的東西,是縮小版的,讓下面的人用的。
彩繪的木馬,但是我很好奇,既然很久了,為什麼木馬依然保存的這麼好,陶器能夠保留下來,青銅器能夠保留下來,木馬怎麼也能保存至今?
展覽「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為固原通史展,以精選的固原本地出土的2280件(組)珍貴文物,結合新的展陳手段,再現了自新石器時期以來固原幾千年悠久厚重、豐富多彩而又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的一個縮影。
這個是陶器漏斗,另外也是排水用的,古代的城市也是需要處理水澇災害問題的,這個排水的管道做的還是很高明的。
這個在展廳中央的大的青銅的壺,邊上還有銅環,造型非常的圓潤巧妙,看著很重,也很端正,是新時代文明一個表徵性的物件。
爐體呈青銅器中的豆形,上有蓋,蓋高而尖,鏤空,呈山形,山形重疊,其間雕有飛禽走獸,象徵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漢代盛傳海上有蓬萊、博山、瀛洲三座仙山)。
這個是機駑,發射箭只,這個讓我想起了孔明去世之前,交代給姜維的那個機駑,曾幾何時射退了那些攻打關隘的曹軍。
青銅的器物。這個是銅壺,口是圓的,裡面可以裝東西,儲藏東西,這在過去算是生產力發達的標誌之一。方口的是銅鈁。
這個是北魏年間一個故事,老虎見到獅子的故事,說是虎豹見了獅子,不敢抬頭正視的故事。
一個生產的農具,當然是微縮版的,真實的比這個要大多了。人站在這一頭,用腳踏,然後那一頭忽上忽下,可以舂米或者別的。
墓誌的石碑,秦代的事情能夠被今天的人們準備知曉,與這些深埋地下又被今人發現的墓碑有很大關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這個是彩繪的陶罐和彩繪的陶井,都是縮小版的,但是因為是陪葬品,所以也埋進了王公貴族的墓裡面。
陶牛,很小的牛,看起來體格特別的魁梧,特別的雄壯有力,特別的健壯,兩隻牛角彎曲,富有生動感。
通高43.5厘米,寬34.8厘米 頭戴魚鱗兜鍪,頂部有一孔,面部塗粉,墨勾八字鬍須,身著帶盆領的魚鱗甲,雙手曲於腰際,拳心有孔,執物已失,騎於鎧馬之上。馬頭兩頰有護板,雙目圓睜,眼眶突起,頭戴面飾,額上有前傾的三瓣花飾,耳朵較小。馬身著具裝鎧,鎧甲下沿一周塗硃紅色,腹部中空。扁平尾下垂,與腿為另制套接而成。
這個是描金的門把手,門閂,看起來很完整,非常的巧妙,花紋很多,觀賞性很強,敲門的時候就用這個門把手。
固原北魏漆棺畫墓1981年發現於固原南郊。這座墓為夫妻合葬墓,隨葬品多集中在墓主身旁,計有銅、鐵、陶、金、銀器及波斯銀幣、珠飾等70餘件。
五顏六色瑪瑙做成的戒指,很小的,相機焦距拉長了才能拍清楚,看起來很寶貴,有綠色的瑪瑙,也有黃色的瑪瑙,看起來名貴無比。
我們都知道固原是絲綢之路上西出長安的一座重鎮,位於蘭州,西安,銀川三個省會交界的中心地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這裡的須彌山石窟很是值得一觀。
這個是洞窟裡面的佛塔,都是微縮的,很小,一紮長,一層一層的,好像是九層。這裡還有一些佛像。
北魏造像塔,寬8.5厘米,高29.5厘米 此塔屬於造像塔的一層,為正方體,四方開龕,龕內雕一佛二弟子,主尊佛為釋迦說法圖,褒衣博帶,端坐榻上做說法印,弟子侍立兩邊,跣足站立。
想起了西安碑林博物館裡面的佛像,還有經幢,佛教自從白馬駝經以來,對中原文化的影響實在深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這是李賀墓志銘,大周柱國河西公墓志銘。
鎏金銀壺是波斯薩珊王朝的一件金屬手工藝品,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其精湛的手工藝技術具有典型的波斯薩珊王朝風格,其主題圖案描繪的卻是古希臘神話故事。
「凸釘玻璃碗」是西方之國的瑰寶,具有波斯薩珊王朝傳統的玻璃工藝特點,體現了薩珊玻璃器形和紋飾上的獨特風格和精堪的磨琢工藝,為中國古玻璃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固原博物館的館藏文物讓人眼花繚亂,真的是不計其數,據說有幾十萬件之多。這把劍雖然現在已經生鏽沒法用了,但在過去可是削鐵如泥。和楊雄那把刀有一拼。
這是出行儀仗俑,有文官,有武將,文官下轎,武將離鞍。前面還有兩隻雄獅開路,這簡直比皇上的儀仗還要威風。
陪葬的銅鏡,總感覺反光效果很差,但是這在過去就足以解決嬪妃們化妝的煩惱,攬鏡自照,就是這個銅鏡。
墓室裡面的壁畫也是一大看點,古代絲綢之路打通以後,古波斯,阿富汗,希臘,還有哈薩克,等等地方的人都來到僱員這邊。
這個是彩繪的鎮墓獸,我一眼就能認出來,西安這邊的博物館裡不少看到。一個個張開大口,張牙舞爪,忠誠守衛主人墓地。
這個是彩繪的武士俑,也是西域人物的風格,穿著鎧甲,一個個身強體壯,面龐立體,手裡握著兵器,一副不可侵犯的模樣。
這是複製的墓室墓門,石頭上面花紋很明顯,有夥伴還問在那個年代就能雕刻出如此精美的花紋,我只想說,古人很聰明。
胡旋舞是由西域傳來的民間舞。此舞的傳入,史書中多有記載,主要來自西域游牧民族。胡旋舞節拍鮮明奔騰歡快,多旋轉蹬踏,故名胡旋。伴奏音樂以打擊樂為主,與它快速的節奏、剛勁的風格相適應的。《胡旋舞》是通過絲綢之路傳來的西域旋轉性的舞種。
小和尚的造型,可以想像,墓主人一定是個了解佛教文化的人,喜歡讓這些小和尚陪他一起度過地下的人生。
巨大的琉璃獸脊,現在農村蓋房也用這個,只是沒有這麼大,沒有這麼複雜,沒有這麼巧奪天工罷了,比較簡單而已。
一座獅子,看起來活靈活現,張著大口,蹲在地上,憨態可掬,這是主人的玩物,估計生前摩挲了很多遍了。
蒺藜球,上面全是刺,估計是用來打動物的,狩獵用的,如果用來傷人,就太危險了。這個一定是狩獵用的,主人有這個雅好。
灰陶面具,這個面具戴上估計嚇人效果不錯,看起來兇惡的模樣,古人也有一些祭祀或者沾不得活動,會有人帶著面具扮演一些人物。
這個是灰陶的鳥雀,彎彎的嘴,還有身上的灰點,以及發達的羽毛,一看就是能夠翱翔天際,搏擊長空的鳥。
原州的古城,雖然人口不是很稠密,但是裡面塔樓都有,也有寺廟,也有人家,關鍵它是內外城,兩道城牆,很有特色。
彩繪的陶器,獅子的模樣,上面紋路非常的華美,不是一般匠人能做出來的,雙目圓睜,大嘴張著,頭上捲髮,很立體。
故宮裡面不少見這個,石頭雕刻的琉璃頭,造型非常的美,逼真,排水用的,不過這個應該是建築物的頂頭,用來裝飾的。
小金碗,應該是小孩吃飯用的,大小正好合適,這絕對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家庭才能夠使用的。
這一定是書案上的玩物,一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牛,站在石頭上,向天鳴叫,牛角很逼真,黑牛,四隻腿健碩無比。
這絕對也是個寶物,是一個壺,上面的動物造型非常好看,它是一個把手,但是造型是一個動物,非常的巧思,很有藝術造詣。
這是個銅獅子,被人摩挲的腦袋已經油光發亮了,這個不算太早,差不多就是清朝製造的,距今幾百年的樣子。
這是清朝光緒年間的一個墓志銘,上面刻滿了字,大部分字都能認出來,回頭好好研究一下,我承認因為時間關係,我有點走馬觀花了。
博物館裡文物珍藏豐富,隨隨便便仔仔細細看,一個下午就過去了,下午四點半閉館,所以要抓緊時間參觀了。
博物館旁邊還有一個墓室的參觀體驗,裡面有春秋戰國墓,有李賀的墓,有元代的,北宋的,可以看到不同歷史時期,古人如何對待死生之事的。
北宋的墓道,斜坡下去,裡面越來越冷,但是這些都是模仿的,不是真正的墓室,所以不存在什麼陰森恐怖的事情。
這是墓道上面的建築物,棺槨,是一個房子的樣子,看起來很緊湊,就像是一個有門窗有房頂的建築物,人進去出來在這裡生活。
墓道,長長的墓道一路下去,斜坡,我在乾陵的永泰公主墓裡面參觀,也是這樣斜坡下去,裡面就是棺槨,永泰公主年紀不高大。
這是墓道上的彩繪,也是今天的人畫上去的,過去的壁畫不好保存,很多都剝落了,這個是今人畫的,不過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
這個是墓室,裡面有壁畫,也有各式各樣的人物,主人的棺槨應該就停在上面的平台上,拉著警戒線,不允許遊客上去,怎麼說呢,這個就是模仿的,不是真實的,但是裡面很陰冷。
原文地址:國寶重器薈萃固原博物館
原文地址:國寶重器薈萃固原博物館作者:王衛科
推薦閱讀: